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江苏省2011年气候影响评价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04 21:09)
文章正文

2011年江苏省主要天气气候特征为旱涝急转,上半年发生近60年来最严重的冬春初夏气象连旱,入汛后,多场阵性强降水影响大,局部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2011年全省平均气温与常年持平略偏高,年内气温起伏大。降水较常年同期持平,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72%。2011年江苏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雷电、大雾、寒潮、台风、大风等,其中因干旱、强对流天气和暴雨造成的灾害较严重。2011年对旅游、海盐、人体健康行业为较好的气候年景,对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气候年景正常或正常偏差。

第一章 气候概况     

一、气温      

1、全省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

2011年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13.3℃(赣榆)~16.9℃(吴江),呈南高北低分布。

  

除个别地区持平略偏低0.1~0.2℃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偏高0.1℃~1.2℃。2011年全省平均气温15.3℃,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4℃,异常度值为0.5,属正常年份。    

2、春季、夏季、秋季气温偏高,冬季气温略低

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全省冬季各站平均气温为-0.1℃(赣榆)~4.7℃(苏州),全省冬季平均气温2.7℃,较常年同期偏低0.3℃。与常年同期相比,除沭阳、高邮、溧阳、昆山和靖江偏高0.1~0.4℃外,其他地区偏低0.1~1.3℃,其中1月全省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创近30年来最低记录,为1961年来第三低值。

春季(3~5月)全省春季各站平均气温13.3℃(赣榆)~16.3℃(高淳),全省春季平均气温14.9℃,较常年偏高1.0℃。全省除连云港偏低0.2℃外,其他地区均较常年同期偏高,淮北及江淮之间东部偏高0.3~1.0℃,其他地区偏高0.8~1.7℃。

夏季(6~8月)全省夏季各站平均气温24.7℃(赣榆)~27.7℃(吴江),全省夏季平均气温26.1℃,较常年同期偏高0.1℃。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苏州、无锡地区偏高0.1~1.2℃,其他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秋季(9~11月)全省秋季各站平均气温15.2℃(邳州)~19.9℃(苏州),全省秋季平均气温17.7℃,较常年同期偏多1.2℃。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地区持平略偏高;其他大部分地区偏高1~2℃。

2011年12月全省各站平均气温1.3℃(邳州)~6.2℃(东山),空间分布为北低南高。全省月平均气温3.7℃,较常年同期偏低0.4℃。与常年同期相比,除靖江、沭阳、灌云、吴江、镇江和射阳略偏高0.1~0.3℃,全省其他大部地区持平或偏低0.1~1.4℃。

二、降水     

1、年降水量江淮之间和沿江地区略偏多

2011年全省各站年降水量561.1毫米(灌南)~1246.3毫米(宜兴),全省降水量1030.4毫米,接近常年同期,空间分布不均。

江淮和沿江地区较常年偏多1~4成,淮北大部及苏南东南部地区偏少1~4成。    

2、各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春初夏连旱后旱涝急转

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全省冬季各站降水量33.4毫米(赣榆)~119.3毫米(宜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丰县和沛县偏多1~2成外,其他地区偏少1~5成。

春季(3~5月)全省春季降水量50.2毫米(赣榆)~198.7毫米(灌云),分布为北少南多。与常年同期相比,除灌云站偏多3成外,其他地区偏少4~8成。

夏季(6~8月)全省夏季各站降水量247.1毫米(灌云)~1243.6毫米(江阴),降水主要集中在苏南及江淮之间南部地区。全省平均降水量731.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地区偏少1~4成,淮河以南地区偏多2成~1.7倍。

秋季(9~11月)全省秋季各站降水量49.8毫米(无锡)~272.0毫米(丰县),全省平均降水量113.8毫米,降水量北多南少,分布不均。与常年同期相比,除丰县、沛县偏多7成以上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与常年持平或偏少,苏南地区偏少5~8成。

2011年12月 全省各站降水量14.7毫米(射阳)~38.7毫米(兴化),降水主要集中在上旬。降水空间分布为北多南少,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东部偏多1.0~1.8倍,淮北和江淮西部地区偏多1~7成,沿江苏南和盐城地区偏少1~3成。

三、日照     

1、全省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较常年持平或略偏少

2011年全省各站日照时数为1612.5小时(丹阳)~2316..4小时(新沂)。

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苏南南部地区略偏多外,其他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少1~3成。    

