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陕西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发布会(第五场)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2-20 00:05)
文章正文

原标题:陕西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发布会(第五场) 介绍陕西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区域特色发展情况

10月25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政府秘书长王建东、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何玲出席,介绍陕西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区域特色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发布会第五场,非常高兴邀请到西安市政府秘书长王建东先生、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何玲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区域特色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王建东秘书长作介绍。

西安市政府秘书长王建东: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按照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向各位记者朋友简要介绍一下西安市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西安市地处我国地理版图中心,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2018年12月我市获批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以来,先后出台《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2019—2021年)》《“十四五”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不断明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一是服务保障中国—中亚峰会取得圆满成功。今年我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安的莫大信任和巨大关怀。我市以最高站位、最优标准、最实举措,精益求精做好峰会各项保障工作,做到了零失误、零差错、零瑕疵,服务保障峰会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受到了中外来宾的高度赞誉。

二是全面开放布局打开新局面。西安与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商贸往来,与33个国家的4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40个国家的68个城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城市23个、友好交流城市47个。发起成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深度参与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联合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速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持续深化西安—咸阳一体化,“优势互补、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正不断完善。

三是贸易大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自2013年11月首发至2023年9月底,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量突破2万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目前常态化运行17条国际干线,21条“+西欧”集结线路,辐射范围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客货运航线386条,实现了中亚“五国六城”客运航线全覆盖。常态化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国际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共同构建承东启西、贯通欧亚、快捷高效的海铁联运大通道。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先后获批,“一带一路”商贸物流枢纽加快构建,“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贸易大通道加速形成。

四是开放平台建设展现新活力。高质量举办10届欧亚经济论坛。大力推进中欧合作产业园区、中俄丝路创新园建设。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提质增效。自贸试验区自揭牌以来新增市场主体17.9万家,全市综保区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贸易值1096.66亿元。

五是国际贸易合作迈向新征程。2022年全市进出口总值4474.1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为970.5亿元、较2013年增长4倍。今年1—8月,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为718.9亿元,同比增长22.8%。今年前8个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82亿美元、增长1.72%,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7家、增长24.67%。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设立外资投资企业5099家。

六是开放型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产业强市目标不动摇,培育形成了汽车和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和闪存芯片生产制造基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畅销海内外,隆基绿能领跑全球光伏技术发展,西安爱菊粮油走出国门闯出了一条以开放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路子。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企业94家,设立机构35家,为拓展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七是优化开放环境构筑新优势。全市共有36家银行416个分支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辐射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驻市金融机构达到211家。2021年6月上线运营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今年5月31日,西北地区首个省级RCEP企业服务中心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建成启用,成为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八是国际人文交流展现新风貌。2019年,我市成功当选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并于2022年连任,发起成立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并在西安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设立西安市“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中亚五国”留学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专项奖学金,进一步拓展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留学生教育、学历教育、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二、下一步工作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个大课题、是篇大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努力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不断打开发展新天地。

一是以落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为契机,持续深化与中亚各国城市的交流合作,加速引导面向中亚的经济资源、企业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向我市聚集,力促我市与中亚五国的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以建设国际性综合枢纽城市为抓手,持续放大“四枢纽一基地”对外开放引领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推动实现东西向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南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深度融合,全力提升我市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承载能力。

三是以全面优化对外开放环境为核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提升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平台能级,聚力打造“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新高地。

四是以构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中心为目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教育、文物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推动“中国—中亚”人文旅游专列从我市首发,打响“缘起丝路、相聚长安”合作交流品牌。

五是以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支撑,紧紧围绕“五通”总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贡献“西安力量”。

李惠:

下面,请何玲副书记作介绍。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何玲: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介绍杨凌示范区发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中关于“围绕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要求,以“搭平台、建机制、作示范、促合作”为主线,推动农业国际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国家农业对外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作出“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的重大倡议,得到了上合组织各方的积极响应。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农业农村部、外交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强力推动下,在上合组织秘书处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杨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了从“单边倡议”到“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到“现实图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

一是省部共建工作格局已经形成,法律地位正式确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农业农村部牵头,外交部、科技部、陕西省政府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国际发展合作署,共同组建国家层面基地建设协调机制,先后6次召开有关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基地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委、省政府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多次亲自调研,主持召开基地相关会议,研究部署重点任务。杨凌示范区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贯彻部省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基地建设形成了“中央决策、省部共建、多方聚力、杨凌探索”的良好工作机制。在此机制推动下,基地《建设方案》正式印发,基地建设《倡议》《构想》顺利通过第五届、第六届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业部长会审议,基地圆满完成必要国际法律程序,成为上合组织农业领域首个共商共建共享平台。

