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2022年西安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1.1万亿元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03 11:31)
文章正文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艾莉)1月13日上午,西安市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凯介绍了有关情况。

微信图片_20230113152750.jpg

王凯说,过去一年来,西安市发改委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以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为抓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全市经济呈现出“加快恢复、质效提升、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新”。

微信图片_20230113152755.jpg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实施37条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进“1+N”预调度工作机制和清单管理模式,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540亿元。出台《西安市产业倍增工作方案》,力争到2026年6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翻番。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连续6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预计全年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5%左右。继西安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后,又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扩大内需取得新质效

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全年594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35亿元,达到年计划的116。225个新项目全部开工,比亚迪20亿瓦时新型动力电池项目、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一期、华天高密度系统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项目等78个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完成。产业招商提质增效,前11个月,实际引进内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8.21%和17.73%。净增限上商贸企业400户,“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入选国家年度三大文化旅游最佳创新成果。

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社会事务剥离移交、发展模式创新、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有序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西安市优化开发区运行机制 推动高质量发展裂变释能》等三项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三。招投标优化营商环境指标获得“国家标杆城市”“进步较快城市”称号。

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

中欧班列长安号成功开行跨里海、黑海班列,开通西安至万象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全年开行4639列,同比增长20.8%,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成为连接中亚、西亚、南亚,辐射欧洲腹地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西安入选全国2022“一带一路”建设案例。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建设,机场三期、火车东站、西延、西十、西康高铁项目稳步推进,蓝田通用机场基本建成,外环高速270公里全线贯通,地铁六号线二期、西户铁路公交化客运专列、西安—杨凌市域列车开通运营。

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制定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文旅融合、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等领域协作发展,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39项,策划关中平原城市群6条精品旅游线路。规划构建24条共1155公里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新增跨渭河通道6条,推动1小时通勤圈建设。建立西咸一体化、西渭融合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和重点事项清单推进制度。

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

积极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创新推出“家门口就业”服务,实施“高校毕业生乐业计划”。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6.52万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6所、新增学位10.5万个。22个市区重点医院、疾控机构项目建成,升级改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125个,养老服务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扎实做好能源、粮食、物流等城市运行保障,重要民生商品物资量足价稳。

2023年将持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等工作

王凯说,2023年西安市发改委将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实质性推进城市“北跨”战略全面提速;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和重点产业链提升行动,全力推动“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持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强做优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产业强市;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力争市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500亿元以上;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打造服务型、体验型、主题型消费新业态。加快旅游市场复苏,做好线上线下文旅营销;建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流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和水平,统筹抓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抓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扎实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