2、冬季、春季日照偏多,夏季和秋季偏少

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全省冬季各站日照时数411.8小时(苏州)~649.5小时(新沂),与常年同期相比,除泗洪偏少1成外,其它地区偏多1~4成。

春季(3~5月)全省春季各站日照时数579小时(苏州)~756.3小时(射阳),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地区偏多1~2成,其他地区偏多2~4成。

夏季(6~8月)全省夏季各站日照时数为299.4小时(如皋)~558.5小时(丰县),分布为南北高中间低。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普遍偏少2~5成。

秋季(9~11月)全省秋季各站日照时数为335.8小时(泗洪)~510.2小时(大丰),日照总体偏少。与常年同期相比,洪泽湖地区偏少4成多,其他地区均偏少2~4成。

2011年12月全省月日照时数为115小时(吕泗)~196小时(新沂),空间分布为西多东少。与常年同期相比,西部地区偏多1~2成,东部地区偏少1~3成。

第二章 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一、主要气候事件     

1、上半年降水异常偏少,发生近60年来最严重的冬春初夏气象连旱  今年1月起至6月中旬,我省降水量明显偏少,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偏少5~8成。全省平均降水量173.6毫米,较常年同期(343.0毫米)偏少4.9成,为近60年来同期最少,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此次干旱的特点为:持续时间长,旱情重,损失大。由于少雨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加之长江、淮河流域来水普遍减少,淮河出现断流,导致我省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明显减少,水产养殖业及农业产生遭受损失,水运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2、年内气温起伏大

  

2011年我省年平均气温为15.3℃,较常年偏高0.4℃。今年以来我省气温高低起伏,1月出现近三十年来少见的低温天气;5月8日南京、溧水、浦口、高淳和常州出现了今年首个≥35℃的高温,高温初日较常年明显偏早;5月20日南京再次出现37.5℃的高温,刷新了5月的南京极端最高气温记录;7月中旬全省平均气温为25.0℃,为近三十年来第二低值;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全省平均气温持续偏低;11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6℃,显著偏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值;12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持续走低。

3、6月中旬起我省旱涝急转,梅雨长,汛期我省出现多场暴雨

今年1月至6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连续偏少,出现了近60年来最重干旱。入汛后,我省以阵性强降水为主,旱涝急转特征凸显,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和城市渍涝。汛期期间共出现五段强降水过程,分别是6月9~10日、6月17~18日、6月23日~25日、7月3~6日和7月11~20日,其中7月11~20日的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程度最强。6月25日南京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过程,暴雨主要集中在南京市区、江宁、浦口,市区十余处路段形成积水,积水最深处达1米。7月18日,南京主城区再次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其中南京玄武湖18日15~16时1小时降雨量达94.8毫米,强降水过程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高速公路限行,多起航班延误。     4、梅期长,梅雨量显著偏多。

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4日入梅(苏州、无锡6月10日入梅),较常年略早(常年入梅日6月18~20日);7月21日出梅,较常年偏晚(常年出梅日7月10日);梅期历时38天,较常年偏长14天,为近12年以来梅雨期最长的一年。梅雨量显著偏多,淮河以南地区平均梅雨量470毫米,比常年梅雨量偏多1倍,为近60年来的次多值(仅次于1991年)。

5、强对流天气频繁,雷电强度大、危害重

今年全省多个地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尤其以雷电天气强度最大、危害最重。

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冷暖气流频繁交汇,雷暴灾害多发。常年全省年雷暴日数25~35天,淮河以南地区比淮北地区多6~10天,沿江、里下河及苏南南部地区为雷暴多发区。全年雷暴主要出现在3~10月,以7~8月份最多。6月江苏共出现了13个雷电日,7月出现27个雷电日,8月出现26天雷暴天气。今年7、8月,我省几乎每天都出现雷暴天气,并伴有短时大风和强降水。雷电强度大、危害重,已引发生产设备、网络、监控系统雷击损坏事故百余起。     

6、台风影响为近几年最轻的一年,仅“梅花”带来了大风天气     

今年以来江苏省受到“米雷”和“梅花”两个热带气旋的外围影响,由于台风移动路径均为沿海北上类,对我省虽造成一定的风雨影响,但未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受“梅花”影响,8月7日我省东部地区普遍出现8级以上大风,其中盐城、连云港沿海地区风力达9~11级、南通沿海地区达12级,7日08时启东唐芦港最大风速达33.0米/秒。    

