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这样反复下去,全家都得饿死了。”
一位开网约车的朋友刚刚告诉我,因为疫情带来的带量急剧减少,昨天一整天才跑了八十多块钱,扣除平台抽成和自己用车成本几乎没有收入,现在每天都跑几十一百多,在这样下去全家真的都得饿死了。
朋友是美团打车旗下的,群里一个小组几十个网约车司机,这几天经常听到有人在抱怨,自己跑了一整天,就几十块钱,即便是运气好一点的,也就只有一百多,很少有人超过两百块。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就我自己的感知而言,今年是疫情开始的第三个年头了,各行各业都在艰难地生存着,清零势必带来的就是收入的下滑,对很多人来说,这种收入的下滑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前几天统计局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什么是灵活就业人员?在我看来,灵活就业人员就是在半就业半失业之间徘徊,收入肯定是有的,但比起全职而言,肯定是下滑了不少。
从去年开始,教培、互联网依次遭遇滑铁卢,教培行业更是几近消亡。失业人群有多少我们先不去谈,加上餐饮和旅游业,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很多人不是不想上班,而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在这样的前提下,贸然创业几乎是死路一条。
就在去年的时候,就有不少的头部餐饮机构和企业认为疫情是一个进场的机会,可以抄底,但无一例外,全部都遭受了巨额亏损。
这其中就以海底捞最为严重。海底捞在去年大肆开店,想趁着疫情抄底,但其结果呢?根据年报来看,海底捞亏损就比较惨重,而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幅扩张开店所导致的。
头部企业尚且如此,对个人来说,这就更不是一个好年份了。
自己创业,在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支持的情况,很难在市场中站住脚跟。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先找个班上,在不确定性的宏观趋势下,稳定性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创业几乎就等同于不确定性,对个人创业者而言,最好的选择依然还是求稳,一份稳定性的工作和薪水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稳定不是长期追求,但在今天来看,稳定绝对是当下追求。当下的稳定,是为了未来更长远的打算。
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去年十一月份出现疫情之后,今年二月份又出现疫情,半年时间不到出现两次疫情,对任何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其实就是不确定性。
对创业者来说,这不是风险和机遇并存,而是风险大于所谓的机遇。
目前来看,我们依然看不到疫情有消逝的迹象,至少在未来的一两年内是这样。基于此,考虑到未来的长期经济形势,眼下创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反,这时候创业很有可能提高我们失败的风险。
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那些因为疫情亏损甚至是负债的创业者们,这对他们而言,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创业是行不通的,比较稳妥的做法还是先找个班上,伺机而动,观察局势。
其实在创业这件事上,我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思维误区。很多人常见的做法是,在公司上班混不下去,于是退而求其次,打算去创业。
这种思维误区,导致很多人贸然去创业,最后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别说都说演而优则导,其实创业也是一样的逻辑。如果你连上班都上不好,无法在公司中混到一个较高的职位,或者无法为公司提供较高的贡献,这个时候你选择去创业,肯定是九死一生。
如果我们去观察那些身边成功的创业者,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几乎都是在过去上班的时候混到了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是较高的职位,之后才选择去创业,并且成功的。
一个人如果无法在上班期间积累较多的资源和能力优势的话,贸然去创业,去面对更大的残酷竞争,大部分人都会被杀的溃不成军,成为别人路上的垫脚石。
在今天,任何行业都会面临残酷而严峻的竞争,创业者更是如此。如果上班族之间仅仅只是内卷的话,失败者无非就是薪资少一点的话,那么创业者之间的竞争,那就是“你死我活”了,因为你一旦失败出局,要么就是赔上全部的家当,要么就是负债累累。
因此,创业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连班都上不好,要想创业成功,这是很难很难的。
创业纪录片《燃点》里有这样一句话,“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
这话大体上正确,创业的确很难,而坚持也确实很燃。不过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创业上,而在于坚持。就我所认识的人来说,80%的创业者,都倒在了坚持这两个字上。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说,要把阿里巴巴坚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以阿里巴巴如今这么大的体量都只说做102年,作为创业者来说,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难的不是创业,而是把创业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创业不是我们经济窘迫上班困惑的救命稻草,相反,创业应该是像“演而优则导”那样,是一个成熟且优秀的职场人最终所选择走的路。
没有任何一条路会是一帆风顺的,创业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