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华商报:25年不断“扩圈” 西安都市圈空间格局渐成形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15 18:14)
文章正文

1997年7月1日,《华商报》改版成为一张综合类都市生活报,忠实记录着西安市民的身边事和这座城市的发展。

25年过去了,我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西安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西安这座伟大的城市是如何一步步建设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呢?

在2022年7月1日华商报改版25周年这个节点,就让我们来梳理回顾一下西安这25年的发展历程吧!

西安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列为世界四大古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次经历了生产恢复时期、“文革”停滞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进入21世纪后的现代化建设时期等发展阶段。

根据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西安城区变迁地图集》,1965年,西安城市建成区面积80平方千米,形成了西郊“电工城”、东郊“军工城”和“纺织城”、南郊“文教城”的城市主要功能分区。

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将渭南地区所属蓝田县、临潼县和咸阳地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至此行政区划发生较大变化,共辖7区6县。

到1991年底时,西安城市建成区的范围为:东达纺织城的灞桥区人民政府和四医大二院(唐都医院);南到长安路的电视塔、翠华路的植物园和陵园路的烈士陵园一线;西至枣园路、汉城路沿线;北及草滩路(未央路)的方新村、朱宏公路的范家村、太华路的大明宫和东元路的辛家庙一线;东北至灞桥火车站、西北到三桥镇、西南达丈八沟的陕西宾馆和太白南路与丈八东路所交的西万路口、东南至曲江池遗址与寒窑。

1996年:

南边已抵丈八东路和电视塔

北边建至后来的北二环沿线

1996年末的西安建成区范围与1991年相比,随着高新区和电子城的发展,南郊扩大相对明显,西边已囊括甘家寨与沙井村、中部直抵至丈八东路与电视塔,东南方位由于受制于地形,依旧受限于植物园、大雁塔、北池头、西影路与等驾坡沿线;城市北郊则已建设至范家村、南康村、马旗寨和辛家庙一线(即1999年底贯通的北二环路全线);东郊除灞桥和纺织城外,依旧止于浐河内的十里铺、长乐坡和张家坡一线;而西郊也尚未突破枣园路、大庆路、红光路、昆明路等道路的最西端。

到2000年底,西安主城区范围建成区面积近190平方千米,城市北部已发展至张家堡与西铜一级公路交会处,即城运村与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及其家属院附近;南部已越过电视塔到达东三爻堡;东部的浐河两岸已在靠北的“长乐东路—浐河东路”和靠南的“咸宁东路—纺南路”两线,形成了纺织城与东郊城区的联系,城市的最东处已经到达纺织城东边毛西公路(现长乐东路、祥云路与326乡道)两侧的香王村和西安汽车配件厂;西部城区的北边已发展至三桥的西宝高速入口转盘,南边已沿红光路向西延伸至与其相接的西宝公路旁的阿房宫遗址景区。

2003年:

绕城高速、机场高速通车

“九宫格局”初态成形

2003年9月29日,随着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西安的城市范围和区域划分也发生了一次新的转变,形成了“九宫格局”的初始形态。

绕城高速为城市用地的扩张提供了一根“参考线”,其所圈定的地域范围既包含了城市已建成的用地和道路,也涵盖了属于城乡接合部的乡村与农田,同时也截取了更大范围生态景观格局中的河道、水渠与台塬等部分自然地带。

因而整个区域可由西向东、从北向南划分为九大区域。北部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河与灞河交汇的两河三岸区域(2004年9月成立了浐灞生态区);中部为:西郊电工业区、中心城区、东郊军工业区与纺织城;南部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郊文化教育区、曲江新区(1993年11月至2003年7月为曲江旅游度假区)。

2006年:

向南形成与长安接壤之势

北郊以未央路为中心向渭河迈进

2006年底的西安城市形态,相较2003年时,整体建成区范围虽然变化不甚明显,但在边缘区却显现出了城市发展的进程和用地扩张的趋势。如北郊的经开区,已从凤城四路向北发展到了凤城十二路;城西南的高新区,已从丈八沟向南扩展并越过了绕城高速;东南方向的曲江,已恢复建成唐曲江池的南北两湖,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区域新修道路系统的基础框架。

随着路网的搭建、用地的更新、区域的拓展,西安的城市范围已变为:向南超过了电视塔与南绕城高速,形成了与长安区的接壤之势;北郊以未央路为中心向渭河迈进,路以西的城区直抵北绕城、路东已越过绕城并与草滩相接;东郊已从浐河“割裂”城区的状态变为了城“包裹”浐河的状态,城市建设已逼近河道两岸;西郊随着西三环的建成,已形成了六村堡经三桥至鱼化寨的从北至南连绵的城乡接合地带;高新区已沿西沣公路突破绕城高速的限制,渐渐与长安区的郭杜镇连成一片。

