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政策解读 宝鸡市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2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07 00:16)
文章正文

索引号: 010805443/2022-00011   发布机构: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生成日期: 2022-11-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宝鸡市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
(2022-2025年)

发布时间: 2022-11-03 08:43:06 浏览次数:次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打造宝鸡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一四五十”发展战略,以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文旅融合创新、千亿产业支撑、旅游环境优化、品牌营销推广、文化传承保护六大重点工程,持续做大产业规模,不断做强做优重点产业链,为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贡献力量。

(二)建设目标

力争到2025年,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10亿左右,旅游年综合收入实现1400亿元,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5亿人次,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总规模达到千亿级,实现我市文旅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1、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一是构建“一核一带两区三组团”旅游休闲度假发展格局。以市区及周边旅游景点、商业综合体为载体构建都市旅游休闲度假核心区;持续推动渭北川原西府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带、法门—汤峪温泉养生旅游休闲度假区、关山草原—大水川高山草甸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以太白县为核心的秦岭山地康养运动、麟游县为核心的隋唐避暑文化体验、凤县为核心的岭南山水康养休闲组团,打造宝鸡休闲旅游度假发展新格局。二是打造都市旅游核心区。依托中华石鼓园、太阳市、陈仓老街、茵香水镇、天台山(鸡峰山)片区优势资源,以建设“周秦文化风貌”为核心IP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整体策划规划,升级产业业态,通过整合、改造、提升,建成集文化体验、沉浸互动、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石鼓文化城—茵香河—天台山”都市文旅承载区、聚集区、引领区,打造宝鸡的“大唐不夜城”。三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共建西宝一体化旅游圈,主动对接曲江文旅等优质资源,联合推进法门文化景区运营、太白旅游度假区开发,加快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和保护利用,支持关山草原、岐山周文化景区5A级,东湖、灵官峡、水城三国小镇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4A级景区创建。持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加快文旅商体深度融合,推动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2、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制定《宝鸡市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链实施意见》,按照“扩大优势长板,补齐弱项短板,做强做大‘链主’企业,加快发展链条企业,提升配套能力,优化产业生态”思路,持续完善文旅产业元素,精准开展文旅产业链“强、延、补、建”工作,培育一批文旅产业“链主”企业,持续做大文化产业,做强旅游产业,做优融合产业,充分整合激发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持续完善提升现代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为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发展提质增效。

3、提升县域文旅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发乡村休闲、乡村民俗、乡村美食、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融合产品,推动我市“国家地理认证标识”的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坚持“一县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开发一批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文旅项目,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集群,全面提升全市现有2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品质;指导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县区积极争创省级文化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各县区力争每年建成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以上。

(二)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效

4、壮大文旅市场主体。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强化文旅元素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高质量文旅平台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吸引龙头文化和旅游企业集团落户宝鸡。二是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创建。持续优化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重点产业园建设品质,推进石鼓文化城产业园、凤翔泥塑文化产业园、木版年画文化产业园、凤县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西府老街文化产业园、周文化产业园等9家省级“十百千”工程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改造提升创建工作。三是优化文旅生态环境。制定市级文旅产业园区评定标准,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推动中小文化企业集群化发展,培育15个基础设施良好、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文化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力争实现文化产业园区县区全覆盖,新增2~3个国家级、5~8个省级文化产业园示范区(基地),1~2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5个以上文化创意街区。

5、推进国有文旅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国有文旅企业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企业管理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尝试开展文旅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工作,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并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方式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二是支持国有文旅企业品牌建设。支持国有文旅企业以演艺娱乐、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为内容的生产创作,融入全省“文化陕军”“西部影视”等品牌建设。三是构建“宝鸡文化制造”品牌。厘清文化制造产业门类,指导推动现有文化制造企业、传统工业园区提质转型,通过自建、对外联合等方式,丰富文化制造业态,培育成熟的电商平台。

6、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持续落实省市助企纾困政策,实施中小微企业倍增行动,培育一批“独角兽”“小巨人”文化旅游企业。制定实施供应链、数字化赋能专项方案,探索“一企一策”方式支持一批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逐年提高各级文化、旅游财政资金支持非公企业占比,减轻非公企业税费负担,健全金融机构服务非公企业机制。

(三)促进融合发展

7、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一是探索建立文旅融合机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建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机制,推进“一县一品一业态”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产业园,创建1~2个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建成市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基地10个以上,培育100个以上文旅融合领军企业和重点园区。二是打造文旅融合产品。鼓励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参与文创产品研发工作,充分利用我市文旅资源推出具有宝鸡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三是促进文旅双向融合。推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及艺术场馆与景区景点双向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文化文旅场馆创建A级景区。

