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蜀茶与青城茶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1-26 14:06)
文章正文

发布于:四川省

原标题:蜀茶与青城茶

□林赶秋

茶是茶树之叶,嫩叶谓之“茗”,老叶谓之“荈”。所以,茶树又有“荈草”之名。唐人陆羽生性嗜茶,被誉为“茶圣”,而茶树在他的眼里也是个好东西:“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个南方,狭义地说,应指巴蜀地区。西晋人孙楚有一首别致的《出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茶出产自巴蜀,再明白不过了。顺带提一句:茱萸、姜、橘都曾是煮茶不可或缺的作料。

那蜀人是何时开始懂得喝茶的呢?一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等等均是蜀中较早饮茶、写茶的著名文人。西晋之时,成都的茶已经闻名天下了。西晋人杜育《荈赋》提到要汲取“岷”江的“清流”作为烹茶之水,另一位西晋人张载则以“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四句作为《登成都白菟楼》一诗的压轴。

喝茶成为家喻户晓的普遍现象,则要晚到唐代才出现。公元880年12月,黄巢大军逼近长安。翌年正月,唐僖宗重蹈唐玄宗的老路而“狩蜀”,落第诗人郑谷也随之避难到了成都。成都的天气常常是夜雨昼晴,这样一来,近处的草色,远处的岚光,就显得天天都是新的。成都的特产,以浣花溪的笺纸最为出名。跟浣花笺纸一道,蒙顶山的茶叶此时也是市面上的畅销品。这一切的一切,郑谷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他的《蜀中》诗里:“夜无多雨晓生尘,草色岚光日日新。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致敬,郑谷此诗也和《登成都白菟楼》一样,也特写了蜀茶。

蒙顶是一座山,又名蒙山,位于今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唐时属剑南道雅州严道县管辖。唐《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李肇《唐国史补》亦曰:“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里,蒙山顶上茶岁岁入宫,成为“皇茶”,乃至皇室祭天祀祖之贡品。或许因此,蒙顶茶在成都市面之外,也是声名显赫。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洛阳:“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言下之意,退隐后再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不觉晓;年事已高,再无为取得功名而读书之累。天天琴茶相伴,弹弹《渌水》之曲,喝喝蒙山之茶,甭提有多逍遥自在了。白居易对蜀茶是真爱,并不因住地的变迁而改变,正如其《萧员外寄新蜀茶》一诗所云:“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酒后口渴,用渭水煎一瓯新春蜀茶边喝边把玩,无疑是一种既实际又高雅的享受。

然而通过陆羽的品鉴,雅州茶却并非蜀茶之最。他在立身传世之作《茶经》“八之出”篇内这样排序:“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彭州茶,被陆羽列为剑南道八州茶中之上品。彭州有个地方叫“堋口”,是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土壤红色,呈酸性,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其茶园名“仙崖”“石花”等,“其茶饼小,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尤妙”。堋口茶往往采用彭州丹景山、三昧水一带山中的“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叶)“雨前茶”(谷雨前采摘的茶叶)制作,叶芽细嫩,条索紧卷;冲泡时,叶芽均匀成朵,叶似花瓣,茶汤色泽醇正,清苦醇甘。

仅次于彭州茶的蜀州茶则以青城茶为代表。陆羽指出,蜀州之“青城县有散茶、末茶”,“生丈人山”,即今青城山。唐时将蒸青的紧压茶称为“饼茶”,将蒸青后直接烘干而未压制成片或团的茶叫做“散茶”。散茶没有经过拍打与研磨,基本上保持着茶叶的原形。“蒸青”有别于“炒青”(在微火上、铁锅中,徒手翻炒、揉捻,令茶叶的水分快速蒸发,阻断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是以热气煮蒸的方式,将鲜茶所含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内含物较多地保留下来。“末茶”指蒸青、捣碎后直接干燥而成的碎末茶,可以压制成茶砖,利于保存与远销。

也是在唐代,茶叶开始销边,与少数民族茶马互市。这种销往边疆地区的茶叶,谓之边茶。全国生产边茶的地方很多,除了四川之外,云南、湖南、湖北都出产边茶。按照地理优势,雅安出产的茶叶主要供给生活在川西地区和西藏的人们,被称为“南路边茶”;而从都江堰经茶马古道运往阿坝的茶叶,被称为“西路边茶”。

清道光年间,灌县唐阶平对制茶技术有所创新。“其先由楚迁蜀,尊人某始业茶,至阶平而技益精,创造雷鸣砖茶,他人不能为,即为之,而亦终不肖。阅十余年编《茶谱》一书,采摘渊雅,洵陆羽之功臣也。”至今,都江堰市仍有砖茶生产销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