7、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给交通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10至11月,我省雾霾天气多发,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尤其是11月出现9天区域性大雾天气,省气象台11月内多次发布雾霾预警,创下近年来同期之最。雾霾天气给运输带来严重影响,部分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延误或取消、船舶滞留或停航,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了较多影响。

8、秋末初冬寒潮频频来袭

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全省出现3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11月17~21日苏北地区出现寒潮天气,11月29日~12月1日我省共有49个站达到寒潮标准,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出现,12月7~10日的寒潮天气使得全省大部地区的最低气温降至冰点以下。寒潮伴随的强降温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寒潮伴随的大风降温也解除了10~11月频繁出现的大雾天气,对交通较为有利。

9、8月份我省出现较为罕见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8月我省大部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全省连阴雨累计天数达6~26天,本月气温也显著偏低,对处于扬花期的水稻及大部分秋熟作物都有不利影响。

此次阴雨过程雨日多、雨量大、气温低、日照少。全省平均雨日达21天,比常年同期多10天,为近60年来同期最多。全省降水量74.1毫米(灌南)~571.8毫米(江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连云港、盐城部分县(市)偏少1~5成外,其它地区偏多,其中沿淮及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最多常州偏多3.9倍,苏南地区降水量为近60年来最多,江淮之间地区为近60年来第二多值(少于1965年);全省平均气温25.3~28.4℃,除苏州部分县(市)偏高0.1~0.7℃外,其它地区偏低0.1~1.1℃;全省日照时数67~175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2~7成,全省平均121小时,为近60年来同期最少。     

二、灾害影响     

1、持续干旱

自2010年10月份以来,我省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至2月上旬,淮北出现严重气象干旱,2月中下旬降水有效缓解了该地区的旱情,3月起降水持续减少,气象干旱持续发展,至5月8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重旱以上的气象干旱,5月9日~10日的降水过程,苏北地区的干旱得到明显缓解,之后由于无有效缓解旱情的降水过程,淮北及江淮之间北部旱情进一步发展,这种形势对淮北及江淮之间北部今年夏种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6月14日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入梅,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北少南多,沿江苏南地区出现多次强降水,干旱得到明显缓解和解除,但淮北及江淮之间北部由于降水持续偏少,气象干旱达到特旱等级。这种形势对淮北及江淮之间北部今年夏种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6月23~25日受西风槽和强热带风暴影响,除淮北西北部外,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此次降雨对苏北地区抗旱极为有利,淮北及江淮之间北部地区的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

2、暴雨洪涝

5月9日受地面低压倒槽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省部分地区出现阵雨或雷雨天气,其中淮北部分地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5月9日05时~10日05时有8站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灌云达120.0毫米,为该站有观测记录以来5月最大日降水量(历史极值103.7毫米,出现在1985年5月3日)。从逐小时雨量观测来看,降水主要集中在9日16~19时,其中17~18时降水量达82.0毫米,刷新了该站一小时最大降水量历史记录(历史极值72.9毫米,出现在2004年9月20日)。

受6月17~18日暴雨和集中降水影响,太湖、阳澄湖及苏州市内河水位明显上升,18日16:00吴江10个镇(区)的水位都在3.5米以上,桃源最高达4.01米,19日08:00太湖平均水位3.6米,大运河枫桥水位4.07米,阳澄湖相城监测站水位3.71米,均超过3.5米的警戒水位线,而且高水位一直持续到月底。

6月18日南通地区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南通市出现了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达100.6mm。海门市秀山新村、长江新村部分等地有积水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出行。

6月25日南京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过程,暴雨主要集中在南京市区、江宁、浦口,市区十余处路段形成积水,积水最深处达1米。暴雨给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众多不便,交通受阻,南京机场高速等多条高速交通一度受阻,南京禄口机场多条航班延误。暴雨还造成通常汽渡暂时停航。京沪高速双向车多缓行。     7月11~20日,我省主降水带位于江淮之间及沿江地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多数台站累计降水量超200毫米,江淮之间东部超300毫米,共出现12个大暴雨站日,33个暴雨站日。我省淮河以南多个城市遭受短时强降水袭击,其中,南京、扬州、大丰、海安、江阴、如皋、靖江等地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雨强大,雨势急,造成严重城市内涝,城市安全运行受到影响。

