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呵护好漓江美丽山水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9-11 16:35)
文章正文

◆ “你们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4月2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阳朔段考察时反复叮嘱当地负责同志。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先后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方案(2019—2025年)》,推动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桂林市开展“四治”全流域整治漓江,以最严法治全覆盖保护漓江,坚持生态立市全方位提升漓江品质。

◆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方式纳入全市绩效管理,建立保证金和奖励金制度,对考核优秀的退回保证金并给予工作经费奖补,对考核不合格的保证金不予退回并约谈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严格的问责、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

◆ 象鼻山景区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门票经济”成为过去式;在主打山水游的阳朔,滑翔伞、热气球等新兴活力运动项目成为新宠;草莓音乐节、电竞音乐嘉年华、动漫cosplay等连番登场,为桂林打造年轻、时尚的新形象……桂林旅游业不断转型升级。

◆ 桂林正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漓江生态保护与城乡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百姓生活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桂林篇章。

漓江之水,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汩汩流出,奔腾百里,滋养两岸350多万儿女。仲春时节泛舟漓江,目光所及,绿水蜿蜒、白鹭蹁跹,两岸青山草木葱茏、鸟语花香。

位于广西桂林的漓江流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直接关系到西江下游的广西大部分区域及珠江下游粤港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漓江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一张独一无二、享誉世界的“中国旅游名片”。

“你们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4月2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阳朔段考察时反复叮嘱当地负责同志。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深的“漓江情结”:少年时代,他曾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才13岁。到了漓江以后,情不自禁几个同学一块跳到漓江里游泳去了。当时感觉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江边渔民鱼篓里的鱼都是金鲤鱼,感觉就像神话故事里一样。”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漓江保护工作。201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漓江保护与开发作为重要板块。2013年5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复《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年)》。近年来,桂林还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试点,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先后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方案(2019—2025年)》,推动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桂林市开展“四治”全流域整治漓江,以最严法治全覆盖保护漓江,坚持生态立市全方位提升漓江品质。

2022年,桂林市将4月25日定为“漓江保护日”。如今的漓江山青水碧,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漓江入选中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漓江流域生态文章越做越活,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游客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一家民宿喝茶聊天(2020年7月4日摄) 曹?铭摄/本刊

全流域整治 保护漓江胜景

漓江是桂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其流域总面积1.2万余平方公里,涉及桂林市辖1市5县6城区。流域内有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漓江风景名胜区等14处自然保护地。

过去,受粗放发展观念等影响,漓江流域曾出现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等“四乱”行为,流域内一度鱼餐馆泛滥,禽畜养殖污水直排,漓江风景名胜区内采石场达18家……

面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桂林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掀起了一场漓江生态保卫战,强力推进漓江山水“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推动漓江全流域保护和治理取得成效,漓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整治“四乱”严守“生态线”。伏龙洲是漓江城市段的一个小岛,曾经因鱼餐馆闻名。岛上原有居民23户130多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开鱼餐馆,餐饮油污直排漓江,有的居民将剩饭剩菜、酒瓶子扔到江里。

整治“四乱”行动中,桂林市坚持实施最严格的执法管控措施,拆除了漓江城市段洲岛全部鱼餐馆,伏龙洲岛民全部外迁,随后进行生态修复改造。

此外,桂林市关停了漓江两岸全部采石场,捣毁河道内全部非法采砂窝点,拆除漓江沿岸各类违法搭建8万余平方米,修复非法采砂点近90万平方米,全面清理上岸住家船160余艘,彻底清理漓江干流、桃花江、青狮潭水库等重点水域网箱养鱼35万余平方米,关停漓江沿岸养殖场1120家。同时,严打“黑导游、超区域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旅游市场。

“重拳整治‘四乱’为生态恢复争取了空间和时间,让群众从良好的生态中获益。”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战略发展处副主任汤建伟说。

科学“治水”啃下“硬骨头”。灵剑溪是漓江城市段一条支流,沿岸一度建有多个洗车场、小作坊等,污水直排入溪,水体散发着恶臭、蚊蝇漫天。

桂林市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坚决啃下灵剑溪这个“硬骨头”,在溪流周边新建22公里管道、1座污水提升泵站,3000米河道进行清淤,附近村屯实施截污工程。如今的灵剑溪不再黑臭,成为市民的亲水平台。

桂林市实施净水、补水、壅水、引水的“四水治理”工程,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40多亿元进行城市段污水集中治理,彻底消除黑臭水体。

