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1017件宝鸡商周青铜器带你重返中国青铜时代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1-27 19:21)
文章正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5.18 国际博物馆日」,想好去哪家博物馆瞧瞧了嘛

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国的青铜器,那就必须打卡这座只凭青铜器就撑起来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中国最大且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地处“中国青铜之乡”陕西省宝鸡市,以馆藏青铜器数量之多、种类之全、造型之精、文饰之美、铭文之重要、内容之广泛而著称

赫赫有名的镇国之宝“何尊”便收藏于这座博物馆内。“中国”一词,目前已知的最早出处就是来自于何尊内底的铭文。这件珍贵的青铜器,凭借凝重大气的造型与神秘华丽的纹饰,吸引无数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其豪华典雅之风采。

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西周早期(成王时期)

征集,1963年宝鸡县贾村镇出土

口径29cm,通高38.5cm,重量14.6kg

铭文中的“宅兹中或(国)”,便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

看到这里,你以为青铜器一定是厚重恢弘或是庄严肃穆的吗?不不不,其实,它们也有不为人知的可爱一面!

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门边上插着一个小人。近距离仔细观察,咧嘴俯靠着的模样,像极了“门神”。

点击查看完整器物

刖人守门方鼎 西周晚期

1988年11月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窖藏出土

口径21.8×14.1 通高16.7cm

容积1360毫升 残重3.922kg

两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注视着你,显得天真无邪。如此憨态可掬的形象之下,实则危机暗涌。虎头在牛头的上方,牛头被紧紧咬住,富有强烈的立体感,很是传神。

点击查看完整器物

(弓魚)伯方座簋 西周早期

1981年9月陕西省宝鸡市纸头坊头1号墓出土

口径23.5 通高31cm

容积3440毫升 重量9.35kg

这件鱼形的青铜尊也很有意思,鱼嘴儿一撅,让人不禁好奇:它在为何事发愁呢?更好玩的是,鱼腹下置的四足竟然是四个站立的裸身小人。

点击查看完整器物

鱼尊 西周晚期

1988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窖藏出土

口径7×4 通高15 通长28cm 重量1.128kg

传说中长得像猪的“貘”、被称为“青铜史书”的逑盘、展翅欲飞的凤鸟、布满翠绿色铜锈的兽首衔环、西周时期的兵器精品龙纹銎内钺(由上至下)......这些造型奇特、纹样精美的青铜器无一不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见证着千百年辉煌历史的青铜时代。

去博物馆还看不过瘾?没关系,这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全10册),可以让你零距离感受中国青铜器之美!

这部凝聚十三年心血的巨著是迄今为止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最全面、最完整的一次科学著录,共收录该馆馆藏青铜器1017件,堪称青铜器整理的典范之作。

不管是对于考古学者、古文字学者,还是青铜器爱好者,此书都极具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商周青铜器》(全十册)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大课题成果系列丛书

编著: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主编:徐天进 段德新

出版发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印制:上海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历时十三年 皇皇10大册

30位专家学者的呕心之作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从立项、调查,到整理、拍摄、编辑,直至最后付梓,经历了整整十三个春秋。此套书在编撰之初,就确定了高质量、高标准、全方位的定位,邀请学术界一流的学者共同参与。

徐天进教授,曾师从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长期主持周原遗址的发掘,是周公庙西周甲骨文的发现者,并先后主持编写了《考古探秘》《吉金铸国史》等专著

本书的主编为北大徐天进教授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段德新先生。此外,李零、金正耀、任周方、董珊、胡东波、近藤晴香、刘静、王竑、崔睿华、汪海港、朱博雅等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相关铜器进行了考察。更有高水准的拓片师、出色的摄影师、一流的线绘师,及其他幕后学者的倾力支持。无论是编撰体例,还是青铜器背后的历史、文化、工艺等,编纂者都保证了这批珍稀青铜器整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中国最大青铜器博物馆藏品

最全面的科学著录

立足于打造一部符合新时代水准的资料著录,满足学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需要,编撰者对这批材料进行了全面、详尽、科学的记录和整理。

一、分类编排,体例严谨

全书依照器类进行编排,包括:食器249件、酒器95件、水器21件、乐器19件、兵器217件、车马器191件、工具80件、用具48件、装饰品97件,全面而详尽。

每件器物的名称经慎重考虑,有铭器以铭文为准,无铭文的按“纹样+器形特征+器类”而定。

二、描述精准,关注细节

在器物信息上,依次著录出土编号/馆藏号、器物年代、出土相关信息及著录信息、尺寸重量等,严谨而科学。

对于器形、纹样、铸造、使用等,以简练的语言描述,包括范线、浇口、烟炱、磨损、织布席子等痕迹,细致而准确。

彩照、拓片、线图、X光

360°精准再现青铜之美

每一件器物,几乎都以高清彩图、精美拓片、高品质线绘、X光片多维度呈现。

一、多维高清彩图,兼顾艺术美感

摄影师吴正龙先生是北大考古专业出身,不仅对文物有很深的了解,而且摄影经验丰富,对构图、角度、用光都极为讲究,拍摄的器物图片,画面生动,色彩自然,层次丰富,清晰细腻。

二、一流的拓片水平,巧夺天工

拓片,堪称古代的拷贝技术。技术精湛的拓片师,可以将器物生动而形象地印绘在纸上,特别是对于繁缛纹饰的高清呈现、铭文的辨识,尤其重要。

这套书请来了中国最好的拓片师之一——上海博物馆的谢海元先生,拓印了本书中最重要的青铜器拓片。

比如第303号井姬貘尊的拓本,黑与白、浓与淡,立体又形象,现代感十足。

三、高品质线绘,极具工匠精神

考古著录中,线绘,尤其是专业水准的考古绘图,可以提供摄影拍不出的结构关系,消除透视带来的变形,反映器物的精确比例。

国内最优秀的青铜器线绘者之一——董红卫先生,几乎将一生都奉献给了青铜器线绘工作。本书近400幅线绘图,由董红卫先生一人,在漫长的300多天一笔一画勾勒而成。他在严谨的构图中,用秀雅的线条,将青铜器精细的纹饰清晰地还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美感。

四、高科技X光片,另一种视角看青铜器

X光片,是对青铜器的另一种观察视角。在X光的扫射下,肉眼看不见的铸造细节,直观地呈现在图片上。

比如下面这件青铜器,通过X光片,可看到口沿上有多条细小裂纹,盖上也曾做过补配,做工相对粗糙,这或许又验证了“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古话。

高品质编排印刷

超高清打造“纸上青铜器博物馆”

此套丛书在编排、印刷上同样追求一流品质。摄影师多次不远千里乘飞机到上海,坐在排版员边上,一页一页落实细节。图书的天头地脚、切口订口、字距行距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器物全影与X光片、拓片、线绘图也一遍遍对照调整。

每一件器物的编排都有内在的逻辑可循,连器物的左右位置、器影的厚度也都一一注意。

装帧印刷则选择了业内公认、最高规格的雅昌精印,色彩高度还原,细节丝毫毕现。

封面采用与青铜色接近的墨绿色经典布料,手感细腻,富有质感。书名采用烫金工艺,光泽柔和,大气磅礴。何尊中的金文“中或(国)”,通过压凹工艺印制在封面上,古朴厚重。书脊采用圆脊设计,锁线胶装,每一本图书可以180度平摊,方便自由翻阅。

内页以色彩还原度极高的157克大度舒视雅纸作为印刷材料,图版源自1200 dpi高精度摄影,让超高规格四色印刷成为可能。

原标题:《涨知识!1017件宝鸡商周青铜器带你重返中国青铜时代》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