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说说气象预报质量监督员那些事儿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3-08 21:11)
文章正文

  浙江:小“回声”产生大效应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张晓晨

  家住浙江临安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姚晓佬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另一项特殊的工作。经过简短的回顾和思索,他慎重地向浙江省气象短信日评估系统发送了一条短信:“满意度:满意;准确率:较准确;意见与建议:想知道未来几天的穿衣指数。”做气象预报业务监督员七年来,每日定时发送气象点评短信,已成为他生活中额外的“必修课”。

  平均有效反馈率提升近20%

  气象短信日评估系统是浙江省气象局在2009年开发的气象服务评价系统,在经历了杭州市为期两个月的试运行之后,正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省气象局在全省各地共招募300余名普通市民志愿者担任气象预报业务监督员,长期参与气象预报业务监督工作。

  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文化水平的监督员,对气象信息也有着不同的感受和需求。7年来,这支热心的“团队”每天不间断地通过回复短信的方式,对气象部门发送的气象预报短信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不仅没有懈怠,反而越发主动踊跃,平均有效反馈率由推行初期的70%稳步升至89.6%。积沙成塔,长期坚持经年不衰,体现的正是社会公众对浙江气象事业的关心、认可和期许。

  从“直流电”到“交流电”

  “预报短信用语太过于专业化了。”“想多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希望以后遇到复杂天气时适当增加服务频次。”……一条条建议从气象短信日评估系统的信息接收平台被收录到省气象服务中心的值班日记中。“对于这些建议,我们会及时汇总分析,传达给预报人员和信息编辑岗位的工作人员,尽早采取措施满足大家的需求。”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的阮小健说。

  在气象部门的大力推进和监督员的全力配合下,气象短信日评估系统充分发挥了纽带作用,使气象部门避免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式的服务输出,逐步引导服务模式从传统“直流电”向“交流电”推进,有的放矢地进行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的更新和改进,让广大用户感受到气象服务逐步向生活化、实用化、精细化迈进。

  “小反馈”推动气象业务快速发展

  除了长期针对固定人群回收气象预报服务反馈意见外,自2012年起,浙江省气象局连续3年委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年度调查评价工作。

  调研单位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4400名服务对象逐一进行电话采访,分别就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气象服务信息内容质量、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现状和需求、气象指数产品以及气象为农服务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信息接收便捷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以及信息发布及时性等的满意度相比较往年有所提高,这与广大气象预报业务监督员长期不懈的评价和监督密不可分。

  “只要气象部门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尽到监督员的职责。”姚晓佬说。浙江省气象局也将不断完善气象业务服务反馈机制,在为公众带去晴雨冷暖的同时,不间断地调查公众满意度,了解用户的热心建议,加强沟通,优化服务,全面提高气象预报服务满意率。

  广州:112个监督员给天气预报“挑刺”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林惠娜

  “嘀嘀嘀”,17时,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道的陈阿姨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

  “每天这个时候,我都能收到一条气象局发来的短信。我觉得这几天黄埔的预报有点不准,一会儿我提醒他们一下。”现年62岁的陈阿姨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阅读完短信后,认真地在手机上敲下这样一段话:“已收到,今天的短信编得还可以,基本满意。但昨天的预报不准确,预报黄埔今天不下雨,但今天中午却下雨了。此外,建议增加温度对比提醒。”

  在广州,像陈阿姨这样每天给天气预报“把脉”“挑刺”的天气预报监督员一共有112个。他们居住在广州的各个区、街道,主要是社区的专、兼职网格员和街道工作人员。他们负责监督的气象产品是每日发布的晚间气象预报短信和天气预警短信,主要对天气预报和预警短信的准确率、及时性以及内容表述的准确度等内容进行评价。

  每天17时至17时30分,天气预报监督员接收到气象短信后,需立即回复“已收到+能否理解+对昨晚短信预报准确率评价+建议”至10620121,并由广州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汇总。如果发生了重要天气过程或者灾情,他们还要提供天气过程实景照片或灾情照片。

  广州市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工作人员向笔者详细介绍了《广州市气象服务社会监督制度》出台的背景。“一般来说,气象服务的准确率评价都是建立在实况观测的基础上,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套评价机制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从公众的实际感受出发,形成一套‘接地气’的评价和监督体系是当务之急。这100多个天气预报监督员来自各个辖区,年龄段也各不相同,对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他们提供的统计样本及时、规范,对于我们了解公众需求,促进预报预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让天气预报监督员多了解气象工作,广州市气象局给他们订阅了《中国气象报》和《气象知识》,还分批组织他们参观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为他们详细介绍天气预报预警的制作发布流程。对于表现出色的监督员,广州市气象局还将颁发优秀气象监督员证书予以鼓励。

  常态化社会监督员制度促首都气象事业发展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首都气象建言

  中国气象报记者冯子晏报道 “通过担任特约社会监督员,我认识到,当前的气象事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在人工影响天气和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方面。”今年连任特约社会监督员的水利部水文局高级工程师周国良说。由于平日里所从事的水文工作与气象息息相关,他对气象事业的发展现状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气象局建立特约社会监督员制度。特约社会监督员涵盖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气象服务用户代表以及气象行政管理人员等。他们通过实地调研、座谈征求意见、汇报与反馈等多种方式,监督北京市气象局天气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气象科普等工作。

  周国良告诉记者,他主要从事国家级防汛抗旱水文情报预报业务服务与管理工作。今年5月底至6月初,他还随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到日内瓦参加世界气象大会。

