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五一”假期京津冀生产一线见闻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12 12:10)
文章正文

通州张家湾住宅项目负责人陈胜民:

为副中心绿色发展添砖加瓦

北京日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王崇燕

在日新月异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有这样一群“筑城者”,舍弃了劳动节假期与家人团聚、出游的机会,选择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过节。中铁十六局四公司通州张家湾住宅项目负责人陈胜民就是其中一位。已经深耕北京房建领域20年的他,期待在副中心这片沃土再创新成绩。

今年44岁,从业20年,先后参与西城、房山、朝阳、怀柔多个房建工程,当过测量员、技术员、计统部长、成本副经理、项目负责人……拿着这份资料,记者推开项目部办公室的门。眼前的陈胜民,看起来也就35岁上下,身形消瘦,头发乌黑浓密,说话前先微笑,“劳动节嘛,就在劳动中过,习惯啦。”他用南方口音说。

他是广东人,海边长大,不喜欢坐渔船,偏偏爱看火车。后来,陈胜民考上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现在的公司。由于专业的关系,他并没有获得深度参与铁路建设的机会,而是扎根房建领域,一干就是20年。“干一行爱一行嘛。”说完,又是一个微笑。或许这就是他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的原因,永远那么乐观、豁达。

刚刚开工4个多月的张家湾住宅项目,是陈胜民所在公司在通州的第一个工程。“为副中心绿色发展添砖加瓦,我们的施工中特别注重环保。”他带记者走进施工场地,道路两侧铺的都是人工草皮,基坑周边是一圈喷淋降尘设施,另外还有6台雾炮车随时待命。等土护降施工完成,项目真正开始大干快上时,现场也不会出现太多沙子、水泥,“筑城者”们会像拼接积木一样,先按照设计模型把建筑构件在工厂制作好,然后到工地上搭建起来。这种装配式方法,是副中心绿色工程的典型工艺。

陈胜民的爱人老家在四川,两人是同一公司的员工,相识于北京西城区一个项目。“现在我们已经安家在北京了,孩子正在上高中呢。”陈胜民说,为了做到更好,他要把自己深耕房建领域20年的好经验,全都用到张家湾项目上。

京滨城际天津机场2号隧道总工程师高始军:

守护高铁隧道平稳掘进

北京日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王晓婧

假期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格外繁忙,一架架客机起起落落。不远处的地下7米,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2号隧道的盾构机正在掘进。中铁十四局京滨城际铁路项目总工程师高始军在盾构机驾驶室内查看完掘进参数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会议室,带领技术人员梳理项目施工情况。

“目前盾构机正以每天6环的速度平稳向前推进,掘进情况不错,施工进度、质量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每个施工时刻都不能大意。”高始军笑着说,这个项目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为此,负责掘进的盾构机有个特殊的名字——“京滨协同号”。

“京滨协同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3.8米,总长123米、重2600吨,是京津冀地区目前最大直径的铁路盾构机之一。“在已经投运的机场下修铁路隧道,在国内还比较少见,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的任务是论证每一个技术细节的安全性,保证盾构机平稳掘进。”高始军告诉记者,盾构隧道将在机场垂滑道下方20多米的地方垂直穿越,下穿长度为670米。地下隧道掘进,地上还有飞机在滑行,必须严格控制沉降,确保机场正常运营。为了保证下穿安全,除了采用加强型的隧道管片拼装,还会对隧道周边土体进行深孔注浆加固,相当于为隧道“穿”上更厚的“支护”和“铠甲”。因为整个隧道是单洞双线结构,将来京滨城际双方向高铁列车将在隧道内高速“会车”,乘客可以亲身体验“速度与激情”。

高始军入行已近14年,多数时间跟隧道打交道,从北京到广东,再到天津,无数个节日都是在幽深的隧道施工岗位上度过。在京滨城际铁路项目之前,他还曾参与过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的建设。清华园隧道当时是全线唯一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是通过大直径盾构将高铁引入城市核心区的施工典范,也是中国高铁智能建造第一隧。“过去从北京到张家口,绿皮火车需要三个半小时,而现在我们乘坐京张高铁列车,打个来回也就两个小时,极大方便了两地旅游和通勤。”

