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吉林省科技工作者在“吉地”上书写吉林全面振兴新篇章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1-23 02:50)
文章正文

吉林省科技创新频频“出圈”

中国一汽

“红旗”轿车被美国总统夸赞

长光卫星

创下中国航天发射一箭多星新纪录

中车长客

下线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成功研制世界最大口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

……

同时间

一组人才数据引人关注

吉林省高级职称人才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

高端人才连续两年进大于出

高校毕业生留吉规模连续3年增长

2023年留吉人数再创新高

截至2022年底

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245.2万人

较2015年增长9%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振兴“起势”的背后是人才回流。作为东北地区经济体量最小的省份,吉林是怎么回答好“凭什么”引留人才这个关键问题的?

“用心打造各方面人才施展才干、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的殷殷嘱托。紧紧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路径,吉林立足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区位优势,下功夫创新人才工作政策、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聚焦搭好创新创业平台,为全面振兴进入快车道点燃人才引擎。

高植创新梧桐树引凤栖

“在高压科学领域,吉林大学的科研团队和平台影响非常大,从学术道路发展上来说,吉林大学无疑是最优的选择。”2023年5月,唐虎提前结束在德国的博士后研究,回国加入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高压科学中心,这里建有国际上首个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为一体的实验装置。

“是什么牵着人才走?还是发展平台。”吉林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一处处长马潘峰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把梧桐树栽种好。”扭住科技创新这个振兴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吉林省在建设一流人才创新载体上加足马力。

高标准规划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出台政策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和人才引育,打造以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为引领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目前,吉林省有高校66所、新型研发机构5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重点实验室155个,是全国第11个、东北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创新型省份,科研物质条件指数居全国第5位。

“唐虎是四川人,本硕博也不是在东北地区读的,没有地缘、学缘、亲缘,他留在长春完全是因为科研梦想、看重科研生命。”在招引人才过程中,吉林大学人才办副主任蒋磊深深感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的重要性。“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突破关键技术的潜力更大,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强,东北还需要建设更多的大科学平台。”

创新机制是否有活力,直接影响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产出。为此,2022年6月,吉林省委印发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吉林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万名人才专项编制保障、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企业职称自主评审等一系列重点改革举措,着力为人才放权松绑、减压赋能。同时,完善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制和“军令状”制度,放手让人才专心致志搞创新、出成果。

“有对接南方的院校,待遇也不低,但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面对面交流后,感觉这个平台更容易有科研产出,很快就定了来这里。”2019年,在国外做激光光谱相关博士后研究的王强回国寻找发展机会。“挺惊喜的,实验室只花了1年时间就搭建好了,一般预期要三五年,这为我们加快科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作为山东人的王强对留在长春一点不后悔。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拥有突出的光电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强化一流科研平台建设,建成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境试验中心,并且加大科研经费匹配、绩效激励、资金奖励,提供科研指导教师、研究助理,建立全所联动人才工作机制,竭力为人才加速创新创造条件。“近三年我们引进博士210余人,取得了空间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问天舱机械臂等为代表的系列创新成果,保障了国家多项重大工程任务实施。”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人力资源处处长尚阳介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人才看重发展空间,亦看重在服务发展、服务人民中实现个人价值。为了让专家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吉林常态化开展“院士专家基层行”等活动,做实战略合作平台,采取重大项目“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引导省内校院所企优秀人才协同攻关重大科技工程。

“实验室近三年承担了国家有关部门重点支持的一批高层次项目、前沿探索类项目,成果在多领域获得应用。”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魏志鹏说,“作为唯一专门从事半导体激光研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我们吸引人才靠的就是国家重大项目和成果。你从事的工作跟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有关,你是在为国家做事情,有一种自豪感和获得感,这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目前,吉林省正在实施“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创新跃升三年行动”,2023年至2025年,每年从省内外高校院所选派200名左右科技人才入驻企业兼任2年“科创专员”,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干创造广阔舞台。

培育产业“珊瑚礁”展其才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如何搭建产才融合平台,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是吉林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必须答好的一道题。

牢牢把握在国家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吉林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绘制“产业地图”与“人才地图”,并按图索骥,让优势产业成为人才吸附的“珊瑚礁”,让人才成为促进产业“裂变”的“催化剂”。

拓宽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丰富科教资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苗圃。

“具备科学级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高分辨率大靶面、电荷域全局快门像素等核心技术能力,客户覆盖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曾有投资人感慨“东北隐藏着很多宝藏企业,尤其是硬科技方向”,长光辰芯算是其一,而它也是“政府和科研院所共同酝酿的成果”。

为让科研成果加快走向产业化,吉林省依托科教资源,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建设科技产业园区,长春市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共建光电信息产业园,成功孵化了包括长光辰芯在内的20余家“长光系”高科技企业;与长春理工大学共建芯光产业园,27项科技成果正在加速落地。松原市与吉林大学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推动黑土地保护、水稻碳排放、盐碱地改造等35项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此外,吉林省深入实施人才工作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双千工程”,聚焦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支持骨干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成立9个产业科技创新联盟,2023年共1800项创新成果在省内转化。

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吸引八方人才。

“回来过年的时候,我爸爸带着我到市里的产业园区走了一圈,发现光电企业比2018年我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时,多了很多,规模壮大了很多。”2023年3月,亢嘉琪就从江苏扬州的芯片制造企业离职,进入永利激光公司工作,如今已是公司第一批“管理行”班级的培养对象,事业发展“未来可期”。

