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近一个月后,《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正式发网公布。
西安都市圈未来五到十五年的发展蓝图,由此揭开神秘面纱。
作为全国第五个、北方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西安都市圈可谓备受关注。它的规划到底有哪些亮点?与其他都市圈相比,又有哪些特点?
相关文章:《》
《》
01
应该说,西安都市圈从规划上报到批复,再到最终公布规划全文,其过程颇有点曲折。
2020、2021年,国家发改委连续两年点名支持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随后,被点名的南京、福州、成都的都市圈规划都先后获批。就在大家翘首以盼西安都市圈拿到批文之时,未被点名的长株潭都市圈却“捷足先登”,摘得第四个国家级都市圈的头衔。
最终,西安成为全国第五个,也是北方地区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
那么,西安都市圈的分量到底如何?
我们可以对比目前已经批复的五大都市圈的具体情况。
首先是定位。
南京都市圈:
到2025年,人均GDP超过15万元……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到2035年,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基本建成。
福州都市圈:
力争到2025年,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显著提升,同城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展望2035年,建成产业分工高效率、城乡发展高品质、生态环境高质量、开放创新高层次、同城发展高水平的现代化都市圈。
成都都市圈:
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东部发达地区水平……基本建成空间结构清晰……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展望2035年,成都都市圈的同城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长株潭都市圈:
到2025年,长株潭都市圈竞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标杆。
到2035年,长株潭同城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成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西安都市圈:
到2025年,西安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圈内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
到2035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02
再看规模。
南京都市圈:
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500万。
福州都市圈:
福州、莆田两市全域,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南平市延平区和建阳区、建瓯市部分地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陆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总人口约1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5万亿元。
成都都市圈:
规划范围拓展到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域,总面积3. 31万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约2966 万人。
长株潭都市圈:
长株潭都市圈范围包括长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区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区及韶山市和湘潭县,面积1.89万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1484万,经济总量1.79万亿元。
西安都市圈:
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以及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三市部分区县,杨凌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3万亿元。
可以看出,已批复的五大都市圈,除了西安都市圈,其他四个都位于南方,各自的定位,规划人口、面积等都有较大的差别。
具体西部菌就不作排序比较了。
03
西安都市圈的空间格局是“一核、两轴、多组团”。
其中,“一核”自然是西安。关于西安,规划中有一个点受到特别的关注——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主要包括:
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等功能与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省市级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加强金融商务、数字经济、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植入,注重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加快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前不久公布的长株潭发展规划中也提到,推动长沙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但西部菌觉得,对此表述没必要过度解读。
比如,成都都市圈规划中对应的表述是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但具体内容中,也包括“推进中心城区瘦身健体,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辐射延伸,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
其实,近年来多个国家规划和文件中,都突出了超大城市要“瘦身健体”的理念。如此前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并不意味着要限制发展,而恰恰是要腾笼换鸟,更好提升自身的核心功能,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发展关系。
所以,西安在瘦身健体的同时,还要“全面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也就是说,发展西安都市圈,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并不意味着要削弱西安的龙头地位,更不意味着都市圈内部要搞平均发展。
事实上,西安在都市圈内的地位,从其所被赋予的几个定位以及所获得的支持力度,就能够清晰地看出来:
支持西安申报设计之都;
创建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支持西安打造世界赛事名城;
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推进西安国际仲裁中心建设;
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04
西安都市圈建设,还有一个点不得不谈,那就是西安、咸阳的一体化。
西安与咸阳能不能合并的话题已经延续了二十来年。随着西安都市圈规划的出炉,应该说合并的念想可以彻底打消了。
规划中的相关表述是:加快西安一咸阳一体化发展进程。
其中西咸新区被赋予重任——发挥西咸新区引领和纽带作用,在都市圈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同时,要推动西安与咸阳相向发展、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功能全方位对接。并且,咸阳市主城区也被划入西安都市圈的核心区。
此外,要优化提升咸阳、渭南等中小城市,加快产业和人口聚集。合理增加城市数量,适当扩大城市规模,不断优化都市圈城市规模机构。
从这些表述看,西安都市圈内行政区划合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或许会让一些希望融入西安的地区有所失落,但总体来说,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了,这其实是利好。
比如,“七普”数据显示,咸阳在过去十年人口减少了整整100万,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放缓。随着都市圈规划对于咸阳地位的确立,这种现象应该会得到缓解。
毕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合并悬念的存在,企业、投资者,包括人口恐怕都有很强的观望心理,这难免影响到城市发展的信心和预期。现在应该可以吃上定心丸了。
05
如前面五大都市圈的基本状况比较所表明的,西安都市圈在人口、面积,以及定位上的优势,并不算最突出。但其重要性却绝不容低估。
首先,作为北方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这本身就是对西安都市圈的一种极大的肯定。
其次,作为整个大西北的“龙头”,西安及其所领衔的西安都市圈,在国家战略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从其在大西北的分量就不难理解了:
西安都市圈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
2020年,西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接近陕西省的1/2、西北五省的1/4。
论区域重要性而言,目前为止,可能没有哪个都市圈能够超过西安都市圈在大西北的地位。
另外,西安都市圈在科教和文化方面的优势,也具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规划中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比较多篇幅的着墨。
西安都市圈发展的五个基本原则中 ,就有两个与此相关:
创新引领、开放支撑: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地位,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打造中华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西安都市圈的受重视程度:
而置于当前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下,西安和西安都市圈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级。
当然,都市圈规划所呈现的只是发展蓝图,要将之变成现实,要把政策红利“变现”,依然需要智慧和努力。
随着“东西南北中”五大都市圈规划揭晓,都市圈竞争的大幕算是彻底掀开,谁能够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走在前列?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北方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亮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