为保障漓江生态用水,桂林在已有青狮潭水库、思安江水库的基础上,投入60多亿元在漓江上游建成小溶江、川江、斧子口三座水库,充分发挥“水库调节”“自然补充”联合配置水资源作用,实施“五库”水量统一调节调度。

漓江城市段下游实施壅水科学试验,解决城市季节性枯水期生态景观问题。如今即使在冬季枯水期,漓江水量依然充盈,前来桂林旅游的游客,仍然能在著名景点象鼻山看到“大象饮水”的美景。

游客在广西桂林乘坐竹筏游览象鼻山(2022年6月29日摄) 曹?铭摄/本刊

强力“治山”保持原真山水。桂林市坚持统筹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方位系统修复治理,大力实施“系统策划、生态修复、林改保护、景观提升”四大治山举措,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指出桂林漓江流域存在非法采石问题,导致生态景观破坏严重。桂林市迅速行动,关停了21家采石场,投入资金约2.58亿元,及时开展生态修复。

在桂林市阳朔县葡萄镇陵陂村,绿色满眼令人心旷神怡。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一级调研员陈祖芬告诉记者,这里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采石场,长达15年的采石活动对青山造成严重破坏,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当地对漓江流域136万平方米破损山体进行修复,以“近自然”的方式将生态修复融入自然景观建设之中。

如今,桂林已将漓江源头及沿岸森林全面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实施珠防林(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退耕还林、林相改造等,完成植树造林163.5万亩,打造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实施“绿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完成一批旅游码头提升改造。

改革“治本”创新管理机制。近年来,漓江保护机制持续改革完善。以前,漓江管理工作涉及20多个部门,缺乏高效统一的漓江管理机构和体系,存在条块分割、多头执法等管理问题。

桂林本着“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原则,成立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漓江流域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各相关县(区)、乡(镇)均设立各司其职的漓管机构和执法队伍。

“管理机制创新形成治理合力,努力实现长治长清。”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朱名武说。

“桂林市将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整体统筹、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力保持桂林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说。

游客在漓江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段的竹筏上体验旅拍(2022年8月25日摄) 周华摄/本刊

实施最严法治 全覆盖保护漓江

2021年7月,周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对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内的林木进行砍伐和售卖,严重破坏漓江边的林木生态环境。桂林市七星区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立即启动了漓江生态环境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严惩破坏者。这也成为了桂林市严惩破坏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刑事案件的典型案例。

桂林检察机关通过“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创新对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监督,以“大专项+小专项”妥善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2021年以来,共办理漓江流域公益诉讼案件400件,刑事案件328件484人。

桂林市高起点规划,坚决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以最高标准构筑生态保护新格局。

立良法明善治,扎紧法律篱笆。自2012年出台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先后颁布了《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等一系列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文件。

“立法有效推动漓江生态治理机制从行政管控迈向全域法治化保护,以范围更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为漓江流域生态保驾护航。”桂林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徐强说。

2021年以来,桂林市积极构建“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纪检监察、法规管控”法治保护体系,漓江风景名胜区所有开发建设活动均实行市委、市政府审批。

桂林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检两院、生态环境厅共同签署《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漓江司法保护大数据联动执法中心,执法司法高效联动,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同时,桂林市还开展“数字漓江—智慧执法”生态环境法治监管模式研究,启动建设“数字漓江”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重拳打击+齐抓共管+生态修复”机制,全方位筑牢漓江保护的“法治围栏”。

严肃考核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桂林市先后出台了《桂林市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管理办法(暂行)》《桂林市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过错问责暂行办法(草案)》《桂林市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市直单位110项环保职责,构建“统责、分责、考责、追责”的环保工作长效机制。

同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方式纳入全市绩效管理,建立保证金和奖励金制度,对考核优秀的退回保证金并给予工作经费奖补,对考核不合格的保证金不予退回并约谈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严格的问责、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

“创新环保考核奖惩机制,是‘真刀真枪’‘真金白银’的举措,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桂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曾鸣说。

环保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推动环保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桂林17个县(市、区)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绩逐年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综合治理进阶,编织“两横两纵”保护网。2022年4月25日,首个“漓江保护日”当天,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广西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公安分局,标志着公安参与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进入新阶段。