永利激光是一家在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发展起来的光电信息企业。当前,作为吉林省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长春新区正以园区矩阵支撑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高质量打造药谷、光谷、新材料基地“两谷一基地”,其中集聚了光电信息企业360余户,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150亿。

吉林市聚焦化工、碳纤维等重点产业,组建吉林碳纤维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展碳纤维及复材关键技术攻关;通化市医药高新区汇聚东宝药业、修正药业、东方红西洋参药业、康元生物等医药健康企业30户;延边州发展装备制造、跨境电商、信息技术与动漫等产业基地……长白山脚下,松花江畔,高新产业集群成片发展,释放聚才链式效应。

发挥企业“主角”作用,筑起人才集聚主阵地。

“企业对人才的黏性就是能成长。企业成长,人才成长,双赢。我们一共805人,人力资本投入高达3.3个亿,我觉得值得!”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认为,公司有两份最亮眼的成绩单:创新发展上,单星重量400多公斤减到20多公斤,实现10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人才结构上,2023年新入职员工非东北籍人才占比28%,2024年即将入职新员工非东北籍人才占比51%,对东北以外地区人才吸引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吉林省实施“十百千万”企业培育工程,长光卫星、捷翼科技上榜“独角兽”企业榜单,中国一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9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892家,呈现出企业承载人才、产业吸引人才、人才引领发展的良性循环。

几年前从中国一汽离开,去了南方汽车企业,之后又回到中国一汽。谈及回来的原因,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资深首席李金成说:“中国一汽能够给人才提供比较大的发展舞台。产品和技术走在行业前列,参与汽车领域国家标准制定修订,五金激励计划、揭榜挂帅、项目CEO等良好的用人机制,有利于人才在行业领域深耕。”

中国一汽党委以价值创造者为本、以奋斗奋进者为荣,带动汽车产业链促进人才回归,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携手共建“红旗学院”培养新兴领域人才,吸纳东北高校毕业生。2022年,中国一汽汽车产量稳居国内市场前三,并带动吉林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

中国一汽集团NBD总部大楼

升级暖心服务筑暖巢

240多人参会,达成经济项目合作成果39个,引资总额896亿元……2023年7月,长春热闹非凡,第二届吉林省校友人才促进吉林振兴发展大会举行,来自全国的吉林校友和校友之友相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话发展。

第二届吉林省校友人才促进吉林振兴发展大会

用好品牌活动平台,让更多人才了解吉林、走进吉林、建设吉林。

这几年,吉林省委实施“吉人回乡”创新创业工程,打造“创业奋斗·就在吉林”品牌载体,举办了全球吉商大会、“院士进吉林”、专家学者进吉林、海归人才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吉林校友助振兴等一系列活动;长春市实施百万大学生来(留)长工程,仅2022年吸引留住毕业生10.38万人;四平市实施“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近3年时间吸引1万余名大学生在四平就业创业。

“几乎是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常态化、体系化办好这些活动,让人才汇聚热潮加快形成。”吉林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二处处长李良说。

人才能否引得来留得住,很大程度上看发展环境和生态。用暖心服务筑暖巢,吉林省一手抓待遇保障“硬投入”,当好“后勤部长”,一手抓思想情感“软投入”,当好知心朋友。

谁对人才“爱答不理”,人才就会让他“高攀不起”。2018年吉林省推出“人才18条政策”,近两年又接续升级出台2.0版、3.0版,建立人才分类评价定级模式,推出人才“吉享卡”“吉健卡”,给予人才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出行等全方位的支持保障。

“A、B类人才子女可根据人才本人意愿,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就读,C、D类人才子女可按照就近从优原则安排就学,这个政策我们都知道。吉林省基础教育资源优质,对有家庭的人才来说非常管用。”长春金赛药业研发总监张金亮深有感触,“不仅让人才感受到了城市的礼遇与温暖,更给企业留才保持发展动能添了力。”公司目前拥有研发人员775名,“重组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营收有望突破110亿。

为了让人才扎根吉林、融入吉林,吉林省省级领导带头与120余名专家人才直接联系,各地各部门分别建立网格化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体系,推行人才专班服务制度和人才秘书制度,切实提效人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问题,帮助人才解难纾困,系起拴心留人的纽带。

2022年7月,长春市人才服务局成立,创新开展“优势产业、优质岗位、优先指导、优厚政策、优越平台”五优服务进校园、“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长春产业行、长春产业引才全国行等多项品牌服务,针对长春市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建立人才专班服务制度。2023年5月,作为东北首家人才集团,长春人才发展集团成立,意在完善专业化、市场化的人才服务,助力城市振兴。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各领域人才心向吉林、回归吉林、集聚吉林的局面趋势已显现,未来必将不断巩固并源源不断释放出强大的人口红利。”2023年7月,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全省人才发展大会上的话令人振奋。当前,吉林省正努力把吉林大地建设成为广大人才成就事业的热土、施展才华的舞台、创业就业的空间、创新创造的基地、温馨生活的家园,以才兴促振兴。

1月8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刊发《吉林何以实现高端人才连续两年进大于出——白山松水间 逐梦天地宽》

来源 : 中国组织人事报,原标题:《吉林何以实现高端人才连续两年进大于出——白山松水间 逐梦天地宽》,作者:黄欢;封面图片摄影:梁少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留吉创业、在吉兴业——吉林省科技工作者在“吉地”上书写吉林全面振兴新篇章 轻触阅读原文

吉林省科协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