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一張圖片在網上引發關注。照片裡,鄭州市北龍湖碧綠如翠,中原科技城科技創新園正緊張施工,一片現代化樓群已然拔地而起。
“沒想到那邊悄然蓋起了一大片樓群,變化太大了,一看就是要弄大事。”一位網友留言。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鄭州航空港區。17個月的時間,比亞迪鄭州超級工廠悄然“長”成。
不知不覺間,鑽石成了河南新特產,金剛石單晶產量佔據全球約70%。
……
中原大地,還有更多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近年來,河南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持續加強前瞻謀劃、系統謀篇、戰略謀勢,河南發展實現了動能之變、結構之變、質量之變,也帶來了廣大干部群眾思想觀念之變、視野格局之變、能力作風之變,創新發展已成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最鮮明標識。
悄然的變化
新產業新產品增勢強勁,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塑造。近年來,河南經濟“新”意滿滿,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轉型升級穩進向好。
新舊動能在轉換——
上半年,全省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6.3%,化工、冶金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7.8%、5.3%。
全省28條重點產業鏈中,先進超硬材料、先進合金材料、光電等20條產業鏈上半年景氣指數均在100以上。
鄭州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濮陽發力終極能源。謀篇布局量子信息、氫能與儲能、類腦智能等產業,到2025年全省未來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傳統產業增量釋放,新興產業活力增強,未來產業潛力提升。
經濟結構在升級——
上半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84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高新技術領域技術交易佔“半壁江山”,更多“科研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航線持續加密,鄭州航空口岸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上半年河南中歐(亞)班列累計開行975列、同比增長58.3%。
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在全國首創全省共建統一數據交易平台新模式。上半年新入庫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1317個,完成投資866億元。
創新驅動顯成效,開放合作大突破,數字賦能在提速。
質量效益在提升——
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5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94家。企業雁陣在加速成長。
通過新一輪技術改造,一批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智能工廠(車間)涌現﹔上半年全省節能環保、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增加值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綠色轉型在持續深化。
轉型催生“新質”,“新質”促進增效。
動能、結構之變正在帶來質量之變。依靠“質的有效提升”,河南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支撐力更加強勁,“量的合理增長”也更可持續、更為安全。
變化的力量
堅定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核心位置,省委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問題、作決策、抓發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氣魄,以創新發展為引領,打出一套“創新謀變”組合拳,以“日拱一卒”的決心恆心,於無聲處開新局、謀新篇,不苛求立竿見影的“顯績”,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
“第一戰略”提升創新驅動力——
構建“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省科學院研發實體達42家﹔重建省醫學科學院與中原醫學科學城深度融合,組建首席科學家團隊102個﹔“中原農谷”入駐省級以上科研平台53家。
完善創新平台體系。重組入列7家、新建6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建省重點實驗室16家,布局41家省產業研究院。
壯大高層次創新隊伍。引進院士、領軍人才超200名,吸引約萬名海內外博士入豫。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1.2萬家。
推進高校“三個調整優化”。鄭州美術學院、河南體育學院相繼揭牌,河南電子科技大學等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學組建。
隨著高效能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科技為重點產業鏈培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項目為王”強化發展聚合力——
三年來,“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已連續十三期滾動推進,18653個項目接續發力,帶來13.87萬億元的總投資。前十二期“三個一批”項目中,先進制造業項目佔項目總量的“半壁江山”,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投資佔投資總額的15.4%。
項目建設已成為全省抓經濟的有力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推進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堅實支撐。
“7+28+N”重塑產業競爭力——
