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历史文化】峨眉山为何被称为世界上加持力最大圣地之一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2-14 12:29)
文章正文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峨眉山为何被称为

世界上加持力最大圣地之一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地处四川峨眉山市西南,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道场,亦称光明山,被世人称为世界上加持力最大的圣地之一。

峨眉山金顶风光(图片来源:峨眉山市人民政府网)

峨眉山周围千里,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属邛崃山余脉,东临岷江,北依青衣江,南眺大渡河,尽享山川形胜。该山林木葱茏,茂竹滴翠,溪流潺潺,瀑布声喧,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赞道:“观此山如初月…… 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山亦因此而得名。

峨眉山最初为道教名山,被誉为天下第七洞天——“虚灵洞天”,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为此还著有《峨眉山灵异记》一书。随着佛教的传入,峨眉山逐渐成为佛门信众心目中的普贤菩萨应化道场。

传说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印度僧人宝掌和尚来到巴山蜀水,因喜峨眉山之秀美,遂在山上结庐修行。永平六年六月初一,一位蒲姓老人正在山上采药,突见一只鹿从眼前跑过,而其足迹却宛若莲花。老人十分奇怪,遂寻踪而去,到得山顶却不见鹿的踪影。他找到在山上茅蓬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告诉他,这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象于峨眉山”。采药老人深为感念,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从此皈依佛门。

峨眉山云海(肖雨杨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相传晋代时,又有一西域高僧阿罗婆多尊者来到峨眉山,见有一处与西域化城寺地形相类者,便发心兴建道场。因山中无砖瓦,遂以树皮代之,寺建成后名“木皮殿”。

据《峨眉山志》载,东晋时,鸠摩罗什的高徒僧肇法师在峨眉建“黑水寺”,是为于史有据之建寺初始。其后,峨眉又建普贤寺,开始供奉普贤菩萨。

《峨眉山志》《都江堰志》(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唐代佛教日盛,峨眉寺院亦日见其多。李白有一首五律《听蜀僧濬弹琴》云:“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有僧弹琴若此,亦可想见当年峨眉山僧才之盛。

北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在采药老人见普贤菩萨瑞相处,塑普贤菩萨像,供信众参礼。12年后的北宋太平兴国五年,一座巨型普贤铜像落成,并建阁安放。从此,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应化道场愈加声名远播。到明清时,峨眉山上梵宇琳宫、大小寺院已近百座。虽经多次战乱损毁,现存主要寺院仍有万年寺、报国寺、伏虎寺、华藏寺、善觉寺等20余处。

峨眉山报国寺(蓬州闲士 摄)

大行普贤菩萨系古印度梵文“Samantabhadra”三曼多跋陀罗的意译,亦译为遍吉,其义为遍一切处而妙善。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辅弼,且为一切菩萨上首,助释迦文佛宣导教化,摄益有情。普贤菩萨作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具足无量行愿,是实践佛法的杰出代表,因而深受佛门四众的景仰。

在佛教典籍中,论及普贤菩萨处所在多有,如《三曼陀罗菩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观普贤经》《妙法莲华经》《首楞严经》《悲华经》《大智度论》等。自古即盛行于印度及西域等地的普贤信仰,随着佛教在东土的传播而日益深入人心。

隋唐以前,普贤菩萨造像多为男身女相,宋代以后则多为女身女相,其坐骑为六牙白象。据《普曜经》记述:“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曰:《普贤观经》“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四如意。”六度即六波罗蜜,大乘菩萨道修行的六项主要内容,也就是到达智慧彼岸的六种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如意即四禅定,亦称“四静虑”,佛门所说坐禅的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个层次均有不同的功德及境界,为修学佛法的重要根基。

峨眉山万年寺舍利塔(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峨眉山被视作普贤菩萨应化道场,除了采药老人见到普贤菩萨示现瑞像的传说外,最重要的依据则源于《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该经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三千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鉴于峨眉山既有佛光、神灯奇景,又地处西南,加之採药老人传说,峨嵋山便成为汉传佛教信众崇仰的普贤菩萨应化道场,而峨眉山亦被称为光明山。

那么,千百年来普贤信仰的最重要内容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即普贤菩萨十个甚深大愿。《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记述,普贤菩萨告诉诸菩萨及善财:“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普贤十大愿体现了大乘菩萨极高的思想境界与行为准则,故而深受广大信众尊崇。

峨眉山日出(图片来源:峨眉山市人民政府网)

