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探访五台山气象站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0 10:47)
文章正文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晨 通讯员 孙爱华 郑德宏

老职工向记者介绍台站的历史沿革。王晨 摄

  十级以上大风来了。大雪把房门封住了。

  “用铁锹挖一条雪洞,从洞子里爬出去,进行观测。”

  “风太大,吹得我没法喘气,直立行走都难。”

  “把你腰上系上粗绳子,我们在后面用绳子拽着你,大胆往前走吧。”

  就这样,观测人员手抓着栏杆,一步步挪到观测场。

  ……

  “这里可好哩,月亮就在窗上,伸手就能摘星星。”职工家属来探亲,兴奋地给朋友打电话道。

  ……

  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气象站(木鱼山顶),这样的情景回忆,听得人入迷,更让人心颤,就像是一场免费的电影,从你脑子里清晰飘来,从你血管里沸腾而过。

工作人员一起学习专业知识。王晨 摄

  一年一“伤风”,从春刮到冬。这里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日数182天,最多的一年达220天。

  阴冷潮湿雨雪多,山上补给困难多。这里年平均积雪148天,最多可达200天。有时一年中有近7月被大雪封山封路。

  从踩着雪窟窿、喝着雪水、吃着山药蛋,到上山下山有汽车、喝着热腾腾的饺子汤、吃着可口的大烩菜;从24小时每小时观测一次,到实现观测自动化后取消了夜班;从只能聊天、看报,到可以一头扎进网络世界获取大量信息……站长高和平脸上又写着下一个未来:“你就瞧好吧!”

  寂寞是另一种闹热

  ——都是有故事的人

  高和平笑呵呵地开始自嘲:“‘你这普通话,比外语都难懂。’人家就这么说我的。别的,还好说;普通话,学不会。”他操着一口浓郁的山西话,说得也倒带劲。但他知道语速要慢一点,还注意了重音、节奏,以免记者听不懂。

  他的妻子叫赵剑萍。细看,面容姣好,听说年轻时也是个美人胚子。结婚近30年来,她跟着老高换了三个气象站,受苦自不必说。俩人有夫妻相,越看越像。她也是五台山气象站的一名职工,要不是因为当初学了气象专业,还遇不到老高哩。几天来,她忙前忙后,听老高的差使;眼疾手快,为大家端茶倒水。

大家一起包顿饺子,感受大家庭的温情。王晨 摄

  说到俩人的感情,赵剑萍连连摆手、羞涩摇头:“结婚都快30年了,有啥好说的。没啥说的!”把她的话转换过来,不表达,是最好的表达。

  她甚至有些调皮。稍不留意,她已经“潜”到记者电脑旁,找到记者敲上去的她的名字,用一根手指悄悄戳着键盘的“Backspace”键,把自己的名字删掉了。“别写我,别写我。”赵剑萍笑着,一溜烟跑出去了。此刻,她可能没想到,自己的名字又被敲击着……

  说到感触深的事,有一箩筐的故事。“我忘不了是一次换班。我们在山下雇了三到四个人组成的马队,驮着菜、米、面、油等往站上走,一共走5个小时,累坏了。”测报股股长王俊杰说,“走到一个风口时,大家几乎都是趴着过去的。”

  已经退休的史付林曾经在野外被冻休克。有一次,走到营盘梁上的时候,天气骤变,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野外的他浑身被冻麻,直到休克。好在山上的同志下山找到他,用雪给他擦身,好半天后,他才醒来。事后,大家总结教训,换班或外出时要双人成行。

  羊皮裤子不耐冻——摸索出这个规律后,站上形成了不成文的防寒用品规格:羊皮上衣、狐皮领子、狗皮裤子、狐皮帽子、牛皮鞋子,专门从内蒙订做;经专门特制的御寒衣规格,一直延续至今,再无发生过工作人员冻伤事件。

  工作在人烟稀少的山上,每隔一个月才能下山一次,寂寞,是一种普遍感受。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寂寞也便是另一种闹热了。

  站上是另一副模样

  ——都有进取的心

  副站长韩先明上了35年班,比站长高和平工龄少两年,但也是元老了。老韩虽然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腿脚却很麻利,上山速度极快,谁也撵不上他。他在前面健步飞着,后面的人大口喘着。他这是带着大家去五台山气象站旧址看看。

