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牢记嘱托勇立潮头、真抓实干追赶超越、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30 13:42)
文章正文

6月27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咸阳市政府秘书长鱼剑锋,咸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小鹏,咸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俊英出席,围绕“牢记嘱托勇立潮头、真抓实干追赶超越、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咸阳力量”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非常高兴邀请到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先生,请他围绕“牢记嘱托勇立潮头、真抓实干追赶超越、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咸阳力量”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咸阳市政府秘书长鱼剑锋先生,咸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小鹏先生,咸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俊英先生。

下面,首先请冷劲松市长作介绍。

冷劲松: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对咸阳的关注和支持。

很多外地朋友到陕西,过西安,说过咸阳,实际上在下飞机的那一刻,已经踏上了咸阳的大地。西安咸阳自古相互交融,新时代新征程上,两座千年古都拥抱得更加紧密,特别是一体化更为咸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一方阵,2023年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获得优秀等次。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增7.9%,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坚实。

一是强力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今年全国两会上,支持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写入了国家计划报告。省委、省政府要求咸阳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承接功能、缩小发展差距。让我们咸阳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增干劲,积极向西安、向西咸新区学习,聚焦省委、省政府“七个一体化”部署,同频共振、双向发力,西安、咸阳一体化迈入发展最的时期之一

交通互联互通是一体化的先导工程。去年9月21日,地铁1号线三期通到了咸阳市区,这是全国第3条连通两个城市主城区的地铁。途经咸阳的11号线也在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双地铁时代进一步提速。西兴高速改扩建西咸大道、咸兴大道等一批重大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跨市公交线路达到37条。从咸阳市区到西安市中心,用时也就个多小时。晚上逛完大唐不夜城,还能到咸阳“咥”碗汇通面,成为两市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新体验

加速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主城区居民基础养老保险与西安同标,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名校+”工程有力推进,西安交大、陕师大中小学教育入驻咸阳,380项政务服务实现了跨域通办老百姓和经营主体在一体化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二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以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条块结合,一手抓开发区发展、一手抓产业链推进加快构建具有咸阳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发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我们着力提升各类开发区承载能力,推动要素在开发区集中、功能在开发区集成、产业在开发区集聚。去年以来创建省级高新区5个、省级经开区3个,省级开发区数量达到了10个,三原、兴平正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今年将提前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我们强化“链式”思维,大抓工业、大抓先进制造业,培育了16条重点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彩虹股份成为全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46户,去年布局的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的全产业链。隆基绿能在咸阳布局光伏组件项目,聚集百佳年代、光伏玻璃等5户核心配套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输变电产业链的聚合效应不断增强,正泰集团西电集团、特变电工、珠江电缆等知名企业在咸阳落户链上企业已经达到42户。我们着力推进链群结合,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居全省第1。

三是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很多人对咸阳的第一印象,来自前几年热播的《大秦帝国》。如今的咸阳,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这里,我想用三句话来介绍咸阳这座城市。

第一是“烟火气”。咸阳城区熙熙攘攘,生生不息。除了大家熟知的“亚洲最大露天面馆”汇通夜市、福园巷子这个新晋的网红美食街,还有依河而建的咸阳老街,分布着文庙、凤凰台、安国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建筑,是“渭城朝雨浥轻尘”的地方。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稳慎推进老街改造提升,在保留传统业态、提升老字号的同时,引进咖啡店、创意餐饮、文化演艺、AI场景等新业态,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重现了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繁荣景象,文化遗产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

第二是“灵秀气”。渭河是咸阳的城中河,咸阳湖水面达到10780亩,比杭州西湖还要大。去年11月27日,世界濒危动物卷羽鹈鹕,在咸阳湖现身、流连忘返40多天,很多摄影爱好者到现场拍照。我们不仅要建城市中的公园,更要建公园中的城市。沿渭河两侧已经有7座公园,形成万亩绿地。今年“五一”,渭滨、古渡、钓鱼台3个公园改造提升、全新亮相,把“一河两岸”装扮得更加靓丽。咸阳城因为渭河、因为咸阳湖,多了一抹“西北似江南”的灵秀。

第三是“青春气”。咸阳古老、但并不守旧,咸阳深厚、但并不呆板。15所高校有在校大学生10多万人,这几年城区净流入40万人。国际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接连巡回咸阳,上演着“奔赴一场演唱会、邂逅一座城”的新潮流。这个月初举办的大秦·音乐节,吸引3万乐迷齐聚咸阳,千年古都迸发健康澎湃的青春活力。