京滨城际铁路同样值得期待。“我身边的很多同事都渴望这段铁路早日通车。”高始军介绍,北京到天津,早已有京津城际铁路,但京津城际的北京始发站为北京南站。未来,京滨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后,北京东部城区将添通达天津快速通道,北京市民还可在城市副中心站直接乘坐高铁到达天津滨海新区,不必再跑到北京南站坐车,进一步缩短旅途时间,京滨城际铁路列车也能开到北京站。

“两次为‘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出力,从参与‘高铁进城’再到‘高铁穿机场’,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沉甸甸的收获。”高始军笑着说,未来他期待参与更多“轨道上的京津冀”项目,让三地通勤越来越便捷。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新建院区项目负责人于琦:

建一所充满“童趣”的医院

北京日报记者 丰家卫

“门诊楼的幕墙安装工人五一期间必须达到300人,不能耽误了进度!”刚交代完施工人员进场需求,于琦又扯着沙哑的嗓子提醒工人,“都把安全带拉紧了!”

于琦是中铁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新建院区项目负责人,劳动节期间,于琦和1200余名建设者一起坚守在建设现场。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是河北省最负盛名的儿童医院之一,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家推行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多年来,保定居民在家门口挂北京专家号已成为常态。如今,新建院区即将迎来外立面全面亮相,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劳动节期间,我们需要完成30%的外幕墙铝板施工任务,确保5月中旬外幕墙全面施工完成。”对于医院早日建成投用,于琦充满了期待。

“我家有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3岁,每回生病时去医院,家长和孩子都没少折腾。尤其是外地进京看诊的人,脸上更是难掩的焦急与疲惫。”于琦家住北京,在他看来,把北京的医院“复制”到保定,不仅方便保定市民享受到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也是为北京的医院“松绑”。

“复制”不是简单的场所和仪器的照搬,怎样才能确保新院区建成后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各方需求?在前期策划阶段,于琦便带领团队邀请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患者代表等参与设计讨论,孩子怕去医院、检查问诊总是楼上楼下跑、医疗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同工程实体质量、安全生产等一起,都被于琦写进了重点事项。

新建院区建筑整体用钢量达8500吨,是名副其实的“钢铁森林”。“我们将利用门诊部周围各建筑单体的屋顶,搭建立体绿化体系,变‘钢铁森林’为‘屋顶花园’,供小患者休息和游玩。”在建筑外部设计建造绿色庭院的同时,项目团队还在门诊大厅增加“巨型天空树”的梦幻元素。除了对整体造型的精心设计,项目团队还为新建院区的细节注入“童趣”。比如门诊大厅以橙色为主色调,显得活泼一些,绿色代表安静、治愈,适合用在候诊室。

在医院,每节约1分钟,都能为病人恢复健康增加一分希望。如何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也在于琦和项目团队的优化设计范围内。“为打造新时代国际医疗中心,我们在新建院区中设计分布了132个机器人物流站点。”于琦介绍,未来,自动化物流机器人会代替人工,携带药品、被服等穿梭于各个科室之间,实现“机器人员工”与医护人员高效配合,节约就诊时间成本。

新建院区在选址上具有天然优势,院区距离保定东站、京港澳高速保定出入口均只有5分钟车程,高铁通勤到北京西站仅42分钟。未来,北京专家通勤到保定坐诊极为便利。“我们项目团队都铆着劲儿,想把这个有意义的工程干好,早日满足当地患者的期待。”于琦说。

北京落户邯郸企业经理白一帆:

现身说法为企业招商“代言”

北京日报记者 丰家卫

14年时间,1985年出生的河北沽源人白一帆从京津冀区域的最北走到最南,终于在河北邯郸安稳了下来。作为中交路建瑞通建工邯郸区域管理中心经理,他不仅要坚守岗位,带领团队安全生产、快乐过节,还有特殊的工作要做。

“这个产业园是我带领团队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是入驻园区的第一批企业。日常园区有招商,我都应邀现身说法,为园区‘代言’,向慕名而来的企业介绍这里的情况。”白一帆笑着说,我们中交路建也是园区对外招商的一块招牌。

地处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出自邯郸或与其有关的成语典故如“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达1500多条,故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之美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邯郸以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京津谋求高质量发展。

