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一辆车”“一碗面”里的县域经济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9-12 16:23)
文章正文

   

在陕汽商用车装配车间内,装配完毕的整车缓缓驶出生产线。

无人机航拍的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

“汤色油亮,臊子鲜香”的岐山臊子面。

岐山天缘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古法酿制的醇醋。

●作为全省汽车产业高地之一,岐山县2021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279.1亿元,约占全省汽车产业产值的13%

●“一碗面”作为岐山县域经济的另一个增长极,2021年产值突破140亿元,有力推进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5月,岐山县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县”

本报记者 段承甫文/图

提起岐山县五丈原,很多人并不陌生,这里曾是三国时期诸葛亮陨落之地。千百年后,这片沉寂的土地因臊子面和汽车工业再度扬名。久负盛名的岐山面食走出县域,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叫响了“舌尖上的岐山”。工业重镇蔡家坡,企业遍地,厂房林立,在陕汽、法士特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四级汽车产业体系已经形成,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南造一辆车,北做一碗面”成为岐山县域经济的生动诠释。

A█ 再造一个新“陕汽”

五丈原所处的蔡家坡镇,位于岐山县南部,南依秦岭,渭河穿境。三线建设时期,陕西汽车制造厂(现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齿轮厂(现陕西法士特集团)等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落户蔡家坡,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第一辆12吨级以上民用载货车、第一辆重型汽车都从这里走向全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企业增多,蔡家坡镇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工贸重镇和工业基地。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设立。

21世纪初,在蔡家坡发展了30多年的陕西汽车制造厂重心“东移”,把部分产能从岐山搬到西安,成立了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2018年,宝鸡市提出打造“丝路汽车名城”,在市委、市政府争取下,陕汽回到初次创业之地——蔡家坡,将原来的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改名为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并提出实施商用车和重卡“双轮驱动”、宝鸡和西安“比翼齐飞”、“再造一个新陕汽”的发展战略。

如今,走进蔡家坡渭河南岸,目之所及,各种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厂房林立,一辆辆整车在商用车产业园里整齐停放。

重回蔡家坡经开区后,在宝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陕汽投资45.76亿元打造了一个高端化、智能化的商用车产业园,具备年产20万辆全系列商用车的生产能力。同时,陕汽将汉德车桥数字化生产车间也建在了蔡家坡。

“商用车生产线可实现每5.5分钟下线一台整车,产能可达每天300台。”陕汽商用车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王建红告诉记者,作为全省“十四五”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2月,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2020年整车产量突破4万辆,年产值突破123亿元。

作为整车企业的一级配套企业,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也在蔡家坡布局了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车桥产业基地。“目前,公司的数字化生产车间是行业内的样板车间,车桥产销规模已经连续5年居全国车桥行业第一位。”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兰孝水说。

B█ 建设“丝路汽车名城”

在陕汽、法士特、汉德车桥等龙头企业“头雁”效应的带动下,岐山县吸引了德国福士、通力公司、华强公司、金鼎公司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了整车、关键总成零部件、配套零部件、配套机械加工的四级汽车产业体系,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围绕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专门建设了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产业园,使配套企业可以“拎包入住”。近年来,陕汽车架项目、中集车辆专用车生产基地、法士特公司液力缓速器智能工厂等一批重大汽车产业化项目先后入区建成投产,为岐山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作为岐山县的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汽车产业对于提升区域制造业整体水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截至目前,岐山县已拥有整车企业7户、零部件配套企业270余户,主导产品涵盖重型车、商用车、车桥、变速箱等130多个系列2200多个品种,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32%,2021年实现汽车产业产值279.1亿元,约占全省汽车产业产值的1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蔡家坡经开区已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专用车及零部件)示范基地、国家火炬宝鸡蔡家坡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我们将围绕建设‘丝路汽车名城’和‘中国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目标定位,深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理念,大力实施做强汽车产业战略,突出整链建设、强化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加快推进整车制造集群化、汽车零部件高端化、汽车后市场专业化,以汽车首位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岐山县县长张军辉说。