7月12日,仪征市因强降水造成城区多条道路严重积水,14个居民小区积涝。

7月18日,南京主城区再次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其中南京玄武湖18日15~16时1小时的降雨量达94.8毫米,强降水过程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高速公路限行,多起航班延误。

8月11日9时至16时,连云港市北部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赣榆全县普降暴雨,半数乡镇出现大暴雨,最大雨量出现在赣榆县城为173.5毫米,其中8月11日12到14时赣榆3小时雨量达146.2毫米,赣榆大部分地区出现内涝。县城区街道和居民区积水严重,一些车辆水淹熄火,部分居民房屋进水。部分乡镇出现房屋倒塌。部分在田作物遭水淹。

9月15日连云港市灌云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降水分布不均,15日灌云站降水量为97.2毫米,其中15~16时1小时降水量达到了71.7毫米。     

3、强对流天气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省接报因强对流天气过程造成受灾计30余起,有房屋、农田设施损毁,并有人员伤亡。其中雷击事故仍较为严重。     

4、冷空气和寒潮

今年共有11次强冷空气过程影响,有8次达寒潮标准。其中3月出现了3次,分别为13~16日、19~21日和24~25日;4月出现2次,分别为2~3日和16~17日;9月1次,17~19日;10月1次,23日~25日;11月3次,分别为18~20日、22~24日、11月29~12月1日;12月1次,7~10日。

受强冷空气影响,自3月13日夜间我省气温开始下降,至3月16日凌晨,我省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以下,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达0℃以下。从3月13~15日48小时降温幅度来看,各站最高气温降幅达6.1℃(金坛)~11.7℃(燕尾港),平均降幅为9.4℃。48小时平均气温降幅为4.4℃(启东)~8.9℃(赣榆),平均降幅达6.8℃。

4月2~3日我省大部地区出现大幅降温,日最低气温48小时降温为2~10.2℃,徐州地区达到寒潮。

4月16~17日我省大部地区出现大幅降温,日最低气温48小时降温为3.4~12.7℃,淮北和江淮之间北部地区达到寒潮。

9月17~19日我省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强降温易对水稻产生低温冷害,特别是对生育期较迟的直播稻、移栽较迟的机插稻有影响,减缓水稻灌浆速度,空秕率增加,结实率降低,导致生育期推迟。南通沿江沿海地区阵风达7~9级。

10月23日夜里~25日受北方南下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全省出现明显降温天气,淮北西北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25、26日淮北大部分地区出现初霜,气温的骤降,对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11月出现3次寒潮天气过程,18~20日、22~24日苏北大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11月29~12月1日,全省出现寒潮天气过程,强冷空气造成剧烈降温,并伴有雨雪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全省大多数站最低气温降温幅度都在10℃以上,我省共有49个站达到寒潮标准,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达9.7℃(宜兴 )~13.3℃(金湖),其中过程最低气温出现在赣榆站(12月1日,-1.4℃)。

12月7~10日我省共有47个站达到寒潮标准,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出现,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达9.0℃(赣榆)~12.3℃(阜宁),其中过程最低气温出现在连云港站(12月10日,-5.9℃)。

5、降雪

今年全省出现4次降雪天气过程。     

我省自1月18日6时起沿江苏南地区飘起了雪花,之后降雪范围逐渐向北扩展,20日起淮河以南地区出现降雪,截至21日早晨降雪逐渐停止。我省苏南南部地区雨雪量较大,19~20日宜兴、高淳出现暴雪,最大积雪深度为15.5厘米(宜兴),低温雨雪造成严重的道路结冰现象,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受雨雪天气影响,常州汽车站春节运输首日停运班次(含计划停班)达256班,其中主要以南通、扬州、泰兴、靖江等方向为主。沪宁线上的短途班次早上和下午因受到影响或停班停运,部分营运班次出现晚点。

1月28日上午起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再次出现雨夹雪转雪天气过程,其中沿江苏南地区中雪,部分地区大雪。1月27日08时~28日08时,雨雪量0.2~8.9毫米,其中有7站出现大于5毫米的大雪(扬州8.9毫米、无锡8.0毫米、宜兴7.4毫米、溧水7.3毫米、高淳7.0毫米、溧阳5.3毫米、镇江5.3毫米)。截至28日08时,淮河以南大部地区积雪深度在2~5厘米(句容、扬中、常州达到5厘米)。由于雨雪区路面温度基本在0℃左右,没有出现明显道路结冰。     

