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18 23:31)
文章正文

中国共产党新闻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我的“2+3”农村工作法

周杰

2013年05月16日14:23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  

 

我于2007年8月来到江苏省如皋市雪岸镇万富社区担任大学生村官。从万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干起,4年后我当选为万富社区党总支书记,第5年,我被选为雪岸镇副镇长,并兼任万富社区党总支书记。6年来的工作,我总结出了自己在融入基层、农业富村、工业兴村等方面的“2+3”工作法,现将之与大学生村官同行们分享。

融入基层的“2+3”——

“二问”加“三勤”

“问”需于民,拉近距离。我到村时,恰逢收农业保险,我就和村干部们一起下去,坐着他们的摩托车,了解村情民意。一个多月,我几乎跑遍了村里35个村民组,每天晚上回家都要写一篇民情日记。在调研中,我看到社区的养殖基础好,鸡鸭兔等副业,大大小小在村里都有分布,但分散不集中,没有形成规模。当时,我就担忧,这么多农户投身养殖,没有秩序,一旦爆发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我感到在社区建立有效的畜禽防疫机制与坚强有力的合作经济组织特别需要。我坚持每天都做这样的调研和思考,这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计于师,积累经验。村里的现职干部和老干部、老党员都是我工作上的老师,遇到难题,我就向他们讨教“锦囊妙计”。记得村里进行河道整治时,我碰到了一个“软钉子”。村里有一条5.1公里的翻身河,河里长满了恶性水草。我布置沿河的居民,每家清理宅基地对应的一段。可广播会开了一遍又一遍,又上门动员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几家动手做。当时我就想,恐怕是自己力气没有使在点子上。于是,我向一位老党员请教,他说:群众注重的是实惠,清理水花生,没有看得见的好处,有些人就软调皮,你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句话点拨了我,经过思考,我将农民致富愿望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鼓励引导村民在翻身河开展河塘生态网箱养殖,80多户村民投身渔业养殖。这个“金点子”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激发了农户自发清理河道的热情,10天之中,10里长的翻身河清得干干净净。

“勤”于用眼,多观察。我每到一处,都坚持先看后说,多看少说,甚至只看不说。

“勤”于用手,多行动。俗话说:一打计划抵不上一次行动。2009年,我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时,向选民承诺:本人规划用一年的时间为社区主干道装上路灯。记得那时群众摇着头说:“可能吗?城里有的路段都没灯,我们小村能做到吗?”公开承诺,驷马难追,简单一句话,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一年中,我发动能人捐款、盘活存量资产,经过多番努力,最终我筹得了25.8万元。为了节省开支,我先后4次赴扬州高邮与供货商进行洽谈,价格从28万元降到26万元,再到24万元,最后到22.3万元。我和“两委”成员与老百姓一起亲自上阵,工程顺利竣工。

“勤”于用腿,多取经。我如果只在万富社区内闹腾,很可能就是一只“井底之蛙”。为了多吸取外面的新思想,我去华西村参观学习,去北京参加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进行了系统“充电”,这为我做好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农业富村的“2+3”——

“二创”加“三引”

“创”办项目农业。从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项目农业的增收空间是传统农业无法相比的。为此,我向农民大力宣传项目农业的优越性。在这一过程中,有3个妇女非常积极,她们分别养殖獭兔、种鸡和生猪。我被3个妇女的创业事迹所感动,写出了《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新闻通讯稿。随着一批新闻媒体的报道,原本沉闷的村庄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村民没有想到自己身边的“丑小鸭”竟然变成了电视中宣传的“金凤凰”。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榜样力量的无穷,在她们的激励下,全村一下子冒出了30多个种植、养殖大户,项目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创”立专业合作社。要让项目农业惠及全体村民,组建合作社是个好办法。我和社区老书记帮助3位女强人流转50多亩土地,扩大养殖规模,建立起了星星獭兔专业合作社、种鸡养殖与生猪养殖协会。经过两年来的发展,社区已形成了肉鸭、蚕业、渔业等多家专业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社带动全村近40%的农户投身种植、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

典型“引”路。无论是养殖还是种植,我的方法都是先树立典型,再带动大家。因为,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只有他们身边有了看得见、学得会的典型,他们才会跟上来干。

技术“引”领。搞养殖和种植,必须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所以,我和农技部门、兽医部门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每年都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办技术讲座。这些技术人员还包下了社区专业合作社的疫病防治工作,减少了养殖风险。他们带来的新品种、新技术又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农业的经济效益。

市场“引”导。我通过网络实时关注市场信息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指导农民扩大或缩小种养规模,预先采取规避市场风险的举措,这也保证了我们社区的设施农业处于长盛不衰的态势。

工业兴村的“2+3”——

“二建”加“三招”

构“建”良好的硬环境。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而创办民营工业园区,就是招商引资的“梧桐树”。2008年,我向上级部门申请建立村级民营工业园区。园区建立了,以前那种“投资者无落户立足之地”的状况彻底改变了。

创“建”和谐的软环境。我和支部一班人实施了“四村齐创工程”,即同时创建“文明村、平安村、和谐村、卫生村”。经过一年的创建,万富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投资者一听我们社区的名声,就有了好感。

“招”能人返乡。我一个组一个组地跑,摸清了社区在外能人的情况,建立了在外能人的数据库和统计表,并给他们每人写了一封信,“请能人返乡,让财源回村”。当我听说本村能人朱敏海在苏州创业有成时,第二天我就赶到了苏州。朱敏海见来了家乡的大学生村官,顿时心头一热,说:“你不是雪岸人,还在为万富的富裕操劳,就凭这一点,我一定回去创业!”我趁热打铁说:“只要你回去,我一定为你办企业提供全程服务!”我们两人一拍即合,我先回万富,朱老板在10天后也回来了,他在工业小区内投资800万元创办了鼎源电子公司。我也兑现承诺,只用3天的时间就办齐了企业执照等全部手续,又为企业招来了60多名工人。鼎源电子红红火火开张了,仅两年时间,企业的销售突破2000万元,成了万富社区的龙头企业。居民在这个企业务工,年收入达到3~4万元。

“招”项目落户。建造盐通、启扬两条高速公路时,在我们社区留下600多亩的取土坑。围绕这些废沟呆塘,我了解到上海嘉定在搞大面积的水面复垦,部分养殖产业急需转移,2009年大年初五一早,我便和村里的能人赶到了上海嘉定,一番耐心细致的交流,客商被我们的诚意打动,签下了协议,最终以350元/亩的价格承租下我们社区600亩的取土坑资源,养殖淡水白鲳鱼种,办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企业。

“招”工人进厂。针对近两年社区内企业出现的用工荒,我积极为他们部署员工招聘工作。一方面,鼓励安排本社区的富余劳动力全部就地进厂。另一方面,到各个劳务市场去为企业招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