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朔州市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南控雁门,北倚云塞,历来为塞上与中原之重要通道,举世闻名的佛宫寺释迦塔就坐落于此。应县是山西省文化强县、山西省文旅建设先进县,2008年因有耍孩儿戏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朔州市应县(耍孩儿)
应县是耍孩儿的发祥地,明末清初,应县就有了耍孩儿班社,嘉庆道光年间新的班社纷纷兴起,常年活跃于山西、内蒙、河北一带。耍孩儿是应县地方戏,道白唱腔均采用应县的方言俗语,在应县大人小孩儿都能唱上几句耍孩儿,田间地头、烧茶煮饭、广场公园处处回荡着耍孩儿腔,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通常把耍孩儿戏称作应县耍孩儿的原因。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男演员演唱时采用罕见的“后嗓子”发音,低回厚重,唱法独特。表演载歌载舞,戏曲程式的运用灵活多变,对人物的刻画偏重于生活化。耍孩儿唱腔对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被中国戏剧研究院张庚、郭汉成等专家称为中国戏曲声腔发展的“活化石”。
2013年应县县委、县政府建设了4500平米的耍孩儿传习基地,使耍孩儿的传承保护、研创发展,得到了有力保障。同时加大搜集整理、挖掘保护耍孩儿传统剧目工作力度,先后抢救保护录制了耍孩儿近二十部传统优秀剧目音像资料。2017年应县耍孩儿成功申报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又投资新建了占地300平米的全国唯一的耍孩儿陈列馆,展出多年来收集整理的耍孩儿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实物并对外开放,年均参观人数达18000人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创作团体和人才,创作耍孩儿精品,打造应县名片。2016年10月创作的《耍孩儿情》入围第十七届中国文化政府奖—群星奖决赛。2017年9月新编耍孩儿现代戏《劝孝》获得首届山西艺术节暨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戏曲类“优秀展演剧目”奖。2019年1月创作的《山村APP》荣获山西省第十八届“群星奖”选拔赛优秀奖。同年年9月新编耍孩儿现代戏《扶贫路上》获得第二届“山西艺术节”展演和第十六届“杏花奖”“提名剧目奖”。2018年7月耍孩儿精典剧目《狮子洞》登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舞台,展示耍孩儿技艺,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耍孩儿这一古老剧种,极大提高了应县耍孩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涌现出了董贤喜、杨日茂、薄善德等一批代表人物,他们为耍孩儿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耍孩儿是应县的地方戏,古往今来与之相关的民间文艺活动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在县委、县政府推动和引导下,以文化惠民为主线,提升文化活动质量,逐渐形成了如:庆“两节”耍孩儿音乐“八音会”大赛、庆“两节”耍孩儿戏曲展演、应县耍孩儿陈列馆陈展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以品牌带动戏曲艺术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态的公共文化需求。
近年来,应县县委、县政府全面整合城乡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文艺团体创作有阵地,表演有舞台,广大群众参与有设备设施,有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大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同时创新服务形式,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让耍孩儿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广泛传唱耍孩儿,让观众参与互动,体验耍孩儿艺术的魅力;利用新媒体平台让专业演员在快手、抖音直播,坐在家里欣赏自己喜爱耍孩儿戏,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财政增收、群众受益”是文旅融合的总方略。应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以耍孩儿艺术为品牌,创新营销手段,开发耍孩儿艺术旅游产品。在木塔景区展演大型历史情景剧《萧太后还乡礼佛》等耍孩儿节目,拓展景区游览项目,有力地增加了门票的收入和旅游食宿的产业发展。开办各类耍孩儿文化艺术活动,让非遗产品从深闺走向市场,与观光、休闲、康养、研学交融,助推旅游业多元化发展。
耍孩儿是扎根应县土地的旋律,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相信在各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应县县委、县政府、全县人民和耍孩人的不懈努力下,耍孩儿这一传统戏曲艺术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把让“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块金字招牌擦的更亮。
END
来源|应县文化和旅游局
分享
收藏
点赞
耍孩儿:,。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朔州市应县(耍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