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张琼 韩晓)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说起海口的火山口,许多人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就在离火山口公园不到10公里的海口羊山地区,拥有800多年历史且具有浓郁火山特色的三卿村依然“深藏闺中”。
穿过火山口地质公园往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地势一路下行,如同寻着火山熔岩奔流的轨迹,三卿村便落在了底部。
三卿村建村历史可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宋代,整个村庄建在一个天然的火山熔岩流台地上,石筑的石门堂屋,天然熔岩流形成的村巷、石垒的篱笆、火山岩石磨、盆碗……可以说是一个火山岩石构成的世界。全村100多户共500多人,火山民居保留较为完好的达上百间。
琼北火山古村落不胜枚举,三卿的魅力在于它的建筑九成以上保留了古石巷和古石屋;整个村庄由火山植被包裹住,火山地貌因势利导,也就完美地呈现了先人居住的理念和智慧。
一到村口,约四层楼高的“安华楼”就矗立在眼前,这座始建于民国的石楼由火山石干垒而成,外墙还做了简单的水泥批档。安华楼被认为是三卿村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墙体上清晰可见的弹孔痕迹也意味着它曾在当地抵御日军侵略时做作出了不小贡献。
在三卿村最高楼—安华楼的旁边,则是用当地火山岩石堆垒而成的古石门,正面镌刻“豪贤门”,背面为“三星拱照”。古石门的建于光绪年间,由人工堆垒而成。
除此之外,三卿村还保留了众多火山石古建筑,包括古火山石休憩台。古火山石休憩台是古时村民因地制宜,利用天然的熔岩流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地形,保留了天然火山石的特点,铺上火山石板,成为村民纳凉议事的天然场所。
坐在休憩台上,三卿村村长王杰聊起了三卿村的过去和现在。王杰说,三卿村拥有它独特的风格和地貌,火山石炮楼、火山石村门、火山石村道、火山石院墙、火山石房屋……三卿村里,触目所及的建筑、生活、劳动用具,都用火山石为材料制成。
王杰:明清时期很多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古碉堡、炮楼、“豪贤门”、“敬字塔”、古学堂、古拜亭等等,随处而见,保留的非常完整,再加上当地人的意识,保护是第一要务。
王杰引导记者跨过豪贤门,绕去学堂。如今学堂已然荒废,门口挂着两个广播大喇叭。但生于1971年的王杰说他小时候还上过这所学堂,有老人在这里教授《三字经》。过去周边村庄科举的初试都要来这里,选拔上才可以上琼州府乡试。
王杰说,三卿村共5条古石巷。过去家家防御共4道门,村大门、豪贤门(石门)、巷门、家门。巷门由结实的大石条、石块筑成,从凹槽、门栓的尺寸可以看出,巷门极其牢固。
有些巷道铺上了石板,但大部分巷道则是冷却了的天然火山熔岩,虽然略有凹凸,但干燥不积水。有柱状火山熔岩组成了有趣的图案,有绳状火山熔岩“流进”了某户人家。
行走在村内保存完好的5条古石巷,仿佛能够看到千百年来村民穿行石巷的足迹,就连火山石的路面都被磨得光滑。
当年村里祭祀、演艺,兼乡间仲裁功能场所的四角拜亭已经不在。据说拜亭原由八根石柱构成,还有一幅“三卿”藏头联:三才道义宗仪府,卿相经纶祖素王。三才指“天、地、人”,道义指“道德和正义”,经纶是“管理”的意思,素王即“孔子”。
拜亭剩下的基石如同规整的戏台,后边一进三间硬山式屋子打通了成老年活动中心。但天气太热,老人们更喜欢在一旁的石山上纳凉。
作为火山农耕文化的一种,特色民俗节日以及三卿八音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三卿村的每家每户门口,几乎都有一个水缸,这就是三卿村特有的“水缸文化”。因为三卿村地处火山地区,形成了较多裂缝,古时候村民开挖火山岩取水困难,但是这个地区降雨量又很丰富,所以村民们开动脑筋,用水缸来接济雨水使用,就形成了“嫁女送缸”的习俗。
王杰:水缸文化就是最有代表性的,那么水缸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用具,它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不嫁金、不嫁银,数数门前的水缸就成亲”。
与“水缸文化”一样特色的就是三卿村独有的三卿八音表演队,今年70多岁的王杨勋是三卿八音队当中的一员,也是一名老艺术家。说起石山民歌和八音表演,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种传统文化,他们八音表演队会经常到外表演,甚至还因时而变,将三卿村的生活点滴搬上舞台,王杨勋说,这就是文化的一种传承。
王杨勋:一般都把我们现在这里的乡下生活搬上舞台去,让大家看看我们石山地区三卿村怎么样,八音队是怎么样的,让他们了解了解,这样才好啊。
2014年11月底,海口三卿村已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三卿村人深藏心底的骄傲,也是他们实现富裕美好生活的助推力量。
2013年,王杰辞去了在企业的会记财务工作,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乡村旅游。就在他回乡的同年,他被村民选择为三卿村村长,他带领村民挖掘三卿村火山文化,探索乡村旅游的事业。“土地为根、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是三卿村的发展理念。
保护古村落是第一位。三卿村的古村落是至今保持比较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原汁原味的火山石古建筑,作为火山古文化的展示点,使它成为火山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和重点。
王杰:我们的祖先在村庄建设中,真的是“道法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没有破坏这种天然的熔岩流的东西,而是人与火山之间的相互依存,恰恰因为有这样的信仰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所以我们村庄的地质生态和古民居还能保留那么完整。
另外,村子还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发展旅游休闲和精品(富硒)农业。在火山梯田上,依势种植一些具有火山特色的水果和野菜、花卉等,形成色彩分明,品种行色的火山田园风光。同时,保护山坡上原有的特有树种,并标上名称,寓科普于游乐之中,让游客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了解火山地区丰富的植物知识。
王杰:很多地方的农业仅仅是卖农副产品,而我们把整个产业链拉长,从前端、中端到后端,全部产生价值,实际上很多城里面的人到乡村来,就希望了解这样的东西。不仅是能够感悟到大自然,更重要通过文明价值的传承和传递,让特别是小孩和游客有一种正能量,我们把农业和科普、农业和旅游、农业和游学,结合起来以后非常受游客的欢迎,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
最让记者惊讶的是,三卿村还实现了Wi-Fi在村子的覆盖,让游客到村庄后可以实现“自导自游”,还可以通过扫描村落各地的二维码链接网络三卿村当地的农产品,包括黑豆、蜂蜜、土鸡蛋等网络销售终端,提升村民收入。王杰说,村里探索引进公司合股经营以及合作社模式,让村民从发展乡村旅游中获得长期收益。
王杰:我们以镇级的服务中心为主导,以互联网农业产业联盟为导向,收集服务点和返乡的创客,以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从上到下形成一个产业链的联动,通过互联网这样的渠道,就像一个时光隧道一样,三卿村会在这方面做很多产业规划,做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上可能会有一些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