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月下旬,中国地质学会第13次年会在北平(今北京)召开,陈列馆建成14个陈列室(新生代、古生代及中生代、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西山地质、普通地质、周口店猿人洞、变质岩、火山岩、水成岩、地层、地质构造、矿物和土壤),以不少于南京馆的展品量向社会开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和仰韶陶器。同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前夕,杨钟键接任北平分所所长。同年10月底,北平分馆正式撤销。北平分馆的标本全部留在北平。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裴文中负责沦陷区的资产。同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逼近南京,地质调查所同其它机构一样,仓促撤退,并限期三五天内搬完。北平分所的杨钟键所长亦南下到大后方长沙、昆明。陈列馆精选标本313箱,由高振西经水路押运至武汉。11月下旬又运到长沙,进行简单修整。实际上,地质调查所图书馆、陈列馆部分馆藏虽由南京西迁,但仍有百余箱未及运出。 [41]同时,为应对动荡局势,北平地质矿产陈列馆将前后门对调,即正门由丰盛胡同3号改在兵马司胡同甲58号(现6号),与北平分所正门兵马司胡同9号(现15号)近在咫尺。同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之前,馆长盛莘夫奉命留守南京,凭借流利的日语与日军周旋,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逃出南京,后回到重庆北碚。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