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天津红桥“好人社区”:积善之家,乐善社区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2-02 17:02)
文章正文

  这是一个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居民小区,和其他老旧小区一样,建筑虽旧却设施完善。它很普通,但又有些不普通,在这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儿,老人买菜回家有人主动帮着拎东西,孩子跑出小区有人帮忙追,孤老户有邻居常年关照,家里电器坏了还有人义务帮着修,万一你有什么小心愿,也有人帮你圆梦。在这里,小孩子也能当楼长,从小就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年轻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参与志愿服务……这样的小区里,人们相互关心照顾,其乐融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股凝聚力?这种状态靠什么方法持续下去?记者近日来到这里亲身感受,探寻“好人社区”里的故事。

天津市红桥区尚都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赵永华的故事做成板报展示在“老赵益事厅”里。

  好人长廊 社区里的“人气”打卡地

  一大早,天津市红桥区彰武楼小区的孩子们陆续走出家门去上学,大人们也都按部就班赶赴工作岗位。没过一会儿,长廊里就开始热闹起来,社区里的老人们陆续出来晒太阳。

  彰武楼小区是红桥区咸阳北路街道彰武社区下辖小区,共有29栋楼、93个楼门,常住人口2600人左右。虽然是老旧小区,但是彰武楼小区整体干净整洁,小区里的长廊是大家最爱来的地方。最近,长廊又有了“新气象”,大红底色的“手拉手好人好事榜”非常醒目,老人们一边遛弯,一边放慢脚步浏览。榜上写有:书画社王大爷邻里互助、83岁刘姨孝老爱亲、金剪刀服务队宫姐助人为乐、78门宋大爷见义勇为、58门齐姨敬业奉献……这里记录的都是社区里琐碎的身边小事儿,语言简洁,实时更新。虽然没有具体体现姓名,最多只是记录了居民的姓氏,但是,只要是认识的人,都能从描述的事迹里认出是哪位邻居。

  “金剪刀服务队这孩子我认识,她是老宫家的闺女,娘家在咱小区,这些年免费给社区里的老人们理发,真给年轻人带了个好头儿……”老人们兴致勃勃从榜上寻找着自己的“熟人”。

  社区负责人介绍说,这也是一条“好人长廊”,长廊上张贴的“手拉手好人好事榜”,记录的都是最近发生的事件。在此基础上,社区每季度都会评选一次“身边好人”,并张贴在“大拇指季度好人榜”上。

  “微心愿” 爱心在方寸间加快传递

  在社区活动室,一本写着“微心愿记录榜”的小册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居民王奶奶希望国庆节有人帮她家里做一次大扫除;失独老人董某某希望在中秋节吃上美味的月饼,有人来家里聊聊天。这些“微心愿”后面,都备注了认领心愿的居民姓名。

  家住13门的刘姨认领的心愿是“老人走失如何及时回家”。前不久,社区一名80多岁的老人外出走失,由于老人年纪大有些糊涂了,说不清楚自己住哪儿。民警和社区联系发来老人照片,希望认一下是不是这个小区的住户。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找来几名老住户一起帮忙辨认,最终,在刘姨的帮助下,确认了老人所住的楼门,老人被平安送回了家。这件事以后,老人走失问题登上了“微心愿”,刘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提议,给社区里有需要的老人制作“爱心卡”,卡片上只有居委会的联系方式,不体现老人的个人信息,每张卡片都有一个编码,一张卡对应一个人,领取卡片的居民信息都登记在社区,信息包括老人的姓名、住址以及家属联络方式。只要带上这张卡,老人走失后,通过卡片就能联系到居委会,居委会也能从卡片上的编码准确找到老人的家人。这件事得到了居委会的支持。

  志愿服务 他给自己安排新“岗位”

  “虽然我搬走了,但对这地界儿有感情,愿意帮着社区做点儿事儿。”穿着巡逻志愿者坎肩的赵永华走在红桥区尚都家园社区里,自1993年退休以来,他就给自己安排了个新的“岗位”——志愿服务,现在79岁的他,已经足足坚持了30年。

  赵永华后来因拆迁搬到了双环邨一带。赵永华和妻子双方父母过世后,两人就商量着去赡养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很快,不少老人找到赵永华,想让赵永华来照顾,甚至还有人承诺把存款、房子都送给他。为了避免非议,他和老伴儿决定,只赡养无儿女、无存款、无人照料的“三无”老人。

  1997年,符合“三无”条件的老人潘奶奶找到了赵永华。当年,潘奶奶已经91岁高龄了,老人患有胰腺瘤和胆结石,独自一人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房子破旧不堪,一下雨就漏。起初,赵永华夫妇经常去看望照顾老人,为老人打扫房间、理发、洗澡,陪老人唠唠家常。有一天下着雨,两人再次去看望老人时,赶上潘奶奶病情加重,看到她痛苦的表情,赵永华赶紧叫了辆出租车,把老人送到附近医院,由于送医及时,老人从鬼门关闯了过来。出院后,赵永华把老人直接接回了自己家,计划等老人身体恢复好一些再送她回家。有一天,潘奶奶对赵永华说,我喜欢这个家,我能一直住在这吗?一句话让赵永华心疼不已,他马上说:“这儿就是您的家,只要您愿意,就把我当成您的亲儿子。”从那天开始,潘奶奶就和赵永华夫妇生活在一起,直到老人在98岁高龄时安详离世。

  结束了这段“母子”缘分,赵永华开启了20余年的扶老助困爱心接力。韩秀荣、闫宝林、霍亚琴、邱秀卿……一位位老人进入到赵永华的生活中,成了家里的一员,赵永华先后认养了14位素不相识的老人,为其中12人送终。为了帮助更多人,赵永华在2002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这一天,以个人名义在家里开通了“帮办热线”,并定下为困难家庭服务、为老人服务、为儿童及孩子们服务、为病残人服务、为求助者服务的“五服务”原则。这些年,他和老伴儿每月都从退休金里拿出来一部分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总计捐款20多万元。21年来,热线24小时无偿服务,夫妻俩先后与120余位求助者结为“帮扶对子户”。

  如今,这条热线不仅扶老助困,还是天津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宣传服务小组的热线咨询电话。早在2002年,赵永华和老伴孙秀兰就完成了捐赠遗体和眼角膜公证手续,在他们的努力下,目前全市登记遗体捐赠人数达到了3000多人,登记捐赠眼角膜人数也达到了1000多人。

  社区居委会将赵永华的故事做成板报展示在“老赵益事厅”里,这些年,赵永华做帮办记录的台账以及最早使用的那部“帮办热线”电话机成为展品。最令赵永华欣慰的是,孙女自2010年上学起就节省零花钱,给被赡养的老人们买食品,陪老人聊天,还用积攒的零花钱认领了80个“爱心储蓄罐”,赠送给学校和社区里的小朋友。(供稿:天津市文明办 天津文明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