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中国蓝观察|长三角三省一市“新春第一会”释放出什么信号?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2-26 01:15)
文章正文

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沪苏浙皖相继召开“新春第一会”。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三省一市2023年经济发展“总成绩”30.51万亿,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4%!长三角地区以不足4%的国土面积,连年保持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也让人们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多期待。

三省一市在“新春第一会”上有什么新安排?释放出什么信号?

上海:连续七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开年第一事”

在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一直在历年“新春第一会”词频榜榜上有名。

18日上午召开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上海启动“‘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系列活动。除了市委、市政府相关部委办局,各区主要负责同志,各重点产业园区负责人等参加会议外,还有100余家各类中外企业、商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应邀参会。

与此同时,《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也在当天正式亮相,这是上海连续七年在岁末年初吹响优化营商环境的号角。

自2018年以来,951项任务举措让上海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愈加肥沃。如今的7.0版本包含了五大行动150项任务举措,既有延续又有创新。

聚焦企业关切,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始终是上海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

江苏: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任务书”已下达

江苏的“新春第一会”重点放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产业科技创新”是主攻方向,“具有全球影响力”是目标定位。

18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根据“新春第一会”上的部署,重点要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科技创新方面,要高度重视“从0到1”的科学发现,推动“从1到100”特别是“从1到10”的突破和转化应用,要投入更多力量抓基础研究,激活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产业创新方面,既要关注产业的未来,又要布局未来的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注意到,其实江苏早在去年便开始布局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去年6月,江苏省科技厅公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路线图”,明确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前列水平。江苏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全省实验室、高校技术转移两大联盟,集聚创新要素补短强弱扬优,力争在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上率先取得新突破。

浙江: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让人才竞相奔腾

从2021年聚焦“数字化改革”,2022年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到2023年推出三个“一号工程”……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将聚光灯对准“人才”。

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大会。

开展“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激励保护行动;推进海外引才制度型开放;实施浙商再出发“雄鹰”行动:高水平营造“崇尚技能”新氛围……大会上,浙江作出了“167”的总体部署,“树牢1个理念、聚焦6大方向、实施7项行动”,形成“浙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浙江”的良性互动。

实际上,20多年来,浙江始终将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资源,实现全省人才增长超千万。

近年来,浙江全社会R&D人员数达79.86万、居全国第三;2023年签发外国人工作许可同比增长15.7%,其中高端人才增长15%;浙江省主持的国家科技奖数量居全国第三;全省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238家小巨人企业以0.9%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汇聚了11.7%的研发人员……

浙江以“大人才观”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根据“新春第一会”规划,到2027年,将新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各2000名左右,新引进海外高层人才4000名左右;建设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技能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力争到2027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5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比重超过37%,劳动者“人人有技能”将成为人才浙江的新标签。

安徽:连续三年表扬 民营企业家成主角

在安徽省的“新年第一会”上,民营企业家是会议的主角。

18日召开的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通报表扬了全省100家优秀民营企业、10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6位民营企业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实际上,民营企业家当主角在安徽已是常态,“新春第一会”连续三年表扬当地优秀民营企业家。据了解,民营经济贡献了安徽56.4%的税收、60.9%的GDP、70%以上的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 、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需要双向奔赴。安徽“新春第一会”上点题“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强调要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诉求“一线应答”;优化规划许可办理和用地保障,超前对接项目用能用电需求;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支持民营企业全方位嵌入安徽的产业布局等。

除此之外,安徽这个新年动作频频。2月18日,《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4)》出台,力争202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2月20日,安徽印发《关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出台惠企“30条”重要措施。其中包括设立促进民间投资引导专项资金、组织不少于5000家次企业赴境外拓市场、全力支持打造汽车“首位产业”等,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民营经济

长三角三省一市“新春第一会”直指经济

无论是上海的“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江苏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还是安徽的“加快营造人人都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生态”,浙江的“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

从沪苏浙皖的“新春第一会”上看到,各地因地制宜,定方向、谋未来,句句关乎“经济”,招招抢抓“开门红”

面向2024年,沪苏浙皖已定下新年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分别预期为5%左右、5%以上、5.5%左右、6%左右,志在为全国经济稳增长发挥“压舱石”作用。

新年新目标,摩拳擦掌拼经济。龙年伊始,长三角三省一市通过布局重点工作、出台一揽子政策,努力实现经济“开门红”。让我们一起期待长三角重整行装再出发,向着更大梦想、更多期待前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