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大年三十这天,湖北西北部山区雾气氤氲,黄昏时分的霞光在远处的缭绕云雾中散开,泛出冬日的暖意。如果不是人提醒,十堰武当山机场的这一天与平时似乎没什么不同。
除夕夜,从武当山机场的停机坪上向远处望去,能看到层层叠叠的远山,也能看到不远处小城的万家灯火。身后一架架飞机或腾空而起,将出行的游客送往期待已久的目的地;或平稳降落,将归家的游子带回思念的故乡。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一群民航工作者们仍坚守在岗位上,为旅客平安、顺畅出行保驾护航。
回家路上的泪光
飞机舱门打开,一张张掩盖不住回家喜悦的笑脸出现在王杰眼前。
“您好,新年快乐,请这边走。”系着象征新年的大红色围巾,王杰同样以笑容迎接这些在大年三十回家的客人们。
“谢谢小姐姐,新年快乐!”一个小朋友高兴地挥着手,向王杰回应着。
作为武当山机场地面服务部的一员,王杰已经是第二次在机场度过大年三十了。她现在对自己的工作流程十分熟稔,值机、送客、开舱门、护送特殊旅客,处理起来都行云流水、游刃有余。一天下来,她收获了好几次旅客竖起大拇指的称赞。
农历大年三十,王杰在指引旅客前往登机口。
“刚到机场工作的时候,一天有20多个航班,需要三班倒。”王杰说,“我那时刚从部队退伍转业,在部队的时候每天晚上10点就睡觉,没想到在民航却常常熬夜值班。”
随着工作年岁的增长,她对机场服务工作逐渐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武当山景区对外的窗口,武当山机场承载了“小机场带动大旅游”的使命。为了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机场积极打造特色服务,为“首乘”旅客及特殊旅客提供全流程暖心服务。王杰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特殊旅客”提供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感受到服务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又一趟航班落地,王杰收到新的任务,为一位“无陪老人”提供引导。她早早地来到舱门口,搀扶着老人走出舱门,俯下身仔细问清了老人想去哪里,再扶着这位旅客走向家人的方向。
老人与家人团聚后,眼中忍不住泛起了泪光,她回过头使劲握了握王杰的手:“姑娘,劳烦你了,谢谢哦,你也早点回去过年!”
“好的,大娘,新年快乐!”王杰也笑了起来,抱了抱大娘,目送着老人与家人们远去。
夜幕下的灯光桥
站在武当山机场的助航灯光连廊上,脚下是几十米的山谷,凛冽的寒风吹得人忍不住捂住耳朵。机场助航灯光机务员易晨稳稳地踩在临空的钢桥上,仔细地检查着一个个灯光硬件,不一会儿他的脸就被冷风吹得泛红。
“我是早上5点起床的,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要检查机坪上的助航灯光,确保灯光适航。”面对记者和镜头,“90后”的易晨有些“工科男”的局促,不知道怎么才能描述好自己在大年三十这天的工作。但一聊起脚下这座连廊结构的助航灯光桥,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了。
“你看这里,有两道深沟,还有一座山丘”,易晨指着灯光桥下方的山沟说,“如果按传统的铁塔结构来建助航灯光系统,不仅工程实施难度大,花费也大。所以我们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公路钢桥的设计理念,在结构跨度、铁塔高度和结构型式方面,都创造了国内外机场建设的新纪录。”
检查完这座助航灯光桥,在傍晚的航班间隙,易晨又赶向停机坪,俯下身去检查一个个灯箱。夜色伴着寒气袭来,他搓了搓手,收拾起工具箱匆匆起身。正是这样的百般谨慎,才能成就民航安全的万无一失。
除夕夜,易晨在检查机坪灯光。
远处跑道灯光次第亮起,照亮了机场的跑道,也照亮了除夕夜千万旅客的回家路。易晨的身影渐渐隐没在夜色中。
不一会儿,又一架飞机在助航灯光的指引下缓缓降落了。
无线电波里的“新年好”
机场塔台上,管制员叶紫薇与她的同事们一起,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个个屏幕,发出指令。
“B704S,十堰请讲。”
“B704S,滑行到位,关车,大家辛苦了。最近雨雪天气,大家坚守岗位,保障春运,代表机组向全体塔台人员致以新春节日问候。”
“B704S,收到同意关车,你们也辛苦了,祝你们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明年见!”
保障完当天23时30分的广州—十堰航班,叶紫薇和她的同事们就可以下班了。不能与家人们一起吃上团年饭,叶紫薇心里也有点酸酸的。但是能看着航班一趟趟平安起落,能帮助旅客们准时平安到家,她觉得这是挺高兴的一件事。
农历大年三十,叶紫薇与同事们在塔台上工作。(本文图片均由汪洋拍摄)
航务管理部的副经理龚伟,今年已经是第7年春运在岗了。
“我早已经习惯了每年一次的春运值班,心中多了一些对家人的愧疚,已经有7年的时间没有坐在除夕夜团圆饭的饭桌上了,虽然家人没有一句责备,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但是作为民航工作者,能够为每一架飞行的航班增添一份保障,能够为每一位回家的旅客增添一份安心,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龚伟说。
又是一年除夕夜。有人正在相聚,有人还在路上。人们穿越地域,跨越山河,只为了与亲人度过这珍贵的团圆时光。而在万里天路上,有民航人坚守的身影,年年岁岁,日复一日,守护旅客回家的路。
2月9日,本报记者汪洋在武当山机场机坪采访摄影。
2月9日,本报记者汪洋、王诗彧在武当山机场灯光廊桥采访。
2月9日,本报记者汪洋、王诗彧在武当山机场塔台采访。
记者手记
为了万家团圆的坚守
十几年前,从北京到十堰,需要乘坐K字头的普快火车,要经过20多小时的车程。运气好的时候能抢到卧铺车票,一般情况下就只能挤在硬座上度过一天一夜。那个时候,泡方便面、橘子皮、消毒水的气味,构成了异乡人关于回家的记忆。
如今,乘坐飞机,从北京首都机场或大兴机场出发,到十堰武当山机场,只需要短短两个小时。候机楼地服的笑脸,客舱里清洁的空气,空乘温柔的问候,播音里“距离降落还有半个小时”,共同构成了回家的新旋律。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家的向往。
在大年三十的候机楼里,我们遇到了很多笑着的面孔。有回老家过年的白领“打工人”,觉得回家的路“太快了”,还不够自己多玩一会儿游戏;有要中转去厦门玩的大学生,觉得过年可以“酷”一点,要跟家人在异地看不一样的风景;也有第一次坐飞机的老人,感叹现在的服务真好,全程有人嘘寒问暖,一路护送自己回家。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路的守候。
在采访的路上,在武当山机场消防队工作的小蔡告诉我们,他要一直在机场值班到大年初六。本来今年不是他值班,但因为有个同事今年刚结婚,他就想着替同事过年值班,自己父母年纪不大,也很理解自己的工作。队里晚上还组织了包饺子活动,他吃的很开心。
从火车站到候机楼,相遇和离别的地方总是有很多故事。一次次关于回家的真实体验,一个个关于坚守的动人故事,共同组成了新春佳节、盛世平安,人享其行、物享其流的新篇章。除夕夜,团圆时。有人相聚,就一定有人坚守。“让人民群众共享民航发展成果”,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中国民航报 记者王诗彧)
原标题:《武当山机场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