C█ 把臊子面做成产业链

外地人谈到岐山,可能最先想到的便是岐山臊子面。如今,岐山臊子面已不仅仅是一道地方传统美食,更是岐山县鲜亮的地域符号和经济符号。

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岐山臊子面,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点,被誉为中国面食的“活化石”。岐山臊子面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成为“中华名小吃”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如何将一道地方传统美食“烹”出经济风味?岐山县给出了独具特色的答案。

“做好面,先强链。近年来,岐山县把‘一碗面’经济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用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以销售带动为核心、工业化推进为关键、原料生产为支撑,推动‘一碗面’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原料、产品、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闭环,让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共建共享‘一碗面’经济链。”岐山县副县长张陇娟介绍。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岐山县自古以来就是优质小麦的产地,而岐山臊子面“薄、筋、光”的特点,离不开面食最重要的原材料——小麦面粉。

近年来,岐山县建立了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岐山优质小麦试验站,通过试验示范,带动全县发展20万亩特色优质小麦。目前,益店镇、蒲村镇、青化镇优质小麦基地面积达到12.6万亩。

同时,围绕“一碗面”经济要素构成,岐山县注重加强专业村镇建设,通过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加快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绿色养殖、特色果品4大主导产业建设,打造全程可追溯的“一碗面”经济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已建成水泊村、宋村、小营村等20个专业经济村。

“一碗面”经济作为岐山县域经济的另一个增长极,2021年产值突破140亿元,有力推进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碗面”不仅促进了小麦、蔬菜、辣椒和生猪产业发展,也带动了食醋、锅盔、油泼辣子、臊子肉等产业联动发展。

酸汤是岐山臊子面的精华,而醋则是臊子面的点睛之笔。作为目前陕西最大的制醋企业之一,岐山天缘食品有限公司的食醋年产能达6万吨。公司总裁助理马伟刚介绍:“公司制醋每年消耗麸皮5000吨,小麦、玉米3000吨,原料90%都从当地采购。此外,公司还在岐山建立了1100亩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筑巢引凤栖。除了食醋企业外,岐山县还培育招引了一批面粉、面条、岐山臊子面、擀面皮等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目前,投资12亿元的岐山面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即将建成投产。

D█ 让“乡土风味”变“中国味道”

随着“一碗面”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推进,岐山臊子面也从原生态的乡土味道向都市美食市场挺进。

让“乡土风味”升华为“中国味道”。这是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负责人净宁波的情怀。几年前,返乡创业的净宁波创立陕西秦忆浓食品公司,打造集美食体验、观光旅游、形象展示为一体的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致力于臊子面的标准化生产。

“目前,公司实现了以工业化手段还原原产地标准,做面、调汤、制臊子、切底菜等环节实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净宁波说,“下一步,公司要实现岐山臊子面的标准化经营、园区化带动、区域化布局、品牌化营销、产业化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国家级示范基地。”

在推进“一碗面”工业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岐山县还围绕线上线下布局销售网络,加快建设“一碗面”电商产业园。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淘电商服务站70余个,发展电商企业137户,电商个体户853户,“一碗面”电商交易额突破9亿元,县域电商发展指数综合排名跻身全省电商十强县。

培育特色经济,强化产业支撑。近年来,岐山县坚持臊子面、擀面皮两轮驱动、三产融合、全产业链推进,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以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大力实施“百城千店”工程,持续扩大“一碗面”影响力,一步步打响“中国臊子面之乡”“陕菜之乡”金字招牌。

岐山县委书记杨鹏程表示:“岐山县将持续做强汽车产业、做大‘一碗面’、做活周文化、做靓‘一城两区’,积极推进全产业、全链条、全区域发展,打造工业经济新集群,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扮靓美丽幸福新岐山,筑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