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书写“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同年9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谋划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这一年我国各阶段基础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一方面,教育普及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2018年,学前教育入园率达81.7%,小学净入学率达99.95%,初中毛入学率达100.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8.8%。另一方面,国家整体教育经费投入不断上涨。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GDP占比为4.14%,这已是连续6年超过4%,但各地生均投入差距仍很明显。此外,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消除大班额、贫困学生扶助及乡村教师补助三个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基础教育各阶段专任教师数量均实现了持续而稳定的增长,尤其是在学前教育阶段。2018年,学前教育阶段专任教师258.14万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973.09万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609.19万人,初中专任教师363.90万人),普通高中阶段专任教师181.26万人。与此同时,基础教育各阶段的生师比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其中,小学阶段生师比为16.98:1,初中阶段生师比为12.52:1,普通高中阶段生师比为13.3:1。
自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考改革启动已两年,大部分省市先后公布了适合本地区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北京更是首个在2018年执行新中考的地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18年北京针对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对改革方案进行了回调,新的中考改革方案实行“全科开考”,降低了原方案中选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国基础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需要我们及时作出应对。首先,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就学人口快速向城镇聚集。城镇与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差异显著,乡村基础教育生源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但新增校舍面积仍在不断增加;而发达地区与城市就学人数缓慢甚至快速增长,出现学校不足、学位不够的现象。为应对这一现象,我国各级教育部门需针对现实情况,做好结构性调整。
其次,基础教育阶段培训机构的营收水平屡创新高。2018财年,好未来教育集团及新东方教育集团旗下优能中学营收分别达到116.62亿人民币和68.48亿人民币。其中,2012至2018财年好未来教育集团年度营收净增长995%;2015-2018财年优能中学年度营收额净增长202%。K12阶段课辅机构营收的快速增长,折射出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仍然很重。“减负”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必须打好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再次,“课后三点半”现象也受到了各方关注,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自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目前已有27个省市启动了“中小学课后服务”。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家长仍希望学校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渠道。目前,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出台更全面、更细致的管理规范。
1.1 新出生人口数量未达预期 生源或将进入深度下跌区间
1.1.1 2018年新生儿1523万 比上年减少200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523万,比2017年减少200万,是近18年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出生率也下降至10.94‰,且降幅进一步扩大。
图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历年新生儿数量相对稳定。2016年,因全面二孩政策与羊年特殊文化的影响,新生儿数量小幅上涨,随后两年持续下跌。专家预测的随全面二孩政策而来的新生儿呈井喷式上涨现象并未出现。
从近20年新出生人口数、小学招生数、初中招生数、普通高中招生数的比对中可以看出,伴随人口的绝对下降,教育人口红利也正在逐渐消失。
图1-2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从上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2003年起小学招生人数一直维持在1700万上下;自2001年起初中招生人数一直“跌跌不休”,但最近两年略有增加;自2000年起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也稳定在800万左右。结合近年来新生儿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预见,即便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我国人口总数也将进入下行区间,而各级教育适龄人口将在低谷平台期维持一段时间后,再次进入长期的下行区间,而不会形成U型反弹。
1.1.2 学前儿童在园人数连续15年增长 毛入园率达81.7%
2018年我国学前儿童在园人数达到4656.42万人,同比增长56.28万人,已15年连续增长;而2018年学前儿童入园人数为1863.91万人,同比减少74.04万人。根据近年新出生人口推算,未来几年,学前儿童入园人数预计将继续维持在1900万左右,入园压力依然不小。
图1-3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图1-4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与此同时,我国幼儿园数量保持了连续17年的增长,从2001年的111706所增长到了2018年的266700所,增幅达139%。其中,民办幼儿园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2.16%。
图1-5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随着学前教育在园人数与幼儿园数量的持续增加,2018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经达到81.7%,较2009年提升了30.8%。这一发展成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民办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图1-6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国家在政策层面也提出了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及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1.3 全国小学在校生止跌回升 近四年涨幅明显
自20世纪末,全国小学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均经历了连续十余年的下跌。而后,二者分别在2015、2014年迎来了拐点,开始小幅上升。2018年全国小学招生人数为1867.3万,增幅为5.70%;在校生人数超过了1亿,增幅为2.43%。
