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创造属于出版人、读者自己的夏季阅读|漫游上海书展24小时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25 14:08)
文章正文

漫游上海书展24小时|2024

2024上海书展今日落幕,一系列数据新鲜出炉——

本届书展,“我爱读书 我爱生活”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集中打造“首发”“首展”“首签”,高质量举办新书发布会、名家讲座、作者签售等阅读活动达1024场,数量同比增长近15%。全国19家出版集团、357家出版社携16万余种精品图书参展,实现线下图书销售总码洋4814.83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35%。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近500万元。7天主会场入场约29.8万人次。在新浪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上海书展相关话题总阅读互动量超10亿次。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文学周以“故事的边界”为主题,邀请到16位外籍、共32位中外嘉宾,推出50多场阅读活动,继续搭建文化交流、文学探讨的重要平台。“行进的风景2024——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活动、国学七天七堂课、望道讲读会等众多精彩活动受到读者欢迎。16个区“一区一特色”分会场和上海图书馆、品牌实体书店等阅读分会场吸引大量市民读者参与,阅读融入城市生活,浓郁书香溢满申城。

这些天里,我们的限时栏目“漫游上海书展24小时”记录下这些声音和瞬间,呈现书展为这座城市和全国读者带来的文学精彩瞬间。这些瞬间里,有法国大提琴家、作家克莱尔·奥佩尔在许多现场拉响的旋律,有诗人弗罗斯特·甘德离别时想起的李白诗句“萧萧班马鸣”,也有让古籍爱好者满足的书展首发书籍,而便民惠民措施让更多轮椅读者、老年群体得以顺畅逛展......

欧美出版市场在夏日长假一直有个夏季阅读(Summer Reading)的概念,20年来,上海书展创造出了属于出版人、读者自己的夏季阅读。虽然我们“挥手自兹去”,仍将继续一刻不停地阅读,直到下一个夏天相遇。

文学与自然的交融之旅

思南文学之家

8月18日下午,在思南文学之家,一场以 “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飞升:女性写作何以改变文学史和自然界?” 为主题的分享会热烈展开。本次活动围绕《文字传奇》和《为树木发声》两本新书进行,台上嘉宾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文字传奇》作者袁筱一以及《为树木发声》的两位译者金衡山和施晓蓉。

活动伊始,袁筱一解释了此次活动的重点在于《为树木发声》这本新书。她与金衡山虽为同事,但同台面向大众的机会较少,而此次因这本书有了交流的契机。金衡山介绍,《为树木发声》的作者是一位生物医学家、科普作家和环境保护奋斗者,她出生名门,却命运多舛,自幼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但她自强不息,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就。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半自传体写作,讲述她的身世;第二部分介绍了古老爱尔兰凯尔特文化的欧甘文字,以及每一棵树的历史、文化含义和药用价值。

此外,嘉宾们还探讨了文学之旅的意义。袁筱一提出将精神旅行与自然旅行结合,王焰认为文学阅读和亲近自然都有疗愈作用,能让人在焦虑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回归。施晓蓉分享了自己参与文学之旅的亲身感受,强调了实地体验对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金衡山老师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了《为树木发声》中文学描写与知识传递、情感影响的融合。

陈仓长篇小说《浮生》新书分享

上海展览中心

8月17日中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寓居上海多年的诗人、小说家陈仓全新长篇小说《浮生》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书展第二活动区举办。活动邀请到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赵丽宏,诗人、文学批评家木叶作为分享嘉宾。

陈仓所写的主题,不仅仅是围绕房子,它还是家事、国事、天下事。对于普通人而言,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房子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话题,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安宁、活力和未来。像《浮生》里所说的一样,房子就像瓶子,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滴水,水装在瓶子里才会风平浪静。

赵丽宏认为,陈仓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尤其是《浮生》这部小说,真实描绘了现代上海的生活,特别是外地打工者在上海的奋斗历程。小说不仅细节丰富,没有空话,还成功地围绕买房子这一中心事件,展现了上海市井生活的多面性。他赞扬小说坚守了人性的美好、真诚和善良,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在面对巨大诱惑和困难时依然保持坚定的高贵品质。同样有寓居上海的经历,木叶认为,小说虽以房子为切入点,但实则是通过这一具体事物,探讨了人在无限世界中的有限存在,以及他们如何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小说中对于爱情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更是给人以无尽的力量和启示。

