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灵台:古道情长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8 01:38)
文章正文

灵台县的古道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古道交错,历史悠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这些古道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通道,更是文化的传承之路,见证了灵台县的繁荣与发展。其中最能代表经济繁荣的便是凤翔至灵台的古道(现G244线K774处)。这条古道自凤翔县城东出发,穿越狼沟桥、萧史宫、竹园等地,最终抵达灵台县。这条古道与丝绸之路北线相接,整体路线也就是今天灵台到凤翔的G244线。基本走向是陕西省凤翔县狼沟桥、羊引关—麟游县两亭镇—天堂镇—灵台县蒲河川—康家沟村(枣树台)——灵台县。1976年10月25日,灵台县康家沟村枣树台山坡上发现了274枚刻着外文的铅饼,震动了中国考古界,灵台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外文铅饼的出土地,同时也为丝绸之路(凤翔——灵台县)穿越灵台提供了充分的佐证。它见证了古代商贸的繁荣,也承载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沿着这条古道行走,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古老的时代。道路两旁的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沿途的古建筑、古村落、古碑刻等文化遗产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古迹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习俗。当初的历史古道,如今已被修建为国道244线,是中国的一条重要南北向国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经陕西省、甘肃、四川后,终于重庆市江津区,全长1567公里。G244线在全省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十分重要,作为公路网中的干线公路,承担交通集散功能,提高国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将目光往前移1500年这条路还有一段更为精彩的故事,当时的“文王伐密 ”代表灿烂辉煌的商周文化,G244线上尘封着一段段金戈铁马的沧桑历史。五千年前的黄土高原上,轩辕黄帝的后裔姞姓密须氏在泾水支流的达溪流域繁衍生息,商朝时期成为氏族方国——密须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这八个字,道出了周王朝韬光养晦,顺势而为,从弱变强,不断变革,问鼎天下的发展之路。密须国的故城位于灵台县百里镇境内(现S203线),这里北依什字大塬,南为山丘,群峰叠翠,东西是宽广平坦的达溪河川,古为兵家必争之要地, 在周王朝壮大发展的过程中,文王伐密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密须国听命于商王,代表殷商号令周围虞、芮、卢、共、阮等方国或部落,成为部落方国的首领,还拥有商王授予的“密须之鼓”以及大路,是镇国重器,代表商王朝管理周围方国,镇守商朝的西北地区,势力很强大。商王朝为了征服周,先是文丁杀了周太王季历,一度引起了周人攻商。周文王姬昌时,韬光养晦,谦恭忍让,被商王殷纣囚禁于羑里,后采取联姻在内的一系列亲商政策,缓解了商王殷纣的猜忌,封爵为“西伯侯”,代周行使对泾渭流域的管辖,掌有斧钺征讨的特权。两个相邻的方国,都拥有实力和野心,其争斗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自身实力的壮大,周文王姬昌一直为讨伐商王朝做准备。为试探商王朝,壮大实力建立灭商联盟,解决讨伐商王朝的后方巩固的问题,伐灭拥有野心和自己争夺主宰权的密须国成为周文王姬昌成就大业的首要选择。在密须国侵夺周边小国阮的土地和人口,抢截共国送给周文王姬昌贡品的事件发生后,周文王姬昌终于等来了攻伐密须国的机会。最终亲自率大军,在现S203线附近联合阮国的军队,一举灭掉了实力强大负隅顽抗的密须国。《吕氏春秋·用民》说,“密须之民,自缚其主,而与文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亦说,“密人自缚其君而归文王。”伐密成功之后,周文王姬昌建立稳固后方的战略意图实现了,为把密须之地及其邻边广阔区域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姬昌派人修建现在S203线,将G244线和S203线连起来,成为制约联络西戎诸部的枢纽和依托。

文王伐密后,为庆祝成功周文王姬昌在回西岐的路上,途经荆山之麓时,现G244线K760附近,决定打破只有天子才能祭天的规定,在这里修筑“灵台”,与民同乐,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诗经·大雅·灵台》篇写道:“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鼍鼓逢逢。矇瞍奏公。”这首诗写了周文王姬昌营造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过程。

姬昌在修建灵台后,G244线当时一度迎来经济鼎盛时期,G244线上车水马龙,宾客络绎不绝,但随后密国的灭亡,削弱了西周以西的边政和防务,打开了西周西边的门户,也加速了西周王朝的败亡。周王朝被灭国后,一度大批难民沿现X067线 向北方逃亡。现在的“灵台”系1985年在原处复修的,以灵台民间建筑特色与唐宋古建筑艺术风格相结合,又借鉴了南北朝纪念建筑的格式,以宫厅、楼台、庙殿融于一体的构架,通高36米,基围96米。两侧建有碑廊,内镶民国时期原碑石及当代有关领导、名人题词碑200余方。时至今日,“灵台”已是人文历史演绎的象征,是灵台旅游文化的标志。

近年来,灵台县乡村环境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村落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乡村旅游日渐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来源。今G244线沿线之地,是休闲游玩之首选。有“达水丁流”“荆山日丽”“别墅烟浓”“仙洞云深”“密城秋望”“书台月朗”“孤峰晚照”“瀑布春融”等8大天然景观,更有古灵台、明昌铁钟、密须国遗址和皇甫谧、牛僧儒、左丘明墓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最后通过G244线将“崆峒山—西王母山—灵台商周历史文化名城—法门寺”融合贯通,形成别具一格的古道文化特色,世人将其称之为“绿色氧吧”。同时,灵台县也是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故里,皇甫谧以毕生精力撰写的医学巨著《针灸甲乙经》为中国针灸学系统化、专科化奠定了基础。曾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灸拜祖基地等。据传说,皇甫谧当时离家游历走的就是现在G244线通宝鸡一带,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免费治疗贫苦病人,赢的这代人争相夸赞,现G244线上还有许多关于皇甫谧留下的故事。

灵台的古道文化不仅是灵台县的历史记忆,更是当地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它不仅见证了古代商贸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也承载了当地人民的情感和记忆。古道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变为交通要道,依然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古道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打卡留念,感受历史的厚重,品味文化的韵味,寻找心灵的寄托。

出 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来 源:甘肃省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原标题:《灵台:古道情长》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