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9 日,贵州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贵阳召开。发布会聚焦 " 十四五 " 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取得的亮点成绩,擘画发展蓝图。具体一起到现场看看——
" 十四五 " 以来,贵州省始终将职业教育定位为特色教育强省的主抓手和主攻目标,在规划上优先考虑、经费上优先投入、政策上优先保障,为贵州职业教育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目前,全省有中职学校 184 所,在校生 68.7 万人;高职院校 48 所,职业本科 1 所,在校生共计 49.6 万人。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建成 19 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 所高等职业学校入选国家 " 双高计划 " 院校。2022 年,我省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之一,获得国务院激励支持。回顾 " 十四五 " 以来的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和成效,呈现出 " 结构优、体系全、机制活、支撑强 " 的新格局。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一是发展布局更加优化。
实施职教园区、产业园区组合式集聚发展,以清镇职教城为核心发展体," 黔北经济协作区—遵义、铜仁职教园 "" 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毕节、黔西南职教园 " 为 " 两翼 "," 三州 " 文化旅游区和部分县级职业学校为节点的 " 一体两翼多节点 " 特色布局全面形成。坚持产业导向,推动职业院校与全省 32 个特色产业链紧密对接,自上而下完成专业优化调整。聚焦信息时代产业发展新业态和民生领域,建成了 74 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04 个省级骨干专业,建成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4 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21 个。近两年高职专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 85% 左右,平均每年为贵州十大工业产业、12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培养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9 万余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是办学体系趋于完善。
坚持夯实中职、做优高职、发展职业本科,加快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格局。实施中职强基工程、" 双优 " 计划,高职 " 双高 " 计划,立项建设 93 所中职强基校,48 所省级优质中职学校,23 所省级 " 双高 " 院校。2021 年,合并转设建成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成为贵州职业教育首个本科院校。近期拟向教育部申报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拓展成长渠道上,推动五年一贯制、"3+3" 中高职贯通、专升本联合培养等多种中高本组合式贯通培养并举。2023 年 "3+4" 中本衔接培养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完成首批 984 名考生招录工作,架起了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直通本科的 " 立交桥 ",职普融通迈出坚实步伐。
清镇职教城一角
三是机制活力不断释放。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 " 兴黔富民 " 行动计划、" 技能贵州 " 建设行动计划,以 " 小项目 " 撬动 " 大发展 ",建成 " 兴黔富民 " 行动计划项目 521 个,立项 " 技能贵州 " 行动计划项目 886 个。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黔匠工坊、精品课程等质量建设项目支撑起贵州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发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的重要桥头堡等平台优势,积极打造职业教育 " 开放办学 " 高地和 " 数字职教 " 高地。分别在东南亚、南亚、中美洲等地区建立了 7 个海外办学机构,5 所高职院校先后入选 " 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 " 特色合作项目。建立 " 贵州省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 " 并列入国家试点,推进数字校园 " 云化 " 部署和教学资源共享,实施职业院校画像管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蹄疾步稳。
四是服务发展支撑持续增强。
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学校组建的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入围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创新实施 " 校旅结合 ",通过综合实践行动、资源盘活行动、宣传推广行动、人才培养行动等 " 四大行动 ",努力盘活存量旅游资源,助力全省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围绕乡村振兴,贵州省职业教育继续担负主力军使命,深入实施学历、技能 " 双提升 " 行动,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更加适应人力资源开发需求,推动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优质的人才资源,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
贵州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
有哪些特色亮点?
"3+4" 中本衔接培养试点工作
开展情况如何?
职业教育改革下一步如何推进?
一起来看省教育厅负责人答记者问——
1. 贵州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有哪些特色亮点?
