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首个专门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
记者了解到,《意见》中的部分举措崇川已有初步探索。对于文件的出台,崇川的社区工作者尤为振奋、期待满满。
职业属性增强荣誉感
“《意见》的出台,让我们感受到国家对于社区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里面提到的健全职业体系,向社会释放了一个信号:社区工作者是跟教师、医生、警察等一样的专业社会职业。”崇川经济开发区观畅社区的社区工作者何晨坦言,一旦有了职业属性,不仅增加了大家对自己专业身份的认同感,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
今年30岁的何晨,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去年进入社区工作,目前负责经济、民政等条线事务。吸引他成为社区工作者的,正是因为在崇川区这份工作的职业属性明显。
2021年,崇川出台《关于加强全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正式把社区工作者纳入职业化管理。“逢进必考,而且对年龄、学历都有一定要求,不是随随便便招录,尤其是学历,都要本科生。”何晨说,招进来之后,也是定岗定级,按职务等级分为A、B、C、D“四岗十八级”,不同等级享受不同薪酬待遇。政府也鼓励大家报考职业资格证书,跟工资挂钩,考上相应等级就按月发放专业岗位补贴。
“《意见》的出台,给了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发展一个明确的信号,进一步激活了‘内驱力’。”崇川经济开发区洪济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敏说,身边的社工都感到很振奋,觉得自己的工作价值得到认可,有了职业荣誉感、自豪感。最近,崇川区正在统一给有意愿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社工组织免费培训,报名的人非常多。“崇川对社工的职业化体系建设已经走在了前面,期待后续有更多探索。”
能力建设便于更好履职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能力素养直接影响治理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影响居民的获得感。
“从我们考进来,组织部门就开展了入职培训。进入岗位后,每年都有相应的业务培训。去年,区里还举办了首届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2020年,张政进入唐闸镇街道新园社区工作,他说,这些系列培训,对提升业务水平有很大的作用,让他这个“职场小白”能够游刃有余。“《意见》明确要加强能力建设,也倡导了一些做法,相信崇川之后会有更多的动作,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履职、开展服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群众的需求也是多元的,能力提升内容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在钟秀街道生建村公共服务平台主任马馨看来,能力提升中首要的便是服务观念的提升。“要增强服务居民群众意识,带着感情去做事,只有与群众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才更有利于基层治理。”
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基层治理“领头雁”,他们的能力如何,对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天生港镇街道国庆村党委书记顾雅萍说,近年来,崇川区每季度都会举办基层书记讲坛,挑选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分享经验、相互学习,还成立了“省百名示范”工作室,打造比学赶超的“擂台”,赋能增效的“梯台”,自己从中获益不少。“希望借助《意见》的出台,未来能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学到更多先进的治理和服务理念,更好地履职为民。”
激励机制让工作有奔头
对于任何职业来讲,合理的考评机制、完善的奖励制度、畅通的晋升通道,是留住人、激励人的重要法宝。
近年来,崇川区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干部、从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中选拔事业人员、公务员力度,倾斜社区党组织书记“两代表一委员”名额。同时,强化荣誉感召,把优秀社区工作者与党务干部等各类人才同等规划,同台表彰。
陈桥街道仁和社区党总支书记沈钰2007年入职社工岗位,去年成功进入事业编。她说,“虽然入不入编并不影响自己的日常工作,但却反映了组织上对自己的评价,得到肯定后,激情更加高昂了,感觉更有奔头了。”
采访中,“有奔头”成为不少社区工作者的一致期待。
“长期以来,社区工作者面临着事务繁杂、薪酬偏低、认同感弱、发展无路等问题。”狼山镇街道陆洪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副主任缪通、天生港镇街道国庆村党委副书记施洋等纷纷表示,这几年崇川区提出的“四岗十八级”薪酬保障机制,明确到相应年限自动涨薪,获得荣誉、表现突出可以提前提档晋级,让大家看到了奋斗的意义。此次《意见》中关于“强化激励保障”的内容,更是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表明了在职业发展上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让大家“更有劲头、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