站上的大厨做好饭菜后,正招呼大家吃饭。王晨 摄

  “从1955年到1996年,气象站都在五台山中台顶。那边更艰苦,从前一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5月,都是大雪封山,都得步行,走30多公里才能到站上。” 韩先明说。

  一块砖、一滴水、一粒沙子都依靠人畜来背或驼到山上。这样的年月,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台站,已经不是过去的台站。掰着指头数变化,十个指头似乎都不够用——职工素质提高了,不少地面测报业务人员都是本科学历;通讯方式由建站之初的莫尔斯发报转变为网络信息传输;气象各要素观测自动化,报表制作电脑流程化;增加了酸雨观测和风廓线雷达项目;在五台山金岗库乡新建了气象科技园区,建成五台山风景旅游区天气预报预警平台……

  “设备更新换代了。怎么操作呢?所以不学习不行,你不学就适应不了工作。”像很多人一样,王俊杰也有一种“本领恐慌”。

  “观测手段变化了。2007年,我刚来工作的时候,基本还是人工观测。逐年减少了人工观测的项目,比如,现在不需要用气压自记纸进行记录观测,用来观测湿度的毛发表也取消了。” 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郭强说。

  这一点,在这里工作了3年的马国凯也有体会。以前需要24小时值班时,他每个小时都要记录气象数据,值完一个大夜班,一洗漱时,就开始流鼻血,身体有些承受不了。现在,自动化观测让这里的人基本不需要上夜班了,马国凯也没再出现过流鼻血的状况。

  “科技含量提高了。拿报警器来说,有了这个软件报警程序以后,有问题会自动报警,监控能力强了。一听到报警,大家就马上开始着手处理问题。”刚在站上工作了两年的王强已经深刻感受到,现在讲气象综合观测,就要求人在业务上做“杂家”,综合素质要高。

  心理上也有变化了。“现在感受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业务走流程,时间紧、环节多;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气象改革的推进,工作流程精简了,人工干预的环节少了,但侧重点又转向自身在现代化业务上的提高和对先进设备的维护上。”王俊杰和同事们都认为,气象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

  想释放“人才红利”,台站的每个人在“进取心”上都不会松弦。正是因为大家进取,台站才有了现在的模样;若想再让台站换一副新模样,只有不断进取。

  事业将是另一番景象

  ——都有明确的规划

  每次下山,要适应一周左右,才觉得“回到人间”了。这是站上一些同志的切身体会。既然选择了在山上,就要好好干,不然也枉费了这种付出。

  单在这个站上,高和平就干了15年有余。还有两年,他就要退休了。他仍然在规划台站的未来,争取让这里的事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走出台站,放眼望去,天山相接,实为美景。王晨 摄

  “第一个目标,是在近几年,继续加大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职工生活、工作环境条件。为什么?因为要想把队伍稳住,必须有好的条件。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不行,谁愿意在这里呆呢!”高和平有着留住人、“抓住”人的诚心。

  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预测预报能力,是第二个目标。高和平自豪地介绍,五台山旅游区共有五个台顶、一个中心区、一个旅游服务区,目前已经在三个台顶、一个中心区、一个旅游服务区建立了自动气象观测服务设施,其他的要加快了!

  建自动气象站之前,游客上山前,山上有没有大雪,都不知道;但是现在,有了自动站,就有了预报。

  站上下大力气开展山岳型旅游气象服务,把各大景点的基本资料加入数据库。天气预报、穿衣指数、旅游指导意见、能见度……通过数据库,就都有了答案。这是对于五台山来说很好的一项服务,也是一个特色服务。“以后准备把电子显示屏在各大景点都装上;再就是加强预警信息自动化建设,今年4月就开始购置设备。”高和平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是第三个规划,也是长期目标。说到这一点,几乎每一位受访的职工都说,要“学习”“不断学习”“全方位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适应现代气象业务服务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等这些想法全部实现,高和平应该早已退休。但是,在这个寂寞的地方,他做了让自己不寂寞的事。对于在这里的所有气象人来说,也是如此!

  (责任编辑:赵天宇)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