弗罗斯特·甘德诗歌朗读交流会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8月17日下午,上海国际文学周联合“诗歌来到美术馆”,邀请到美国当代著名诗人、2019年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弗罗斯特·甘德。本次诗歌朗读交流会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由诗人王寅策划,诗人、翻译家高兴学术主持,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向丁丁担任现场翻译。

高兴首先向读者介绍了甘德的生平和创作经历。甘德作为诗人、翻译家、学者的三重身份,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在多种维度上都达到一个极点。他的地质学专业背景,又令他的诗歌在词汇和意象上别具一格。

甘德回顾了自己近年来的诗歌之路。在陪伴他三十余年的妻子、诗人C.D.莱特猝然离世后,他一度陷入创作困境。过了一年半之后,他的悲伤才以一种新的诗歌语言流淌在笔尖,幻化为诗集《相伴》和《新生》。在今年最新的诗集《魂与结》中,甘德在行走和返乡中重新思索逝去的妻子、母亲与现任伴侣之间的关系,悲伤和快乐这两种复杂的感情如何共生共存?这是一个诗人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在活动中,甘德还和读者们一起朗读和品析了他的诗作《招魂》《晨曲》《流浪海洋》《莫哈韦沙漠之魂》等。

一部有真实疼痛感的儿童文学作品

浦东图书馆

8月17日,由新蕾出版社、浦东图书馆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保利居民区少工委协办的“亲爱的少年,请勇敢长大——《少年仰起他的脸》新书发布会”在浦东图书馆举办。

《少年仰起他的脸》是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的小说新作,作品将关怀之手伸向了一个身处困境的少年,通过展现他在历经成长的阵痛、艺术的洗礼、朋友的善意后收获释然与希望的故事,向小读者传达强大的生命力与精神内驱力。七岁本是无忧无虑的年龄,但绵密的命运之网遮挡了男孩海川生命中的阳光……从懵懂无知到逐渐觉醒,海川仰起的脸,是对外界的好奇与探索,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审视与追问。少年的迷茫与坚持,困境中的力量与勇气,或沮丧或失望,或痛苦或无助,他总会用自己的方式消解。一次次站起,一次次对抗,最终建构起自己小小却又强大的宇宙……

发布会上,殷健灵与读者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心路历程。殷健灵表示,这部作品取材于真实的故事,现实的观照能够给予孩子更为真实、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弱者变强大的故事,也是一部有真实疼痛感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希望通过海川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汩汩流淌的生命力。我也希望孩子们能从海川‘不完美’但总能从缝隙透进阳光的生活图景中,获得让自己内心变强大的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波拉尼奥凝视深渊的勇敢

上海图书馆东馆

8月16日晚,世纪文景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了主题为“波拉尼奥的文学地图:《在地狱阅览室里》新书分享会”,嘉宾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的范晔、小说译者俞冰夏、小说创作者梁彦增。

活动开场,嘉宾们聊到自己第一次读波拉尼奥的情景。梁彦增说,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忠实读者,他阅读的第一本波拉尼奥作品是短篇集《重返暗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一丝俄罗斯文学的意味,非常有趣。范晔聊到他第一次读到“小波”的作品,是多年前在西班牙,当地周末餐厅和大超市都不开,但他忘记屯食物,只好上街寻觅,无意间发现有家小超市开门且居然卖书,于是就买了一本波拉尼奥的《帝国游戏》,这是他第一次完整阅读波拉尼奥的作品。俞冰夏则是多年前在纽约的一家时髦青年常去的书店中发现了《荒野侦探》,并在午夜巴士8小时回程中阅读近一半的内容。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俞冰夏的生活,她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此,俞冰夏说她把文学当成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看待。

活动中嘉宾们聊到波拉尼奥的经历,范晔聊到,波拉尼奥曾经说“诗人应该是勇敢”,他的文学宇宙中有很多的废墟和深渊。《在地狱阅览室里》中有很多处提到深渊,他一直在凝视一些深渊,这是勇敢的。俞冰夏几乎所有波拉尼奥的书都买了。她甚至到过墨西哥城,把他曾经到过的地方都走过一遍,还去他曾经偷书的地方看过。

