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古道,悠悠驼铃。陕西宝鸡,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通道,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商品粮和果、畜、菜生产基地。近几年,宝鸡气象部门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关天(关中、天水)副中心”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高改革力度,打造气象服务升级版。
“各位村民,早上好,气象大喇叭开始向您播报今天的天气。今天白天到晚上:多云转阴有小雨,气温7℃到21℃。大棚蔬菜种植户请注意农田排水,近期将有一次降水过程,请提前做好蔬菜的储运工作。”每天8时,在宝鸡太白县咀头镇社区里的气象大喇叭按时开始播放。太白县雄踞秦岭之巅,全县平均海拔1543.6米,良好的生态、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成为高山蔬菜主产区,蔬菜生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占全镇收入的75%左右。
“去年4月有一次雹灾天气过程,市气象局虽然提前通知了重要天气过程,但有些村民不在意,认为大晴天怎么会有冰雹,没有及时将菜苗覆盖草帘,进行相应的防护,造成菜地受损,菜苗受冻。”咀头镇副镇长陈尧说。现在,镇上的农民不管是在田间还是家里,都很关注天气。
目前,宝鸡全市已经实现“镇镇有显示屏、村村通大喇叭”,在乡镇、街道建立气象工作站105个,信息员2318人,农业气象专家联盟队伍110人。
“陕西农业的十连丰离不开气象。”宝鸡市农业局总工程师武世信说,“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深化气象改革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将气象信息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紧密延伸,现在建立的气象服务对象信息库对农民进行精确的指导,这真是帮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宝鸡市气象局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指导专家组,帮助基层解决业务技术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分别联合市农业局、市果业局进行直通式气象服务,更好地推动气象工作融入式发展。“2013年,宝鸡市的农民收入增长13%。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对气象工作的肯定。”武世信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清明前后,森林防火成了头等大事。村干部带着村民天天在山口、坟头转,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镇上的电子大屏上的森林火险预警信息,就怕出事。最近的人工增雨作业真是及时,让我们村干部悬了好久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陈仓区西山镇的村民杜国强感慨地说。就在前几天,气象部门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及时进行增雨作业,缓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1月,宝鸡市编委正式批复成立市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实行财政全额拨款,气象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
“政府的支持力度和关注程度都将直接影响气象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宝鸡市气象局局长陈卫东有感而发,“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气象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需要不断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政府支持,结合宝鸡的优势资源,形成符合宝鸡实际的气象服务保障。”
3月24日,宝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宝鸡气象灾害监测自动化率将达90%以上,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70%,强对流和雾-霾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全市年均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达到90%以上,防雹有效率达到80%以上,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稳定提高。
本报通讯员 马楠 邹涛 张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