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醫藥、現代食品、現代輕紡……“7+28+N”的總體謀劃全面對標制造強國戰略,充分考慮河南產業基礎,對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體系作出系統性重塑。
新型工業化吹響“沖鋒號”。以新質生產力為先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步構建。河南制造加快邁入全球中高端、關鍵環,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創新的活力
如果把創新比作發展的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
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今日之河南,許多領域已悄然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創新機制改得更靈活化——
大力“加油”,實施省級科研項目倍增計劃,擴大院士基金規模,簡化預算編制,落實科研財務助理制度,讓科研改革紅利落到實處。
全力“鼓勁”,構建“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技術應用、小試中試、成果轉化”全周期全鏈條創新體系,開展“揭榜挂帥”“賽馬制”,推動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傾力“鬆綁”,推行“PI”制,讓科學家擁有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等,賦予科研人員創新成果90%所有權。
去年,河南新晉兩院院士6人﹔2023年度,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5項,取得數量與質量的雙重突破。這是兩年多來我省科技創新成果的集中呈現,更是三年多來我省濃墨重彩推動科技創新、全力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鮮明體現。
開放高地建設更制度化——
空陸網海四條“絲綢之路”貫通水陸空、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已成為河南亮麗名片。
首創“1210”跨境保稅進口模式,設立RCEP企業服務中心、搭建RCEP貨物貿易大數據服務專區,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定實施制度型開放戰略,開放之路上的每一步,都開闊著河南的視野和心胸,塑造著河南新潮現代的精神氣質。
市場邏輯、法治思維、契約精神、效率觀念等日益深入人心,現代化意識深深地植入這片古老的內陸腹地,融入河南人的內心深處。
產業機制設計更科學化——
瞄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系列戰略性設計實現了對全省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大起底”“大規劃”。
實現“一縣一省級開發區”布局,以“三化三制”改革讓開發區激蕩起活力﹔實施“鏈長制”“三三制”、組建產業聯盟、出台“一方案四圖譜六清單”……體制機制“改”得好,創新主體才能“長”得好。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地方金融改革,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深化新型城鎮化改革,推動中心城市“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深化民生領域改革,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持續發力……近年來,河南充分發揮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在“十大戰略”中的牽引和保障作用,在方方面面下功夫,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助推河南形象氣質發生新變化。
形象的煥新
曾有媒體征集過一個問題的答案:能否用一個關鍵詞形容當今河南的形象標識?
科創、樞紐、空中絲路、中國廚房、河南制造……大家很快陷入一種“幸福的煩惱”:值得說道的地方那麼多,到底該選哪一個?
河南不止一面。
說是厚重河南,河南又很“新”很現代,表情包、文創產品讓幾千年的甲骨文引領了一波“最潮中國范兒”。
說是鄉土中原,河南其實早就城鎮化率過半,實現了從鄉村型社會到城市型社會轉變﹔
說是“中國糧倉”,超萬億級的現代食品工業規模已讓河南成為“國人廚房”“世界餐桌”﹔
說是內陸腹地,四條“絲綢之路”協同並舉,河南已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胖東來讓商超變成沒有淡季的“6A級景區”,蜜雪冰城贏得全球消費者喜愛,洛陽古韻吸引海內外游客……互聯網上,“你竟是這樣的河南”成為熱搜詞條。
河南的時代標識在迭代、形象氣質在蝶變、精神面貌在鼎新。
真實生物研發投產首個國產新冠特效藥阿茲夫定﹔多氟多打破國外壟斷成功研發電子級氫氟酸﹔金源朝輝生產的壓延銅箔飛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新能源汽車、盾構機、智能手機、金剛石成為河南新“特產”……“河南制造”頻頻出圈,創新成為現代化河南的新標識。
河南人,越來越給人以包容寬厚、敢闖敢干、意氣風發的感覺﹔河南,日益建立起一種厚重、時尚、創新、進取、生機勃勃的嶄新形象。
越是回望歷史,越是展望未來,就越是會明白,每一種形象,都是由人們持續不斷的努力改變﹔每一種輝煌,都是由人們生生不息的價值創造。
6月28日,省人民會堂。全省科技大會上,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宋克興、李紅霞、雷振生、范國強、趙延軍等在主席台就座。
對科學家的尊重就是對科技創新的重視,這是河南矢志創新發展的新姿態,也是河南形象氣質之變的新注腳。
時光的腳步是否矯健,既看今天,更看未來。
河南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
7月19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在“十大戰略”中的牽引和保障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持續在全面改革上做文章、深化改革上下功夫,以改革之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河南定能持續刷新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奮進形象。
逐光者,方能成為光。
(責編:於思遠、楊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