传记式虚构与法国文学

思南文学之家

8月16日下午,传记式虚构与法国文学的火花在《被偷走的生命》新书分享会上绽放,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目光。现场几位嘉宾分别是法国作家、翻译家克里斯蒂安·加尔桑,文学博士、青年学者田嘉伟,以及现场翻译张茜茹。

田嘉伟首先提出了关于传记式虚构的问题,探讨了这种文学形式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法国的兴起。克里斯蒂安·加尔桑以其作品《被偷走的生命》为例,阐述了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魅力。他提到,传记式虚构并非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地从个人兴趣和创作冲动中诞生。

随后,田嘉伟进一步提问,询问加尔桑的作品中是否受到了中国东方艺术的具体启发。加尔桑坦言,尽管他并未直接从《史记》等作品中汲取灵感,但中国绘画和诗歌无疑在他的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讨论如何把握传记式虚构中虚构的度时,加尔桑强调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对档案资料的依赖。他认为,虽然历史人物的生平有限,但作家可以通过想象填补空白,创造出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欧健梅:和母亲一起的异国旅行

茑屋书店

8月15日晚上,《冷到下雪》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举行。

小说《冷到下雪》(Cold Enough for Snow)讲述了一对东亚母女共游日本的经历。这部小说在文学双年奖——小说奖(The Novel Prize)中脱颖而出,2022年出版后,在澳大利亚掀起一股热潮,2023年又先后荣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文学奖和澳大利亚总理文学奖,并在短时间内售出20国版权。

现场,主持人首先简短介绍了作者以及这是怎样的一本书,从最贴近文本的基础问题引入,接着向欧健梅与周嘉宁提出关于本书以及她们写作的精彩问题,逐渐深入到文本与人生、虚构的边界、写作与语言、母女关系等等话题。欧健梅表示,“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会成为一个历史当中的人物。你会想时光到底对她们做了什么,以及她们的人生选择到底对她们做了什么?有时候你会感为她们感到悲伤,有时候你会想要为她们重建生活做出一些努力,有时候你也会忍不住对她们的一些人生决定评头论足。所以这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关系,因为当中包含了这么多复杂的因素,这也是我认为什么那么多的作家会前赴后继地去写亲子或者说母女关系,因为当中蕴含了太多的可能性。”“在理解母亲的这样一个历程当中,她实际上也理解了自我。这本书在一方面是非常温情的,充满了母女之爱,但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某种冲突。”

“日本推理女王”对话“中国推理之王”

上海展览中心

8月15日,日本推理作家协会成员、日本小说界“残酷推理女王”凑佳苗,与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推理之王”紫金陈,以及B站知名悬疑UP主汉森白JW,齐聚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三楼,举行凑佳苗新作《赎罪》对谈签售会,一同分享悬疑推理作品的写作经历与创作理念,向读者们呈现了中日两国推理小说文化的碰撞交融。

谈到在写悬疑上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凑佳苗认为自己的写作优势在于擅长挖掘人的恶意并且放大出来,成为故事的底色,她这样描述道:“每个人心中都有负面情绪,我于是分析这些情绪何时产生,像打磨钻石一样把这些负面情绪给打磨下来,再默默去把它扩展,不断地丰满成一个角色。”

话题来到凑佳苗的新书《赎罪》,紫金陈表示,这部小说采用的多视角叙事手法细腻且大胆,能够做到把书中四个小女孩的视野中不重复的事件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伴随着引人入胜的反转、对人性残酷畸形一面的深入剖析,让人深觉震撼。凑佳苗坦言,形成这样的人物情节设计并非一蹴而就,她先从故事架构需求出发,确定不同视角下的人物性格,再从性格条件下会产生的心理情绪中慢慢深挖出背后的因果联系。“我先确定一个主轴,也就是人内心的意欲,然后从主轴再扩散出去。我在上海图书馆看到一个装置,有水滴落下来形成涟漪,就像我的构思从核心出发,扩展出一圈圈的情节。”她生动地形容道。

谈及近几年的女性文学创作热潮,凑佳苗提出,以男女性别去分割创作领域是不合适的,她关注具体的人而非某个角色的性别。她说:“我更关注每一个具体的人,只是其碰巧是男性或者女性,我希望大家看故事时不要因性别先入为主。”紫金陈表示赞同,他指出视角其实并不重要,故事的内核才是创作者和读者所共同追求的价值。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