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座省会城市的“强势”与“弱势”,经济首位度是个很关键的指标。
所谓经济首位度,是指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当一座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超过30%,大体可以认为它的能级较强,集中程度也更高。
随着各地2020年GDP陆续公布,27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排行也随之出炉。在2020年的最新排行中,长春力压银川位居全国第一,西安首度跻身前五。如果把目光聚焦到“十三五”期间,长春与西安也是经济首位度升幅最大的城市,银川与乌鲁木齐降幅最大。如果把目光聚焦到“十四五”期间,至少已有山东、贵州等11省明确提出实施或支持“强省会”战略。
现在、过去与未来,中国省会城市谁“强”谁“弱”,搜狐城市带你梳理一下。
-01-
2020首位度排行出炉
成都武汉等10城超30%
以经济首位度来衡量的话,2020年中国省会城市大概分了三个梯队。
第一个梯队共有10个城市,分别为长春、银川、西宁、西安、哈尔滨、成都、武汉、拉萨、海口和兰州,经济首位度超过30%,属于能级较强的省会。其中长春、银川首位度超过50%,也就是说吉林与宁夏过去一年的GDP,有一半以上都是省会城市创造的。
第二个梯队共有13个城市,分别为长沙、昆明、沈阳、合肥、杭州、乌鲁木齐、贵阳、太原、福州、广州、南昌、郑州和南宁,经济首位度都在20%-30%之间。
第三个梯队共有4个城市,分别为石家庄、呼和浩特、南京和济南,经济首位度都不足20%。它们的首位度长期垫底,自身GDP也并非省内最高,对于全省的经济辐射力有未逮。
经济首位度是否越高越好?这并不绝对。首位度高虽然说明省会城市对全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更高,避免了资源要素向省外经济强势地区流失,但也意味着省内其他城市整体发展不均衡,除了省会城市之外都“拿不出手”。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薄弱的地区,尤其是西部那些因环境气候恶劣、不适合产业布局的省份,提升省会的实力与规模是务实之举,比如宁夏、青海、西藏等,它们的省会城市首位度高可以理解。但当中心城市做大做强之后,再保持较高的首位度就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比如四川与湖北,这也是国家建议“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防止一市独大”的出发点。
与2019年相比,最新的省会城市首位度名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长春超过银川跃居全国第一,以及西安跻身前五。如果将时间回溯到过去五年,我们发现长春与西安同样是首位度升幅最大的城市,均超过6%,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02-
长春西安通过区划调整扩展空间
过去五年首位度升幅一骑绝尘
过去五年,共有16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有所提升,分别是长春、西安、济南、合肥、郑州、福州、西宁、海口、武汉、南宁、昆明、成都、杭州、太原、南京和沈阳。其中除了杭州等个别东部沿海城市之外,都是强省会战略的受益者。
它们的很多做法也如出一辙,最为高效的就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扩展城市发展空间。比如首位度升幅最高的长春,2020年合并公主岭后,地域面积增加了1/5,人口新增百万,经济体量也直接增加了300亿以上。在2019年之前,长春的经济首位度每年以大约1%的幅度上升,2020年直接上升了3.57%,助力长春一举超过银川。
西安经济首位度第一次大幅上升,也得益于此。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当年西安GDP增长1189亿元,首位度直接上升2%。此后西安在2018年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又在2020年全省GDP增量只有388亿元的情况下,自身增量达到699亿元,成功迈入“万亿GDP俱乐部”,两年时间首位度上升了3.39%,跻身全国前五。
再比如济南和成都,同样是在扩充城市空间后首位度获得明显提升。2019年济南合并莱芜,经济首位度一举提升了1.6%。2016年成都代管简阳,经济首位度提升1.13%。其余年份,济南与成都的经济首位度提升幅度都不超过0.5%。
除了扩展城市空间之外,大多数城市还是通过提升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实现资源集聚,从而提升经济首位度。比如西安、合肥、郑州、武汉、杭州等城市,都在过去几年放宽了落户门槛,人口增长高居全国前列,经济规模也稳步提升。合肥、福州、西安等城市经济总量迈入万亿,首位度也有明显提升。
剩下11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出现下滑,其中降幅最大的就是银川(-7.82%)和乌鲁木齐(-4.09%)。
银川在2020年经济首位度出现最大降幅(-3.67%),主要原因是在宁夏GDP增量为172亿元的情况下,银川增量却为-52亿元,首位度随之下滑。乌鲁木齐与银川的情况类似,在2020年新疆GDP增量达到200亿元的情况下,乌鲁木齐的增量却为-76亿元,首位度下滑。
从省会城市首位度的排名来看,合肥与西安的排名都有大幅上升。西安是因为代管西咸新区、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以及GDP迈入万亿,合肥则是过去十年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省会城市(详见《谁是过去十年最亮眼的黑马?》),且在2018年GDP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上调,首位度直升5个位次。
