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援藏20年 高原生巨变——17省市对口支援西藏记事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1-18 19:58)
文章正文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全国有17个省市、17家中央企业,以及中央国家部委对口支援西藏。20年,弹指一挥间,雪域生巨变。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援藏20年 高原展新颜”专栏,聚焦对口援藏20年来的巨大成就,深入报道对口援藏的重大意义、突出成效及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雪域高原巨变。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战略决策。20年来,中南海深情关怀的目光一如既往。目前,全国有17个省市、17家中央企业,以及中央国家部委,倾情对口支援西藏。

20年来,先后7批次、选派6000多名优秀干部人才进藏工作,投入援藏资金260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000多个。

20年间,西藏经济总量增长了13倍:1995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6.1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跃升至802亿元。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向民生倾斜

“好,就是好,没法用语言形容。”通过翻译,65岁的煤矿退休工人索朗边巴告诉我们,住进浙江小区,现在下大雨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由于发展起点低、城市规划滞后,那曲镇居民建筑布局混乱、房屋低矮破旧,抗震性能差,城镇居民用不上稳定的上下水,家家户户靠牛粪煤炭取暖。而由浙江省援建的浙江小区,与那曲镇给排水、集中供暖、污水处理三大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小区幼儿园、农贸市场、社区活动中心、换热站等综合配套设施同步建设。项目完全建成后,自来水、暖气将会通到每家每户,饱受吃水难、行路难、御寒难困扰的索朗边巴和他的邻居们迎来新生活。

暖和过冬,始终是高原居民的梦想。2011年年底,由天津市援建的昌都地区丁青县县城集中供暖工程竣工,标志着海拔4000米的丁青县,成为西藏首个实现集中供暖的县。

不止一位援藏干部说,经过20年的对口支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当改观,如何让基层、让农牧民得到更多实惠,正成为援藏省市首先考虑的问题。

尽管耕种的土地少了1亩,次仁平措的收入却实现了“三级跳”。种青稞时,这位堆龙德庆县羊达乡的农民每亩收入只有三四百元。三年前,北京市斥资1600多万元,援建羊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建成360栋高效日光温室,次仁平措承包了3个大棚:“北京来的农技专家手把手教,我第一年一个棚挣了一万,第二年挣一万二,今年能挣一万六,收入越来越高。”

想方设法帮农牧民增收致富,各援建省市不遗余力。

对口援藏以来,山东依托农业大省的优势,帮助日喀则发展特色农业,培训农业技术骨干。自1998年在白朗县试种大棚蔬菜成功以来,在山东援藏干部引导下,该县蔬菜产业已拥有1个示范园、2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蔬菜大棚总数达到5300余座,仅蔬菜种植一项,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近4000元。

各援藏省市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提升援藏效果。吉林援藏工作队累计投入文化援藏资金近8000万元,以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以文化设施改善当地民生,以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

在北京援藏指挥部总指挥、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看来,“对口援藏绝不只是单向的经济帮扶和干部人才援助工作,更是党和国家治边稳藏的重大方略。”

既“输血”,也“造血”

产业援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2年前,达孜工业园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河滩荒地,如今,来自江苏镇江的援建干部换了5批,园区已入驻企业302家,成为西藏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援藏正在从单纯的项目建设、投钱“输血”,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2003年,湖北援藏干部引进华新水泥到山南地区投资建厂。10年来,华新水泥累计为山南地区上缴税收4.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50多个,2013年上缴税收更是突破了亿元大关,帮助当地提高了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能力,同时大力进行环保投入,做到生态与发展双赢。

发展旅游业,西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近,林芝地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工布庄园竣工。这一项目投资4.48亿元,是林芝地区目前为止投资最大的旅游酒店产业项目。米林县县长扎西高兴地说:“这得益于福建省的大力援助!”安徽则投资兴建了错那县勒布沟旅游接待中心,改善了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河北省把脉札达县,唱好“古格”戏、打好“土林”牌,坚持把旅游作为立县产业来培育,作为造血工程推进,这个人口不足万人的县,去年实现门票收入210万元、旅游收入1550万元。

援藏理应注重深化市场合作交流,提升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把单向援助变为双向共赢,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王庆贵,湖南省第三批援藏干部,援藏期满后,他选择了在西藏创建天瑞公司,主打藏鸡蛋、藏鸡、牦牛肉等西藏特色农产品,带动农牧民养殖户3000户,解决就业181人,仅藏鸡蛋一项每年可为农牧民增收600万元。

上海援藏干部进藏后,致力于寻求沪藏两地经济优势的最佳结合点,建立自身“造血”机制。重庆动员和组织企业到昌都地区投资,今年还安排北部新区对口支援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省援藏人员主动引入市场机制,立足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平台和林芝地区资源禀赋,在鲁朗兴建五星级酒店、商业街等项目,并已协议达成招商引资30余亿元。

既“请进来”,也“走出去”

从干部援藏到全面援藏

“西藏目前最缺什么?”湖北省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柯东海自问自答,“最缺的并不是资金和项目,而是人才!”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这对来自平原地区的大多数援藏干部而言,意味着苦痛与折磨。“与其苦熬三年,不如苦干三年。”迎难而上,一批批援藏干部把丰碑刻写在雪域高原,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

为改变西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状况,对口援藏工作开展伊始,中央就注重发挥内地省市优势,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地组织卫生、教育、建设、交通、环保、水电、农牧等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才进藏工作。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科技援藏列为包括经济援藏、人才援藏、干部援藏在内的四大援藏工作机制之一,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工作格局。

南京市采取“墨竹工卡县干部出去学”的方式,20年来累计选派113名党政领导干部赴南京轮训、39名党政干部赴南京挂职锻炼、29名医生和59名教师赴南京跟班学习、78名村干部赴南京参观考察,为墨竹培养了一支不走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更加注重采取“请进来授课”“派出去培训”和“结合援藏岗位带徒弟”等方式加强智力援藏。辽宁、河北等援藏工作队组织受援地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致富带头人、行业发展领头人到内地学习培训。黑龙江援藏工作队免费向农牧民群众开展科技知识培训。

20年来,教育援藏作为智力援藏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把援藏援在了根子上。坐在新落成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教室里,拉萨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丹巴深有感触地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知识上的援助是最大的援助。”这所由北京市投资2亿多元兴建的新学校,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全部来自北京名校。

20年来,天津市用于教育支援的资金多达1.69亿元,天津市红光中学西藏班学生由1985年办班初期的100人,发展到今天的800余人,共为西藏培养了1475名初中毕业生、1443名高中毕业生。

虽然财力并不富裕,陕西省仍拿出2个多亿,建设阿里地区陕西实验学校。建成后,这将是阿里唯一一所现代化、标准化寄宿制学校。

在西藏各地,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和医院。20年时间,拉萨市人民医院从一个濒临关闭的小医院发展到三级乙等医院,这凝聚着江苏先后派出7名担任院长的援藏干部的心血。

温端改是江苏派出的第一任援藏院长,“温院长刚来时,大家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没想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医院发生了很大变化,二级甲等医院挂牌,真的把医院救活了。”医院副院长次仁顿珠回忆道。

“援藏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要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成功提前创建三级乙等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现任院长、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陈卫昌的话,道出了所有援藏人的心声。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1日 04 版)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