2月9~10日全省出现明显雨雪天气。淮北和江淮之间雨雪量在3~6毫米,并出现明显积雪,积雪深度普遍在4厘米以上,较深积雪出现在沿淮,最大积雪深度达13.1厘米(泗洪);沿江苏南地区主要为降雨。盐城和阜宁受灾人口3250人,直接经济损失1908万元,农业受灾面积1060公顷。25~28日全省出现了雨雪天气,淮北地区有积雪,积雪深度在1~7厘米。     

2月28日至3月1日我省出现低温雨雪天气。盐城市建湖县在1日早晨出现雨夹雪转雪天气。     

6、大雾     

1月22日晚,一场罕见大雾开始影响长江南通段,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南通海事局对长江南通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辖区各汽渡线全面停航。     

10月8日凌晨2点开始,江苏大部分地区受大雾天气影响,长江下游江苏段采取了临时管制措施,10余段高速公路受到管制,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余架航班遭延误。     

10月30日夜间至31日上午被大雾笼罩,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等地交通受到大雾影响明显。     

11月江苏省出现的大雾日数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2、4、5、7、17、18、28、29日全省大部地区出现大雾,给江苏各地交通带来较大影响。     

12月7日东山出现浓雾,能见度最小时仅460米;21日吴江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大雾,东山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能见度最小时仅160米;14日淮河以南中东部地区出现区能见度小于500米大雾天气,雾天对交通有一些影响。

7、大风

4月10日受冷空气影响,淮安洪泽湖17:51起风,19:19大风停止,瞬时极大风速19.5米/秒。     

4月15日盐城大丰,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了偏北大风。

12月8日上午受大风降温天气影响,如东和南通市区出现了偏北大风,风力7级;沿海海面出现8到10级的偏北大风,如东太阳沙极大风速为24.9米/秒(10级)。

8、台风

受强热带风暴“米雷”和西风槽的共同影响,从6月25日到26日我省江淮之间和苏南西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其他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我省大部地区出现持续大风,最大阵风陆地7~8级、水面8~9级。27日随着“米雷”的继续北上,对我省的影响结束。

受台风“梅花”影响,自8月6日午后起,我省东部地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7日08时最大风速33.0米/秒(12级,启东唐芦港),淮河以南大部出现雷阵雨天气。另外,受西风槽影响,我省西北地区出现局地性强降水,6日08时~7日08时,丰县有3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和集70.9毫米、欢口镇52.1毫米、王沟镇52.0毫米)。受9号台风“梅花”影响,通州区普遍出现大风,根据自动站气象资料统计,台风“梅花”影响时,全区风力均达8级以上,对通州造成了灾害影响。    

9、连阴雨

8月我省大部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全省连阴雨累计天数达6~28天,本月气温也偏低,对处于扬花期的水稻及大部分秋熟作物都有不利影响。

10、霜冻

受冷空气影响,分别在3月16、17日及25日至月底两个时段,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霜冻。

受4月2~5日与10~11日两次强降温天气影响,宿迁市小麦发生冻害。     

第三章 气候影响评价     

一、气候与农业     

1、气候与小麦

2011年小麦气象条件利大于弊,小麦单产略增加。小麦自播种以来,经历了秋冬连旱、冬季低温、寒潮频繁的气象灾害,导致前期小麦越冬苗期长势不足,叶龄偏小,苗情偏弱,群体偏少,不平衡性大。中期春季返青拔节期升温快,温高光足,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和平衡生长。开春后我省出现了4次频繁的倒春寒降温天气,由于拔节后小麦幼穗抗冻能力大幅下降,局部地区小麦冻害较重。抽穗开花期多晴少雨,抑制了小麦赤霉病发生。1月~5月初全省降水持续偏少,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干旱不利小麦开花,造成部分分蘖死亡,成穗数减少,影响穗粒数。灌浆前期5月9~12日我省自北向南出现了较强降水,缓解了旱情,利于小麦籽粒充分灌浆,增加粒重及减少空秕粒。灌浆后期天气晴好,有利灌浆、籽粒增重,弥补前期的不足。收获期前期有雨,影响收获;后期多晴天,小麦顺利收割入仓。

