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 魅力南岳丨大禹治水,南岳寻“良策”
2017-04-26 08:46
一个布满禹王传说的古老遗址。千百年来,“禹洞”“禹碑”“禹王驻跸处”让人们坚信,大禹为了拯救在洪水中挣扎的子民,来过这座大山,寻找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衡山人),获取解除水患的良策。
据李元度《南岳志》附智犁和尚《重修广济寺记》载:“祝融、紫盖两峰之间,罗青错黛,宽深二十余里,旧名禹王城,传为禹王治水时驻旌之故址。历汉、唐、宋、元,湮没无闻。”这话告诉人们,在那远古大禹治水年代,这条20余里长的深山沟,曾是大禹治水成千上万民工驻扎之地。可能当时这山沟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象城镇一样,到汉朝及以后,逐渐湮没消失。
禹王城位于衡山广济寺的对面,有“禹王城”三字石刻碑,就把这里叫做“禹王城”。
禹王城三面环山,宽深十余公里,是一块狭长的山间谷地,形状象洞,又由于其供奉了琵卢遮那佛,后人也把它称为“毗卢洞”,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
相传这是夏禹治水来南岳时驻跸的地方。传说夏禹治水七年没有成功,但他还是再接再厉,艰苦奋斗。他听说黄帝曾把一部以金简为页、青玉为字的宝书,即金简玉书,埋藏在南岳。
禹知道这部书会对治水有很大的帮助, 但不知道这部书究竟在什么地方,于是,他来到南岳, 就杀了一匹白马,祷告天地,接着便卧倒在山峰上。
不久,他梦见一位仙人,自称苍水使者,告诉他这部书的所在地。梦醒后,果然找到了这部书。按照书上的指点,他率领广大劳动人民,凿山开石,疏通壅塞,把危害人民的洪水引进江河,浩浩荡荡地流归大海。
后来,人们就把大禹杀白马以祭祀的山峰叫做“白马峰”,把掘出宝书的山峰叫做“金简峰”,把那块石碑叫做“禹王碑”。
禹王碑刻记载着禹王台的历史发展与变迁,被千古文人争相探寻。
相传唐代大文豪韩愈曾经去衡山寻它未果,深感遗憾,遂赋诗一首:“峋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蝌蚪拳神薤倒披,鸾漂凤泊拏虎螭……我来咨嗟涕涟沥,千搜万索何处有?”
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有一个叫何致的人跋山涉水到南岳衡山寻碑,在樵夫的指引下,终于在峋嵝峰顶得见此碑,欣喜若狂,轻轻用手剥去苔藓,摹拓了两份,并将其中一份献给了当时的长沙转运使曹彦约。
后来何致将碑文镌刻在了长沙岳麓书院后的巨石上,并把它用泥土深深埋于地下。多年后,明朝有人把它挖了出来,翻刻为碑,置于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清康熙初年,又有人把它翻刻于衡山岣嵝峰顶。
在大禹之先,传说五帝中的尧、舜也曾到过南岳。安上峰上,所谓舜庙、舜溪沟、舜沟,都是舜的遗迹。
参考:百度百科、南岳佛教网、《千古风流禹王》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