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两侧,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它兴起于殷商后期,战国时期是赵国的古都,雄踞中原。西汉时期是中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
女娲补天、太极文化、响堂石窟、邯郸学步、一枕黄粱、胡服骑射----这座有着3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尽管有着繁荣的时代与诸多的自豪,但更多的是东汉以后凋弊不堪和满目萧条的痛苦。它经受的是兴起、繁盛、衰落、停滞的历史过程。
时空跨越,沧海桑田。如今,邯郸已是一座政治文化丰富、经济生活繁荣、充溢着现代化气息的城市。而随着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随着“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的战略实施,邯郸,这座神奇的名城,更是生机勃勃地昂起了苍劲的头颅,挺起了雄浑的胸堂,奋力扬起了“数字城市”的翅膀。
所谓“数字城市”,即是我们通常说的城市"社会信息化"。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都能方便有效地进行网上办公、网上查找信息、网上学习、网上工作、网上交易、网上休闲……
让城市信息化、数字化,这是中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革命。它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场思想观念、传统管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大变革,它还是中国城市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首要和必要条件。邯郸必须抓住信息化带来的这一历史机遇,实施“数字邯郸”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全面推动邯郸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而为邯郸成为河北的经济强市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创造条件。
为了“数字邯郸”这个宏伟梦想尽快尽好地实现,早在2004年9月,邯郸就在财政部、省财政厅的支持和帮助下,紧锣密鼓地启动了国内地方一级最大的数字城市建设咨询项目。962万元的巨额投资,其中世行贷款566万元,国内配套资金396万元,这是我国首次使用世行贷款资助进行“数字城市”建设研究的两个项目之一。
2005年12月,邯郸信息化办与东软软件公司和北大电子政务研究院通力合作,本着“符合应用、量体裁衣”的要求,遵循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检索、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完成了一套具备邯郸特色的研究方案。
13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3200多张的图解图表,历经的是一年半艰苦精细的辛勤工作,凝结的是邯郸人要再次腾飞的辉煌梦想。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的评审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国务院信息化办领导给予了这样的高度评价:该项目研究成果对提高邯郸市信息化水平、加快“数字邯郸”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指导、规范邯郸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并对其它城市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其研究规模、深度和水平都居国内领先。
这是一次“政府部门+软件公司+研究机构”的新型合作方式。这是世行贷款“数字邯郸”建设研究项目的圆满结题。
2007年4月,“数字邯郸”建设研究项目,以其“实用、创新”的特点,又获得了“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成果奖。而且,邯郸,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城市。
邯郸是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国家数字城市建设综合示范城市、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援助城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城市。因而邯郸也就更负有探索、创新且走稳、走好的重任。
几度风雨春秋,几度汗水浑洒;几度酷暑严寒,几度艰苦拼搏——信息化是一项跨领域、跨行业的工作,要建立的各种数字公共服务平台,需要的是各领域、各行业的共同合作,更需要搞好各领域各行业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经过广泛地搜集、组织、整理信息资源;经过深入地咨询、开发、调研诸多的课题;经过强有力地打造、启动、应用诸多个新旧项目,古老的邯郸向世人奏响了一曲曲激越、超前的时尚之歌:
2005年,邯郸推出了全国第一份“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和“市长行政权力清单”,制定出了全国第一份刚性约束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流程图。紧随其后的《邯郸市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对行政权力和行政权力公开的概念都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界定,从权力运作的角度规定了行政权力动态运行过程的公开,其办法的深度和广度都史无前例。
2006年,“邯郸市基础地理数据共享平台”应用系统建成,实现了邯郸市域和市区内电子地图查询,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快捷、方便、详细的邯郸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等各类信息。同年还开通了全国地级市中首个"三农信息互动频道",首条助农服务热线12316,让百万农户足不出户就免费获得了各种农业技术、市场产品供求信息。
2008年元月,集行政许可、招标投标、便民服务于一身的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按照“凡批必进、应进全进”的原则,59家市直部门及相关服务单位在这里云集,700余项行政服务,成功打造出了在全国尚属首例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
而最引人瞩目的《邯郸市“一卡通”实施方案》中设计的“邯郸市‘居民卡’社会综合服务系统”项目,更是惠民利民,进行得如火如荼。它于2005年申报即被成功列为中欧信息社会示范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成立了邯郸市居民卡服务中心;于2007年11月举行了居民卡首发仪式暨智能卡应用发展论坛。居民卡相关43个市直部门、14个县(市、区),目前已累积发卡35万张。
当久居于邯郸的我们,手持一张邯郸市‘居民卡’的时候,我们就是能够享受数字生活的数字公民。‘居民卡’虽小,但不久的日子,它就能通过各类公众网络和专用网络的服务终端、社区网络服务站、家庭上网计算机等,对我们每个公民的衣食住行、迁移栖居、个人信息及其变更、生活轨迹等诸多信息有一个完整地记录;它能让我们不出社区就能进行水、电、气、电话等生活费用交纳;它可以实现在社会保险(五险)系统中一卡通用;它能随时办理各种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等个人社会事务,比如:入学、招工、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住房公积金、工商登记、婚姻、人口、计生事务等等。
还有,目前已开通的“政民互动网络平台”,“邯郸论坛”,明朗了政务,打通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老百姓一张帖子就能听到政府的声音,也能反映自己的心声,让网民们为之频频叫好。还有12345市长公开电话、12358物价举报、12369环保、12333劳动保障等热线,形成了清晰有效地投诉、受理、督办、反馈的网上工作流程。建立以来,已受理咨询、投诉和建议63761件。
“数字邯郸”建设,作为我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之一,正在渗透和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在丰富和提升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数字城市,数字政府,数字行业,数字公民!它强劲的双翼,正以飞行的速度,让邯郸的百姓逐项地并提前体验着数字公民的愉悦和舒畅。
漫步在丛台公园,徜徉在学步桥上,游览在龙湖岸边,穿行在回车巷间,我们怎能不感慨古城邯郸要融入全球化浪潮的时代震撼力?
数字城市让万物互联、资源共享。
“数字邯郸”让古城又增添了新翼,焕发了新颜。
(河北省邯郸市财政局 薛成秀 张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