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成都郫都区沱江河畔暖阳正好。88岁的张婆婆半辈子都住在河边,这一年来,河畔从以前“一脚水、一脚泥”的土路变成了鸟语花香的绿道,她每天都乐于到河边坐坐。
两个月前,杜红把自己的文艺小店开在了栖影巷里——一年前还略显老旧的窄巷,现在已经成了古风独具的特色街区。
每一天,春熙路旁的春台市锦街区都人头攒动,从前闹市中心的一片拆迁空地,现在成为了多家潮牌西南首店的聚集地。
……
这些变化,是成都今年涌现的一批特色街区的缩影。据成都市住建局名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打造的20条特色街区基本完成,部分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明年会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继续打造20条街区。
当老旧街道焕发新颜,当金角银边被唤醒,当城市的伤口变成流动的风景,一个问题值得探究——这些重获新生的街区,如何避免成为“秀场”或景区,而是与周边居民产生真正的连接,持续焕发生命力?近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探访了几条街区,希望找到答案。
点位一 卤味坊
美食一条街“变身” 扩展周边居民的生活脉络
每个地方都会有当地人心目中的美食一条街,这条街往往自发形成,年头较久,以小餐馆为主。在郫都区望丛西路一侧,“冷啖杯一条街”就是这样的“好吃嘴”聚集地,入夜更是人声鼎沸、灯火连片。
老餮们都知道,这里味道安逸,就是环境“差点意思”。沿路搭建着不少铁皮棚、道路狭窄,两车相遇,堵10分钟都不一定能错开。虽有沱江流过,茂盛的植物把河景团团围住,却只能看到黑乎乎的树影。零散的空地上,附近农民在这里侍弄着几株菜蔬。
经过一年的改造,更名为卤味坊的街区正式上新。在原有的“美食DNA”基础上,改造团队将原先分散的餐饮集中起来,对沿街老楼加以改造后邀请商户统一入驻,既提升整体档次,又不失市井气息。小吃、烧烤、中餐、夜啤酒……一日三餐加夜宵,都被这条街“承包”。
在幽深的河边树林,改造团队开辟出沿河步道,点缀以低矮灌木和花卉夹道,保留了原有的高大乔木景观。并且在沱江上新建了两座桥,让住宅区与卤味坊商业区紧密联系了起来。河边还加入了更多的桌椅、儿童游乐空间等休闲设施,人们慢下来了,社区氛围也就活跃起来了。
周围大多是老小区,老年人和儿童偏多,过去,茶余饭后他们大多只能沿马路走走消食。随着河滨的改造,出太阳的天气里,河边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遛娃、喝盖碗茶、邻里约盘麻将,或只是靠在长凳上打盹。滨水空间不仅迎来了形象的焕新,社区生活脉络的发展也恰如其分。
点位二 栖影巷
被“唤醒”的老街 老居民回来开起文艺小店
与卤味坊百米之隔、一同打造的栖影巷,原是一条状似城中村的小巷。曾经散布头顶蜘蛛网般的“天线”已经被深埋地下,青砖黛瓦、古韵悠悠。
项目业主方、成都蜀都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栖影巷通过重新规划老民居的房屋结构与立面形象,将其改造为适合商业活动的场所,可以“一箭双雕”,既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底层还可以出租给商户,增加一份收入。
据业主方介绍,栖影巷正在招引茶饮品牌、生活方式等店铺。与卤味坊不同,这里以“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打造,未来或还会成为影视剧的取景地。人们在卤味坊饱餐后,可以漫步栖影巷来场深度Citywalk,等卤味坊二期的大型综合商业体打造完成后,三处地点还将进一步串珠成链,共享商业活力。
在栖影巷的末尾,退休的杜红将自己的服装买手店开在了这里。除了服装,这更像是分享生活方式的空间,客人可以学习水粉画、国画、毛笔字,还会定期开设中药、养生等主题沙龙。
这处房产,原是杜红几十年前置办下的,街区步入“老迈”后,房产也一直闲置。随着栖影巷改造后“大变样”,杜红意识到这或许是个机会,文艺形象和清新气质很符合自己店的调性,便把店面从外面搬了回来。
点位三 春台市锦二期
春熙路旁的首店聚集地 一天吸引30万人流
在春熙路商圈的联升巷、城守街及交叉路口,在老城区的古韵浸润和新潮业态的交织之下,今年7月至今陆续开放的春台市锦二期项目呈现出了新面貌:女装潮牌的西南首店、露营风格的户外用品店、先锋艺术展览……新文化、新美学、新消费的场景交融。每逢周末,街上常常摩肩接踵。
联升巷两侧“泾渭分明”,一边是朴实无华的肥肠粉、麻辣烫小吃店,另一边是设计感十足的品牌西南地区首店,人们穿行在街巷中,走走停停,一会儿拐进小店逛逛,一会儿转到户外展览空间里看看有什么上新。
项目主体是一栋“L”形的白色三层建筑。沿着楼梯上升,二楼有辣妹潮牌CHIC PARK,粉色门头少女感满满,店里还设粉红游泳池、滑板装置等潮流打卡点,拍照非常出片。
“我们项目的定位是年轻力文化策源地,运营亮点包含先锋艺术、高频策展、潮流社群、首店经济。”项目负责人王安杰介绍,项目吸纳了许多对年轻人具有号召力的品牌,并且很多是西南地区旗舰店,在装修风格、产品体验上进一步升级。“紧邻春熙路和太古里,我们希望项目可以做出差异化定位,既突出潮流元素,又在价位上和年轻消费群体看齐。”目前,街区还通过高频率的策展活动,为春熙商圈补充更多年轻的社群文化。
今年国庆节期间,街区人流量达到一天30万人次,部分品牌突破了单日销售纪录,一些品牌自开业以来维持着全国门店销量第一的成绩——这也是街区吸引力的证明。
点位四 昭觉里
“串珠成链”特色空间 “全龄友好”是关键词
在城北,一个既有颜值又不失文化内涵的新街区也即将开街。
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的昭觉寺,人气从来不低,但是周边业态相对单一。今年来,结合传统文化底蕴,昭觉里特色街区诞生了——以宋风为背景,集合茶禅主题休闲、节庆花街巡游、节庆活动展演、国潮体验等多种元素,打造昭觉寺门前的特色空间。
“该项目分两期进行,目前一期即将完工。”该项目负责人辜林波介绍,一期将对昭青路约240米沿线范围内风貌进行提升,包含新建河灯文化广场,以及“松风雅庭”“翰墨雅榭”“钟韵雅筵”三栋商业建筑,引进餐饮、茶饮等品牌。沿路将新增临时外摆区域,在寺庙举办活动时,外摆可以容纳更多商业,包含周边居民的兼职创业。二期将打造公园商业,预计明年1月开工。
特别的是,街区的外观设计别有风味,建筑植入鱼鳞瓦、鎏金金属条纹、悬鱼等元素,营造出宋式庭院氛围。绿化大量选择不同品种的松树,呈现“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的韵味。
“昭觉里周边的资源很好,既有千年古刹,又有天府国际动漫城、背后是成都动物园,因此我们希望项目能够发挥衔接作用,把周边资源串珠成链。”成华区城市更新局绿化建设科科长刘嘉琦表示,未来还将开发距离项目约100米的城北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打造运动游乐、休闲品茗公共空间。(记者 叶燕 张芷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