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博物馆 追寻百年陇海历史印记
2017-08-09 16:59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他们或强行擅筑,或假借“办合”,或通过贷款控制,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
陇海铁路就诞生在这样一个耻辱的年代中。从动议、勘探到建设,到运营,都是外债和借款支撑着它延绵孱弱的病体。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当时国家财政还相当困难,但为了建设大西北,中央人民政府还是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952年9月29日,天兰段正式通车,陇海铁路成为当时唯一的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交通大动脉。
壹•陇海概述
△
东陇海铁路沿线主要车站分布图
陇海铁路原名陇秦豫海铁路,又名海兰铁路,也称陇海线。横贯江、皖、豫、陕、甘五省,全长1759公里。于1905年起动工,经历四十余年的分段建设,1953年7月全线通车,经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
陇海铁路东起连云站,与海运港口相接;西行至兰州,与兰新、包兰、兰青铁路衔接;并与京沪、京九、京广、焦枝、宝成等铁路相交。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贰•名称由来
△
沈云霈,海州人,东陇海之父
光绪三十四年,邮传部尚书沈云霈最早提出关于陇海线的设想
甘肃自古被称为“陇”。连云港一带古称海州。直至光绪二十九年,陇海铁路第一段(汴洛铁路)筹备时,还没出现“陇海”的称谓。
光绪三十四年,海州人沈云霈提出将汴洛铁路向东西两端扩展,开筑一条东起徐州进而延伸到海州,西至潼关的东西向长线铁路,这一建议引起清政府的重视。
同年,清政府成立了江苏省商办铁路公司,任命前商务部右丞王清穆为总理来“规定江苏全路”。王清穆拟定长江南北两线并进的计划,提出“江南至上海经松江已达浙江,江北自海州入徐州已达陇”。
这是最早的关于陇海线的设想,也是陇海铁路的名称之始。
商业命脉
叁•蹒跚筑路
始于汴洛
1905-1909
艰难筑路
历尽艰辛
汴洛铁路以郑州为中点向东西两侧修建,全长183.9公里。从光绪三十一年开始测量建筑,后因公款不敷,又于光绪三十三年向比公司续借1600万法郎。
郑州至开封段位于黄河冲击平原上,施工难度较低,至洛阳段地势不平,有丘陵,施工难度较大。1909年12月竣工,1910年元旦正式通车。站场设施简陋,仅够行车之用。
△
洛潼段
1910-1916
1903年6月,河南巡抚袁大化上报清政府成立商办潼洛铁路公司,聘请詹天佑为顾问工程师。
1910年8月9日,自洛阳向西开工。辛亥革命爆发后,工程一度停止。
1912年9月,北洋政府财务总长和交通部长与比国铁路电车公司代表陶普施签订了《一九一二年五厘利息陇豫秦海铁路金借款》,也称《陇豫秦海铁路借款合同》,继续修筑。1916年正式通车至潼关车站,全长237.2公里。
△
开徐徐海段
1913-1925
-开封至徐州-1913年2月由外籍人领队勘测,负责东段的修筑。同年5月,开封至徐州段276.8公里开工。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批债券无法发行。北洋政府与1915年4月4日发行短期陇海公债500万元,专供开徐段施工之用。1961年1月,开徐段正式通车。
-徐州至海州-北洋政府于1920年派施肇曾赴欧洲筹款。几经周转,于5月1日签订《比、荷借款合同》,分两批发行债券3075万佛罗令。
1921年,由荷兰技术人员主持设计施工,在徐州、海州两地同时开工。陇海线在徐州与津浦铁路接轨,租用津浦铁路徐州站的设备,并增铺3股道为陇海到发线,修筑了第一站台。1925年7月1日,徐州至海州段通车。徐州至大浦段共计198.3公里。
△
潼西段
1931-1935
△陇海铁路的站房,由多国设计建造,有多元化的风格。宛如万国博览会。旧中国国力之衰弱,艰辛与无奈,从中可见一斑。
1931年4月,南京政府铁道部决定成立陇海铁路潼西工程局,修建潼西(潼关至西安)铁路。
当时工程预算为1514.2万元,中华民国铁道部拨款229万元,陇海、平汉、北宁、津浦、正太各铁路局拨款140万元,向上海的中国、交通、盐业、金城、中南等银行借款450万元,由铁道部拨借50万英镑,作为向外国购料、购设备之用。