邯山高校科技产业园是邯郸首家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育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2020年春天,白一帆作为施工方负责人从北京来到邯郸。在那之前,白一帆已经在北京工作了10年,主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片区更新、社区改造,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那时我在北京的公司上班,妻子和孩子住在张家口,我经常在京张两地奔波。”白一帆介绍,邯山高校科技产业园建设的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在当地滚动承建了中小学学校扩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保障房、数字产业园等项目。在这个基础上,白一帆所在的公司中交路建在京津冀区域进一步“开枝散叶”,在邯郸成立了子公司。

“园区是我们自己建设的,获评了河北省结构优质工程,这里的每一处都凝结了团队的汗水和用心。我们要用最优的质量满足落户企业对厂区用房的期待。目前已经有一家深圳的机器人生产企业落户,还有其他企业正在洽谈。”白一帆告诉记者,企业落户之后,他把妻子和孩子也从张家口接到了邯郸,当地对落户企业有优惠政策,下学期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可以享受相对较好的教育资源。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终于可以生活在一起。”白一帆说,工作十几年来,他很少有机会能和家人在节假日团聚,今年“五一”假期,他虽然照例忙碌在刚开工不久的工地上,但是下班之后,一家人吃完饭在公园散散步,其乐融融。

朔黄铁路重载列车司机陈晨:

驾驶“钢铁煤龙”飞驰

北京日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刘发荣

对于陈晨来说,每到假期,他最不用操心的就是远行的火车票,因为他“拥有”一整辆列车。

“7177已准备就位,请求发车。”上午11时28分,在两平方米的机车驾驶室内,陈晨在呼叫发车。得到指令后,神情专注,手比眼看,操纵着HXD1 7177次重载列车从朔黄铁路山西神池南站驶出,向着黄骅港口岸驶去,大约10个小时后,这列长约2.6公里的重载列车到达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黄骅港。

这是陈晨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的第一趟值乘任务。作为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2万吨主控司机,这是他从业以来第六次在工作岗位上过节。

朔黄铁路是我国继大秦铁路之后第二条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西起山西省神池县神池南站,东至我国北方煤炭下水重要港口河北黄骅港,正线全长约598公里,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担负着能源保供的重要使命。其上游汇聚准池铁路、神朔铁路运来的煤炭,下游连通黄骅港、天津港、龙口港,具有路径最短、最优、最经济的运输线位优势。目前该铁路已持续6年常态化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累计开行列数突破4000列,运输煤炭超9000万吨。

两万吨重载列车宛如一条舞动的“钢铁煤龙”从头看不到尾,它比普通列车运量多,载重大,驾驶起来操控难度也大。今年29岁的山东菏泽人陈晨已在朔黄铁路上工作了6年,是年轻的“老司机”,行车经验丰富。但对于每一趟行车任务,他都不敢马虎。

列车发车后,陈晨全程紧盯屏幕参数。“撂闸”“缓解”……他嘴里不断蹦出专业术语。“撂闸相当于刹车制动,缓解相当于放松刹车。”陈晨解释说,在长大下坡道,撂闸猛了,巨大冲击力可能将中间车辆挤压变形;缓解快了,列车又可能超速导致控停,什么时间、地点进行撂闸和缓解,很有讲究。

“朔黄铁路驾驶难度最大、操作最复杂的区段是神池南站至西柏坡站区间。”对于沿线路况,陈晨更是熟练于心。从20.2公里的长梁山隧道开始,是长达240公里、线路坡度达12‰的连续下坡区段,对两万吨重载列车操控技术、安全管控能力和乘务员应急处理水平是极大考验。每次行车前,陈晨都会对这些关键的路段进行操作预演,确保万无一失。

因为岗位特殊,在朔黄铁路工作的6年里,陈晨只忙里偷闲在家度过了一个春节,有三次除夕夜的饺子是在机车上吃的。“每到节假日,两个孩子由妻子照顾,他们在学校里品学兼优,懂事的他们让我很欣慰。”谈到妻子和孩子,陈晨满脸洋溢着幸福。

“铁路货运发展日新月异,日前,总长超4公里、载重3万吨级的货运列车已在朔黄铁路运行试验成功。我很期待日后能开上长度更长、载重更重的列车,为能源保供和打赢京津冀‘蓝天保卫战’出一份力。”陈晨说。

