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
日前,工信部下属的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2021年全国“千亿县”排行榜。新榜单的最大变化是,陕西神木“煤飞色舞”力压“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重返前十。
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千亿县数量增长至43个。陕西省神木市以1848.18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20年的第17名跃升至2021年的第9名,成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唯一的全国GDP十强县。
2021年全国GDP十强县
2021年“千亿县”榜单显示,“千亿县”以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0.5%,贡献了全国近6%的GDP,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长三角千亿县总数增长至27席,其中江苏一举突破17席,浙江继续保持9席。山东(5个)、福建(5个)则属于第二梯队。湖南(3个)、内蒙古(2个)紧随其后。
从全国“千亿县”人均GDP看,2021年,神木、准格尔、江阴、仁怀、昆山、张家港6个“千亿县”人均GDP超过20万元,其中神木人均GDP达32.3万元,位居全国首位。
陕西县域经济差距悬殊如何破局求变?
2021年陕西省GDP十强县分别是:神木市(县级市)、府谷县、靖边县、韩城市(县级市)、定边县、城固县、兴平市(县级市)、洛川县、彬州市(县级市)和黄陵县。
2021年陕西GDP十强县
从GDP总量来看,2021年神木GDP达到1848.18亿元,位列第一,占榆林市总量的34%,占陕西省总量的6.2%。而排名第二的府谷县仅有735.88亿元,仅约为神朩市的四成。排名第十的黄陵县GDP总量为248.99亿元,仅约为第一名神木市GDP的13.5%,前十强县中头尾差距悬殊。
从地域来看,榆林市占据了十强县的四席,分别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和定边县,且全在前五强之中;而神木又占据榆林市GDP的1/3出头,在榆林12个县市区中一县独大。后五强分别是汉中城固县、咸阳兴平市、延安洛川县、咸阳彬州市和延安黄陵县,其中咸阳、延安各占两席。
2021年,“十强县”以占全省县域18.5%的人口完成38.4%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18.73亿元,同比增长7.3%。经济总量大,“十强县”县均GDP达到481.87亿元,是县域平均水平的2.9倍;工业支撑强,“十强县”县均工业增加值达到332.59亿元,是县域平均水平的4倍;人均水平高,“十强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元,是县域平均水平的2.1倍;城镇化水平高,“十强县”城镇化率达到62.2%,比县域平均水平高13.7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数量多,“十强县”的平均法人单位数达到4706个,较县域平均水平多1426个。
陕西县域经济“神木独大、榆林多县上榜”这种情况表明,榆林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煤的贡献尤为突出,而神木又是中国最大的产煤县。
神木作为陕西省重要的煤炭能源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得天独厚,跃升的主因源自煤炭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由此带动包括化工行业在内的制造业的全链条提升。神木储煤面积4500平方公里,占榆林全市总面积的59%,富煤区每平方公里储量达1000多万吨。数据显示,神木2021年生产原煤3.09亿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02.65亿元(含榆林市反馈),同比增长63.2%。
而2021年神木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6.75亿元、1493.42亿元、328.0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5:80.80:17.75,工业占比超80%。这种以原煤为主的经济结构,存在较大转型压力。
靖边工业
纵观如今“千亿县”发展历程,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通过发展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进而取得大的进展、拓展提升空间。
江苏昆山“霸榜”中国百强县18年,其在规划之初,就将县域经济定位放在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大局中。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昆山市以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呼应产业发展,打造了1个千亿级IT(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产业集群、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与周边区域错位竞争、配套发展,主动融入强大的都市圈、城市群。
福建晋江,从最初为国际品牌做贴牌代工,到后期着力打造“品牌之都”,晋江诞生了安踏、匹克、361度等体育用品品牌,七匹狼、九牧王、利郎、劲霸等休闲男装品牌,形成了“晋江模式”。据2019年晋江市统计公报,纺织服装业、制鞋业、建材陶瓷业、食品饮料业、纸制品及包装印刷业这五大产业,占晋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80.42%。
湖南长沙县,从梅花车身厂起步,抓住了汽车产业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先后承接了上汽大众、广汽三菱等知名汽车企业,汽车产业率先成为全县第一个千亿级产业。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故事也类似,经过多年深耕,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全年产值占到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近四分之一,诞生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知名企业。
由此可见,县域经济要跳出传统的县域思维,因地制宜地将产业集群的形成放在首位,并立足自身区位,将县域经济融入省域,甚至全国发展格局中,使整体县域经济获得重要内生动力。
宝鸡蔡家坡
陕西由于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区特色明显,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方式存在差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不同,导致县域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陕北两极分化,关中相对稳健,陕南相对较弱”的态势。
从整体来看,陕西县域综合实力不强,全省77个县(市)(截止2020年统计数据)中生产总值不足百亿元的有37个,占48%;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精深加工不足、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低、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县域财力严重不足,高度依赖转移支付,等等。
去年8月,陕西发布《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6万亿元,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县(市)数量达到24个,力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在县域全覆盖,产业园区产值占县域总产值比重超过50%,全面开创陕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的陕西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抓手,培育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和旅游名县;推动“一县一策”事项清单落地见效,实施“一县一业”行动计划,打造县域首位产业集群。
最为典型就是,宝鸡岐山县蔡家坡瞄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有陕汽商用车、汉德车桥、法士特智能工厂、华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34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去年整车企业产量突破4万辆,实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251.4亿元,红利逐渐释放。
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神木也已经开始转型发展。并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和南部闲置土地,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
府谷县则着力打造“府谷镁”产业,实现经济由负转增。2021年,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送电,开创了府谷煤电产业高端低碳化的新局面。
神木哈拉沟煤矿远景
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突出比较优势,而不是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一是加大陕西强县扩权的范围和力度;二是推动县域园区市场化投建运营;三是推动跨县域专业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后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于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要主动融入中心城市的辐射圈,同中心城市之间形成有效的产业分工和空间联动关系。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陕西区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吴丰华也为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从资本看,陕西财力有限,民间资本不够充实。这意味着陕西县域吸引投资、发展产业必须走集聚化道路,应该在全省选择若干重点县作为“十四五”的重点产业发展县,每个县围绕一个产业,吸引大企业投资、打造产业、强链补链。
从劳动力看,县域振兴,关键在人。对陕西县域,要采取超常规手段引入人才。比如,要吸引城市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就要有明显优于城市的晋升通道、晋升速度,就要有数倍于城市的职称评定的积分或奖励。
从创新看,重点是政策创新。这需要至少是省上层面的顶层设计,然后在“一县一策”的政策实践中,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陕西79.8%的国土面积、55.2%的常住人口、40.8%的经济总量都在县域。县域经济,在陕西发展全局中始终是强力支撑、坚实底盘,在陕西省发展大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至关重要。陕西只有打好县域“特色牌”,才能让产业链“活起来”,让县域经济“火起来”,从而全面提升陕西经济发展质量。
12、
13、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