图1-7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图1-8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另外,自2014年起,全国普通小学教师人数迅速增长,2018年达到609.19万,为197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其中,全国普通小学教师人数2014-2018年分别增长了4.89万、5.12万、10.4万、15.58万、14.7万。
图1-9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而受移民搬迁及“撤点并校”政策的影响,全国小学学校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2018年全国共有小学16.18万所,比上年减少0.52万所。
图1-10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1.4 初中招生人数连续三年小幅增长
近十余年来,全国初中在校生人数与招生人数变化趋势一致。全国初中招生人数自2002年开始连续下降14年,2016年迎来拐点,连续增长三年,2018年达到1602.59万人,较2017年增加55.37万人。自1978年以来,初中在校生数量在2003年迎来最高峰值6618.42万,随后连续下降13年,2016年开始回升。2018年,全国初中在校生人数回升至4652.59万,较2017年增加210.53万,同比增长4.74%。
图1-11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图1-12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我国初中毕业生数量在2005年达到峰值2123.43万人后,连续15年下跌。2014-2017年初中毕业生数量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1400万左右,2017年初中毕业生数量为1397.47万人。
图1-13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与此同时,初中阶段教师人数在上世纪末经历了持续性增长后,在21世纪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随着近几年初中招生人数、在校生总量止跌回升,初中阶段教师数量在2018年迎来小幅增长,达到363.90万人,同比增加9.03万人,为10年来最高增幅。
图1-14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然而,初中学校数量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2018年全国初中学校共计5.20万所,相比2001年减少了1.35万所,降幅达到20.6%。
图1-15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1.5 高中招生人数趋于平稳
全国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与在校生人数在2005年分别达到峰值877.7万和2409.09万后,均基本趋于平稳。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并未因初中招生人数的持续下降而大幅减少。近4年来,全国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基本维持在800万人左右,201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792.71万人,较2017年减少7.34万人。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近10年来基本维持在2400万人左右,2018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为2375.37万,比2017年增加0.82万。
图1-16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图1-17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随着招生人数、在校生总量趋稳,高中教师数量在经历数年的较大幅度增长后,2007年起增幅开始趋稳,维持在2%左右。2018年全国普通高中教师共181.26万人,比上年增加3.86万人。
图1-18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数量近三年呈现出小幅上涨的趋势,2018年全国普通高中1.37万所,较上年增加182所。在普及高中教育的背景下,家长对普通高中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未来的一个阶段普通高中学校数量会有一定程度上升。
图1-19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1.6 中职招生人数连续8年下降
中职招生人数在2010年达到历史高峰870.42万人之后,连续下降8年,2018年下降至559.41万人,较2010年减少了310.59万人,降幅高达35.7%,近几年的下降幅度有所减缓。
图1-20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值得注意的是,中职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差距在持续扩大,2018年这一差值已达到233.3万。而中职招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招生人数比例也在持续下降,已由2009年的51.1%下降至2018年的41.37%,远远低于当年确定的50%界限。
图1-21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与此同时,中职在校生总量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总量的差距也在扩大,已从2010年的最小值188.84万人扩大至2018年的823.53万人。
图1-22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从2009年开始,中职学校数量也在持续下降,由2008年的1.48万所减少至2018年的1.03万所,10年间降幅高达30.41%。
图1-23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提出优化教育结构、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同时要求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还出台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各种措施,希望能对缓解中职招生下跌趋势产生作用。
1.1.7 高考报名人数迎来拐点
据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2014年起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共940万人,这已是连续四年稳定在940万左右;而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迎来再增长,达到975万人,创八年来新高。
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100万,并强调了转业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等新生源。考虑这一因素的刺激,以及阶段性高中生源的小幅反弹,高考报名人数预计将继续增长。
图1-24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从长远看,高考生源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2014、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均保持在797万人左右,2016-2018年招生人数分别为803万、800.05万、792.71万。目前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并非因为绝对适龄人数增长的根本性增加,而是源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高中与其他生源进入大学的通道被打通,尤其与高职有关。
1.1.8 特殊教育学生群体保持增长趋势
全国特殊教育学生群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全国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12.35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增长11.43%;在校生人数达66.59万,比上年增加8.71万,增长15.05%。2017年,特殊教育毕业生为6.94万人,比2016年增加1.02万人,增长17.30%。
另外,据统计,2017年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人数为5.66万,在校生30.40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1.10%和52.52%。