通州张家湾住宅项目负责人陈胜民:

为副中心绿色发展添砖加瓦

北京日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王崇燕

在日新月异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有这样一群“筑城者”,舍弃了劳动节假期与家人团聚、出游的机会,选择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过节。中铁十六局四公司通州张家湾住宅项目负责人陈胜民就是其中一位。已经深耕北京房建领域20年的他,期待在副中心这片沃土再创新成绩。

今年44岁,从业20年,先后参与西城、房山、朝阳、怀柔多个房建工程,当过测量员、技术员、计统部长、成本副经理、项目负责人……拿着这份资料,记者推开项目部办公室的门。眼前的陈胜民,看起来也就35岁上下,身形消瘦,头发乌黑浓密,说话前先微笑,“劳动节嘛,就在劳动中过,习惯啦。”他用南方口音说。

他是广东人,海边长大,不喜欢坐渔船,偏偏爱看火车。后来,陈胜民考上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现在的公司。由于专业的关系,他并没有获得深度参与铁路建设的机会,而是扎根房建领域,一干就是20年。“干一行爱一行嘛。”说完,又是一个微笑。或许这就是他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的原因,永远那么乐观、豁达。

刚刚开工4个多月的张家湾住宅项目,是陈胜民所在公司在通州的第一个工程。“为副中心绿色发展添砖加瓦,我们的施工中特别注重环保。”他带记者走进施工场地,道路两侧铺的都是人工草皮,基坑周边是一圈喷淋降尘设施,另外还有6台雾炮车随时待命。等土护降施工完成,项目真正开始大干快上时,现场也不会出现太多沙子、水泥,“筑城者”们会像拼接积木一样,先按照设计模型把建筑构件在工厂制作好,然后到工地上搭建起来。这种装配式方法,是副中心绿色工程的典型工艺。

陈胜民的爱人老家在四川,两人是同一公司的员工,相识于北京西城区一个项目。“现在我们已经安家在北京了,孩子正在上高中呢。”陈胜民说,为了做到更好,他要把自己深耕房建领域20年的好经验,全都用到张家湾项目上。

京滨城际天津机场2号隧道总工程师高始军:

守护高铁隧道平稳掘进

北京日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王晓婧

假期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格外繁忙,一架架客机起起落落。不远处的地下7米,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2号隧道的盾构机正在掘进。中铁十四局京滨城际铁路项目总工程师高始军在盾构机驾驶室内查看完掘进参数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会议室,带领技术人员梳理项目施工情况。

“目前盾构机正以每天6环的速度平稳向前推进,掘进情况不错,施工进度、质量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每个施工时刻都不能大意。”高始军笑着说,这个项目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为此,负责掘进的盾构机有个特殊的名字——“京滨协同号”。

“京滨协同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3.8米,总长123米、重2600吨,是京津冀地区目前最大直径的铁路盾构机之一。“在已经投运的机场下修铁路隧道,在国内还比较少见,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的任务是论证每一个技术细节的安全性,保证盾构机平稳掘进。”高始军告诉记者,盾构隧道将在机场垂滑道下方20多米的地方垂直穿越,下穿长度为670米。地下隧道掘进,地上还有飞机在滑行,必须严格控制沉降,确保机场正常运营。为了保证下穿安全,除了采用加强型的隧道管片拼装,还会对隧道周边土体进行深孔注浆加固,相当于为隧道“穿”上更厚的“支护”和“铠甲”。因为整个隧道是单洞双线结构,将来京滨城际双方向高铁列车将在隧道内高速“会车”,乘客可以亲身体验“速度与激情”。

高始军入行已近14年,多数时间跟隧道打交道,从北京到广东,再到天津,无数个节日都是在幽深的隧道施工岗位上度过。在京滨城际铁路项目之前,他还曾参与过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的建设。清华园隧道当时是全线唯一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是通过大直径盾构将高铁引入城市核心区的施工典范,也是中国高铁智能建造第一隧。“过去从北京到张家口,绿皮火车需要三个半小时,而现在我们乘坐京张高铁列车,打个来回也就两个小时,极大方便了两地旅游和通勤。”

