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象公会Elephantia 大象公会
基于最朴素的攀比心理,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各地民众,都想把自己的城市放到更高的位置去。
文|归玉
你家到底是几线城市?二线、三线和近年涌现的新一线城市到底怎样划分?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处于崛起状态,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越来越让人感到困惑。除了北上广深几个铁打的一线,其他地方的居民恐怕说不好自己的家乡到底算什么。
排名是人的天性,上到GDP,下到怕老婆,一些人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排一次名。
· 2014年人民网发布《全国怕老婆城市排行榜出炉,上海成都武汉潮州居前四》城市排行到底以什么为准?近几年最流行的「新一线」排行榜到底靠不靠谱?这一切,得先从「城市分级」的起源说起。
谁发明了一二三四线
类似一线、二线城市的说法,在欧美区域规划、城市经济学方面的论述中早有出现。所谓一线,是指伦敦、巴黎这样的地区中心大城市,而二线则主要指规模较小,但经济活力可比肩一线城市的次级城市,用词并不统一,可以是secondary city,也可以是second-tier city。
· 1983年深圳大学北门不过,中国人日常所说的一线、二线、三线,和这些外来的概念并无直接对应关系。它最初是一个帮助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决策的市场调研工具。
故事得从1988年说起。
当年,美国快消巨头宝洁(P&G)进入中国,在广州设厂。对于快消行业,市场调查必不可少,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市调公司。于是,宝洁市场研究部承担起了手把手教中国人市场调查的任务。
· 1988年的广州于是同年,宝洁联合广州社科院下的软科学研究所,促成了中国第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广州市场研究公司的成立。其业务超过90%来自宝洁,员工也接受了宝洁的系统培训。
广州市场研究公司的部分员工,后来创立了中国第一家民营市场研究公司——华南市场研究公司(SCMR),并在1997年与世界最大的市场研究企业——国际市场研究集团(RI)合资,组建了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为外企提供服务。
· 图源: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跨国公司研究项目组:与中国一起成长,2009华南国际随后发展为中国规模最大、占市场份额最多的专项市场研究企业。而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概念,最初也是由他们发明的。
在我们熟悉的城市分级概念出现前,1990年代,中国官方的城市分类只有两种:一种是按行政等级分为直辖市、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另一种是按人口分为超大城市(200万以上)、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万以上)、中等城市(20万以上)、小城市(20万以下)。
在当时的市场调研领域,通常是用一些重要的商业指标,例如GDP、零售额等来划分不同级别的市场。
但这些划分法都各有缺陷,可能导致市场机会流失。例如,如果只看人均GDP,当时的云南玉溪甚至高过北京,因为它是全国最大的烟草生产基地。而珠海的人均零售额很高,但是人口较少,因而不被注意。
为了满足外企市场调查的需求,更广泛的覆盖到各线城市,华南国际在1999年提出了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划分。这套划分采用了10个与城市发展高度相关的社会经济指标,今天看来,除了略显过时的电话拥有率、人均邮政/电讯消费,其他指标仍算得上严谨。
· 华南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划分「一二三四线」城市的主要标准 / 指标来源:柯惠新,丁立宏.市场调查与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2000:441.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他们划分了17个一线城市、50个二线城市、197个三线城市和369个四线城市,随后又将每一级别的城市加以细化,例如把一线城市划分为最大都市、中心城市和大型省会城市。
· 华南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划分「一二三四线」主要城市 / 数据来源:柯惠新,丁立宏.市场调查与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2000:441.这种城市分级的概念被提出后,很快被各种市场调研报告广泛采用,范围也很快从快消突破到数码产品、酒店业、餐饮业。但直至这时,这种划分更多的还只存在于市场研究或商业领域,并不为大众所知。
他们的划分结果也与今天人们的朴素认知存在不小的差异。例如在一线城市中包括沈阳、昆明,而深圳、淄博同被分在二线城市。
这种差异其实很好理解。事实上,今天人们所谓的一二三线城市,只是用了这个市场调研企业发明的外壳。大众对他们的具体认知,则基本是由2000年代开始的房地产热决定的。
房产热与城市分级
1999年,房地产狂潮被掀起,并在随后二十年里席卷全国。
城市等级有效地帮助房产商划分了投资地域,而随着房价飙涨,房产商对房地产市场的定义和分类被媒体广泛报道,一二三四线城市就此逐渐变成了公众耳熟能详的概念。
2000年代,在人口迁移、平均收入与土地供需等多个因素的作用下,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是全国房产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其房价也最早与其他地区拉开差距。将四城称为「一线」的习惯也逐步传开,当时的称呼还是「京沪穗圳」。
· 2001-2003年房地产百强职业投资热点区域示意图,可见北上广深的特殊地位 / 来源:《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成功案例》不过这一时期,城市分级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没有统一标准的状态。
除了北上广深之外,谁算二线,谁算三线,更多是由不同地产商自行定义的。即便不考虑具体企业的经营偏好,其评价标准也高度倾向于房地产业,如城市常驻人口、人均收入、城区建成面积、商品房交易面积和均价等。
在2005年的一次采访中,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维新对当时的城市分级有如下概括,基本反映了直至今天人们的朴素认知:
房地产业内通常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城市划分为一线城市,因为这四个城市在房地产行业所占份额将近70%;重庆、天津和一些发达的省会城市,比如成都、杭州、沈阳等城市,再加上沿海开放城市,比如青岛、大连、厦门等被划为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是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会城市和一般地级市,比如洛阳、无锡、黄石、哈尔滨、银川等;最后将县级市和县城都统称为四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官方仍只从人口方面对城市规模进行过划分。但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中,北上广深同样被列入第一层级,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不管民间还是官方,北上广深是中国一线城市的地位已被坐实。
· 2014年《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中划分的城市等级既然没有统一划分标准,当然也就有例外。
例如2016年,香港《南华早报》以人口规模、GDP和行政等级作为城市划分的标志,最终得出5个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138个三线城市和480个四线城市的结论。
这次划分的标准更强调政治影响力,因此四个直辖市和广州都被划为一线城市,而深圳反而被划入二线城市。
· 香港《南华早报》划分「一二三四线」城市来源:https://multimedia.scmp.com/2016/cities/
就在北上广深房价突飞猛进的同时,大城市病愈演愈烈,大量「漂流者」们发现他们享受到的城市红利越来越少,甚至连房租都快支付不起了。2009年,一部《蜗居》更让人房关系成为关注焦点,「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余生」一度成为流行语。
· 2001-2010年中国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为4到6之间 / 数据来源:王彦超,冯天忠.2001-2010年中国十大一线城市房价分析[J].2012,04:44-45.不过,无论对那些乐于逃离北上广的社畜,还是乐于接收青年劳动力的地方主官,「二线城市」都实在不好听,总感觉自己是二流;更何况新型产业的发展和转移,也使许多城市突破了原有二线城市的定位。
人们需要一份全新的城市榜单来指导未来。
真有那么多「新一线」吗?