8、推进“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与非遗、教育、工业、体育、农业等深度融合,支持文旅企业融合工业制造、商品交易、科普教育、文化美学、影视及新媒体创作等多元素,发展乡村旅游、非遗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体验性、参与性、交互性的文化旅游业态。

(四)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9、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一是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建设精品意识和产品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统筹推进92个年度投资1000万以上的文旅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吴山、天台山景区开发等50个市级重点项目,以高质量、高品质项目支撑文化旅游业发展。二是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大引强,聚焦文化旅游领军企业、区域总部、产业园区、新业态企业等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工作,壮大文旅市场主体规模。三是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围绕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推动“十四五”规划入库项目的落地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链项目,做优做强“链主”企业,促进文旅产业整体扩规模,增效益,建立迭代升级、链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0、打造宝鸡旅游特色产品。一是做强龙头产品。以太白山、法门文化景区、周文化景区、炎帝陵、九龙山、关山草原、红河谷等景区为重点,聚焦增强游客体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沉浸式体验产品,不断丰富景区内外的餐饮、住宿、演艺、游乐、购物等服务项目,持续完善旅游休闲度假产品体系。二是持续丰富旅游产品。围绕周秦文化旅游度假、秦岭山水生态度假、西府民俗乡村度假、红色工业研学度假4大旅游品牌,精心打造周秦文化游、法门探秘游、历史文化游、秦岭山水游、草原风情游、田园生态游、休闲度假游、西府民俗游、红色工业游等精品线路,设计发布“玩转宝鸡”系列一日游、两日游组团线路和周边游、近郊游、微度假、自驾游、房车游、康养游、亲子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三是不断提质旅游业态。新增10个以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精品旅游景区,支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休闲度假、云旅游、微度假、休闲绿道、旅游风景道、商旅综合体、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11、扩大知名品牌影响力。实施“宝鸡文旅IP”培育计划,叫响“秦岭文学、翰墨石鼓、乐舞陈仓、西秦民俗、影视宝鸡、西府戏曲”六大文化品牌,积极融入文学陕军、西部影视等传统优势品牌,围绕青铜器博物院、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秦岭、长乐塬等文旅标识资源,打造具有省市特色影响力的景区、度假区和文旅产品。组建宝鸡文旅消费惠民平台和商业平台,创新开展产品销售组合,共享品牌产品消费场景,提升品牌产品市场价值。

(五)发展数字文化旅游产业

12、数字赋能文化旅游产业。一是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工程,对文旅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鼓励利用元宇宙、集成AR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视觉技术、人机互动技术等新技术,实现文旅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数字赋能旅游产业。按照“全覆盖、全信息、全服务”的目标定位,不断健全旅游“智网”功能,支持景区(点)开发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增加游客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旅游体验。三是数字赋能融合产业。鼓励开展各类旅游在线节庆、赛事和展会,推出一批智慧景区建设典型;深度挖掘宝鸡文旅资源,将创意设计与科技进行跨界组合与创新,深度拓展文化内涵,促进“线上线下”产品优势互补,用好新媒体,做强“宝鸡文旅”抖音、快手等官方平台,持续举办“云游宝鸡”直播、“抖嗨宝鸡”挑战赛、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借助“喜马拉雅”“蜻蜓FM”等平台开设“听故事游宝鸡”栏目,构建全网络文旅矩阵,打造宝鸡文旅IP。

13、培育数字文化旅游新业态。一是做优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加快宝鸡文化旅游大数据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宝鸡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及“市县一体化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开发建设“一部手机游宝鸡”微信服务平台,持续丰富我市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功能;围绕“宝鸡一码通”移动端实现一码通行宝鸡,丰富完善应用场景,加强数据共享。二是大力发展智慧文旅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电子竞技、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完善智慧营销、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等新型商业体系,支持OTA(在线旅行社)等营销平台推出智慧产品。三是加强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数字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建成5家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大数据试点单位,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积极培育和创建一批旅游和科技融合示范园、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领军企业。

(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14、完善惠民消费举措。以“看中国·来宝鸡”为城市整体形象,以“游宝鸡、赏山水、知古今、品美食”为文旅宣传主题,充分利用“宝鸡文化旅游节”“中国旅游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等文旅行业节日和“春节”“国庆”等法定节假日,办好消费季、消费月等惠民活动,持续开展“引客入宝”,分区域、分重点、分市场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升级“宝鸡文旅惠民卡”,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票打折等惠民政策,全面做“火”旅游、做“旺”消费。拓展联名信用卡、消费信贷等新消费手段,推广数字人民币、电子票、云排队等消费新方式。

