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咸阳高新区:加强校企合作 让科技成果“下书架”“上货架”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4-30 14:08)
文章正文

“科技园办公环境好,各项政策服务优,为我们企业减免房租、办理了工商执照等业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陕西博锐派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磊刚赞不绝口。

这家环保企业专门做污水、废气处理,已成立18年。企业在西北大学科技园刚刚建立时从西安落户咸阳高新区,看重的不仅是西北大学丰富的科技园人才、科创资源,还有咸阳高新区聚集企业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

秦创原是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作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主要承载地,咸阳高新区以加强校企合作为主线,出政策、搭平台,引导区内企业全面加强与高校在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方面合作,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在区内的四链融合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生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盘活创新资源,推进校企合作

西北大学科技园是西北大学与咸阳高新区联合共建的大学科技园区,是咸阳省级大学科技园,总面积10000平方米,拥有2300平方米中小试基地和30000平方米的生产促进区。

西北大学科技园外景(咸阳高新区供图)

园区以学校为依托,以政府支持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实行“校、政、企”三级联动的创新发展模式。科技园依托西北大学的科研优势,加快推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的同频共振,为科研人员“解枷锁”“放权力”,让科技成果“下书架”“上货架”,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园区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宗旨,助推高校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从而形成校地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落地。

2023年12月29日,西北大学科技园在咸阳高新区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园区已招引入园企业34家、高校创业团队21个,覆盖了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元宇宙、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产业方向,已开展多场推介、交流、路演活动。未来,西北大学科技园将以“引人才、建平台、出成果”为着力点,进一步发挥省级创新平台功能。

西北大学科技园只是咸阳高新区推动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目前,咸阳高新区已累计引进西安交大压电陶瓷、西工大智能巡检机器人等科创项目121个,总投资20.3亿元。同时,咸阳高新区出资4000万元,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瞪羚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转化平台,共同谋划推进建设转孵空间承载区,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渭河北岸转孵区,实现科创资源在咸阳高新区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全链条孵化项目,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对于科创企业而言,单有创新技术还不够,要发展壮大,人才、资金、政策、应用场景缺一不可。过去,很多科研项目在学校,由于场地、资金、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在校内实现进一步发展,西北大学科技园拥有全省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约200个、项目储备超过6000个,还有技术经纪人队伍,能够对项目商业化给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助推科研成果快速走向市场。

如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实现高效转化?咸阳高新区以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关键节点与堵点为着力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动力匮乏、机制不畅、配套不足等问题,促进科技成果顺畅转化。

西北大学科技园内的咸阳?旧酱葱赂拍钛橹ぶ行恼?欠?裼诳萍汲晒???囊桓龅浞丁K?淖饔檬峭诰颉⑹侗鹁弑附细咦??绷Φ挠胖氏钅浚?ǖ计渖瓯ㄊ∈屑犊萍技苹?钅浚?崂砩桃德呒?⑼乜矸⒄顾悸罚?糜判阆钅慷越佑胖首试从敕?瘢??Ω咝?萍即葱鲁晒?耐乒愫吐涞兀?瓿纱印案拍睢钡健安?贰保?印笆笛槭摇钡健笆谐 钡耐杀洹?/p>

西北大学科技园内景一角(咸阳高新区供图)

2月28日,咸阳?旧酱葱赂拍钛橹ぶ行脑谇卮丛?勖涡??葱轮行亩?ケǜ嫣?侔炝耸着?橹は钅勘彰怕费萜郎蠡疃???巧?镆揭?⒅悄茏氨浮⑿虏牧系惹把亓煊颉C课幌钅扛涸鹑硕韵钅壳榭鼋?型平椋??笃郎笞?叶云浼际跄训恪⑸桃的J健⒎⒄骨熬凹奥涞匦缘确矫娼?刑嵛剩?⑻岢鲆饧?徒ㄒ椋?艿礁咝=淌Α⒖蒲腥嗽薄⒁的谌耸康幕队??/p>

咸阳高新区出台多项举措,全链条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出台人才服务支持政策、创新积分制、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等配套政策,为入区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吸引从业者41000人;建设标准化厂房210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2家,其中省级以上载体5家,各载体累计入孵企业达到350余家;组建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咸阳中心等机构,设立120万元知识产权援助基金。

立足产业禀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并植根于区域产业,是增强科技成果生命力的必然需求。咸阳高新区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推动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孵化,引导上下游关联产业项目聚集,推动地方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聚区,为地方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

咸阳高新区目前已形成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又谋划了“数字经济”和“氢能”两个新兴产业,并依托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在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化、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的优势科研资源,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西安交通大学陈双涛教授设计研发的高速离心风机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已被订购10套,将于本月发往南方沿海城市。”3月29日,陕西秦微透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雨盟说,“这些高校教授给出的设计图纸、加工零件对精密度要求比较高,我们要做到分毫不差。”这家公司是首批入驻西北大学科技园并成功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样板。短短半年时间,公司从高校实验室转化科研项目十余种,部分产品已经实现量产。

为充分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助推高校创新链、人才链与咸阳高新区产业链紧密融合,形成校地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和各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咸阳高新区借力西安—咸阳一体化机遇,主动融入西安“双中心”建设规划,承接西安外溢科技成果,构建成果转化协同发展格局。

推进建设集早期实验、小试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渭河北岸转孵区,布局“一基地+三学院+一中心”承接创新港科创资源;借助科技大使,精准高效对接项目50多个,与西安交大签订78项新材料中试专利包成果转化协议;与沣西新城签订《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聚焦企业技术痛点实施“揭榜挂帅”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吸引100个项目签约入驻秦创原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设立莫斯科科技联合创新中心,对接科技成果100余项,吸引人工智能显微镜产业化等8个项目入区转化。

截至2023年底,咸阳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1家,占咸阳市高企总量33%;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占咸阳市总量40%;入选陕西省省级上市后备企业8家,占咸阳市总量38%;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2家,同比增长127%。如今,咸阳高新区内聚集600余户工业企业,区内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30家,国家研发平台3家。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百余个科创项目在咸阳高新区落地生根,点燃了科创项目的“星星之火”,正在形成经济发展的“燎原之势”。(杨乐乐 李桦)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