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20周年宝鸡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20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二十周年。20年来,宝鸡作为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开拓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20年,经济发展更快、生态环境更美、基础设施更好、产业发展更优、民生改善更多,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
一、经济增速最快,发展质量持续向好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宝鸡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迅猛扩张,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年来,宝鸡市经济总量快速成长,不断实现量的跨越。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178.60亿元,历时10余年,到2011年突破1000亿元,2019年宝鸡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23.81亿元,是1999年的12.5倍,期间年均增长11.7%,高于改革开放前期(1979年-2019年)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5022元增长到2019年的59050元,增长了11.8倍。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9年,宝鸡市地方财政收入87.98亿元,是1999年的11.4倍,期间年均增长12.9%;财政支出350.12亿元,是1999年的32.6倍,年均增长19.0%。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75.09亿元,是1999年末的15.3倍,年均增长14.6%;贷款余额1800.07亿元,是1999年末的9.1倍,年均增长11.7%。
二、经济活力更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西部大开发以来,宝鸡市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等领域加快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二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71.18亿元,1999-2019年年均增长9.7%。第三产业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2019年,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0.3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6.4%,较1999年提升15.0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09.46亿元,占比27.2%,提升3.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112.51亿元,占比14.6%,提升13.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78.68亿元,占比10.2%,提升5.0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快速成长。西部大开发以来,市场活力增强,非公经济快速成长,涌现出了东岭集团、育才集团、聚丰集团等一批本土成长起来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非公企业,成为引领宝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17年突破千亿,2019年达到1156.57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2.0%,比1998年提高27个百分点,年均提升1.3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突破发展。2019年,宝鸡市实现县域生产总值1123.30亿元,成为支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占全市比重达到50.4%。5县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元,其中凤翔县超过200亿元。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排名中,凤县2009-2016年连续八年蝉联全省十强县,凤翔县2007年、2008年及2016年位居全省十强县,岐山县2016-2017年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十强县。
三、产业发展更优,优势特色产业崛起
西部大开发以来,宝鸡市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形成了一系列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一)供给体系丰富多元,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西部大开发以来,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变,科技大规模应用,现代化、机械化耕作方式逐渐普及,生产经营主体更加多元,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19年,宝鸡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62亿元,是1999年的7.2倍。
农畜产品优质多元。二十年来,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实现了农产品供给体系的丰富和多元化。2019年,宝鸡粮食产量132.36万吨,比1999年减少9.5%,但粮食亩产比1999年提高30.6%。蔬菜产量148.77万吨,是1999年的3.0倍;园林水果产量132.22万吨,是1999年的3.6倍。肉类总产量10.28万吨,是1999年的1.1倍;奶类产量47.91万吨,是1999年的4.7倍。成功创立眉县猕猴桃、太白高山蔬菜、千陇奶畜等品牌。“西山柴胡”认定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凤翔苹果、眉县猕猴桃、陇县香菇、千阳苹果、扶风黄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用机械广泛流通,土地流转加速,培育出多种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逐步从传统、分散的家庭农户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截至2019年末,宝鸡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73个,其中国家级农业园区 7个,省级农业园区43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48户,其中国家级5户,省级 65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845个,其中全国示范社29个,省级社 138个,入社成员16.02万个,辐射带动农户26.38万户;家庭农场达到1130个。
(二)生产能力迅猛提升,工业“智造”加速迈进
西部大开发20年,是宝鸡工业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20年,20年来,宝鸡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建设、集群化发展和园区化承载“三大战略”,工业实力不断增强,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近年来,更是由工业“制造”向“智造”不断升级,正稳步向制造业强市迈进,走出了宝鸡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发展道路。
工业实力突飞猛进。2019年末,宝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75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6200余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90.36亿元,达到1999年的22.1倍,期间年均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22.7%。
工业“制造”向“智造”迈进。通过20年的发展,宝鸡市初步形成了以宝钛、东岭等大企业集团为龙头,以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烟酒食品、能源化工、优势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涵盖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5个。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列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宝钛集团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秦川机床的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品成为行业新亮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技术之一在宝鸡进行;吉利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可实现精密操作的焊装机器人,成为智能制造的“样板”。
工业生产能力迅猛提升。产品产量极大丰富,2019年,宝鸡市原煤产量996.7万吨,是1999年的29.9倍;发电量147.9亿千瓦时,是1999年的12.4倍;卷烟产量60.38万箱,是1999年的1.4倍;白酒产量11.03万吨,是1999年的8.2倍;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26万台,是1999年的6.1倍;汽车产量14.39万辆,达到1999年93.6倍。一系列关键零部件、材料和设备扬名中外,港珠澳大桥、神州系列飞船都有宝鸡制造的贡献。稀有金属加工、石油钻机等“宝鸡制造”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三)新型销售业态兴起,消费市场走向繁荣
20年来,商贸模式快速变化,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网络营销异军突起,新型多元化销售网络迅速形成。开元商城、高新天下汇、新东岭城市综合体、吾悦广场等综合性购物中心先后建成运营,宝鸡的购物环境不断改善,商业中心不断拓展,商贸水平不断提升,今天的宝鸡已形成消费市场遍布城乡、流通网络四通八达、名优品牌应有尽有、消费内容丰富多元的商贸流通格局。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44.38亿元,是1999年的14.5倍,期间年均增长15.1%。
四、基础设施更好,出行通信互通互联
西部大开发20年来,宝鸡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交通条件日益改善,通电通信快速发展,功能配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已具规模,奠定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形成以G30为主轴,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以关中公路环线为连接的“三横五纵一环”公路网络。2018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697.82公里,比1999年增加13064.05公里,是1999年的4.6倍。高速网络全覆盖,连霍高速、银昆高速十字架外环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太凤高速、合凤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在建,建设里程500多公里,宝鸡高速网络将实现县区全覆盖。西宝、宝兰高铁相继通车,宝鸡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络。
