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陕西大学生村官十年之约:一起干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4-30 10:26)
文章正文

  大学生村官刘强强(右)

  大学生村官贺建刚

  大学生村官吴瑜

  宛如一股青春之风,活跃在陕西广袤田野上的大学生村官们,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结合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特长,积极创业,带领农民一起干、带领群众一起富,在人民群众腰包鼓起来的过程中,为基层组织建设、经济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山地苹果助村民脱贫增收

  “山地苹果就是好,遍山沟洼绿化了。大车小车都来到,年年有产丰收高。”在延安市子长县史家畔乡丹头村,有这样一首信天游。

  站在山峁上,放眼望去,丹头千亩苹果示范基地尽收眼底。“再有两年,这些苹果就可以挂果了。”丹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刘强强说。

  今年7月,刘强强应邀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并被邀请作交流发言。发言内容,就是如何依托山地苹果产业带动脱贫增收。

  在产业园,见三秦都市报记者来采访刘强强,村民们拉着记者夸起了这位大学生村官。村民陈光金指着周围说:“你看到的地方原先都是草地,现在你再看,整个山包,遍地都是苹果。”话音刚落,村民封红梅也说了起来:“强强这果园以后发展起来,我们也有个打工的地方。套袋、卸袋、下苹果,得要不少人。”

  丹头村位于省道沿线,丹头沟和秀延河交汇处,水资源丰富,周围没有污染源,农田会战时的梯田可就地利用。同时,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生产优质商品果。

  但一开始,村民都持观望态度。刘强强采取“先做给村民看,再领着村民干,最后带着村民富”的思路,率先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他还联合村民创办了子长县强强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群众变身成了“三金”农民(土地流转有租金、就近务工有薪金、参与分红有股金)。

  闫家坪村村民闫高娃,由于妻子残疾需要在家照顾,外出务工不方便,2015年开始在果园务工。“以前没种过果树,在这能学到一些果树管理的技术,以后就算不给强强打工了,也能给自己发展几亩果园。”他给记者掰着指头算:“今年保底工资在1.8万元,还可以参与分红。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后,每年有个保底分红3600元。生活越来越好了。”

  “幼树在生长的时候,苗子比较重,一定要标杆扶正。”刘强强扶着一棵幼苗给周围的村民讲解着。冯家岔村村委会主任冯海平站在一旁,认真做着笔记。

  冯海平告诉记者,他就是在刘强强的果园务工时受到的启发,开始在自己的村里推广300亩山地苹果种植。为了让产业发展少走弯路,经常向刘强强请教果园发展的问题。“强强每次都毫无保留地给我们讲,没有怨言。”

  目前,丹头村的山地苹果产业已经辐射带动了李家沟、曹家坪、史家畔等周边六个村。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让刘强强提神振气。他告诉记者:“农民、种植大户、农业公司都担心,10年之后正是苹果的盛产期,第二轮土地承包又到期了,怎么办。”刘强强说,“这下好了,承包期再延长30年,我就可以对基地的发展做科学长远规划了。该投入的大胆放心地投,吃了颗长效‘定心丸’,撸起袖子好好干。”

  土特产成网上“香饽饽”

  每逢周末,总有不少人开着车,来到凤翔县姚家沟镇亢家河村购买土鸡蛋。一块钱一个,按理说不便宜,但销路不错。

  “自从小贺办了电商,我家的土鸡蛋和核桃不但销路不愁了,每个月还比以前多挣几百元。”村民冀岁红一边装鸡蛋一边给记者说。他口中的小贺,便是该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贺建刚。

  亢家河村,地处凤翔县城东北20余公里处。全村共258户774人,2015年人均纯收入4359元,为省定贫困村。“最远的村组,距离村委会有30公里。”贺建刚介绍。土地面积大,人口少,这个所有山地农村的特点,恰恰为饲养土鸡提供了条件。然而,无污染、品质好的土鸡蛋却没有销路,这是贺建刚最大的心病。