  在每年召开的社会监督员座谈会上,各界代表畅所欲言,为首都气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周国良就曾提出非常中肯、实用的建议:一是做好精细化预报服务;二是加大科普与宣传力度,让公众广泛了解气象预报的难度,了解北京市气象部门为重大活动保障付出的努力;三是利用地域优势,加大与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吸引更多的气象专家为北京气象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他的这些提议与气象事业发展的方向一致,也都得到了采纳。周国良还表示,将利用自身政协委员的身份,通过不同渠道为首都气象事业发展“发声”。

  “听到其他监督员从不同侧面提出的问题与建议,我也对水文行业发展的不足进行了反思。”他与记者交流了北京市气象部门推行的分区预警制度。

  周国良说,分区预警体现了气象服务的精细化、人性化,体现了天气的时空差异,能对一些突发暴雨及时作为,为全市交通、市民出行安全提供保障。分区预警制度适应了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首都气象作为“领头羊”的必走之路,应该继续强化。

  像周国平这样关心气象事业的社会人士还有很多,例如连任10年社会监督员的海淀区委妇委会主任李天惠,在2008年就曾建议市气象局应加强灾害天气预警发布能力建设。

  十年风雨路 十年情不变

  上海中心气象台气象预报质量监督员 蔺少亮

  2005年3月21日,我有幸成为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气象预报质量监督员,转眼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我收获颇丰。

  在担任监督员之初,每天19时10分新闻综合频道的《天气预报》节目成为我的“必修课”。短短两三分钟的节目,我要记住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首席预报员的名字,还要记录市民评价的结果。第二天,我会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逐一记录下来,并时常拿出自己记录的预报内容进行比较,发现有些拿捏不准的地方,就给气象台业务科的专家打电话请教、咨询。到了晚上,我再把自己的评价结果报给气象台。每天周而复始,自己对工作慢慢熟悉了,新鲜劲儿也过了,难免有时会懈怠。

  有一天,一家人正在吃饭,儿子忽然放下筷子,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我说:“儿子,咱们不是约定好了,吃饭时不看电视吗?”没想到儿子一脸严肃地说:“爸爸,你看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一听,瞬间百感交集,身为父母,每天教育孩子做事要坚持、要认真,但是自己却要孩子来监督、来提醒,惭愧呀!从此以后,我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保质保量完成监督员的工作,这也为儿子的学习、生活起到了表率作用。

  后来,虽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为了方便监督员打分,每天给我发送天气预报短信,但我还是保留了每天收看19时10分《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因为它已经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市中心气象台每年都会组织我们气象预报质量监督员开展一些活动,有时是开会听取工作反馈建议,有时是组织参观气象台站。我最感兴趣的是每次都会安排的知识讲座环节。气象专家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深奥的气象知识,让我这个地理老师受益匪浅。比如“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讲座,使我认识到我们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都会间接影响到气候变化。听完讲座后,我专门要了PPT,分享给我的学生和家人、朋友,共同践行低碳生活。

  作为气象预报质量监督员,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同事、朋友和家人的认可与支持。我的一位同事过去常常认为天气预报不靠谱,有时我会和他讲一些天气预报不准的原因,但他依然将信将疑。有一天早晨,我看见他拿着一把湿漉漉的伞进门,就问:“哪里下雨了?”他说,他家那里雨下得很大,但是单位附近却没下。我说,我家那边也没有下,随后拿出天气预报短信给他看,当天天气预报是“局部地区有阵雨”。通过这件事,他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看法发生了明显转变。现在,每当有极端天气出现的时候,我就会把市气象局发给我的短信及时转发到朋友圈,使周围的朋友可以及时看到,并做好防护准备。看到他们越来越相信天气预报了,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气象预报工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十年,在时空的穿越中,像流星划过天际,只是瞬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像一滴滴水珠,平淡无奇。但是,这十年的气象预报质量监督员之路,却让我体会到了坚持与认可。

  民生

  预报不准时应该向公众解释清楚

  北京海丽:

  我从今年初开始担任北京市气象局特约社会监督员。我很关心天气预报,但以前不了解预报过程。在担任监督员后,我们30多名监督员通过召开会议、参观气象局等方式,对预报流程有了一些了解,也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认识更为理性。

  目前,气象部门每天早晚两次以短信的形式给我发送天气预报和天气提醒;在每周四会定时发布周末天气预报;在发布气象预警时,我也会收到预警短信。总体来说,天气预报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偶尔也有不准的时候。我希望气象部门在预报不准的时候,能够通过短信或者电视字幕的形式向公众解释清楚,并对预报和实况不吻合的情况,进行及时回顾,分析总结。(宛霞)

  多方反馈有助预报准确率提高

  浙江王建富:

  我是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从2012年开始,我兼职担任气象预报业务监督员。我们这里汛期暴雨多,每天临安市气象台都会在7时和16时给我发送两次天气预报,我会对照天气实况,对气象部门的预报做出评价。

  目前,我每天都会给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发送反馈短信。尽管这份工作比较琐碎,但通过我的反馈,能够帮助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督促改进预报服务质量,我感到很欣慰。这三年来,我觉得气象部门的整体预报准确率较高。还有一年我就要退休了,如果气象部门需要我,在退休后,我仍然愿意承担监督员的工作,直到我干不动为止。(宛霞)

  发挥优势预报预警能力一定还会提高

  上海章震宇:

  我在上海市防汛部门工作,工作的重点就是防范台风、暴雨、雷雨大风等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气象预报是我们防汛工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只有气象部门“耳聪目明”,才能使各项防汛措施有的放矢。

  作为首批气象预报质量监督员,十多年来,我见证了上海气象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气象预报准确率的不断提升。我十分欣赏气象部门提出的“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我们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句话,体现了气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要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难度很大,但是我想汇聚了大量高科技人才、有着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先进装备的气象部门,只要继续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优化流程,就一定能提高短时和临近预报预警能力,这是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所需要的。(张明禄)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5年9月18日六版 责任编辑:张林)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