2013年12月,上海财经媒体《第一财经周刊》依据知名企业对城市的关注度,调研了中国400个城市,挑选了15个出色的二线城市命名为「新一线」。该榜单一问世就广受关注,其热度一度突破了传统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分级。
· 百度指数对比,其中的A点和B点时段就是「新一线」排名出炉时期在第一财经之后,多个机构纷纷效仿。「新一线」成为时髦词汇。第一财经也在2015年正式成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将新一线城市进行更为商业化的排行,同时为感兴趣的咨询客户提供数据分析。
· 国内新一线主要排行榜 / 图源:王争艳.「新一线」城市竞争力评价及时空变化研究[D].2018.问题在于,这些城市排行榜到底有多可信,新一线到底「新」在了哪?
正如房产商定义的一二三线城市标准,这些「新一线」排行榜选取的指标也都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以政务舆情监测中心的「新一线」排行榜为例,其定义招商引资活跃度的唯一指标是地方一把手商务会见的次数。问题是,数量不等于质量,甚至经济环境不佳才越有政府牵头招商的动力。结果在这份排名里,贵阳、沈阳、济南远高于杭州。
以影响最大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评选来说,评价指标中除去城市枢纽性以外,剩余的指标的打分(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人活跃度、生产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便在最客观的指标「城市枢纽性」里,所评估的对象居然忽视了对于工商业十分重要的水运。
抛去所选的指标不说,每年都会变的「新一线」也令人生疑。
一个企业或政策落地,起码要一年时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商业氛围的打造也同样如此,想要在短时间内产生格局性的改变几乎难以想象。但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榜单中,「新一线」城市每年都有变化,令人摸不着头脑。
· 《第一财经周刊》及其下属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评选的「新一线」城市变化不过,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有关城市分级的评选却一直在继续。这个概念隐藏着等级制、鄙视链,基于最朴素的攀比心理,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各地民众,都想把自己的城市放到更高的位置。
随着新闻媒体和官方宣传都开始使用「新一线」的概念来凸显本地的优势地位,这些排名变得越来越像是各地宣传口的公关大战。
· 东莞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新一线城市」,与苏州平起平坐另一方面,将诸如成都、杭州、南京、武汉、重庆这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被广泛认可的城市拔出「二线」列入「新一线」,无论就城市定位,还是指导个人前途发展而言,也确有其合理性。
2017年起,诸多新一线、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大学生求职指南》称,新一线城市成为2019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地比例最高的地方,占比为44.18%。
· 2016-2018年在各城市就业的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 数据来源:麦可思《2019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靠宏观排名指导个人生活毕竟不那么靠谱,最终决定去留的只能是个体的感受。而只靠「新一线」名头加持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力,更是镜花水月。
2019年5月,第一财经发布了截至目前最新的一份「新一线」榜单,昆明首次被列入其中。然而,榜单虽然推动了「昆明」的曝光,却不再像以前一样引起巨大波澜,也很难说对昆明有多大助益。
· 百度指数对比,图中蓝线C点为2019年5月昆明首次登上「新一线」榜单的时间点不管在哪生活工作,总归还是个人的经验最能说服自己。见得多了的人们,对这些排行榜早已不复之前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柯惠新,丁立宏.市场调查与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2000:441.
[2]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跨国公司研究项目组. 与中国一起成长:宝洁公司在华20年[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中国指数研究院. 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成功案例[M].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4.
[4]刘维新. 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5
[5]Hernández, Marco. "China city tier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6]王争艳.「新一线」城市竞争力评价及时空变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7]李永华.新一线城市「排位赛」:科技创新浓度决定未来[J].中国经济周刊,2020,1:86-88.
[8]陈芬.「新一线」城市还新吗[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6:13-15.
[9]刘美琳.六大明星城市PK:谁更有一线潜质[N].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1-09(3).
[10]西部城市.中国城市竞争激荡 40 年谁在崛起?谁在没落?[J].决策探索,2019,1:68-70.
[11]吴淑莲.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发展关系研究[ 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9 .
[12]吴靖.中国城市化制度障碍与创新[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1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 2010 :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 C] .北 京:人民出版社, 2010.
原标题:《你家到底是几线城市|大象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