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世行的援手,古城的清流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31 01:32)
文章正文

   

  如今的丽江,誉满全球,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欧洲游客最喜欢的中国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改革开放3018个典型地区等荣誉于一身,。

  南来北往的游客,陶醉于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纳西文明和东巴文化,流连于丽江古城的阳光、闲逸。他们知道丽江的成名源于灾后重建,于是慕名而来;而对于丽江古城原貌恢复的幕后推手,使他们陶醉、流连的“柔软时光”的真正缔造者,却知之甚少。

  它到底是谁呢?

  世界银行,这个响亮、熟悉的名字,对十多年前的大多数中国人是陌生的。正是它的紧急援手,才使丽江古城建筑得以还原本真、纳西民族文化得以延续。而这些,正是丽江古城享誉全球、丽江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基石。

  

  

  云南省丽江古城

  

  

  云南省丽江古城入口

  世行贷款项目:践行“保护性恢复”理念

  1996231914分,丽江境内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是丽江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的自然灾害。地震共造成15725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地震发生后,为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经丽江市政府(原丽江行政公署)申请,世界银行代表和专家两次到丽江视察受灾情况,进行现场评估、筛选,并最终确定教育、卫生、文化遗产、城市基础设施、工矿企业、电力6个方面的21个项目作为震后恢复重建世行贷款项目。

  据统计,从1997年到1999年,世界银行共发放贷款2亿多元,是丽江恢复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丽江恢复重建坚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确定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世界银行贷款的文化遗产项目,创造性地提出将恢复重建与民族文化保护相结合,按照“原貌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遭受地震破坏的丽江古城进行“保护性恢复”;世界银行贷款的古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则按“保护性建设”的原则进行。

  正是有了世界银行的有力支持,对丽江古城进行了保护性恢复,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才使得丽江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带动了丽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这个角度说,丽江迅速发展的旅游业,是以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为基础的。

  2008724,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班上指出:要远学日本,近学唐山、丽江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

  国家民政部一位副部长在考察了丽江地震恢复重建工作后,深有感触地说:“丽江地震恢复重建工作闯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为我国政府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一个典范。”

  2008年,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组赴丽江调研组在调研报告中写道:什么原因使丽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变成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享誉中外的世界级旅游文化名城?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优势特色经济,千方百计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彰显文化,扩大开放,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是其成功之道。

  实践证明,丽江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实践同样证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所贯穿的“保护性建设”理念,是世界银行留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遗产”,是它将丽江推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保护性建设”理念,丽江古城及其纳西文明,将被所谓的“现代化”取代,丽江的命运,也将像许许多多古城被大拆大建一样,平凡地存在,没有了个性,淹没在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

  如果说今天的丽江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么,十多年前世界银行所做的,就是雪中送炭,用先知者的智慧呵护了它的根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并且告诉人们,应该如何珍惜、保护生长了千百年的参天大树。

  世行木府项目:开创“丽江模式”

  明朝是纳西族的黄金时代,正是在那个时候,木氏土司在丽江狮子山东麓大兴土木,建造了气势恢宏的丽江府衙署——木府,成为木氏土司的宫室。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留下这样的赞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作为纳西人精神栖息地之一的木府,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

  “古城的重建是一场天灾所迫,但同时也是规划古城的一次机遇。所以,重现古城的历史原貌需要亮点,而这个亮点,‘古城心脏’的木府就是最合适的。”木府博物院院长黄乃镇说。而且木府重建,也是当时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木府重建定位于恢复明代中晚期木氏土司最鼎盛时期的建筑规模,占地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筹资5860多万元,其中向世界银行贷款2210万元人民币。其建筑风格仿照北京紫禁城的格局,以东西中轴线布置建筑群,主体建筑坐西向东。同时收集、整理、发掘木府的有关资料,将其作为“丽江古城博物院”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丽江采用公共财政手段,培育民族文化产业的破冰之笔。

  历时三年的木府工程竣工了,那座消失了100多年的宫殿复活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它重现了500多年前的历史原貌,仿佛只是洗去了历史的铅尘。