二是基地平台框架体系不断完善,建设载体丰富多元。依托杨凌示范区良好的农业基础和国际农业合作优势,相继建成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农业技术实训基地、上合组织成员国农学高校联盟,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形成了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现代农业高端论坛等交流机制。成立了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贸易服务平台、塔什干中国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经贸合作促进机构,基地主体功能发挥的平台体系不断健全完善。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八届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的首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落地杨凌。

三是基地主体功能作用有效发挥,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发挥基地主体功能作用,举办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第12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中国同非洲之角国家农业合作交流会等活动40多场次,达成合作协议40多个,230多名上合组织国家官员、驻华使节参加相关活动,上合组织国家依托基地开展合作交流的意愿逐步增强。高质量开展农业人才培养培训,为上合组织国家培养硕博士300名多,线上线下培训农业官员和专家3.3万人次,得到上合组织国家广泛好评。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建成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制定作物生产标准7项、生产技术规程11项,推广传播13大类110多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辐射带动面积达3000多万亩。吸引俄罗斯联邦总商会等一批企业在基地投资发展,策划举办经贸对接活动,与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就跨境农产品贸易达成合作意向,有力促进了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供应链、产业链深度的融合。

四是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平台影响持续放大。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重大倡议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俄塔社、法新社、美国广播公司等700多家境内外主流媒体报道基地建设情况,相关新闻点击量累计超过5.8亿次。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联合公报》均对基地在促进地区国家间农业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基地影响力和杨凌旱作农业技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杨凌示范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要积极发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这些机制平台作用,全力破解务实合作堵点难点问题,促进本组织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上的主旨演讲精神,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为牵引,主动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中亚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快构建“立足中国、辐射上合、联动周边、面向全球”的农业国际合作新格局,将杨凌示范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全球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李惠:

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记者:

今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取得丰硕成果,刚才也介绍了相关情况。请问,下一步西安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交流合作?

王建东: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西安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也是连接东亚和中亚的关键节点,现已站在了我国与中亚国家交流合作的第一线。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持续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交流合作。

一是持续扩大贸易合作。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扩大与中亚国家粮食、棉花、果品等农产品贸易规模;建设“中国—中亚农产品检验互相认证合作中心”,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农产品检验互认。支持西安爱菊集团“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农业合作园”改造升级,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建立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借助电商平台促进中亚特色农产品方便灵活进入我国市场,持续优化跨境电商业务营商环境。

二是进一步打通面向中亚国家的通道。加快推进与中亚国家合作共建国际物流节点和物流园区,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持续新开加密西安至中亚国家城市客货运航线,联动本土企业在库斯塔奈、塔什干、阿克套、阿拉木图、比什凯克等中亚城市新建5个海外仓,不断深化我市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

三是加强科研和新技术合作。加强与中亚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与中亚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布局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离岸孵化器等海外技术转移节点,探索“双向孵化”机制。

四是持续推动联合人才培养。继续实施面向中亚国家的“教育培训计划”,延长三年本专科招生计划,组织实施“中亚五国”硕士研究生项目,扩大专科学历教育项目和短期非学历培训学习项目,积极向中亚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不断创新和深化区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五是加强文明对话与人文交流。建好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加强与中亚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合作,大力推动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从西安首发。积极与中亚国家地方政府发展市级友城关系,扩大与中亚地区友城在各领域的合作交流,推动务实合作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当前,西安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利好释放期、综合实力提升期,我市将紧抓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众所周知,杨凌农高会被誉为“中国农业的奥林匹克盛会”,近年来,杨凌农高会已经成为全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请介绍一下杨凌示范区下一步将如何用好农高会这个“金字招牌”,服务“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

何玲: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正如你刚才所说,杨凌农高会从1994年起,已经连续举办30届,杨凌农高会已经从地方性展会发展成为国际性农业盛会,也成为全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关注参与。今年杨凌示范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办好杨凌农高会”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落实中国—中亚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成果,邀请了200多名上合组织国家、中亚国家、非洲国家、“一带一路”有关国家高级别官员和驻华使领馆代表,以及上合组织秘书处等10余个国际组织负责人或高级别代表出席。在农高会上,今年同期举办了全球土壤健康论坛、首届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非洲之角国家农业合作交流会、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在此期间,俄罗斯、德国、荷兰、上合组织“一带一路”国家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单位参展,集中展示9000多项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此外,今年农高会我们首次走出国门,同期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展区,实现国内外联动,展会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为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和扩大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紧贴国家农业对外开放需求,依托农高会平台,主动落实中国—中亚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等国家重大外交活动成果,进一步发挥农高会高端论坛、农业科技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展、全球推介大会等品牌活动效能,持续深化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对接农业国际合作政策标准,发布农业科技前沿成果,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扩大农业跨境贸易和产能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通过农高会展会平台,能够更好发挥示范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作用,为陕西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农业强省建设,为科技引领推动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杨凌贡献。谢谢!

