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陕西省西周遗存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1-30 14:00)
文章正文

  陕西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西周王朝政治、经济的中心区域。目前,全省已发现西周遗存1100余处(其中少量遗存的时代可能略早或略晚于西周),远多于其前的夏商时期。从分布看,关中地区约占总数的77%,陕北和陕南分别占17%和6%。在关中,西周遗存密集地分布在渭河及其支流泾河、

水、雍水、

  水、畤沟河、美阳河、漆水、沣河和洛河流域,并呈现出自东向西数量猛增的分布特点(其遗存数,关中西部宝鸡地区是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10倍以上)。考古资料显示,这一时期的聚落遗址一般包括有居址、生产区和族墓地,一些大的聚落可能是西周畿内的诸侯封国或各级贵族的采邑。

  20世纪30年代至今,西周考古主要集中在关中,重要者有宝鸡斗鸡台先周~西周墓地、丰镐遗址、周原遗址、宝鸡

  国墓地、武功郑家坡和长武碾子坡先周~西周遗址等。已发掘西周墓1000多座,占全国同类墓的半数以上。上述发掘,不仅为关中的西周墓建立了可靠的年代序列,也为西周考古的各项专题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周原岐邑,是古公直父由豳迁岐,至文王晚年作邑于丰这一时期周人的都邑,西周王朝建立后至西周末年,仍保持着圣都的地位。遗址中心面积约30平方公里。在周原岐山,发现了两道长700余米的东西向夯土墙,南墙的时代约在西周晚期。在岐山风雏,已发掘两组大型西周建筑基址,其中甲组建筑由三进庭院和堂、屋、厢、塾、过廊、回廊组成,可能是王室的宗庙遗址。这组建筑的窖穴内还发现甲骨13600余片,其中296片龟甲上契刻有文字。在扶风召陈一带,发现了上百座连绵成片的大型建筑遗迹,这些建筑都有较高的台基,屋顶施瓦,很可能是西周王室的宫殿或宗庙遗址。在召陈周围,还发现了规模很大的冶铜、制骨、治玉、制陶作坊遗址。自汉代至今,周原一带已发现上百起西周铜器窖藏,出土包括著名的盂鼎、大丰簋、毛公鼎、大克鼎在内的铜器千余件。1976年,扶风庄白所出的微氏家族103件铜器,是1949年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批。这批铜器有铭文的达74件,其中史墙盘有铭296字,记载了文王至共工时期的重要史实。研究表明,周原窖藏青铜器的制作年代多在西周中晚期,同一窖藏多系同一家族几代的器物,铜器铭文深刻地反映了西周世族兴衰消长的历史。

  近年,在周原附近的岐山赵家台、庙王等地,还出土了早至西周早期的空心砖和条砖。这些砖与召陈建筑基址出土的带有瓦钉或瓦环的板瓦及筒瓦、半瓦当,都属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同类实物。

  西周都城丰镐两京,也称宗周,是西周近300年间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丰镐遗址中心区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未发现城垣。目前,已发现大型夯土基址约30处。这些建筑连绵成群,规模宏大,屋顶施瓦,有较为完善的排水设施,可能是王室或重要贵族的宫殿和宗庙遗址。沣西张家坡、沣东普渡村一带,是两京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公共墓地。墓地分区规划,聚族而葬,至今已发掘墓葬上千座,其形制分为三类。一为带墓道的大墓,包括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和两条墓道的“中”字形两种,墓周围多发现有车马坑和马坑,墓主应为王室贵族或畿内侯伯,张家坡墓地的三代井叔家族墓即属于此类。二为竖穴土坑墓,形制较大者多陪葬有成组的青铜礼器、兵器、陶器,墓主应为一般贵族;形制较小者则多陪葬少量陶器。应是普通平民或族人的墓葬。三为数量较少的竖穴墓道偏洞室墓,其形制反映出西周文化与甘青地区青铜文化的密切关系。上述三类墓的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也有少量的俯身葬或屈肢葬。按时代,丰镐两京的墓葬大致可分为四期。一期为先周晚期,约相当于文王作丰之时。二期为西周早期,约从武王延至昭王前后。一、二期墓受殷人影响较深,常设腰坑,坑内埋一狗,殉人、殉牲现象较为普遍。三期为西周中期,即穆王至夷王时期。四期约相当于西周晚期,即厉王、宣王、幽王时期。三、四期墓基本不设腰坑,人殉现象已明显减少。

  宝鸡茹家庄、竹园沟的西周 国墓地和铜器窖藏,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其中鼎、簋、鱼尊、方鬲等珍贵铜器的器形比较特殊,为这一时期所仅见。其遗存反映出周文化与寺洼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对研究西周封国的等级结构、礼制习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陕北、陕南的西周遗址和墓葬,一般面积较小,正式发掘的极少。发现于陕北延长、绥德、榆林、横山等地的西周铜器,大部分属于中原文化器物,少量如环首柄釜、鸟首柄削,以及带有管銎的兵器、工具等,则属这一时期的北方地区青铜文化遗存。陕南的西周铜器发现很少,近年出土于安康的史密簋,铭文记载西周中期周王朝讨伐东夷、南夷的史实,具有重要价值。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