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观察|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科创投入将决定哪座城市胜出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12 17:11)
文章正文

新格局下,区域胜出靠什么?

此前,一份重磅国家统计公报公布: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数据,31个省市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和强度也随之出炉。

各个省份表现如何?哪个省份更有“钱途”?一起来看。

广东一马当先,长三角最为抢眼

研发经费通常被用来观察一个地区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

2019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

从研发经费总量来看,2019年,广东一马当先,成为全国唯一突破3000亿元大关的省份,达到3098.5亿元,科研大省当之无愧。

江苏位居第二,达到2779.5元;北京以2233.6亿元位居第三。

浙江、上海、山东紧随其后,分别为1669.8亿元、1524.6亿元、1494.7亿元,位列四到六位。

湖北、四川、河南、湖南分别为957.9亿元、871亿元、793亿元、787.2亿元,位列七到十位。

从全国来看,

3个省份研发经费总量超过2000亿元,分别是广东、江苏和北京。

6个省份超过1000亿元,分别是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和山东。

湖北、四川、河南、湖南、安徽、福建研发经费超过700亿元。

15个省份研发经费超过500亿元。

从区域格局来看,研发经费投入呈现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格局。

研发经费超过1000亿元的6个省份全部位于东部,仅有1个北京位于北方。

研发经费排名前十名中,仅有北京、山东和河南位于北方,其余均位于南方;西部仅有1个四川,中部有湖北、河南和湖南3个,东部有6个。

研发经费超过500亿元的15个省份,6个位于北方,9个位于南方;东部有8个,中部有4个,西部有2个,东北仅有辽宁1个。

总体而言,研发投入经费上,东部地区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中西部地区较弱,南方明显强于北方,呈现出较为明显差距。这与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最新变化相一致。

从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来看,长三角表现最为抢眼。三省一市研发经费全部超过了750亿元。其中,江苏位居第二,浙江位居第四,上海位居第五,安徽位居第十一。

京津冀则表现得较不平衡,北京一马当先,河北天津研发经费明显较弱。

北京领跑全国

7省市超过全国研发投入强度

再来看另一项关键指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即研发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这是一个地方对待科技创新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地区愿意把多少资源用于研发,体现了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

2019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23%,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

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北京以6.31%的研发投入强度,高居全国第一,领跑全国;上海紧随其后,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天津以3.28%的研发投入强度,排在第三。

广东、江苏、浙江、陕西、山东、湖北和辽宁位列四到十位。

从全国来看,

有7个省市超过了全国2.23%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和陕西。

山东、湖北、辽宁、安徽四省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

24个省市的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水平,20个省市低于2%的投入,云南、贵州等8个西部省份的投入强度低于1%,区域分化日趋明显。

对比研发经费与研发投入强度两张榜单发现,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和湖北7个省市全部进入了两张榜单的前十位。

这些地区不仅研发经费总量大,在研发投入上的意愿也十分强烈,更舍得在科技创新上投入。

谁是第五个国家科学中心

南京、武汉、西安,还是成都?

在研发经费与研发投入强度两张榜单上,广东、北京、上海和安徽四个省份值得特别关注。

广东的研发经费高居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强度高居全国第四。

北京的研发经费高居全国第三,研发投入强度高居全国第一。

上海的研发经费高居全国第五,研发投入强度高居全国第二。

安徽的研发经费位居全国第十一,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第十一。

为什么是它们?因为四个省份都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称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进行科学研究、创新和应用的国家级平台,是引领未来科技创新水平的核心支撑。

目前,北京、上海、合肥、深圳是我国已经确定的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四座城市均位于2018年城市R&D经费和投入强度前十位。

北京、上海不仅拥有众多的科技企业,更是集大型国企、名牌高校、高级别科研机构于一身,自然是科技创新研发的高地。

合肥是大科学装置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已成为合肥最大优势、最亮品牌和最鲜明的特质。

而深圳以企业研发为主,创新呈现“6个90%”特征: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地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科技创新蔚然成风。

特别是以华为、腾讯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这些年加大科研投入,成为行业内的创新典型。2019年,华为研发经费达到1317亿元,这个数字如果放在各省市中,能排在全国第七,比湖北、四川、河南等经济大省还要高。最近十年,华为的投入研发经费总计超过6000亿元。

可以说,这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未来的高度。

在这之下,还有四个城市也雄心勃勃地提出申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是南京、武汉、西安和成都。

由于2019年部分城市R&D科技经费投入数据尚未公布,这里梳理了2018年部分城市的数据。

这四城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制造业基础好,对研发的需求强烈,研发经费和投入强度都很高。特别是西安,更是高居全国第二,研发投入强度高达5.1%,超过了深圳、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作为西北地区科教资源最密集的城市,西安拥有一大批科研院所,比如航天四院、航天六院,中航618所,这些院所在西安研发地位首屈一指,直接带动了西安的研发投入水平。

第五个国家科学中心花落谁家?研发经费与研发投入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实际上,从城市发展和科研投入来看,发展得越好的城市,往往更舍得投入,因为它们从科技创新里尝到了甜头,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过程 ,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尤其是在当前“双循环”新格局下,经济增长动力对创新驱动的要求更为明显,科技创新也变得愈发重要,能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双循环”要素流通的障碍。

8月24日,中央领导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这是摆在所有城市面前的一道新的起跑线。谁舍得投入,谁将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换道超车,掌握主动权。

原标题:《新格局下,这项指标决定哪座城市终将胜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