与它们正相反的是广州、贵阳和乌鲁木齐,都下滑了4个位次。除乌鲁木齐是因为自身GDP出现名义负增长外,广州与贵阳都是自身经济增长并不慢,但省内兄弟城市增长更快。过去五年贵阳GDP平均增速高达9.06%,但第二城遵义的平均增速却高达9.84%,两城之间的GDP差距已从700亿减少到600亿。广州过去五年平均增速6%,但深圳、东莞、佛山的平均增速却分别为7.1%、6.5%和6.1%,深圳的GDP更是在2016年完成了对广州的超越,使得广州的首位度不断下滑。
那么在未来五年,这些经济首位度较低或出现明显下滑的省会城市,是否有提升省会能级的规划和措施?
-03-
11省提出支持“强省会”战略
南京加压扛起首位担当
搜狐城市梳理各省“十四五”规划建议后发现,目前至少有山东、贵州等11省的规划建议中,涉及到了“强省会”战略的表述。其中,贵州和云南直接将“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写进规划建议,其他省份则表达了对于“强省会”战略的支持。
此外,经济首位度长期位居倒数的南京,虽然没有在江苏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获得有关“强省会”战略的支持,但在自身的规划建议中却提出,将在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担起省会城市的首位担当,展现首位作为。
通观以上省份和城市,既有省会城市首位度较低的,比如山东、河北、广西、江西等,也有首位度较高但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的,比如海南、西藏、黑龙江等。对于它们来说,强化省会能级不乏现实必要性。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如果没有一个强中心带动,很难与其他省份竞争。
那么,如果不算城市区划调整这种堪称“外挂”的措施,这些省会城市将获得怎样的支持呢?我们可以从前两年已出台过详细文件的广西来略窥一二。
2019年,广西发布《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在产业布局、交通规划、对外开放、金融税收等多个方面都给出了详细支持,包括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国内外企业落户南宁;加快形成以南宁为枢纽的全方位高铁网;允许南宁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推动一批高校入驻南宁教育园区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省份通过支持省会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方式,帮助省会获得更高的战略地位和更多的政策红利,从而提升城市能级。比如山东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江苏“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福建“鼓励福州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江西提出“支持南昌争创国家中心城市”,都属于这种情况。
当然,各个省份对于自身省会城市的支持强度肯定是不一而足,效果也因城而异。但无论如何,这些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倾斜,对于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提升都是一种助力。
除了所在省份的支持外,各大城市自身的努力也是“花样百出”,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放宽落户限制。今年一开年,福州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今年2月,南京全面放宽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区城镇地区落户限制;去年6月,济南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去年4月,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都是为扩大城市人口规模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部分省份提出支持“强省会”战略的同时,也有部分省份开始酝酿副中心城市建设。比如湖北提出“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湖南提出“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陕西“加快宝鸡副中心城市和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这些省份,大体上均符合国家建议的“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防止一市独大”的情况,培育副中心城市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虽然“强省会”仍是大部分省份的战略选择,但“副中心”也已开始抢占阵地,“强都市圈”更是呼之欲出,中国的省域发展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和协调。
参考资料:
[1] 中国省域发展新变局:延续强省会战略还是培育副中心?搜狐城市
[2] “十四五”多地力推强省会战略,谁是十大最强省会.第一财经
[3] 最新“强省会”排行:谁是中国最强省会城市?国民经略
[4] “首位度”迷思:省会必须做经济老大?经济观察报
[5] 济南是省会,却不是山东经济老大:如何科学地提升城市首位度?付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