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划调整的故事。目前,广西下辖了14个地级市,例如南宁市、柳州市等等。其中,桂林市是广西14个地级市中,管辖区最多的一个,总计下辖了6个区、10个县、1个县级市。那么,桂林市为何下辖了17个区县呢?今天,我们就聊聊桂林市的区划变化。不得不说,桂林是个好地方。
首先,我们聊聊广西的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我国西南地区,也是沿海地区之一。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对于广西各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东方六国以后,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北方,派遣30多万精锐,夺取了富饶的河套地区。在南方,征服了辽阔的百越地区。当时,广东、广西等地,都属于百越地区。
到了汉朝统治时期,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广西隶属于交州管理。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在13个州中,交州的存在感最低。唐朝统治时期,唐玄宗设立了开元15道,广西隶属于岭南道管理。因此,岭南也成为了两广地区的代名词。两广是怎么来的呢?在宋朝统治时期,全国被划分为23个路,例如京东路、河北路等等。
其实,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都起源于宋朝,例如荆湖北路、荆湖南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等等。其中,广东和广西就起源于广南东路、广南西路。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在几十年里,先后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辽阔的庞大王朝。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面临着各种头疼的问题。
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面对全国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密密麻麻、错综复杂的人口、耕地等数据,让元朝一脸懵。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并不合适,因为忙不过来。至于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更不可能。最后,元朝结合宋朝23路的经验,在金国行尚书台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豪华加强版,那就是行省制度。
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等等。其中,广西等地,隶属于湖广行省管理。每个省下辖各个路,每个路下辖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各个县。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但各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区划面积太大,管理难度大。地方机构简单,而且十分粗犷。到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上。
结合元朝行省的经验,加上明朝自己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了区划。到了明成祖朱棣迁都以后,明朝形成了两直隶和13个省的区划。当时,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区划,已经成型。例如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等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前身广西省也已经设立,当时的省会城市就在桂林府。众所周知,广西各地多山地,在没有铁路、公路的年代,交通并不便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水路运输成为了西南的主流。几条河流从桂林府经过,奠定了桂林的水利运输优势。广西被简称为桂,不是没有原因的。17世纪,清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区划。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格局。广西省的区划,基本上没有变化,桂林府仍然是省会,下辖了7个县、2个散州和2个厅。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与此同时,广西省的省会从桂林迁往了南宁。关于广西省会变化的故事,我们以后慢慢聊。建国之初,随着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等各方面工作的展开,一系列重要项目,也陆续开始建设。
当时,广西省内划分了一系列的专区,例如宜山专区、百色专区、桂林专区等等。1957年,广西僮族自治区设立,随着区划的调整,桂林专区下辖县的数量,进一步增加。鉴于桂林市的重要性,桂林市被提升为地级市,与桂林专区并立。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省份也是屡见不鲜,例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与石家庄专区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
1965年,广西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当时,桂林专区下辖了平乐县、永福县、灵川县、兴安县、恭城县、资源县等10余个县。60年代末期,全国的专区都更名为地区,桂林专区也更名为桂林地区。一转眼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各省下辖的一系列地区,陆续更改为地级市。
在广西,桂林市区面积进一步扩大,但外围的桂林地区并没有撤销。直到1998年,出于进一步发展桂林市的需要,桂林地区被撤销,组成了新的桂林地级市。后来,随着经济转型发展,桂林市的临桂县,更改为临桂区。此外,荔浦县更名为荔浦县级市。至此,桂林市下辖了6个区、10个县、1个县级市,总计17个区县。
在广西下辖的14个地级市之一,桂林市下辖的区县最多。虽然与河北保定市、江西赣州市等20多个区县的数量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17个区县,在全国不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