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登封观星台景区向世界发出邀请 从五一起免费向公众开放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1-23 14:19)
文章正文

  日晷

  仰仪

  周公测景台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观星台

  4月11日下午,登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权威发布:2017年5月1日起,登封市观星台景区将实现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夏季8点至17点30分,17点30分停止入园,冬季8点至17点,17点停止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登封市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会服务功能,让社会公众更加深入了解嵩山厚重的文化资源,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社会共享走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登封市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举措之一,更是登封在积极探索嵩山其他景区免费开放举措的有益试水。

  郑报融媒记者 袁建龙

  登封时报 高鹏敏 文/图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均有很高价值

  观星台景区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处颍河之滨,曾是古代阳城所在地。前后院落共分照壁、山门、垂花门、周公测景台、大殿、观星台、螽斯殿等七进,院内复制安装各种天文仪器10多种。其中,观星台景区内的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

  周公测景台是由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修建,是古代祖先测量日影、验证四时的仪器。周公测得阳城为天地之中,并把表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把表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把两个日中日影长相等、昼夜时刻相同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周公姬旦通过在测景台的实地观测划定,从而使“春”“夏”“秋”“冬”四时得以划定。周公测景台用青石制作,分台座和石柱两部分。台座上小下大,呈梯形锥体,四边稍有偏斜,各边宽窄不等。石柱为表,台座为圭,表的顶端为屋宇式盖顶,南面刻有“周公测景台”等字。历史上不少天文学家、历法家如僧一行(张遂)、南宫说等都在这里进行过天文观测活动。

  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时代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八大景区之一。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它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均有很高价值。

  位列“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见证嵩山“天地之中”

  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嵩山历史建筑群包括太室阙、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观星台、会善寺、嵩阳书院、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等8处11项历史建筑。不得不说,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观星台以其独特价值在世界科技史、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登封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重要历史见证。

  史载,观星台景区内有一“周公测景台”,周公曾在此用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从而确立阳城,即今告成镇为“天地中心”,并确立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而距周公测景台20米的元代观星台,是当时为实施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各地建立的27个天文台和观测站的中心观测站。郭守敬在此“昼参日影,夜观星象”,编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校准了二十四节气,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相比,一年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嵩山“天地之中”,代表着世界天文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多位国外专家考察后为之惊叹,认为这是世界上少有的保存完整的科技实物。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成功申遗 观星台功不可没

  去年11月30日,喜讯传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而在3年的申遗历程中,作为测定出“二十四节气”的登封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中原地区四季分明,登封位于中国中心区域,在此制定的历法辐射范围广泛,同时嵩山是华夏农耕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区域,古代中原地区人口众多。在登封确定的二十四节气适用地区、适用人群广泛,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时,登封承担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申报文本撰写、专题片拍摄等工作,观星台的作用不可撼动。

  由此看来,观星台不仅是测算历法的主要天文建筑,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核心理念的体现者,也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