藏传佛教即藏密尊奉的普贤菩萨与显教有很大差异,其密号为真如金刚萨埵(duǒ),意译为勇猛大士,为总管密法之大菩萨。密教普贤为单身、天冠天衣之菩萨相,身黄白色,手持金刚杵。无上瑜伽部所奉为双身相,左手执金刚铃,右手执金刚杵相交,抱明妃,坐四瓣白莲。

在普贤菩萨应化道场峨眉山,现仍有20余座古刹名寺,坐落于风光秀美的青山绿水之间。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当首推峨眉主峰观心坡上的万年寺。该寺始建于东晋,原名普贤寺,唐代慧通法师改名白水寺,宋代称白水普贤寺。明神宗万历皇帝敕赐“圣寿万年寺”额,遂改今名。

1926年的峨眉山万年寺(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万年寺在明末以前规模极为宏大,仅中轴线殿宇便有七座。明神宗时,为防火灾,曾特建砖砌螺旋式无梁殿。该殿高约16米,边长15.7米,为正方形穹顶无梁柱建筑,穹顶藻井显现异域情调,内有明代彩绘飞天,极为珍贵。

殿内供奉普贤菩萨铜像,头戴五佛宝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趺坐于六牙白象背部的莲花座上,其工艺之高超,造型之精美,世间罕有其匹。铜像铸造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该像高7.35米,长4.7米,重达62吨,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值得提起的是,寺中有传为李白听广濬和尚弹琴处的白水池,池中有峨眉山特产弹琴蛙。

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骑象铜像(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位于峨眉市城西南峨眉山麓的报国寺原称会宗堂,本为唐代古刹,原址在瑜伽河畔。明万历年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重修,因御题“报国寺”而改今名。寺内有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古建筑物,殿宇宏丽,楼亭雅致清幽,各殿佛像金灿夺目。寺内最享盛名的是明代紫铜华严宝塔,塔为14层,高7米,塔身铸刻4700尊佛像,以及《大方广佛华严经》全文,铸工之精,臻至极品。寺中另有明永乐十三年所制彩釉瓷佛,高2.4米,亦具有极高的文物与艺术价值。

峨眉山另一大寺伏虎寺,位于报国寺西约一公里处,始建于唐,宋代改名神龙堂,明末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重建,历经十余年始成虎溪精舍,前后院落十三进,规模庞大,康熙帝赐名“离垢园”,并赐御制诗。伏虎寺四周楠木参天,瑜伽、虎溪二水萦绕,会于寺前,风光极为清幽秀丽。寺旁有张三丰手书“虎溪禅林”四个书丹大字,遒劲飘逸,笔力不凡。

峨眉山伏虎寺(蓬州闲士 摄)

在著名的峨眉金顶,有一座相传始建于东汉的永明华藏寺,清光绪年间重修。殿后最高处,原有明万历三十一年所造铜铸佛殿一座,称金殿,高二丈五尺,广一丈四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内奉普贤大士铜像一尊,四壁铸有万佛,殿门阴刻全蜀山川路程。由于金殿为黄铜掺金建成,在丽日晴空下,金光闪烁,灿然生辉,因有金顶之称。可惜1972年,寺与金殿均毁于火,仅存普光殿。令人欣慰的是,1989年华藏寺重建落成,金殿、大雄宝殿、祖师堂等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

峨眉山华藏寺

在峨眉金顶,还有一处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卧云庵,庵前为舍身崖之万仞绝壁,庵左数十步即为睹光台,可观日出、云海、佛光、神灯等峨嵋奇绝景致。其中,“万盏圣灯朝普贤”令人最感神奇,月光之下,但见大如碗、小如豆之点点蓝光犹如灯盏飘浮云海之上,渐行渐远,久久乃止。这对于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线的峨嵋金顶来说,确又增添了更多的梦幻与绮丽。

峨眉山金顶舍身崖(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居士朝礼峨眉山,曾写下《调寄忆江南》五首纪游,其中两首曰:“危磴上,步步入云峰。山色千重眉黛绿,鸟声一路管弦同。真到画图中。”“天下秀,低首谢峨眉。极处赵州登不到,我今亦复半山回。此意普贤知。”当年赵州从谂(shěn)禅师礼峨眉至放光处,不登塔顶。有僧问:“和尚云何不登极处?”赵州云:“普贤法界无边。”事隔千年,朴老与赵州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亦可称得上禅门一段佳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峨眉山市地方志办公室(选自佛旅网)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历史文化】峨眉山为何被称为世界上加持力最大圣地之一》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