图1-25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图1-26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截止2018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比上年增加45所,增长2.1%;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87万人,比上年增长4.78%。
图1-27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我国特殊教育近些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如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等。
1.2 各级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
1.2.1 各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稳步增长
随着中小学入学率的稳步增长,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普及水平已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18年我国小学阶段净入学率达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
此外,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也在快速增长。2003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43.8%,2018年已达到88.8%,提升了一倍。2017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攻坚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要达到90%以上。
图1-28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2.2 各阶段教育升学率快速增长
各阶段教育入学率的稳步增长,与各阶段升学率的快速提升不无关系。2006年全国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其后一直保持在99%左右,2017年为98.8%。初中、高中毕业生升学率的提升则更加明显。1990年初中、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40.6%、27.3%,2017年则达到了94.9%、98%,提升了2.3倍、3.6倍。
图1-29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3 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1.3.1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连续7年超4%
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万亿元,比上年的4.3万亿元增长了8.3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3.69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13%。
图1-30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据统计,201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90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4.11%。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要达到4%的目标。这一目标已在2012年实现,并已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
图1-31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3.2 各阶段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持续增长
2018年,各教育阶段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继续增长,其中:全国普通小学为12733元,比上年的10199.12元增长4.56%;全国普通初中为18481元,比上年的14641.15元增长5.32%;全国普通高中为20441元,比上年的13768.92元增长10.04%;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19742元,比上年的13272.66元增长7.4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36294元,比上年的20298.63元增长8.42%。
图1-32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3.3 各地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差异仍很明显
从各地支出情况看,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2522.55亿元)、江苏(1979.27亿元)、山东(1888.83亿元)、河南(1441.41亿元)、浙江(1413.14亿元),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天津(434.61亿元)、海南(220.73亿元)、西藏(216.36亿元)、青海(186.63亿元)、宁夏(166.8亿元)。
图1-33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7年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与2016年相比,基本均有所提升,只有黑龙江地区比2016年下降0.15%。增幅前五位分别是西藏(23.05%)、河南(15.78%)、云南(14.42%)、广东(12.42%)、江西(11.81%)。
图1-34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7年,有19个地区的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高于全国支出水平(10199.12元),首位北京(30016.78元)是末位河南(5759.21元)的5倍。
图1-35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7年,有18个地区的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高于全国支出水平(14641.15元),首位北京(57636.12元)是末位河南(8997.6元)的6倍。
图1-36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7年,有13个地区的普通高中阶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高于全国支出水平(13768.92元),首位北京(61409.06元)是末位河南(8149.18元)的近8倍。
图1-37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7年,有17个地区的中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高于全国支出水平(13272.66元),首位北京(53256.01元)是末位贵州(6451.44元)的8倍。
图1-38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4 低龄留学热度不减 赴美留学人数创新高 但增速放缓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6.21万人,较上年增加5.37万人,留学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图1-39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8年门户开放报告》数据,2017/2018学年中国依旧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中国已连续9年是赴美留学最大生源国)。中国赴美留学人数达到363341人,同比增长3.59%,占美国留学生总数的33.2%。但其增长率已连续八年下降,从2009/2010学年的30.12%下降至3.59%。
图1-40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赴美留学就读本科人数连续四年超过研究生人数
2017/2018学年,赴美留学的36万多名中国学生中,本科生源占40.9%,研究生生源占36.01%,本科生源已连续四年多于研究生生源,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在本科阶段出国留学,低龄留学趋势明显。