在做强主城区“龙头”、强化辐射带动的同时,我们统筹推进品质县城、示范城镇、和美乡村建设。3个县创建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咸阳还有164万人生活在乡村。我们做实“千万工程”,深化“五大振兴”,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那年花开月正圆》让咸阳茯茶声名远播,茯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苹果、香油、羊奶粉等,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走进丝路、销往世界,带动农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经济增速。

四是聚力做大文旅产业。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大家可以带上孩子、家人,到咸阳感悟历史、体验民俗、享受清凉。

在咸阳可以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咸阳最鲜明的标识是秦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都城。秦朝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郑国渠,被誉为“天下第一渠”。秦直道曾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如今是驴友们徒步探险的热门线路。我们在咸阳湖古渡廊桥上,打造了“秦时明月·梦回咸阳”演艺场景,可以沉浸式体验大秦风华。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汉武帝茂陵石雕雄浑大气,冠军侯霍去病有着夺冠的寓意,我们推出的研学旅游如火如荼

在咸阳可以体验关中民俗的风情。袁家村是中国乡村旅游的超级IP,集合了关中几乎所有的特色小吃,数量超过了400种,每一位游客都可以找到喜爱的美食,酸奶最多时一天能卖10万杯。袁家村也是关中民俗文化的一站式体验地,游客可以看弦板腔、皮影戏,也可以学习剪纸、制作木版年画等手工艺,一年四季人声鼎沸,最多一天游客超过20万,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创造了乡村振兴的奇迹。

在咸阳可以享受生态康养的惬意。北部五县市林壑优美,空气清新,永寿县有40万亩槐林,是天然氧吧。夏季凉爽怡人,汉武帝避暑的甘泉宫坐落于此,现在这个季节,晚上休息,不仅不用开空调,还得盖个薄被子。从西安、咸阳出发,踩一脚油门,就可以很快到达,开启“醉氧”“洗肺”、避暑休闲之旅。

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生态说话。一轮秦时月,千年郑国渠,冠军霍去病,印象袁家村,万亩咸阳湖,清凉石门山,这就是美丽的咸阳。秦风十里,咸阳等你!

五是全力优化生态环境。为了让山水俱阳之地常有绿水青山之美,我们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补短板、强弱项,力促生态环境质量大提升。1—5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8同比改善13.2%,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第9。

咸阳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储量110亿吨,年产量6000万吨,是陕西第二大能源基地。南部沿渭河一带富含清洁绿色的地热,储量2500亿立方米,是中国首个“地热城”。我们推动能源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同时,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今年计划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35万平方米,全市总计达到1310万平方米。去年在农村地区推广“水暖炕”,给“土炕”装上了水暖管,既环保又暖和,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与认可。

我们以退无可退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背水一战,完成76家砖瓦企业布局调整、41家橡胶和16家铸造企业分类整治,今年要下硬茬推动重点化工企业搬迁,以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各位朋友,今天的咸阳,机遇叠加、未来可期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全力以赴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更大贡献。希望朋友们继续关注和支持咸阳发展。

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冷市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香港经济日报:西安—咸阳一体化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刚才市长已经讲到西安—咸阳一体化给两市群众带来了新福祉,请问下一步咸阳推动一体化有哪些重点?

冷劲松: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今年,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发挥西安领头作用、辐射功能,增强咸阳主体作用、承接功能,凸显西咸新区纽带作用、缝合功能”,以一体化的新突破,推动西安都市圈能级跃升。我们将强化主角意识,更加主动地与省级部门、西安、西咸新区对接联动,今年谋划实施一体化发展十大示范性工程,以重点项目、重要区域为引领,促进“七个一体化”乘势而进。

一是抓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咸阳经开区和空港新城融合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最新要求。我们落实省上要求,借助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项目9月运营的机遇,进一步加强与空港新城的对接合作,统筹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布局,共同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为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赋予更大能级

二是抓咸阳高新区。国家级咸阳高新区是我们建设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龙头。去年渭河高新大桥通车,让咸阳高新区与西部科技创新港零距离对接,连通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知识、人才和未来。我们将借助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机遇,全力支持咸阳高新区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产城融合的领跑者。

三是抓共管区建设。西安咸阳共管区面积166.7平方公里。我们制定共管区高质量发展意见,今年抢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机遇率先建设渭河南城,缩小城市建设差距,努力把共管区建设成为西安—咸阳一体化示范区。

四是抓泾河综合治理。泾河在陕西流经西安、咸阳,流域内既有泾渭分明等自然奇观,也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还有陕西库容最大、水域面积7.3万亩、回水长度97公里的东庄水利枢纽,是西安都市圈的重要水源保障和生态屏障。我们抓住东庄水库蓄水契机,围绕泾河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谋划实施一批综合治理项目,打造泾河百里画廊,更好发挥泾河的生态保护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五是抓重振“西线游”。刚才,我介绍了咸阳的历史文化、关中民俗、生态资源。我们将对接全省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发挥西安、咸阳两市文旅资源优势,共同抓好汉唐帝陵大遗址保护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联合举办文化旅游节会、推介等活动,合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谢谢大家

陕西日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是新时代提高履职能力、推动工作落实的必然要求。请问咸阳市如何推动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见行见效? 