京滨城际铁路同样值得期待。“我身边的很多同事都渴望这段铁路早日通车。”高始军介绍,北京到天津,早已有京津城际铁路,但京津城际的北京始发站为北京南站。未来,京滨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后,北京东部城区将添通达天津快速通道,北京市民还可在城市副中心站直接乘坐高铁到达天津滨海新区,不必再跑到北京南站坐车,进一步缩短旅途时间,京滨城际铁路列车也能开到北京站。

“两次为‘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出力,从参与‘高铁进城’再到‘高铁穿机场’,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沉甸甸的收获。”高始军笑着说,未来他期待参与更多“轨道上的京津冀”项目,让三地通勤越来越便捷。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新建院区项目负责人于琦:

建一所充满“童趣”的医院

北京日报记者 丰家卫

“门诊楼的幕墙安装工人五一期间必须达到300人,不能耽误了进度!”刚交代完施工人员进场需求,于琦又扯着沙哑的嗓子提醒工人,“都把安全带拉紧了!”

于琦是中铁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新建院区项目负责人,劳动节期间,于琦和1200余名建设者一起坚守在建设现场。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是河北省最负盛名的儿童医院之一,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家推行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多年来,保定居民在家门口挂北京专家号已成为常态。如今,新建院区即将迎来外立面全面亮相,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劳动节期间,我们需要完成30%的外幕墙铝板施工任务,确保5月中旬外幕墙全面施工完成。”对于医院早日建成投用,于琦充满了期待。

“我家有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3岁,每回生病时去医院,家长和孩子都没少折腾。尤其是外地进京看诊的人,脸上更是难掩的焦急与疲惫。”于琦家住北京,在他看来,把北京的医院“复制”到保定,不仅方便保定市民享受到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也是为北京的医院“松绑”。

“复制”不是简单的场所和仪器的照搬,怎样才能确保新院区建成后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各方需求?在前期策划阶段,于琦便带领团队邀请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患者代表等参与设计讨论,孩子怕去医院、检查问诊总是楼上楼下跑、医疗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同工程实体质量、安全生产等一起,都被于琦写进了重点事项。

新建院区建筑整体用钢量达8500吨,是名副其实的“钢铁森林”。“我们将利用门诊部周围各建筑单体的屋顶,搭建立体绿化体系,变‘钢铁森林’为‘屋顶花园’,供小患者休息和游玩。”在建筑外部设计建造绿色庭院的同时,项目团队还在门诊大厅增加“巨型天空树”的梦幻元素。除了对整体造型的精心设计,项目团队还为新建院区的细节注入“童趣”。比如门诊大厅以橙色为主色调,显得活泼一些,绿色代表安静、治愈,适合用在候诊室。

在医院,每节约1分钟,都能为病人恢复健康增加一分希望。如何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也在于琦和项目团队的优化设计范围内。“为打造新时代国际医疗中心,我们在新建院区中设计分布了132个机器人物流站点。”于琦介绍,未来,自动化物流机器人会代替人工,携带药品、被服等穿梭于各个科室之间,实现“机器人员工”与医护人员高效配合,节约就诊时间成本。

新建院区在选址上具有天然优势,院区距离保定东站、京港澳高速保定出入口均只有5分钟车程,高铁通勤到北京西站仅42分钟。未来,北京专家通勤到保定坐诊极为便利。“我们项目团队都铆着劲儿,想把这个有意义的工程干好,早日满足当地患者的期待。”于琦说。

北京落户邯郸企业经理白一帆:

现身说法为企业招商“代言”

北京日报记者 丰家卫

14年时间,1985年出生的河北沽源人白一帆从京津冀区域的最北走到最南,终于在河北邯郸安稳了下来。作为中交路建瑞通建工邯郸区域管理中心经理,他不仅要坚守岗位,带领团队安全生产、快乐过节,还有特殊的工作要做。

“这个产业园是我带领团队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是入驻园区的第一批企业。日常园区有招商,我都应邀现身说法,为园区‘代言’,向慕名而来的企业介绍这里的情况。”白一帆笑着说,我们中交路建也是园区对外招商的一块招牌。

地处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出自邯郸或与其有关的成语典故如“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达1500多条,故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之美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邯郸以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京津谋求高质量发展。