  于是,他从老家岐山进了一些擀面皮在微店上试水,结果开门红,10大箱面皮当天就销售一空。经过几次试验,他意识到,现在搞电商,单打独斗肯定走不远,必须抱团出击。于是,贺建刚便以“电商+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起了一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将本村贫困户家的土鸡蛋、核桃、蜂蜜等农产品优先推荐到网上销售。

  村民王万祥最近又买了50只鸡苗,放在了同村的养鸡户家中寄养。他高兴地说:“这下我不仅有固定收入,还有了投资,摘掉穷帽指日可待,多亏了我建刚娃。”

  聊天中,王万祥告诉记者,他是低保户,身体有些残疾,以前靠种庄稼和吃低保过日子,每月的收入近1000元。在贺建刚的帮助下,给他安排了个公益性岗位——打包即将销售的土鸡蛋,一月又额外有了1700元的收入。

  两年下来,贺建刚通过微店销售本村的土鸡蛋2万余枚、核桃700多公斤、土蜂蜜400多公斤。通过各种帮扶措施,先后帮助5名贫困户脱了贫。他说:“产业发展是个引导,最主要的是广大农民要转变思想观念,要让他们看到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到处都是宝。现在,咱山里人就靠这些宝来脱贫致富。”

  目前在凤翔一共有6名大学生村官。在贺建刚的倡议下,成立了“凤翔县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联盟”,带动50余名群众创业就业。“有卖苹果的,有卖泥塑的,大家抱团取暖。”

  谈及未来,贺建刚已经有了打算。他说:“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要做的就是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实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落地生根,给农民带来好处、利益、福祉。”

  开辟一条牡丹致富路

  油用牡丹是啥,能赚钱不,入冬前是不还得挖根?咸阳市旬邑县丈八寺镇太慈村群众范民江第一次听到“油用牡丹”时,脑子里一连串问号。村委会副主任、大学生村官吴瑜告诉他,油用牡丹高产出、低成本、耐旱耐贫瘠……之所以这么了解,是因为他就是太慈村引进新兴油料产业的第一人。

  “小吴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也爱动脑子,为村上许多年长的干部提供了新思路。”村党支部书记范金星当着记者面夸起了他。现在,范金星也种植起了油用牡丹。

  太慈村原本的产业是苹果。“我们村种植苹果的不少,但是没有深加工。每年苹果一下树就会被外地的客商收购了,每斤大概2.5元左右。这几年种苹果投入也大,化肥、农药、人力,算下来每亩果树收入不到3000元。”吴瑜给记者算账,“如果种植油用牡丹,三到五年后就能开花结果,每亩年毛利润在5000元左右,丰产期能达到8000元。一亩地就能多2000元钱。”

  为稳妥起见,他牵头联合旬邑5名在岗大学生村官注册成立了“旬邑国色天香油用牡丹专业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长,自费建立了油用牡丹试验田,栽植引进菏泽2-4年凤丹苗木,实验育苗3万余株。在“娃娃主任”的带领下,村民们也开始跃跃欲试。

  村民范民政是贫困户,老两口和儿子生活在一起。“我们地里种着玉米、小麦,能挣点钱,娃出去打零工挣点钱,政府再有点粮食补贴,全家一年下来也就8500多元钱的收入。”去年,在吴瑜的帮助下,范民政拿出了1.5亩地种油用牡丹。他说:“小吴在村里干的这些事,都是实实在在帮我们致富的。他说种这个挣钱多,我信他。”

  目前,太慈村全村种植了百亩油用牡丹。明年,最早种植的群众就会有收益了。不过吴瑜的计划远不止如此,他说要继续做大做强油用牡丹产业链。

  “我们要充分利用两朝宰相的历史典故和范家山古寺庙景点的地域优势,连片发展油用牡丹、观赏牡丹、油菜花等油料作物,发展养蜂群众,生产牡丹蜂蜜。”由点到面、串珠成线,以乡村旅游为依托,发展出“油用牡丹生产——牡丹产业示范——牡丹旅游观光——农家乐”一条龙产业链,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品牌。文/郝文锦本报记者石喻涵图/本报记者陈飞波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