图1-41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5 消除大班额、学生资助及乡村教师补助工作成效显著
消除大班额、贫困学生扶助以及乡村教师补助是近年基础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的三个领域,也是保障教育公平正义与质量的重要措施。
1.5.1 2018年大班额及超大班额班数双降 降幅为近十年之最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教育部规定,中小学 “46~55人”为偏大班额,“56~65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班额。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布局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大班额”现象日益加重。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总班数为375.49万个,其中,大班额班数为26.5万个,占比7.06%;超大班额班数为1.87万个,占比0.5%。相比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班数减少了10.3万个,降幅为28.0%;超大班额班数减少6.7万个,降幅为78.1%,为近10年来最大降幅。
分学段来看,小学和初中的大班额及超大班额班数均在下降。2018年全国小学总班数275.39万个,大班额班数比例为6.49%,下降2.42个百分点;超大班额班数比例为0.47%,下降1.62个百分点。全国初中总班数100.1万个,大班额班数比例为8.62%,下降4.98个百分点;超大班额班数比例为0.59%,下降2.53个百分点。
图1-42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图1-43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河南、湖南、河北三个省份的超大班额班数在全国排名前三,占全国的52%;大部分大班额班级集中在中西部县镇,湖南占比22.9%,广西、海南占比18%。
分区域来看,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大班额班数比例分别为4.97%、9.42%、7.16%,各自下降了2.21、3.67和3.51个百分点;超大班额班数比例分别为0.39%、0.87%、0.23%,各自下降了1.28、2.46、1.93个百分点。
分省域来看,2018年全国已有30个省将超大班额班数比例控制在了2%以内(湖北为2.07%),25个省的超大班额班数比例已经下降到了0.5%以内;14个省大班额班数比例控制在了5%以内。北京、天津、浙江、上海已经消除了56人以上大班额。河南、湖南、河北、山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消除大班额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在2018年加大了工作力度,超大班额班数均减少了3300个以上,其中河南减少1.4万个,湖南减少1.1万个。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再次强调,要确保在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控制在2%以内)、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
1.5.2 学生资助资金2018年突破2000亿元
学生资助作为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是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9801.48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211.07万人次,增幅为2.2%;如增加营养膳食补助受助学生3700万人,2018年合计资助学生则达1.35亿人次。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金额达2042.95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160.81亿元,增幅8.54%。
图1-44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从各学段历年资助人次看,在2018年,学前教育阶段已连续七年保持增长态势;义务教育寄宿生较2017年有小幅下降;普通高中整体呈增长态势;中职较2017年有所提高,但整体呈下降态势;高校整体呈增长态势。
图1-45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从各学段历年资助金额看,除了普通高中在2018年稍有下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寄宿生、中职、高校均在逐年提升。其中,高校资助金额增长最快。
图1-46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8年学生资助资金中,财政投入共计1290.08亿元(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79.46亿元,增幅为6.56%。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75.43亿元,占2018年资助总额的33.06%,比上年增加59.04亿元,增幅为9.58%;地方财政投入614.65亿元,占2018年资助总额的30.09%,比上年增加20.43亿元,增幅3.44%。近年财政投入占当年资助资金(不含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0%以上,是国家学生资助经费的主要来源。
图1-47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总体来讲,2012年至2018年,全国共资助学生6.2亿人次,资助总金额累计突破1万亿元,达到 10907亿元,是一项重大、重要的民生支出。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这是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切实体现。
图1-48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5.3 近五年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资助金额增长近5倍
近五年来,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助金额和资助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补助金额从2013年的9.98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49.2亿元,增长了近5倍;资助人数也从2013年的32.23万增加到了2017年的127.18万,增长了近4倍。
图1-49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图1-50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人均月补助标准也逐年提高,2017年达到322元,比2016年增加38元,增幅13.38%;其中,人均月补助标准为400元以上的地区占27.27%,200~400元的地区占68.18%。新疆兵团、宁夏、云南、四川、陕西和青海人均月补助标准较高,分别为568元、555元、523元、452元、412元和406元;陕西、云南、内蒙古、贵州和宁夏增幅较大,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264元、164元、85元、53元和48元。
在中央奖补政策的示范引领下,除22个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的省份外,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四省(市)以及天津、辽宁、福建的部分地区也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7年,上述7省市有240个县(市、区)1.77万所学校的67.3万名乡村教师享受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总投入达61.88亿元,人均月补助标准为766元。
第二章 专任教师稳步增长,师生比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近十五年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数量持续增长,从2003年的1098万人增长到了2017年的1369.97万人,增加271.97万人,增幅为24.8%。2017年,学前教育阶段专任教师达243.21万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达949.36万人(其中小学594.49万人,初中354.87万人),普通高中阶段专任教师达177.4万人。
