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感动!咸阳耄耋老人特殊方式留住乡愁 这些小玩意你见过吗?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5 01:10)
文章正文

  纺织机、箩柜、碾子、大车、木犁……看到这些好像乘坐了时光机,一下子回到了父辈们手工劳作的时代。最近,咸阳两寺渡东村八旬老木匠纯手工制作了这些微型农具,以这种特殊方式留住自己的乡愁。

1.gif

  老木匠名叫冯强仁,是两寺渡东村的村民,今年已经八十二岁高龄了,他不仅收藏,还动手制作了很多微型农具,现在拥有一个农耕文化展览馆,这个展览馆啊就在自家的楼上。

  6月11日早,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来到老人家中,刚走到家中二楼楼梯口,就看到两间房子木门写着第一、第二展览室,第一展览室陈列着各种旧时农具和老物件,大至锄头、砖斗、耙子、铁锅等,小至算盘、铜钱、瓷碗、剃头推子......还有很多说不上名字的物件,俨然就像小博物馆。

pYpgUTgngAQvCgpZ.jpg

  走到旁边的第二展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微型木质农具,有农车、磨盘、萝柜、纺线车......个个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里所有的都是我做的,你看它像个工艺品吧,但是它们都能动,像这个纺织机能纺,碾子能转,大车能推,耙子能耙,每一件都是按照原始农具做的。”老人就像一个讲解员,讲起来那是头头是道、激情满满。

  其实,做出这么一件小玩意可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冯强仁老人曾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他很早就开始筹谋着怎样把这些传统农具记录保存下来,2019年,将每件农具先在图纸上画下来,然后按照比例缩小制作出来,制作时间最长的是一辆农车,用了五天的时间。至今已经做了近50件了。

微信图片_20200612082030.jpg

  为什么会有制作微型农具,传承农耕文化的想法?老人说:“过去解放后人都是使用手工农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这些东西也慢慢没有了。我14岁跟着亲戚做木工,当时旧社会家里很苦,每天一边干农活,一边做木匠活,所以我对农具有很深的感情。后来,就想发挥咱自己的余热,把这些农具缩小了摆在家里,教育下一代要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我想把这个东西一直传承下去。”

微信图片_20200612082137.jpg

  “今后,我还要在这个农耕文化馆儿不一发展更新的作品,有多少的农具该继续做的做,把过去这个农村农耕文化。就是过去的竹马信子社火,这都是过去咱农村的发展方向,扭秧歌儿阿什么的,在我的思想上把这些东西做出来,过去那些信子,那些棱木腿娃娃那些跳舞的戏装,所以我还想把这些发展一下。”说着老人还兴致勃勃拿来草帽,手比划着就像在田间干活,一脸幸福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00612082111.jpg

  冯强仁老人的执着和远大理想也感染着身边的人,不仅得到了村上的大力支持,他的儿子冯亚庆也跟着父亲走上了传承的道路。

  “父亲这种精神我非常敬佩,以前生活都要靠这些农具,所以他对这些东西有深刻的感情,他现在年龄大了,经常告诉我要接他的手艺,我非常理解和支持他。于是,我也走上了这条道路,平时做做小生意,没事就和父亲一起布置展馆,第一展馆的都是我收藏的,也是对父亲一种支持,我的愿望就是将父亲的精神发扬,让更多人来学习参观,让下一代了解这段历史。这就是守望艺术,只为传承。”老人的儿子冯亚庆表示。

微信图片_20200612082205.jpg

  同时,老人的展览馆还得到了村上和乡亲们的支持。两寺渡东村村委会主任冯强耘说:“用他的话讲,他愿意记住这篇乡愁,用他的勤劳和他的手艺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

  给村上的要求是要一块儿比较合适的地方,把这个整个这。做的农耕农具能摆放进去,从文字上再做一个充分的说明,把我们村干部特别大力支持,也在他的精神的感动下,从资历,物力上准备把这个办的更好一些。

微信图片_20200612082330.jpg

  更多的把这个农耕文化传承下去,叫年轻人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味道。

  华商报记者 赵臻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