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建立三级综治中心打造平安治理“潼关样本”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2-09 13:46)
文章正文

潼关县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总面积526平方公里,辖4镇1街,人口16万,是重要物资集散地,也是黄金生产矿区,随着城镇化建设提档增速和交通的极大改善,特殊的地理区位,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社情复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近年来,潼关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平安潼关”建设为抓手,以破解社会治理难题防范化解矛盾风险为主线,以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依托,着力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干啥、谁来干、怎么干”等问题,全县呈现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书写了新时代平安建设的“潼关答卷”。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工作目标,解决“要干啥”问题

一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了“三注重,三抓实”“潼关信访模式”;全面落实县级领导接访、信访联席会议等制度,初访化解率达到90.4%,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0%以上;开展“红袖章”治安巡防,在各村(社区)组建红袖章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从群众、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宾馆保安等基层和各行业中发展平安建设红袖章志愿者2000余人,形成群防群治格局;开展城区治安巡防,建立巡特警大队、治安大队、交通警察大队、城区派出所包片民警多警联动,分片包干,昼夜巡逻机制,构建三级巡防网络,打造城乡24小时网格化巡防体系;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资6300万元,新建543个前端点位,新增球机83个,人脸识别系统6个,微卡口197套,高空瞭望2套,智能摄像机251套,基本实现城乡视频监控全覆盖。

二是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站所的场地、设备、资金资源,制定完善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考核办法、验收标准等,镇村层面,依托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在全县所有镇办设立戒毒办,所有村(社区)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搭建了三级网格管理架构,将全县在册吸毒人员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落实村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工作人员1000元工资补贴,实现资源、力量、业务从“物理整合”提升到“化学整合”,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三是开展系列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将平安创建触角延伸到企业车间、文化旅游、房产建筑、交通通讯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行业,成功创建平安企业3个、平安景区和平安医院各2个;召开“向人民报告请人民评议”汇报会,全县全员开展平安建设大宣传大走访大巡逻,平安建设知晓率位居全市第一,平安建设“九率一度”综合成绩位居全市第三。

城关街道网格员巡察

(二)强化工作力量、解决“谁来干”问题

一是健全领导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潼关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潼关实施意见》,构建了“大平安”工作体系;坚持把综治工作列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县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平安潼关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全县5个镇(街道)落实党委主体责任,28个村(社区)书记具体抓,形成了坚强有力的县镇村三级领导体系。

二是高位部署推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平安建设工作,研判分析形势,印发《9个专项组组成方案》,出台《平安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施细则》《平安建设考核评价细则》等文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按岗定责,分类落实;把平安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在人、财、物等方面统筹谋划、全力支持,把37位政治站位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调整充实到政法机关领导岗位,将各项政法工作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全部足额拨付到位,保障了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整合综治力量。基层派出所、法庭、信访、司法、民政等综治力量,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利用各方资源和独特优势,形成全县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合力,并在秦东镇四知村探索建立的全县首个社会治理中心,进一步提升综治服务效能。2021年,全县共组建“红袖章”平安巡逻32支,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6件。常态化做好特殊人群管控,在管社区戒毒67人、社区康复120人,在册社区矫正43人,全面建立三级以上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五人管控小组”,夯实管控责任,有效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9起,全县治安、刑事、伤害案件明显下降,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推动工作落实,解决“怎么干”问题

一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成立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主任的县级综治中心,明确了县级综治中心"一办两厅三部",组建了"三个专项组",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成立了由镇(办)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镇级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治中心,在镇级综治中心设立了"两室一厅一平台",设主任和常务副主任各一名,抽调专职人员3-5名,负责镇级社会治理方面的日常业务;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建立了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绩效考核办法、奖补资金和人员工资发放办法。在28个村(社区)成立村级综治中心,综治中心均设立了"四室一窗口",监委会主任兼任中心主任,监委会委员为专职工作人员,统筹驻村(社区)民警、网格长、网格员、调解员"红袖章"巡逻队伍等基层综治力量,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二是建立“三级联动”调解机制。探索建立了“代表委员调解工作室”、金牌调解员“黑女调解工作室”;建立完善了县综治中心调解专家库,访调对接、警调对接、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推进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前沿阵地作用,使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最大限度减少诉讼,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去年以来,全县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7件,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13件,实现了平安建设由“救火”向“防火”的转变,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三是推进“平安潼关”建设。以“雪亮工程”为切入点,以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综治信息化为支撑、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积极整合和凝聚平安建设和综治群防群治力量,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形成了具有潼关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截止目前,公安局部门已建成了县级综治指挥中心,司法部门社区矫正监控系统完成对所有矫正人的实时监控,交警部门智慧警红绿灯指挥系统已投入使用,基本搭建了智慧公安、智慧司法、智慧法院的智慧化信息平台。与此同时,还加快了与全县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政务等智慧平台的融合联动、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打造了综治平安智慧治理的“潼关样本”。

潼关县秦东镇智慧指挥中心

二、成效变化

近年来,潼关县平安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三年分别荣获了陕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秦东镇四知村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太要镇入选为陕西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一)基层综治工作组织协调,实现由“松”到“紧”的转变。通过规范综治中心运行,使基层组织职责更加明晰、任务更加具体、步调更加一敢,工作节奏更加紧凑,在抓平安稳定的意识层面上实现了由“份外事”到“份内事”的转变。

(二)基层综治工作现有资源,实现由“散”到“聚”的转变。通过政法力量资源整合,形成了综治维稳的工作合力,变单一调解为综合调解,变政法联动为整体联动,从而打破了以往调解工作覆盖范围小,难以解决复杂矛盾纠纷的局面。

(三)基层综治工作管理理念,实现由“静”到“动”的转变。通过主动接访、现场办公等多种方式,由原来单纯的事后被动调解,发展为预测预防在前的主动调解,改变了被动受理、坐等调处的局面。

(四)基层群众之间矛盾思维,实现由信“访”到“调”的转变。加快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同时,加强依法治访力度,群众的观念逐步实现了由信“访”到信“调”的转变。

三、经验启示

经验证明,只有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从体制机制上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才能有效解决平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推动平安建设取得新进步。

(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必须坚持发挥党委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加强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把基层各类群体、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等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听党话、跟党走,积极配合和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形成基层各群体、各组织有序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中心,以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充分发展基层民主,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增进民生福祉,奋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潼关县干部进行法治宣传活动

(三)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抓准切入点、着力点。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紧紧抓住社会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牛鼻子”,坚持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机结合,形成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必须提升人才治理能力,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潼关县建立了人员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通过改善待遇条件、拓宽晋升空间、强化考核激励等方式,激发人才活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常态。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