图2-1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2.1 基础教育各阶段生师比进一步优化
在小学、初中及普通高中阶段,生师比实现了进一步优化。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标准,小学阶段生师比应达到19:1,初中阶段生师比应达到13.5:1,普通高中生师比应达到12.5:1。2017年,小学、初中阶段生师比分别为16.98:1和12.52:1,均优于教育部公布的标准;普通高中生师比为13.3:1,进一步缩小了与教育部标准之间的差距。
图2-2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生师比已经优于或接近教育部的标准,但因为存在结构性矛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方教师编制紧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2.2 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量高速增长
从2003年到2018年,学前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增长了187.2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增长了53.06万人(小学阶段增长38.91万人,初中阶段增长14.15万人),普通高中阶段专任教师增长了74.2万人。在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共增长314.49万人,其中学前教育阶段涨幅最高,占增长总量的59.5%。
图2-3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目前,虽然我国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人数都有了大幅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从2009年50.9%提升到了2018年81.7%,但学前教育还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弱项,面临着发展不均衡、师资数量及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未来,还需从资源供给、教育投入、师资建设等多方入手进行改善,以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达85%及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0%的目标。
2.3 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教师占比增长明显 男女教师比例失衡
近年,女性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中占比逐年提高。近8年来,学前教育阶段女教师占比一直维持在97%~98%,变化不大;小学阶段女教师占比从2010年的57.95%提高到了2017年的67.19%,上涨了9个百分点;初中阶段女教师占比从2010年的49.48%提高到了2017年的55.64%,上涨了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阶段女教师占比从2010年的47.66%提高到了2017年的53.07%,上涨了5个百分点。
图2-4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近年来,我国女性专任教师占比增长明显,男女教师比例差距进一步扩大。且教育阶段的层次越低,男教师比例越低,小学男教师屈指可数,幼儿园男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是当下学校师资配置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给予支持,通过宣传改变职业选择方面的性别偏见,相应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让学校不再是“无限责任公司”,让教师不再是“高危”的职业。
2.4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量稳步增长 生物学科教师涨幅最高
近15年来,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量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2017年,普通高中阶段有专任教师177.4万人,较2003年增长了70.34万人,各学科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图2-5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从高考九个主要考试科目(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思想品德)来看,2010年至2017年这八年间,专任教师人数均有增长,涨幅排在前三位的科目是生物、地理、历史,分别为36%、27%和21%。其原因与逐步推进的高考改革科目选考有关。以浙江为例,有数据显示,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占比较高的分别是生物、化学、地理和历史。
各科目教师增长数量详情,请见下表:
科目
增长数量(人)
科目
增长数量(人)
科目
增长数量(人)
数学
30922
物理
18913
地理
20820
语文
29868
化学
19781
历史
18106
外语
30132
生物
30504
思想品德
15769
图2-6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高招调查报告》中提到,在新高考改革中,学生被赋予了充分的选择权,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爱好,但考生的选择动机有明显的功利性。一项针对高中生选科依据的调查显示,依据科目成绩选科的学生最多,占比69.99%;其次是依据兴趣和爱好选科的学生,占比为61.47%;而依据大学专业的选科要求进行选科的学生占比为42.28%。
图2-7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总体来说,学生往往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以获得更高的赋分。而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组合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学校也相应增加了生物、地理、历史等相对容易取得高分的科目专任教师数量。
第三章 中考改革进一步推进 各地陆续公布中考改革实施方案
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两年来,大部分省市先后公布了适合本地区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在2018年首先执行了新中考改革。而随着中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北京也对改革方案进行了回调。
3.1 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回调
2018年中考结束后,北京市教委发布了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取消了选考,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的基础上,在部分科目中选择成绩最好的科目计入总分。该方案自2018年9月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施行,执行时间为2021年中考。
此前,北京曾率先推进了中考改革,但过于理想的方案导致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出现了严重的偏科,此次回调显然是对此前方案的大幅修正。
北京2021年与2018年中考改革方案要点对比
考试科目
2021年中考科目及分值
2018年中考科目及分值
必考
语文
100分
语文
100分
数学
100分
数学
100分
外语
(笔试+口语听力)
100分
(笔试60+口语听力40)
外语
(笔试+口语听力)
100分
(笔试60+口语听力40)
体育与健康
40分
体育与健康
40分
道德与法治
80分
——
——
物理
80分
——
——
选考
历史
4门科目分值均为80分(含10分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绩)
(4选2)4门择优选2门,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如下:
历史、地理择优选1门
化学、生物择优选1门
注:4门都要参加考试,择优选2门计入总分
历史