凤凰网记者:

中欧班列长安号是西安扩大对外开放的核心平台之一,也是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一张闪亮名片,请再详细介绍一下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发展历程和下一步发展计划。

王建东: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市抢抓中欧班列快速发展机遇,着力强枢纽、拓通道、促贸易、聚产业,长安号现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线和“一带一路”建设大动脉。我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是开行量迅猛增长。中欧班列长安号于2013年11月28日首发以来,历经10年、不断蓄能,从最初的零散开行逐渐实现常态化运营,辐射范围也从最初的“线”延伸到现在的“面”。2018年后,中欧班列长安号几乎以每年跨越一个“千列”的开行量高速增长,2018年1235列、2019年2133列、2020年3720列。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量达到4639列,创年度开行量新高。今年1—9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991列,同比增长29.54%,运送货物总重355.2万吨,同比增长35.2%。十年来累计开行超2万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国。累计服务企业达到16500家,开行了比亚迪、吉利、隆基、冠捷、爱菊、非遗等特色专列,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

二是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10年前,西安国际港还只是一个规模有限的小车站,只有5条货运线路,缺乏货场设施。2014年,“西安港”获批并启用国家、国际“双代码”,标志着西安港正式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国际贸易与运输体系,可与世界各大港口开展国际陆海直达业务。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我市成功入围。3年来,我市全力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加强与资源丰富的国企、央企合作,加快引入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完善港口各项功能,现在的西安国际港,占地5600亩、设计集装箱吞吐量540万标箱、运力6600万吨,拥有全国首个内陆自动化无人码头和首个3束6线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际集装箱作业到发线达到18条,可满足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开行一万列以上的功能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内陆港。

三是通道网络不断健全。十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线路从最初只有1条增加到常态化开行17条,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向东常态化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国际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向南开通了中老、中越国际货运班列以及西安至尼泊尔、巴基斯坦公铁联运线路,初步实现南北、东西国际物流通道在西安聚集融合。携手兄弟省市开行“粤陕号”等21条国内集结线路,“+西欧”集结体系织线成网,辐射范围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国内主要货源地。2022年,全国唯一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从我市首发,让西安至德国运行时间由之前的平均12天缩短到现在的9.8天,运行效率显著提升。目前,长安号已成为运输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

四是临港产业加速聚集。十年来,我市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辐射带动优势,精准谋划临港产业布局,大力推动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总面积17平方公里的临港先进制造业片区,加快引导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向西安国际港务区聚集。截至目前,“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1家、中国500强企业8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5家,先后落户汇芯5G通信、中国台湾中科半导体、京虹显示、银河新能源、致远科技等临港制造企业40余家,总投资约100亿元。此外,我市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物流通道优势,积极打造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跨境电商高质量专列实现2天1列,累计开行超过400列,“跨境电商+长安号”成为“一带一路”贸易新增长极。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质量建设,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互联互通,拓展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等方向线路,进一步织密“+西欧”网络,优化提升跨里海、黑海国际运输路线,高频次稳定开行铁海联运图定班列,积极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质效“双提升”,打造世界顶尖内陆港。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陕西日报记者:

刚才提到,国务院《批复》中要求杨凌围绕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下一步杨凌在高质量推动农业国际合作方面有哪些计划?

何玲:

谢谢陕西日报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先后与6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13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合作项目超过500个,推动7000余项农业科技成果走向世界。开展面向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援助培训项目160余期,为130多个国家培训了4600多名农业政府官员、农业科研人才。成功引进萨诺、嘉吉、金海等80余家国际涉农企业落地杨凌。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继续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主旨演讲精神,重点从建强对外开放平台、深化农业合作交流、拓展农业贸易和产能合作等方面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

一是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强化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杨凌农高会等平台功能,畅通农业国际合作渠道,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达国家及上合组织秘书处、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杨凌农业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全面深化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围绕生物育种、农业节水、病虫害防治、生态修复及智能装备等方面,以联合研究、技术培训、园区示范、产能合作等形式,持续推动杨凌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模式“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方案”。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引进吸收农业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经验,不断提升杨凌现代农业科技引领地位。

三是加快拓展农业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进一步挖掘、整合、发挥杨凌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政策制度优势,杨凌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是唯一的农业为主题的自贸片区和综合保税区,我们要用好政策制度优势,同时用好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经贸投资促进中心、境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上合组织跨境电商等载体,不断畅通与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产能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效益。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李惠:

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