何小鹏:感谢您的提问。去年以来,咸阳市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先后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组织部长会议上交流,我市荣获全省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将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紧密相结合,突出务实、进取、从严“三个导向”,聚焦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持之以恒纠作风顽疾、补能力短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争一流、善作为、勇担当,以队伍高素质保障发展高质量。

一是理论武装铸忠诚,答好“永久题”。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永久课题,健全完善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坚持把“学思想”作为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集体学习“第一主题”、干部培训“第一主课”,推动理论武装融入日常、走深走实。严格执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党纪教育明底线,保持严基调。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市县举办读书班756期,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研讨2100多场次,9401个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等深入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用党的纪律校正思想和行为。深化警示教育,编印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警示录》,分级召开警示教育会议,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556场次,确定廉政教育基地11个、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家风馆22个,组织现场接受教育770余次。在市县主流媒体开设专栏60个,刊发解读文章,帮助党员干部深化《条例》理解运用。

三是培养锻炼强本领,上好实践课。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干部能力短板,筹划新质生产力、招商引资、县域经济等培训项目33个,已实施专题培训14期,举办《咸阳大讲堂》2期,培训干部2400多人次,持续为党员干部充电赋能,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深入实施实践锻炼“五个一批”工程,市级继续选派87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和先进发达地区学习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拓视野、长才干。

四是专项整治破顽疾,念好“为民经”。加强政绩观教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专项治理。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5件,通报典型案例35件36人。紧盯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查处问题395件,批评教育和处理486人。聚焦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关切,持续开展“小切口”专项行动,破解瓶颈问题,办好为民实事。坚持不懈为基层减负赋能,建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截至5月底,12345便民服务热线转办群众来电来访事项6.58万件,办结率99.73%。

五是严管厚爱促担当,树好风向标。深入落实强化激励约束、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两个《具体措施》,注重在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县级领导干部109人、交流44名、调任4人、晋升职级46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集中宣传“咸阳工匠”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社团兼职等制度,完善组织、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统计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将优作风、强能力、促实干嵌入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以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推动发展大提质,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咸阳更大力量。感谢媒体朋友对咸阳发展的关心支持!

国际在线:咸阳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是陕西省确定的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请问咸阳具体是如何做的?

鱼剑锋:感谢你的提问。就科教资源来讲,咸阳在陕西紧随西安之后,有驻咸高校15所,科研院所17所、其中部省级院所14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5人在咸阳工作,全市科技人员23.1万人。2022年5月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赋予咸阳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重要使命,我们激活科教资源“富矿”提供了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乘势而进,从4个方面发力,推进先行区建设,打造活力迸射的西部创新高地。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让先行区目标“立”起来。锚定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进行“一廊一城多点”实践,聚力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力争每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至少12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一廊”,就是“咸(阳)—兴(平)—武(功)科创走廊”,主要是以咸阳高新区为龙头,向东连接西安科创大走廊,向南衔接秦创原总窗口,向西对接杨凌农科城,构建先行区建设主阵地。“一城”,就是推动咸阳经开区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融合发展,建设临空科创城,共同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形成先行区建设硬支撑。“多点”,就是以12个“301”科创特区引领县域创新,夯实先行区建设基本盘。

二是整合资源力量,让创新机制“活”起来加大政策供给对接秦创原总窗口,出台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发布政策包,集成12个行业领域创新举措,推动政策互通、要素耦合。强化协同联动,率先设立地级市科技工委,恢复县级科技局。推广“一县一学院”模式,鼓励县市区与高校院所结对建立校地、校企一季一对接机制。深化各类开发区与49所高校院所的合作,完善磋合交换机制,增大成果转化商机。