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与原有的桂林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形成互补,构建起公安“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工作新机制,全市共配备专职生态警察213人、生态辅警1684人,四级联动、重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桂林公安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两横两纵”网格化漓江保护新模式。“两横两纵”即执法司法的“横线”与基层组织的“纵线”。漓江分局与漓管委、海事、渔政等水上执法部门建立“漓江执法联盟”,与七星区检察院、法院建立“执法监督与司法协作联盟”,构成“横线”;与漓江沿岸公安警务站建立“警务联动机制”,与沿江村镇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构成“纵线”。

自从应聘当上辅警,阳朔县阳朔镇矮山村村民王燕斌每天生活变得充实而忙碌。普法、巡查、取证是他的日常工作,一身制服、一台电动车、一部警务通手机、一台执法记录仪让他倍感责任在肩,“守护一方水土平安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依托“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普法宣传动员等工作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广西阳朔县一家民宿的服务人员忙碌待客(2020年7月4日摄) 曹?铭摄/本刊

坚持生态立市 绿水青山带来丰厚馈赠

漓江支流遇龙河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阳朔镇鸡窝渡村。灰瓦白墙、屋舍俨然、花团锦簇……择一处民宿,诗意栖居,成为许多游客在鸡窝渡的“打开方式”。

就在几年前,鸡窝渡村还污水横流、畜禽乱窜,许多游客到了村口转身就走。2019年7月,阳朔县对沿河部分村屯开展“五拆五清五建”环境综合整治,村民们积极响应。仅3个月,鸡窝渡村变样儿了。“大环境变好了,我们才能发展旅游!”村民徐文通说。

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引入外地投资者修建特色度假民宿酒店,建起10多家高端民宿酒店。如今,村民们有的开民宿、农家乐,有的到景区公司和民宿酒店工作,村里一派产业兴、环境美、人气旺的欣欣向荣景象。

桂林坚持生态立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

激活文旅产业,释放绿水青山生态价值。近年来,桂林大力推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桂林旅游国际化、品牌化、智慧化、标准化水平。融创文化旅游城、桂林千古情、三千漓等一大批高端文旅项目相继落户,休闲度假、文化演艺、特色民宿、医养康养、体育健身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象鼻山景区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门票经济”成为过去式;在主打山水游的阳朔,滑翔伞、热气球等新兴活力运动项目成为新宠;草莓音乐节、电竞音乐嘉年华、动漫cosplay等连番登场,为桂林打造年轻、时尚的新形象……桂林旅游业不断转型升级。

桂林市市长李楚表示,桂林将念好“山水经”,吃好“山水饭”,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全力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曾经,漓江两岸耸立着制药、棉纺、机械等众多传统企业。桂林推进“退二进三”政策,第二产业有序搬到工业园区,为第三产业发展腾挪空间。此举不仅缓解了漓江的生态承载压力,也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基地紧缺与企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厚植生态底色过程中,桂林还持续推进工业振兴和乡村振兴,通过园区生态化改造、企业绿色化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构建高端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量质齐升,形成了“三大产业园区、四大工业重点县、五个生态功能区县”的产业新格局。

坐落于桂林市七星区信息产业园的桂林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民用无人机、手持摄像稳定器、按摩筋膜枪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拥有300多个授权专利,产品50%以上出口海外,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大对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的金融支持,优先保障绿色环保产业项目用地,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七星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凡说。

2021年以来,桂林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推进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涵盖生态环保、社会民生、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为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分享绿色收益,推动可持续“保景富民”。为让老百姓共享生态红利,桂林不断探索“保景富民、利益分享”之路。位于桂林山水精华段的阳朔县成立起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将上万条无序经营的竹筏统一收购、管理,组织筏工培训,向考核通过者颁发证书并予以聘用。

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金峰说,公司成立后给近万名沿江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沿江5个乡镇5.6万多人每年还能获得景区分红。

“过去村民家里有竹筏就出来拉客,有时漫天要价,有时又低价抢生意,游客体验感不好。现在大家轮班上岗,划竹筏、务农两不误。”阳朔县兴坪镇画山村村民廖雪林告诉记者。

如今,他靠划竹筏每年能挣3万多元,一家三口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景区分红。闲暇之余,他可以帮着妻子经营小商铺、打理果树,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都是漓江生态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廖雪林说。

今日的漓江,山青水碧生态美。桂林正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漓江生态保护与城乡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百姓生活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桂林篇章。(记者 陈国军 向志强 卢羡婷)

刊于《?望》2023年第17期


(责编:徐婵、胡永秋)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