经过长达一年的筹备,全长131公里的潼西段于1932年8月开工,这是陇海线上第一段由中国自筹资金,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
1934年12月潼西段贯通,古都西安也由此迈进了铁路的时代。1935年4月,徐州至西安正式通车营业。
△
宝西段
1935-1936
△
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将展厅改造成风雨棚,构思巧妙。
潼西段修建后,铁道部确定了从咸阳,经宝鸡、天水、定西抵达兰州的路线。
西宝(西安到宝鸡)段174.1公里,1935年1月开工,1936年12月竣工。修建经费由铁道部出面,向上海的中国、交通、金城、盐业、中南等银行借款486万元。同时,国外购料款以正太铁路余利作担保,法国财团承担,法国巴黎工业电机厂供给。
此时,陇海铁路建设已基本摆脱了北洋政府期间对其他国家直接贷款的依赖,转而通过银行进行融资。
△
宝天段
1939-1946
△
1948年2月,宝天段路基塌方,险象环生。
宝天段自宝鸡沿渭河北岸向西在河谷中穿行,经颜家河越陕甘两省交界,过拓石,趋元龙镇,经伯阳、社棠镇而至天水。一路沿山渡谷,深堑高填。1939年5月开始动工,1946年初全段竣工,全长154公里,是陇海铁路全线最难产的一段。
因为正值抗战时期,筑路材料和经费都极其困难,南京政府将战略重点放在了西南地区,也无暇顾及宝天一线;而且因为该地段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很大。所以,宝天段从1939年5月至1945年12月,经历7年时间才勉强竣工。宝天段通车后,塌方更是不断发生,时通时断,被称为陇海铁路的“盲肠”。
△
“
连云港至天水段,全长1380.6公里,旧中国用了37年时间,平均每年修建49.7公里。
铁路设备中,有美英法日和国产汉阳造,宛如万国博览会。旧中国国力之衰弱,艰辛与无奈,从中可见一斑。
”
肆•沧桑纪事
百年陇海铁路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它见证了中国风云突变的二十世纪,承载着中国人的苦难和民族抗争的历史印记。它伴随着耻辱而诞生,却注定要在革命洪流中洗却耻辱,走向复兴。
商业命脉
△
陇海铁路的修建,改善了长期以来传统的交通运输格局,加速了近代连云港及其他陇海线周边的城市的经济贸易、交通运输的发展进程。
连云港因此以港命名,成为中国东部沿海中段仅次于青岛港和上海港的一个新兴港口城市。
△
1942年灾民迁徙
△
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让1000多万河南灾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无尽的死亡线上挣扎,逃荒成为他们求生的选择。
因为战争,洛阳成为陇海线暂时的始发站,也成为逃荒的始发地。在这场十万火急的大逃亡中,成千上万的难民只能沿着陇海线一步步前行,沿途树皮被吃光,饿殍载道。
△
邮政
△
公路邮运与铁路邮运场景
随着交通的不断改革,邮运方式也不断发展。火车邮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班次多,是邮件传递的理想手段。
1930年12月陇海铁路通至西安,西安至潼关间使用铁路运邮,裁撤委办汽车邮路。1936年11月17日,陇海铁路延伸虢镇,西安至凤翔委办汽车邮路裁撤。西去邮件改用铁道运至虢镇转运水路,虢镇至凤翔改用商办汽车运邮。
△
客运
陇海铁路的通车使得地处铁路沿线的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城镇客流大增,城市人口猛增。
1931年西安仅有人口118135人,1937年就增至197257人。1945年便增至489779人。14年间,西安人口便增加了4倍多。这显然不是人口的自然增长所致,而是因为人口大量迁入所致。
咸阳城区人口1931年仅有48780人,到了1935年,增加至80456人,1937年增至82836人。
宝鸡在1935年陇海铁路通车前人口仅735062人,1937年3月随着陇海铁路的通车。人口迅速增加,仅1937年6月就比上年6月净增人口127037人,人口总数为867083人。
△陇海铁路客运场景和乘车凭证。
△
抗战中的陇海铁路
徐州会战中,日本军队正在通过铜山火车站。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铁路工人修筑铁路的场景。
1938年,徐州会战