三是优化创新生态,让科创要素“动”起来市委、市政府把“热带雨林”式的科创生态营造作为先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强载体建设,设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吸引西工大等高校落地特种高分子材料等中试基地4个,培育省级以上科创载体35个,咸阳高新区智汇原、咸阳经开区临空智港、咸阳创业湾被授予省级“三器”建设示范样板,入驻企业1100余户促进供需对接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扩面“十项措施”,激活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揭榜挂帅力度,发布技术转化需求51个,获取解决方案123个,达成合作意向43个。建立四支队伍,聘请55名科技顾问、191名科技大使、387名科技特派员、889名科技经纪人入校驻企,开展路演活动581场次,打通堵点,推动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做优金融支持,出台《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组建3支总规模7亿元的科创种子基金,引进有实力的风投、创投机构,加快构建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全市技术输出合同三年累计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3%;技术吸纳合同291亿元,年均增长50.7%,吸纳合同总量和增速开始反超输出,转化潜力加速释放。

四是做大市场主体,让成果转化“多”起来。坚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研发,围绕企业转化。对内抓科技企业培育壮大,梯次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2023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较2020年分别增长4.8倍、2.6倍。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逐年攀升。对外抓技术成果引进转化,西安交大“新型有机液体储氢材料”、镁材料研发中心等183个项目在咸阳落地转化,新型电子元器件、现代中医药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省级中医药产业创新聚集区布局咸阳。我们将持续推进电子显示、未来通信2个创新聚集区在咸建设,以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先行区建设提速成势。谢谢!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高质量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是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主抓手”。咸阳市在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俊英:感谢您对咸阳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关心和关注。今年以来,咸阳市紧扣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目标,以提高招商引资落地率、前期手续办结率、储备项目开工率、计划投资完成率、竣工投产达效率“五率”为抓手,系统推进、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项目提速提质提效。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6%、社会资本投资增长12.5%、制造业投资增长30.3%,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聚焦战略“谋”。聚焦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建设等重大战略,围绕“想什么、干什么、谋什么”,市委市政府立靶定向、主要领导每月研究、分管市长专班推进、县区部门常态谋划、专家智库深度参与,谋划储备了一批含金量大、含新量高、含绿量足的高质量项目。全市纳入“四个一批”清单项目125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97个。安排市级重点项目487个、年度投资1125.29亿元。实施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96个、年度投资109.6亿元。实施十大领域27项民生实事。建立政策性投资项目常态化谋划储备推进工作机制,谋划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190个,通过国家审核第一批专债项目150个,申报两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334个,均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聚力产业“招”。立足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需求,围绕“有什么、要什么、招什么”,聚焦“16+8+3”重点产业链,通过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全力招大引强培优。建立重特大在谈项目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召开高质量发展招商大会,举办“咸”通五洲“链”聚四海——咸阳招商特别号系列活动,全年策划招商活动92场。1—5月,全市共引进合同项目24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3个。合同引进资金401.5亿元,实际使用内资132.5亿元,使用外资(FDI)2000万美元。

三是破解难题“立”。聚焦制约项目快速落地建设的难点堵点痛点,围绕“急什么、破什么、怎么立”,紧盯项目审批、土地供给等要素保障关键环节,创新机制、先立后破,加快开发区承载能力建设。全面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并联审批、“审前辅导、审中协调、审后回访”闭环帮办代办等审批保障新机制,采取简化审批程序、缩短招投标准备周期、优先发布招标公告等方式,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效。1—5月,266个新建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各类审批手续347项,办结率70%。实施重点项目用地上门服务、超前服务、主动服务、全程服务“四个服务”保障机制,建立用地报批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即受即批、双周清零。截至目前,市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90%,其中省级重点项目保障率95%。

四是扭住关键“推”。聚焦高质量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围绕“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市委市政府学习借鉴泰州等地经验,主要领导定期研判分析、分管领导每月调度问询,排位亮相比成效。对重特大项目列出开工计划、手续事项清单和服务问效工作台账,通过重大问题交办督办、“月通报季分析”等方式晒服务看质效。定期组织全市重点项目开工、观摩活动,后三位表态、末位约谈,比学赶超促进度、赛成效。1—5月,全市共开工项目642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开工215个,开工率80.8%,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入库率66.5%,较去年同期提高19.8个百分点。

五是紧扣诉求“帮”。坚持把遍访“五上”企业作为推动投产达效的有效抓手,围绕企业“想什么、缺什么、帮什么”,实行市级领导包抓联系责任制和常态化遍访工作机制,建立企业诉求、工作任务、交办督办“三张清单”,定期研究、每周研判、跟踪问效、动态销号。1—5月,市县两级领导遍访“五上”企业2564户,累计协调解决问题588个,办结率89.6%,56户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32.4%。持续深化“政银企”融资对接,举办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推介会,推介项目102个,融资需求214亿元。谢谢,欢迎继续关注咸阳的发展!

李惠:感谢冷劲松市长和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再见!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