2、气候与油菜

2011年油菜气象条件弊大于利,油菜单产减少,属减产气候年型。油菜自播种以来,经历了秋冬连旱、冬季低温、寒潮频繁的气象灾害,导致前期油菜冬前发苗不足,叶龄偏小,苗情偏弱,不平衡性大。中期春季返青期升温快,温高光足,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和平衡生长。开春后我省出现了4次频繁的倒春寒降温天气,油菜冻害较重。开花期多晴少雨,抑制了油菜菌核病发生,菌核病发生轻。1月~5月初全省降水持续偏少,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干旱加冻害使油菜花芽分化受到抑制,一次分枝减少,植株营养体明显不及上年,虽然油菜春后补偿能力较强,但毕竟基础不牢,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整个植株高度比常年矮。结荚期天气晴好,有利油菜成熟及籽粒增重,弥补前期的不足。收获期多晴少雨,油菜顺利收割入仓。

3、气候与水稻

2011年江苏省水稻全生育期总的农业气象条件利大于弊,属丰产气候年景。2011年水稻播种期适期栽插面积大,栽后植伤轻,返青活棵快,苗情总体好于上年同期,但受稻作方式多元化以及部分地区干旱影响,地区间、田块间苗情发展不平衡。今年入梅早,分蘖前期全省旱情解除,有利分蘖;梅雨期阴雨寡照,分蘖缓慢不足,无效分蘖增多,有效穗数不足,苗素质较差。出梅后,高温晴热,促进分蘖,有利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遇低温阴雨寡照,不利穗分化,影响开花授粉,颖花退化数多,空秕粒多,降低结实率。9月中旬的降温天气对生育期较迟的水稻有影响,减缓水稻灌浆速度,空秕率增加,结实率降低,成熟期推迟。灌浆结实后期气象条件基本有利水稻籽粒充实,增加千粒重。收获期多晴好天气,水稻顺利收割入仓。今年的穗粒结构:每亩穗数持平,每穗粒数持平,千粒重略增。

4、气候与棉花

2011年江苏省棉花全生育期总的农业气象条件弊大于利。2011年棉花生育期间先后遭遇干旱、连续阴雨及低温寡照等不利天气条件影响,棉花长势较差,单产水平同比呈较大幅度下降,总产同步下降。播种期正常,出苗率高,幼苗生长较好;棉苗移栽顺利,活棵较好,但由于冬春持续干旱少雨,棉花缓苗期延长。今年入梅偏早,出梅迟,梅期长,梅雨量显著偏多,雨日多,日照显著偏少,尤其7月中旬阴雨寡照,日照时数严重欠缺,为历史罕见。梅期内强降水过程频繁,多数棉田受渍,部分田块成涝、成灾,导致棉花发苗慢,现蕾迟,长势差。出梅后晴热高温,有利开花结铃;8月中下旬低温阴雨寡照,棉田渍害重,根系生长受抑,蕾铃脱落加剧,生长不足,烂铃多;部分棉田倒伏严重,病虫害加重发生。9月中旬低温影响裂铃吐絮,秋桃铃少铃小;收获期气温偏高,降水少,日照略少,气象条件对棉花裂铃、吐絮、采拾和晾晒基本有利。

二、气候与水资源     

1、2011年上半年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

受持续干旱、上中游来水严重偏少、抗旱水源消耗等因素影响,截至6月上旬我省淮北地区主要湖库水位下降明显。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均低于死水位。

根据2011年5月19日10时EOS/MODIS卫星资料对我省部份中小湖泊水体面积进行监测,并与今年前期(3月7日)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中小湖泊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小1~2成,较今年3月7日减小2~3成,其中石臼湖水体面积仅占前期5%左右,表明中小湖泊蓄水明显不足,旱情继续发展。     2、2011年全年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的丰枯,根据水资源评价指标k划分为5级:

等级

 

异常枯水年

 

枯水年

 

正常年

 

丰水年

 

异常丰水年

 

k

 

<0.7

 

[0.7,0.9]

 

[0.9,1.1]

 

(1.1,1.3)

 

>1.3

 

经计算,2011年淮北地区k值为0.814,属于枯水年,江淮之间地区k值为1.137,属略丰水年,苏南地区k值为1.103,属于正常年。从全省来看,今年6月中旬前降水异常偏少,但汛期降水偏多,总体水资源状况基本正常。

三、气候与人体健康

2011年江苏省各季气温变化不稳定,春季气温出现明显的高低转折,夏季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较为舒适,冬季气温较为适宜,秋季则对人体感觉影响不大。