15、打造消费新场景。鼓励各类消费场所嵌入文化和旅游消费,以西府老街、陈仓老街、石鼓太阳市、岐山太平塔、西府里、如意茵香、青岛啤酒文化广场、宏欣网红街等为依托,建设一批网红打卡地、特色古镇、酒吧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创建4个以上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市争创国家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16、发展夜间经济。支持高A级景区、度假区、旅游消费街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开展夜间游览服务,推进茵香水镇、石坝河新界、盛世广场、英达路等街区发展精品夜市,积极创建3个以上国家级、10个以上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推出一批夜间文旅经济产品。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延时错时服务,建设一批高品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服务空间。

(七)扩大开放水平

17、深化文旅对外交流。一是强化区域合作。按照“抱团发展、开放协作、互利共赢”的理念,主动融入西安大都市文化旅游圈,推进西宝一体化大旅游区建设。发挥渭河旅游联盟、西北旅游联盟、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旅游合作联盟等平台作用,联手打造精品线路,谋划举办陕甘川宁文化和旅游博览会、粤港澳旅行商走进三秦等营销活动,延伸服务链条,开发潜力市场。二是积极参与申办文旅展会。积极申办国内、国际体育赛事、文化交流及会议会展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国际旅游博览会、交易会,以“青铜文化”“周文化”“秦文化”为主题,策划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交流大会,进一步扩大宝鸡城市的影响力。三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法门寺文化景区、太白山文化景区等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推动周原遗址、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充分利用宝鸡文旅资源禀赋,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交流。

18、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格局,积极参与和承办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展会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大力支持我市文化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推介宝鸡产品,提升我市进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份额,支持各县(区)举办和参加国(境)内外重点文化旅游展会及招商活动。支持文化旅游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落地一批文化旅游项目。

(八)优化设施和服务

19、优化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一是构建高效便捷的“快进”旅游交通网络。推进市区、县区与景区连接线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完善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建设,增强景区“小交通”与城区“大交通”的衔接,提升文化设施、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交通可达性。二是打造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服务网络。结合景区特点及文旅主题,加强景区道路沿途景观设计及商业综合体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交通驿站、慢行服务站等设施,形成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服务网络。三是提升旅居品质。结合重点项目、服务需求、环境和用地条件,以游客密集区为核心,以城市近郊为发散,分类培育建设高星级旅游度假酒店、品质饭店、文化主题酒店、等级民宿等旅居产品,不断推进“厕所革命”,持续优化旅居体验。

20、健全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一是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高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服务水平,构建统一的数字旅游集散平台和保险救助投诉、应急管理、志愿服务、数据服务等体系,促进末端服务提档升级。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联合人社部门组织开展文旅服务专题培训,加强“金牌导游”培养,持续举办旅游服务技能大赛,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职业形象建设,增强职业自信,树立行业新风。三是推行服务质量承诺制度。推动旅行社和旅游企业的产品创新,提升星级饭店、特色民宿、主题酒店服务标准,提高旅游餐饮品质,开展旅游服务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动态发布宝鸡文旅市场“十佳服务品牌”名录,全力打造宝鸡文旅服务品牌形象,以高质量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市民和游客满意度,擦亮“看中国·来宝鸡”金色名片。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打造千亿级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是宝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重要目标,是贯彻落实全市“一四五十”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各级、各部门要切实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形成“管产业就要抓项目、管产业就要抓招商、管产业就要抓投资”的新局面,不断强化大抓文旅产业链及重大项目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工作重心、工作举措、工作力量不断聚焦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做到高质量谋划、高效率推进。

(二)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责任单位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宝鸡市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推动形成领导牵头、部门联动、市县发力、整体参与的良好局面,不断健全千亿级文旅产业链推进责任体系。横向方面,发挥好主管部门的纽带作用,密切与相关部门、项目企业等方面协作配合,建立横向动态对接工作机制。纵向方面,发挥好主管部门的推动作用,建立上下高效衔接的工作通道,做实高质量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协调、调度、推进等方面工作。

(三)推动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以126个重点产业建设项目为抓手,聚焦各产业体系需求,坚持引、育并举,在命名骨干企业、培育市级重点企业的同时,分产业链精准开展“点对点”“一对一”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大企业、大项目、特色优质项目落户宝鸡,坚持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双并重。持续健全文旅产业体系间协作,不断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持续实施中小微企业倍增计划,积极培育并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的纽带作用,持续推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政府、产业、资本三方互动平台,促进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对重点企业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对重大项目投资全程跟办代办,对重大演艺赛事会展活动实行容缺受理,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监管。综合运用各相关部门资金、土地、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保障政策,对产业集群重大产业项目实行政策措施“优先投放、精准投放、集中投放”,在平台建设、融资保障、风险投资等方面予以支持。

(五)强化考评督导。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年度目标和任务分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全市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推进工作考评体系,将本方案目标任务纳入市级目标责任考核管理体系,各成员单位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和重点措施制定实施方案、本年度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营造“以产业链看发展论英雄”的氛围,不定期开展项目“明察暗访”,定期通报落实情况,以硬目标、硬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