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失守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企图沿长江而下一举击溃中国军队主力。日军先后集中24万人的精锐部队,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
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攻守与反攻守作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5年,陇海路东段击破战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管了徐州铁路。
为防止国民党利用铁路分割、包围解放区,徐海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发动群众将徐州周围的津浦、陇海两条干线多出拆除,使徐州铁路成为支离破碎、基本瘫痪的死路。
1946年,陇海战役
1946年8月,为配合中原和苏中解放区的作战,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在开封、徐州间开辟战场,调动敌人,求得在运动中歼灭其一部。
10日起,经过3天战斗,先后攻克砀山、兰封和杨集、柳河集等车站10余处,控制与破坏铁路300余公里,随后乘胜南下豫东,攻克杞县、通许。15日,争取了夏邑、永城、虞城联防总指挥蒋嘉宾率部5000余人起义,打乱了国民党军南线作战计划。
△
工人运动
陇海铁路大罢工 1921年2月,行伍出身的法国人若里被任命为陇海铁路机务总管,对待工人“尤为苛虐”,“一味强横奸险,荼毒苦工”。铜山站机务处下属有个担负机车车辆修理任务的大厂,名义上是由中法合办,实际上所有行政权完全操纵在法国人手里。洋人为了严格限制工人的自由,在大厂设置了唯一的入口---八号门。
1921年11月8日下午,正当工人下班时,司门以“奉洋人之命,票车已到,不得通过”为由,将下班工人关在门内,工人们劳累了一天尚不能回家,遂群起与司门争辩。不料司门不但不予理睬,饭而以洋人势力相恫吓。这时下班的工人越聚越多,就将门挤开纷纷涌了出去。司门眼看抵挡不住,急忙跑到票务处向洋人禀报。洋人对工人不断加强的工团组织原欲严厉镇压而后快,就串通中方副厂长,捏造领头的柴凤祥、王辅二人聚众闹事,乘机将他们开除,由此酿成了“八号门事件”,引发了全路总罢工。
罢工历时7日,取得完全胜利,路局在强大的压力下,辞退了不可一世的法国总管若里。
△
云台山隧道
云台山隧道,长295.4米,是陇海铁路的1号隧道。“云台山洞”四个字为陇海铁路管理局局长钱宗泽所题。
云台山隧道长295.4米,是陇海铁路的1号隧道。
隧道两侧设排水暗沟,人行道及避车洞10处,洞口设横向排水沟。1932年9月自两端开工,1933年10月铺轨通车。洞内两侧衬墙及水沟工程,至1934年始全部完成,两端洞口上部及东端仅做衬砌86米。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十几次大修和改造,洞内增添了照明设备,杜绝了塌方、漏水、漏石等现象。
2010年,连云港段电气化改造时,因云台山隧道较为矮小,无法架接触网被炸开。
△
伍•续建陇海
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段于1946年5月开工修建,到1949年仅完成全部工程的13%。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4月继续修建天兰段,1952年10月1日,天水至兰州段的348公里接轨,在兰州举行了通车典礼。至此,全长1759公里的陇海铁路全线通车。
它途径苏、皖、豫、陕、甘五省,经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等大中城市,成为当时唯一一条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
百年梦想一朝圆
天兰铁路通车象征着百年陇海铁路梦一朝成真。
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纷纷题词庆祝。毛泽东主席提笔写下: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
为铭刻这段历史,2013年,连云港市政府将陇海铁路东桥头堡,老连云站站舍,改造为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
在这里,通过与史料、文物的互动,你将见证陇海铁路最扣人心弦的故事…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