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今年春季气温高低折转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2)春季和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较常年偏低,且起伏较大,还有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对老人、孩童等免疫力低的人群不利影响较大,尤其对于患有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使得医院就诊人数增多。

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及分级指标,评价6-9月气象条件对人体感觉的影响。

计算2011年6~9月各种人体舒适程度的日数,人体舒适的日数较常年明显偏多(淮北地区为31~57天,江淮之间为30~50天,苏南地区为35~48天),与常年同期相比,除徐州地区略偏少外,其他各地均偏多2~18天。从总体来看,高温的影响较弱,舒适度为五级(天气酷热、人体极不舒适)的天气较往年明显偏少。由此可见,8月份我省出现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较为显著。

四、气候与航运

2010年10月以来江苏省淮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淮河流域来水普遍减少,淮河出现断流,淮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

江苏省淮安市区苏北灌溉总渠航道和运河航道等几条重要航道航运因水位持续下降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大吨位船舶的航行受到了一定限制。京杭运河江苏段是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水上通道,船舶通航时间和待闸时间延长,导致航运效率急剧降低。干旱期间,江苏航道水位普遍低于正常通航水位,部分航道低于最低通航水位,造成船舶通行不畅、船舶待闸时间增加。其中,常州扁担河、泰州姜十线、南通如海运河等航道多次造成船舶积压。沿海地区部分航道受潮汐影响,通航情况更为严峻,其中连云港盐灌船闸等间歇性停航,只有在高潮时可放行船舶,造成船舶长时间停航待闸,待闸船舶一般都在150艘左右。

五、气候与海盐生产

2011年3月1日至10月31日,盐区降水量678.2毫米,较常年同期持平,比去年同期偏少156毫米;雨日77天,与历史同期持平,比去年同期少6天;日照1401.2小时,比历史同期少15%,较去年同期持平。年内对海盐产量影响最大的是4、5两月的降水,因为4、5月为海盐生产旺季,今年4月盐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7.9成,5月盐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0成,对海盐产量较为有利。

经评价模型计算,2011年盐业气候单产在1980~2011年的排序中排位第11位,属于正常略好气候年景,且明显好于2010年。

六、气候与交通

2011年内主要是雨雪、强对流天气、暴雨、大雾、连续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给我省交通状况带来了较大影响。

2月出现雨雪及大雾天气,对春运交通有一定影响,造成列车晚点,高速公路关闭,机场关闭,汽渡停航,旅客滞留,车辆追尾事故频繁发生。

6月~7月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暴雨给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南京机场高速等多条高速交通一度受阻,南京禄口机场多条航班延误。暴雨还造成通常汽渡暂时停航。京沪高速双向车多缓行。

进入10月之后,尤其是11月全省大雾天气异常偏多,大雾天气明显增多,浓雾造成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全部临时封闭,机场航班出现大面积延误。大雾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交通出行造成一定影响。

11~12月的寒潮天气过程伴随的大风、降温、寒潮前的低能见度等天气,对公路、航空、航运、铁路交通和海上作业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七、气候与林业     

我们从省林业局了解到,2011年的气候对于造林及森林防火方面属较差的气候年景。

今年上半年干旱持续时间长,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尤其是苏北地区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对林苗成活率影响较大,损失较重。

2011年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率较去年偏多,主要集中在2、3、4、11月。上半年干旱少雨、空气干燥,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其中2月份发生的火灾次数约占全年的32%左右。     

八、气候与水产养殖业
今年气候条件对水产养殖业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今年上半年我省出现的严重干旱。从上半年的市场行情来看,今年水产品产量少了近三成,价格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     

九、气候与旅游     

今年上半年持续少雨,尤其在2011年春节长假、清明和劳动节小长假、“十一”黄金周期间,天气晴好,对市民外出旅游和走亲访友十分有利。但在2011年8月,降水日数较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阵性降水,全省平均温度较常年略偏低,东部地区受到台风外围影响,东部地区交通受到一些影响,对旅游也有一些不利影响。    

十、气候与空气质量

2011年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雾霾天气。

2011年6月我省雾霾日明显偏多,加之麦收期间,焚烧小麦秸秆现象较为严重,烟雾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受麦收后焚烧秸秆的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空气质量较差,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编辑: 江苏.孟韩颖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