5门科目分值均为100分(含10分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绩)
(5选3)5门中选3门:
物理、生化2科中选择1科或2科
历史、地理、思想品德3科中选1科或2科
原始分由高到低按100%、80%、60%折算
注:仅选考的科目参加考试,按比例计入总分
地理
地理
化学
物理
生物
生物(化学)
思想品德
中考计分科目及分值
10科全考
其中8科计入中考总分
7科
7科计入中考总分
中考总分
660分
中考总分
580分
招生方式
统一招生、校额到校、自主招生
统一招生、校额到校、名额分配、市级统筹
适用范围
2018级新初一及之后的考生
初二、初三的考生,即参加2019年中考及2020年中考的学生
此次北京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中,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全科开考”的同时,本次改革使得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同时可以发展兴趣爱好、突出学业特长,实现有个性的发展,降低选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学生可以在历史、地理两门和化学、生物两门中各择优选择1门科目纳入总成绩,也体现了文理兼顾的原则,防止学生过早出现“偏科”。
3.2 各地逐步推进中考改革 试点地区改革实施方案陆续公布
截至2018年底,大部分地区中考改革方案已公布,其它暂未公布的地区也将陆续公布,具体推进情况如下:
各地中考改革推进时间表
地区
启动时间
执行时间
已公布地市/启动时间
北京
2018年
2021年
——
天津
2019年
2022年
——
上海
2018年
2021年
——
海南
2017年
2021年
——
江苏
2021年
2024年
——
新疆
2017年
2020年
——
宁夏
2018年
2021年
——
浙江
2017年
2020年
台州(2017) 衢州(2017) 温州(2018) 宁波(2018)
义乌(2019) 绍兴(2018) 杭州(2018)
福建
2018年
2021年
漳州(2018)
广东
2020年
2023年
深圳(2018) 中山(2018)韶关(2017) 汕头(2017)广州(2018) 东莞(2018)佛山、湛江(暂未公布)
江西
2020年
2023年
上饶选定2个县、新余选定1个县,鹰潭(暂未公布)
安徽
2021年
2024年
铜陵(2018) 马鞍山(2018)
河南
2020年
2023年
许昌(2017) 濮阳(2017)
湖北
2020年
2023年
宜昌(2017)
黑龙江
2020年
2023年
(6.3学制)
2024年
(5.4学制)
齐齐哈尔(暂未公布)
吉林
2020年
2023年
长春(2018) 延边(2018) 白城(2018)吉林(暂未公布)
辽宁
2020年
2023年
盘锦(2017)
山西
2020年
2023年
晋中(2017) 阳泉(2017)
陕西
2020年
2023年
宝鸡(2017) 延安(2017) 汉中(2017)
青海
2019年
2022年
西宁(2017)
西宁市三县、海东、海南、海西、海北(2018)
四川
2020年
2023年
绵阳(2017) 宜宾(2017) 眉山(2017)
贵州
2021年
2024年
贵阳(2018) 遵义(2018)
湖南
2020年
2023年
长沙、株洲(2017) 其他地区(2018)
甘肃
2020年
2023年
兰州(含兰州新区)、嘉峪关(2018)
张掖、金昌、白银、天水、平凉(2019)
酒泉、武威、定西、庆阳、陇南、甘南、临夏(2020)
广西
2020年
2023年
北海(2017),其他设区市在2018、2019年
山东
——
——
淄博(2017) 青岛(2017) 平度(2017)
河北
——
——
邯郸(2018 )
第四章 基础教育发展建议
4.1 城镇化加速 中小学需做好结构性布局调整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进一步呈现出空心化,就学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出现了生源总体下降,但发达地区与城市就学人数继续增长、学校不足、学位不够的现象。
4.1.1 城镇与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差异显著
在小学阶段,城镇与乡村的学校数量出现“双降”,但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城镇普通小学学校数量有相对缓和的波动,1998年共有11万所小学,随后缓慢下降;2010年小幅回升,此后基本保持在7万所。而乡村普通小学学校数量则持续下降,由1998年的49万所下降至2017年的9万所,减少了40万所。城镇普通小学学校总量在20年间减少了4万所,仅为乡村普通小学减少量的十分之一。
图4-1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城镇普通小学在校生与乡村普通小学在校生数量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剪刀”差。2010年后,二者差距越来越大, 2017年高达4500万。
图4-2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在初中阶段,城镇与乡村学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出明显的“剪刀”差。城镇普通初中数量在经历了一定起伏后,自2010年开始逐步上升,而乡村普通初中数量则持续下降,两者差距越来越明显。2017年,城镇普通初中学校共36606所,乡村普通初中学校共15288所。
图4-3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城镇普通初中在校生数量与乡村普通初中在校生数量的交叉点比学校数量的交叉点提前了近10年,且差距从2005年开始迅速扩大,到2017年差距已达3155万。
图4-4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在普通高中阶段,城镇与乡村学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之间一直有较大的差距。城镇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在经历了1998年至2010年间的起伏后,自2011年开始平稳发展,八年来基本维持在12000所,而乡村普通高中学校数量从1998年的2721所下降到了2017年的675所。
图4-5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受高校“大扩招”及大众教育观念转变的影响,城镇普通高中在校生数量在1999年至2007年间快速增长,之后其增长趋势有所减缓,近10年来,城镇普通高中在校生数量基本维持在2300万左右。而乡村普通高中在校生数量从1998年的131万人下降到了78万人。高中阶段的学校及及在校生数量呈现出“双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远低于小学及初中。
图4-6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4.1.2 城镇与乡村义务教育需优化布局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及乡村的教育布局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在城镇,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近20年来增长趋势明显,增加了2804万人;但学校数量却呈现下降趋势,减少了45517所。
图4-7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在初中阶段,城镇普通初中学校和在校生数量虽然呈现出双增长的趋势,但是在校生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学校的增长速度。20年间,城镇普通初中只增加了2768所,但是在校生增加了1510万人。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的单体学校规模大幅度增长是不可避免的。
图4-8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而在乡村,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在校生数量持续大幅下降,但近5年来,乡村学校新增校舍面积却逐年增加。这也凸显出了乡村教育布局上的短板,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投资效率;一些乡村学校的建成之日,往往因为没有学生而面临不得不关门的窘境。
图4-9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需要做好有针对性的结构布局调整。在城镇,要适当增加学校数量,而不是简单的做减法。在乡村,则必须在做好针对性摸排调研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学校的投入与布局,有区别地推进撤点并校,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4.2 培训机构课辅营收屡创新高 减负需打“组合拳”