基础设施全面提质。实施城市“东扩南移北上”发展战略,大力新建交通要道和渭河大桥,提质扩建重要交通枢纽,建成 “四横十纵”的市域交通网,构筑了城市道路“东西畅、南北通”的交通格局,有效扩大了宝鸡城市框架和发展空间。 供应保障同步迈进,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建成供水管道1028.29公里,是1999年的2.6倍;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7.87亿千瓦小时;全市建成供气管道1704.42公里,供气户数48.82万户,分别是1999年11倍和15.2倍。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2000年以来,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华厦、轩苑、聚丰、东岭等一批本土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2019年末,宝鸡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63户,年度投资达到272.52亿元;2000年-2019年,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12.66亿元,年均增长22.6%。
邮电通信日新月异。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维通信方式实现互联互通,邮寄快递业务快速增长。2019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31.49亿元,是1999年的8.7倍,年均增长11.4%。截至201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53.5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384.02万户,分别是1999年的2.3倍和72.5倍,电话普及率116.34部/百人;宽带互联网用户116.86万户,是1999年的358.7倍。
五、对外开放更广,魅力宝鸡走向世界
宝鸡是炎帝故里、周秦文明发祥地,拥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二十年来,宝鸡加快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文化、产品多样输出,在加大对外交流的同时不断增强投资吸引力,为宝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旅游蓬勃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化交流走向世界,宝鸡社火出访二十多个国家,数百件珍贵文物先后赴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各国展出。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法门寺、太白山旅游景区成功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截至2019年末,宝鸡市各类旅游景区达到47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4个,3A级景区25个。先后获得“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最中国美食城市”“首批中国最佳品质旅游胜地”等称号。201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6.6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0.0倍和75.5倍,年均分别增长18.5%和24.1%。
“海外宝鸡”加速推进。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宝鸡市对外贸易快速扩张。近年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钛博会”“520世界蜜蜂日”等国际性展会,在广西凭祥口岸、莫斯科设立宝鸡名优产品展示中心。宝鸡综合保税区获批,内陆无水港加快建设。全市有外贸实绩企业突破380家,贸易伙伴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3.98亿元,其中出口43.80亿元,分别是1999年的31.0倍和30.0倍,年均分别增长18.7%和18.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宝鸡市累计实现到位资金超过9000亿元,2018年年度到位资金突破千亿元,2018年、2019年分别达到1381亿元和1491亿元。引进了吉利汽车、青岛啤酒、蒙牛乳业、海螺水泥、今麦郎、农夫山泉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宝钛工业园、崔木煤矿、蒙牛工业园、眉县农夫山泉、吉利汽车制造基地等一批工业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开元商城、吾悦广场、银泰城、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落户宝鸡。为宝鸡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促进了宝鸡经济发展壮大。
六、生态环境更美,城市吸引力与日俱增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植树造林、渭河治理、节能减排、防污降霾为重点,实施绿色宝鸡“九大工程”,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营商环境,努力构建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格局。
人居环境日益优美。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打好蓝天白云保卫战,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位列关中第一,2019年达到273天,位居汾渭平原11市前列。城市建成区(市辖区)绿化覆盖面积3962公顷,比2003年增加2330.4公顷;建成区(市辖区)绿化覆盖率41.0%,比2003年提高5.5个百分点。农村环境明显改善,2019年,完成农村改厕8.98万户,实施农村交通、水利、电网升级改造项目267个,在全省首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标准化建设,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5个、市级美丽乡村170个。先后荣获国家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优美的环境成为“幸福宝鸡”的最亮底色。
营商环境突破发展。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3”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宝鸡市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形成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多证合一、一枚印章管审批、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市级22个市级部门179项审批事项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投用,企业开办平均用时压缩至2.3天。一网通办有力推进,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互联网平台全部上线运行,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市、县两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不见面审批”。优化跨境贸易通关便利,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8.2%和47.7%。我市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被评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方”,为陕西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地市。
七、民生改善更多,百姓福祉全面提升
西部开发二十年来,宝鸡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切实提升民众获得感,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安全住房保障、基础设施提升等“十大行动”,扎实落实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具体措施,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全市52.8万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1.9%下降到1.12%。太白县、千阳县、扶风县、麟游县和陇县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荣获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优秀城市。
民生保障日益完善。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全域覆盖、全省领先、全国有位的经验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实现了城乡并轨;医改宝鸡模式、“大社保”宝鸡模式、新型养老模式在全国推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
人民生活迈向小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条件日益优越。2019年,宝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446元和13094元,分别是1999年的8.1倍和8.8倍,年均分别增长11.1%和11.5%;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1999年的38.6%下降到2019年的28.2%;民用汽车拥有量39.49万辆,是1999年的14.3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7平方米,比1999年增加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5.6平方米,比2001年增加13.3平方米。
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是宝鸡市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二十年;是确立科学发展观,继而追求“中国梦”的二十年;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大力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的二十年;是多层次、多规格、全覆盖的区域规划实施的二十年;也是强实力、优产品、输出文化,让宝鸡走向世界的二十年。20年蓄力谋远,20年砥砺奋进,今天的宝鸡,已成为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宝鸡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具韧性和活力。而今,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绘就宏伟蓝图,宝鸡,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四城”建设,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