  如今的木府,是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这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的缩影,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兴衰变迁和博大的文化底蕴。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丽江考察时,都曾给予木府重建项目极高的评价,称赞它树立的是民族团结的精神。

  从利用世行贷款恢复重建文化遗产到进行体制改革,丽江木府创出了一条文化与市场结合,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此举也开创了利用世行贷款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先河。

  震后10年,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专程到丽江考察后感叹:“这一项目(指木府重建项目)是中国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示范项目,增强了世界银行投资中国文化项目的信心。”

  2001年,在丽江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届年会,把丽江古城的保护开发与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确定为“丽江模式”。与会专家认为,“丽江模式”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成功的范例。

  世行古城项目:申遗时刻的抉择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古城,丽江古城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都融入了汉、白、藏等各民族的精华,并具有纳西族建筑的独特风貌。建筑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极为罕见。

  然而,经历了800年风雨的丽江大研古城,在“2·3”大地震中遭到重创。而当时,丽江古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震后第13天,世界遗产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来到丽江。经过考察,他们认为,地震虽然使丽江古城受到重创,但古城风貌、格局、民居等基本要素仍然存在,他们将继续支持丽江古城申遗。

  此时,丽江古城还面临这样的现实:1980年代后期,逐步富裕起来的古城居民却开始拆旧建新。

  在关键时刻,因为世界银行贷款及其全新理念的介入,政府决策机构重新认识了保护“主宅”的重大意义,民间的“拆旧建新”嘎然而止。丽江抓住震后恢复重建的时机,对古城实施全方位保护。

  在世行的支持下,丽江古城按照“原貌修复、修旧如旧”和“切实保护古城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的原则进行。通过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对古城的民居和传统建筑进行了原貌恢复。重建了木府、万古楼等一批历史建筑;果断拆除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钢混建筑物;对古城内的巷道进行了修缮。

  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对古城的基础设施进行了高质量的保护性建设。新建排污管道和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净化了古城水系,确保一年四季清澈透底;新建了一批公厕,新增大量绿地,使得古城常年鸟语花香。

  今年88岁高龄的“余家花园”主人杨四春老人,在古城的家中颐养天年,看上去精神矍铄。老人对她家的老宅子能够成为“重点保护民居”很是自豪。她说,作为重点保护民居,不仅仅是她家的,更是丽江的、中国的、世界的。丽江古城各种配套设施很完善,现在生活在古城里,很方便、很舒适,日子越过越好。

  在进步中超越

  除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升,世行贷款项目还为丽江教育设施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工矿企业、电力设施的恢复重建提供了强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丽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通过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不仅在资金方面得到了支持,而且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上达到了一个学习、借鉴和促进作用,可以说促进了与国际的接轨。” 时任恢复重建办公室主任年继伟(现为丽江市建设局党委书记)说。

  许多当时参与世行贷款项目和得到世行贷款援助单位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世行贷款程序非常规范、管理严格,不仅在管理经验上对丽江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也为丽江培养了许多在世行贷款资金管理方面的人才。

  在云南众多旅游胜地之中,外国游客最多的,当数丽江古城,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这不足为怪,因为丽江是世界的丽江。这一国际性的烙印,从地震之后丽江向世界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就已注定。正是世行这只推手所传递的国际性的建设理念,为丽江进入世界旅游市场奠定了基础。

  如今,古城赐予世界各地客人的,是掺入了浓浓东巴味道的独一无二的雪山清流;而十多年前,在玉龙雪山的见证下,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先知,曾赐予丽江古城智慧。十来年间,先知所赐的智慧,已幻化为古城潺潺的清流,涤荡了无数游人沾满灰尘的精神世界。

  当我们慵懒地藏在古城品味雪山清流的时候,我们应该感恩,感恩那位先知,感恩他的智慧;当然,我们更应该学习、进步和超越,超越先知的智慧,让古城的清流永远不乏纳西文明的古朴风情。

 

(云南省财政厅涉外处)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