好未来教育集团及新东方教育集团旗下优能中学2018财年营收均再创新高,分别达到116.62亿人民币和68.48亿人民币,增幅分别为64.4%和44%。
4.2.1 好未来集团营收额及培训人次快速增长
在2010年上市后,好未来集团的营收额快速增长,2012至2018财年年度营收净增长995%。根据好未来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19财年前三个季度营收达到122.96亿人民币,已经超过2018财年全年营收。
图4-10 (数据来源:根据好未来财报整理)
与此同时,好未来集团的培训人次也迅速增长,从2013财年的82万人次增长到了2018财年的744万人次,2014—2018财年年度增长幅度分别为25万人次、43万人次、80万人次、163万人次、351万人次。根据好未来最新发布的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个季度的学生总人次达到951万人次,也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的总学生人次。
图4-11 (数据来源:根据好未来财报整理)
4.2.2 K12业务成新东方集团主要增长动力
新东方集团2018财年总营收达到16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其中,优能中学营收68.48亿人民币,增长44%,泡泡英语增长51%。近年来,优能中学年度营收额持续增长,近4个财年营收分别为22.71亿、33.97亿、47.56亿、68.48亿人民币。
图4-12 (数据来源:根据新东方财报整理)
优能中学占新东方集团总营收的比例也逐年提高,2015-2018财年分别占比27%、 33.6%、39.2%、42%。如果加上泡泡英语,在2018财年新东方集团K12领域营收占总营收比例达到了59%,已经成为其主营业务。
图4-13 (数据来源:根据新东方财报整理)
新东方集团最新公布的2019财年前两个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实现营收8.598亿美元,第二季度实现营收5.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1%和27.8%;学生总数方面,第一季度为173.53万人,第二季度为232.08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3.2%和23.6%。在2019财年前两个季度,K12业务仍然是新东方的主要增长动力,其中,第一季度增长49%,第二季度增长约38%。
4.2.3 课辅机构营收屡创新高 家长功不可没
关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中国教育在线做了一次网上调查,超过70%的家长认为课业负担主要来自课外辅导班。
图4-14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关于是否应该为孩子减负,52%的家长认为孩子负担过重,但为了升学只能坚持;26%的家长认为孩子负担不重,应增加学习内容;只有14%的家长支持减负。
图4-15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对于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超过60%的家长希望孩子进一步提高成绩、考入更好的学校以及增加孩子特长、提高竞争力。
图4-16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家长普遍希望孩子尽可能提高分数、增长技能、提升竞争力,进入更好的中学及大学,从事更好的工作。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和从众行为,成为课辅营收高速增长的驱动力。
4.2.4 减负问题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2018年2月,自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来,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公布了本地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2018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约谈了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培训机构负责人也一致表示,将认真落实教育部等4部门部署开展的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对照通知中指出的“存在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纲超前培训”等6大类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整改落实,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在法律和制度轨道中开展培训,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截至2018年12月30日,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现已完成整改269911所,完成整改率98.93%。其中,北京、天津、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西藏、甘肃、新疆等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问题机构已全部完成整改。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情况汇总表
序号
省份
本省县(市、区)总数
已启动专项治理县(市、区)数
基本完成专项治理工作县(市、区)数
基本完成整改县(市、区)数率
发现问题的机构数
已完成整改机构数
完成整改率
合计
2963
2963
2758
93.08%
272842
269911
98.93%
1
北京
17
17
17
100%
7557
7557
100%
2
天津
16
16
16
100%
5268
5268
100%
3
山西
119
119
119
100%
11641
11641
100%
4
辽宁
100
100
100
100%
7944
7944
100%
5
吉林
71
71
71
100%
5746
5746
100%
6
黑龙江
132
132
132
100%
6782
6782
100%
7
上海
16
16
16
100%
1649
1649
100%
8
浙江
89
89
89
100%
19336
19336
100%
9
安徽
105
105
105
100%
7344
7344
100%
10
福建
93
93
93
100%
7423
7423
100%
11
山东
180
180
180
100%
25343
25343
100%
12
河南
158
158
158
100%
21336
21336
100%
13
湖北
116
116
116
100%
9487
9487
100%
14
广东
143
143
143
100%
17418
17418
100%
15
广西
111
111
111
100%
4667
4667
100%
16
海南
20
20
20
100%
815
815
100%
17
重庆
40
40
40
100%
3541
3541
100%
18
四川
183
183
183
100%
9112
9112
100%
19
西藏
74
74
74
100%
45
45
100%
20
甘肃
88
88
88
100%
5968
5968
100%
21
新疆
97
97
97
100%
2445
2445
100%
22
兵团
14
14
14
100%
623
623
100%
23
陕西
107
107
106
99.07%
8006
7992
99.83%
24
云南
129
129
125
96.90%
5116
5049
98.69%
25
河北
168
168
152
90.48%
10119
9981
98.64%
26
江西
100
100
97
97.00%
8489
8373
98.63%
27
湖南
122
122
118
96.72%
14941
14590
97.65%
28
宁夏
22
22
11
50.00%
1801
1746
96.95%
29
江苏
96
96
44
45.83%
34156
32945
96.45%
30
贵州
88
88
54
61.36%
4448
4047
90.98%
31
内蒙古
103
103
33
32.04%
4126
3592
87.06%
32
青海
46
46
36
78.26%
150
106
70.67%
下一步,教育部要求未完成整改的省份要加快进度,尽快完成整改工作。同时,要加快“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的信息录入工作,方便社会查询和监督。
2018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再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切实做好学生减负工作。
