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办法所称城市社区工作者是指经依法选任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在本市城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直接从事社区服务和管理(含网格服务和管理),由财政承担全部经费保障的全日制工作人员。
二、岗位等级
社区工作者基本工资按照岗位与等级分为三岗十八级。(具体表格附后)
岗位:根据社区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事务,社区工作者岗位分为社区正职、社区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其中,社区正职指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副职指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一般工作人员指其他社区工作者。
等级:按照社区工作者在本市纯居民社区的工作年限设置相应等级(具体表格附后)。社区正职为7-18级,社区副职为4-15级,一般工作人员为1-12级。
三、薪酬结构
社区工作者实行统一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年度奖励”的薪酬体系。确保城市社区正职(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不低于新录用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公务员转正定级后的科员工资水平(基本工资和规范津贴补贴),提倡有条件的城区按不低于公务员副科工资水平确定,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的比例为4:1。
(一)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根据本人所对应的岗位等级确定,按月发放。随着岗位的变动、工作年限的增加、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基本工资相应增加。新聘用的社区工作者,试用期间,基本工资按拟聘用等级的80%发放。
(二)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按年发放,根据本人工作情况经考核后确定。根据考核结果,适当拉开绩效工资发放差距。
(三)年度奖励
各区(开发区)根据本地实际,结合社区工作者年度考核情况给予年度奖励,奖励标准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的基本工资收入。
四、变动办法
(一)按工作年限调整。在年度考核为优秀或合格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年限达到上一等级规定年限的,可以从次年1月份起提升一级工资;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年度不计算年限。
(二)按岗位变动调整。社区工作者岗位变动的,从岗位变动的次月起,按工作年限套入相应的工资等级。
(三)按受教育程度调整。新进社区工作者,大学本科学历的,基本工资等级认定为二级;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工资等级认定为三级;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工资等级认定为四级。任职期间,通过在职教育获得学历提升的,基本工资未达到相应等级的,可调整到相应等级,若已经达到所获学历相应等级,基本工资等级不调整。
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和基本工资系数表
岗位
等级
社区正职
社区副职
一般工作
人员
基本工资系数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
18级
34年及以上
0.91
3722+930
17级
31-33年
0.90
3681+920
16级
28-30年
0.89
3640+910
15级
25-27年
34年及以上
0.88
3599+900
14级
22-24年
31-33年
0.87
3558+890
13级
19-21年
28-30年
0.86
3517+879
12级
16-18年
25-27年
34年及以上
0.85
3477+869
11级
13-15年
22-24年
31-33年
0.84
3436+859
10级
10-12年
19-21年
28-30年
0.83
3395+849
9级
7-9年
16-18年
25-27年
0.82
3354+838
8级
4-6年
13-15年
22-24年
0.81
3313+828
7级
3年及以下
10-12年
19-21年
0.80
3272+818
6级
7-9年
16-18年
0.76
3108+777
5级
4-6年
13-15年
0.75
3068+767
4级
3年及以下
10-12年
0.74
3027+757
3级
7-9年
0.72
2945+736
2级
4-6年
0.71
2904+726
1级
3年及以下
0.70
2863+716
注:基本工资由上年度新录用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公务员转正定级后的科员工资标准(基本工资和规范津贴补贴)乘以基本工资系数来确定基本工资。本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所列标准仅供2020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