答:贵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特色亮点主要体现在五个 " 新 " 上:
——坚持 " 率先突破 " 新路径。把职业教育作为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重要 " 先手棋 ",在规划上优先考虑、经费上优先投入、政策上优先保障,省委省政府每年新增 5 亿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给予了全省职业教育最坚实的保障。
——实施 " 技能贵州 " 新模式。争取教育部支持部省共建 " 技能贵州 ",制定《贵州省职业教育 " 技能贵州 " 行动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编制 27 个类别的项目指南,累计立项建设 " 技能贵州 " 建设行动计划项目 886 个,引导职业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塑造 " 产教融合 " 新优势。围绕我省 32 个特色产业链,联盟式推进产业链相关专业建设,建成相关领域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达到 4 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21 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1 个,产教融合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打造了 " 贵州喀斯特交通 "" 三绿一红 " 黔茶、" 贵州康养 " 等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激发 " 赛训衔接 " 新动力。建成贵州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统筹推动 "1+9" 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一体构建 " 岗课赛证 " 课程体系。2023 年贵州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创造了贵州参赛的历史最好成绩,累计获奖达到 167 项,斩获一等奖 17 项,其中高职组 14 项。
——打造 " 兴黔富民 " 新样板。实施职业技能学历 " 双提升 " 工程,针对多元需求建立 " 学历 + 技能 " 的社会培训机制,聚焦低学历劳动力群体,做好对象摸排,并统一录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非全日制招生系统进行动态管理,目前累计落实培训 41.9 万人。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三下乡 "
2. 贵州 "3+4" 中本衔接培养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请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
答:所谓 "3+4",就是 3 年上中职、4 年上本科,实行 7 年的贯通衔接培养,是我省推进职普融通,打通中职直通本科 " 断点 ",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是我省首次开展 "3+4" 中本衔接试点。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把好入口关。参加试点的学校主要是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本科学校,对应的试点中职学校都是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中职强基工程学校。试点专业也是省级优质专业、示范专业、重点(特色)骨干专业,高水平的学校和专业保证了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把好培养关。在 7 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组建联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共同制定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融通的教学体系,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把好考核关。报考 "3+4" 中本衔接培养试点的学生,经中考录取进入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习 3 年,转段考试合格后,转入对口的试点本科院校学习,毕业后达到学位条件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转段考试采取 " 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测试 " 的方式进行,结合过程考核及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转录。期间,由试点本科院校、中职学校合作,共同建立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
——把好发展关。今年我省 "3+4" 中本衔接试点完成 984 名考生招录,试点中职学校 25 所、本科院校 10 所,涵盖机电一体化、旅游服务与管理等 16 个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教学模式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相关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共育、师资共享、基地共建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打造定向招生、专项培养、一体推进的校企合作育人新范式。
今年,"3+4" 中本衔接培养试点全省各市州共 17904 名考生报考,录取 984 人,录取率仅为 5.5%,竞争激烈,各市州最低录取分数线均超出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下一步,将围绕规范评价和总结提升,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聚焦 " 公平公正 ",规范招录注册。加强对各地 "3+4" 中本衔接培养试点学生录取手续的备案管理,对试点合作双方学校在招生、录取、转段等工作环节的监管。
——聚焦 " 育人质量 ",完善评价机制。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制定并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
——聚焦 " 优化提升 ",做好总结推广。对参与衔接培养试点的学校及专业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总结衔接培养过程中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典型举措和做法,稳妥推进试点范围的有效拓展,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松桃县中等职业学校花鼓表演
3. 如何让职业教育成为贵州特色教育强省的强力支撑?下一步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职业教育是推动产业振兴、富民强国的重要支撑。下一步我省职业教育将以部省共建 " 技能贵州 " 为牵引,衔接 " 三教(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协同创新、" 三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系统改革,统筹推进职业教育 " 六个体系 " 建设,努力为西部地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 " 贵州经验 "。
——健全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重点突破本科职业教育 " 卡脖子 " 问题,稳步有序推进中、高、本的衔接贯通、一体发展,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融通、协同发展。把 " 双高 " 建设和职业本科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培育 25 所左右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到 2025 年,力争培育 7 所以上国家级 " 双高 " 校,推动建设 3 所以上职业本科院校,持续加强优质职教资源供给。深入实施 " 黔匠 " 培养工程,依托 32 个特色产业链相关专业,每年定向输送 10 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全新理念落实好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专业调整、人才培养调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突出知识与技能传授、过程与方法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
——构建技能人才资历体系。完善 " 学分银行 " 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开放教育、老年教育互融共进,以优质的职业教育支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职业教育 " 双证书 " 行动,建立健全技术技能培养与 " 八级工 " 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衔接的培养体系,建立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相联系的机制,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渠道,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认可度。用好用足贵州大数据发展优势,建设国家级精品教学资源库,加快全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体系。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举办以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生产型实体企业,深化产、学、研、创融合发展,积极探索 " 产学研创融合,校企一体化 " 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紧盯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 主战略,围绕大数据、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持续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建设上发力,重奖 " 产学研用 " 典型,实现人才培养的反向哺育,将优质企业、实践经验向人才培养一线引流。
——强化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支持建设一批 " 双师型 "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结合我省现代能源、装备制造、大数据等特色优势产业,充分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集智聚力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和一流核心课程。办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抓好全国技能大赛,推动一批高水平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内容,与企业现实生产对接,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发挥项目引领作用,认定一批 " 三教改革 " 示范校和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抓好教学成果培育,提升在全国职教领域的影响力。
——完善赛训结合实践体系。聚焦 " 岗课赛证 " 综合育人,推动竞赛技术标准与世赛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竞赛与最新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升技能竞赛水平。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建好 "1+9" 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办好中国—东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专项赛事和民族地区特色技能赛事,构建完善 " 省—市—校 " 三级递进与 " 综合 + 行业 + 特色赛 " 多元共促赛事体系。完善赛训结合信息化资源平台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支持技能大赛赛项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竞赛成果普惠化,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打造技能富民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技能学历 " 双提升 " 贵州首创模式,针对多元需求建立 " 学历 + 技能 " 的社会培训机制。推动建设示范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民间技艺产学研联盟,引领乡村技艺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创新与传承,畅通农村产业发展人才供需渠道,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积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