邯山高校科技产业园是邯郸首家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育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2020年春天,白一帆作为施工方负责人从北京来到邯郸。在那之前,白一帆已经在北京工作了10年,主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片区更新、社区改造,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那时我在北京的公司上班,妻子和孩子住在张家口,我经常在京张两地奔波。”白一帆介绍,邯山高校科技产业园建设的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在当地滚动承建了中小学学校扩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保障房、数字产业园等项目。在这个基础上,白一帆所在的公司中交路建在京津冀区域进一步“开枝散叶”,在邯郸成立了子公司。

“园区是我们自己建设的,获评了河北省结构优质工程,这里的每一处都凝结了团队的汗水和用心。我们要用最优的质量满足落户企业对厂区用房的期待。目前已经有一家深圳的机器人生产企业落户,还有其他企业正在洽谈。”白一帆告诉记者,企业落户之后,他把妻子和孩子也从张家口接到了邯郸,当地对落户企业有优惠政策,下学期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可以享受相对较好的教育资源。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终于可以生活在一起。”白一帆说,工作十几年来,他很少有机会能和家人在节假日团聚,今年“五一”假期,他虽然照例忙碌在刚开工不久的工地上,但是下班之后,一家人吃完饭在公园散散步,其乐融融。

朔黄铁路重载列车司机陈晨:

驾驶“钢铁煤龙”飞驰

北京日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刘发荣

对于陈晨来说,每到假期,他最不用操心的就是远行的火车票,因为他“拥有”一整辆列车。

“7177已准备就位,请求发车。”上午11时28分,在两平方米的机车驾驶室内,陈晨在呼叫发车。得到指令后,神情专注,手比眼看,操纵着HXD1 7177次重载列车从朔黄铁路山西神池南站驶出,向着黄骅港口岸驶去,大约10个小时后,这列长约2.6公里的重载列车到达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黄骅港。

这是陈晨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的第一趟值乘任务。作为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2万吨主控司机,这是他从业以来第六次在工作岗位上过节。

朔黄铁路是我国继大秦铁路之后第二条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西起山西省神池县神池南站,东至我国北方煤炭下水重要港口河北黄骅港,正线全长约598公里,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担负着能源保供的重要使命。其上游汇聚准池铁路、神朔铁路运来的煤炭,下游连通黄骅港、天津港、龙口港,具有路径最短、最优、最经济的运输线位优势。目前该铁路已持续6年常态化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累计开行列数突破4000列,运输煤炭超9000万吨。

两万吨重载列车宛如一条舞动的“钢铁煤龙”从头看不到尾,它比普通列车运量多,载重大,驾驶起来操控难度也大。今年29岁的山东菏泽人陈晨已在朔黄铁路上工作了6年,是年轻的“老司机”,行车经验丰富。但对于每一趟行车任务,他都不敢马虎。

列车发车后,陈晨全程紧盯屏幕参数。“撂闸”“缓解”……他嘴里不断蹦出专业术语。“撂闸相当于刹车制动,缓解相当于放松刹车。”陈晨解释说,在长大下坡道,撂闸猛了,巨大冲击力可能将中间车辆挤压变形;缓解快了,列车又可能超速导致控停,什么时间、地点进行撂闸和缓解,很有讲究。

“朔黄铁路驾驶难度最大、操作最复杂的区段是神池南站至西柏坡站区间。”对于沿线路况,陈晨更是熟练于心。从20.2公里的长梁山隧道开始,是长达240公里、线路坡度达12‰的连续下坡区段,对两万吨重载列车操控技术、安全管控能力和乘务员应急处理水平是极大考验。每次行车前,陈晨都会对这些关键的路段进行操作预演,确保万无一失。

因为岗位特殊,在朔黄铁路工作的6年里,陈晨只忙里偷闲在家度过了一个春节,有三次除夕夜的饺子是在机车上吃的。“每到节假日,两个孩子由妻子照顾,他们在学校里品学兼优,懂事的他们让我很欣慰。”谈到妻子和孩子,陈晨满脸洋溢着幸福。

“铁路货运发展日新月异,日前,总长超4公里、载重3万吨级的货运列车已在朔黄铁路运行试验成功。我很期待日后能开上长度更长、载重更重的列车,为能源保供和打赢京津冀‘蓝天保卫战’出一份力。”陈晨说。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