自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相关政策出台以来,课辅机构的确受到了一些影响;截至2019年1月,好未来及新东方两家教育集团市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好未来市值从2018年最高时的280亿美元下降至176亿美元,新东方市值从2018年最高时的170亿美元下降至120亿美元。但随着寒假的结束及新学期的开始,2019年1-2月,两家公司市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图4-17 (数据来源:根据好未来及新东方财报整理)
综上所述,学业减负若想取得实效就必须打好标本兼治的“组合拳”,要统筹做好校内教学减负、校外培训减负和家长思想减负的工作,多措并举建立科学的教育秩序、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使过重的学业负担逐步降下来,让孩子可以健康全面的发展。
4.3 超四成家长认为“课后服务”应安排教师陪孩子完成作业或提供学科辅导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将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有关情况及时报教育部。截止2018年底,大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并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政策措施。
北京规定,三点到五点是校后服务时间,主要内容是开展课外活动,每个学生每年补助700到900元。上海规定,中小学校后服务要做到百分之百全覆盖,服务时间是三点半到五点,参与这项服务的老师将得到绩效工资方面的补助倾斜。南京探索弹性离校制度,放学后由学校安排进行托管。广西探索利用社区资源来解决托管问题。
目前,已开始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部分省市如下:
北 京
天 津
上 海
重 庆
河 北
河 南
安 徽
浙 江
山 东
海 南
辽 宁
江 苏
福 建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四 川
内蒙古
吉 林
江 西
广 西
陕 西
宁 夏
黑龙江
甘 肃
青 海
云 南
政策要求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对于全面铺开的“中小学课后服务”,学生及家长有何看法,家长希望课后提供哪些服务?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41%的家长希望学校可以安排教师陪孩子完成作业或进行一定的学科辅导;26%的家长希望可以为孩子提供艺术类课程学习(音乐、美术及书法等);21%的家长希望为孩子提供体育运动等游戏活动;11%的家长希望为孩子提供STEAM类课程。
图4-18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对于学校“课后服务”的教师安排,67%的家长认为应该安排本校教师;15%的家长认为可以让本校教师和第三方机构教师搭配;14%的家长认为应该由当地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教师。
图4-19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在“课后服务”的内容设置上,超过60%的家长认为学校可根据情况自行制定;也有24%的家长认为当地主管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标准;只有5%的家长认为可以引入社会力量。
图4-20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课后三点半”现象,是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以上调查反映出,年轻的家长们还是希望学校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主渠道,但其中还存在着不少待解决的问题,如本校教师负担加重、成本分担、提供哪些服务等。目前,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还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出台更全面细致的管理规范。
附录: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大事记
年份
大事记
1977年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1978年
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
1980年
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
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
《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发布。
1983年
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等文件。
1984年
中国颁布了《关于中等师范学校和全日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
1985年
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7年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
1989年
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启动“百万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专门成立了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1992年
党的十四大报告更加明确,“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国家教委第一次将以往的“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199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发展的目标,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就是其中目标之一。
《教师法》颁布,其中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994年至2000年
国家实施了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的“广厦工程”,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较改革开放初期翻了两番多。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文件颁布。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2001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出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颁布《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
2003年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2006年
9月1日,经过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从法律的层面确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
2007年春
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2008年秋
全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
2010年
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2011年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发布。
2014年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颁布《关于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
2016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7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发布《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
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
《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