2009年:

建成区限东西三环和南北绕城之间

局部有所突破

2007年至2009年是西安城市建设进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三环路的全线通车,西安的主城区范围在2003年绕城高速建成后所圈定区域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划分与限定。三环与绕城在南、北段采取“并线”形式,在东、西段采取“分线”处理。

到2009年底时,西安城市建成区主要限于东西三环和南北绕城之间,局部有所突破。如:东郊的纺织城、灞桥和洪庆街道;西郊的建章路、三桥、西宝疏导路(天台路)与阿房宫一线;南郊的长安科技园、郭杜街道、大学城、韦曲街道(原长安县县城)和航天基地;北郊的草滩等。总体建成区面积已达273平方千米。

2013年:

南部全面突破到达神禾原

北部到达渭河城市运动公园

2013年年底,西安市建成区范围较2009年时有了明显突破,南部已全面突破南三环和南绕城高速,和长安区、航天城以及高新区向南扩展的区域相接壤融为一体,边界到达神禾原、学府大街、309县道以及樊川路一带。

城市的北部,规整的路网和成熟的街区已几乎完全填充了北二环、北绕城、朱宏路和太华北路之间的区域,而其东边的浐灞河道以内的区域则以二环北路东段—广安路与金花北路—北辰路搭建起了主要的十字框架,并向东与浐灞生态区、向北与草滩和未央湖相连通,其余的地块也陆续处在开发建设当中。

继续向北,城市已渐渐在绕城高速与渭河河道之间的广阔区域铺展开来,灞河入渭河口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其东部边界,六村堡及福银高速成为其西部边界,渭河城市运动公园和西安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园区成为其北部边界,西安铁路北客站则成为其核心。

相对来说,城市的东部和西部未有显著扩张。

最东部城区位于洪庆街道的向阳北路与向阳南路,洪庆街道南部为骊山与白鹿原之间灞河川道,其地势狭长,发展受限;但北部位于渭河、灞河、临潼城区之间的地域则平坦而辽阔,这里是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规划发展用地。

西部城区依旧受制于西绕城高速,但其北部已沿世纪大道(312国道)实现了三桥街道与咸阳城区的接壤;

南部区域,绕城以内(西三环以外)的区域,后来成为高新区的软件新城,而绕城高速以西后来成为西咸新区组成部分之一。

2017年:

西安代管西咸新区

加快推进户籍、教育、交通等同城化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陕西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

陕西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大西安”建设,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理顺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之间的城市功能。随后,西安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扎实做好西咸新区代管工作。严格按照《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工作清单》做好代管工作,落实对接西咸、服务西咸的27个方面61项工作,加快推进西咸新区户籍、教育、医保与西安同城,实现大西安地区车牌同号和交通一体化。

截至2019年末,西安建成区面积已达729.14平方公里,城市“大小”逐渐逼近全国第一方阵,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2平方公里计算,70年间足足增长了55倍。

2021年:

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

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

2021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2021年6月30日,《关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指导意见》在陕西省发改委官网发布。

该指导意见明确:西咸新区88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划分为西咸新区直管区和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西咸新区直管区由西安市全面管理,负责辖区内的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由咸阳市在《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框架下,负责辖区内的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

2022年: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

“一核、两轴、多组团”蓝图绘就

2022年3月3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

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

西安都市圈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核、两轴、多组团”。

“一核”是指西安市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国土面积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3%。核心区是都市圈的人口、经济和创新平台、科教资源密集区,是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两轴”是指东西方向依托陇海、南北方向依托包茂等交通大动脉形成的都市圈两条经济发展轴,既聚集了都市圈主要的产业集群,也贯穿了横纵两条城镇带,构成了都市圈人口经济分布的主要形态。

“多组团”,主要包括富平阎良组团、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临渭华州组团、耀州组团、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乾县礼泉组团,这些都是都市圈特色功能单元和产业发展承载区。

如今的西安,无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文历史还是自然环境,都更加具有吸引力。

可以预见,随着西安都市圈规划的实施,一个更加辉煌的大都市必将在我国整体发展的格局中对西部地区起到更大的拉动作用,同时也必将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全球发展的大国担当中贡献西安力量。

(特别鸣谢: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西安市交通运输局、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供信息支撑。另,西安地图出版社张鸿先生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地图绘制、信息核实等帮助,在此特别致谢。)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原标题:《华商报:25年不断“扩圈” 西安都市圈空间格局渐成形》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